关于大学精神的思考论文(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思考)

2024-02-25 09:36: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精神的思考论文(关于当代中国大学精神的思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大学精神的思考论文

印象大学

——我和海大

在中国,大学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词眼。

“书香门第”成为一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崇高荣誉。

全社会尚学的风气固然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但是读书人急功近利的动机却埋藏着重重危机。 这与当代中国大学发展重其形而避其里,数量高于质量密切相关,即使是国内的名牌高校也很难与世界一流大学并驾齐驱,一争高下。

欲在中国数千所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流的名牌大学,海大还缺少一个属于自己的灵魂——大学精神,或者说“海大精神”。

大学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思考的地方。

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力与自立力的主要途径,但社会实践的方式不应只停留在“做兼职”上。

大学提倡的是恋爱自由观,而不是自由恋爱,更不是“全民皆恋”。

论文是属于自己的表演舞台,而不是他人成果的剪辑展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哪里有考试,哪里就有作弊。

网络,已成为很多大学生的灵魂归宿。

被“被”时代悄悄吞噬的中国大学。

大学独一无二的特性可以用三个词来描述:自由,探索,创造。

大学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

大学和大学人会在反复地思考,探索和创造中不断前进。

关键词:中国大学 追本溯源 现状 大学精神 大学人 弊端 方向 未来

每年,都有万千个中国学子,经过高考的洗礼,确切说应该是筛选,或骄傲,或遗憾地走进大学校门。

在中国,大学是一个意义非凡的词眼。

考入大学,是数百万高考生共同的梦想,是一个考生寒窗十余年奋斗的重要目标。上大学,不仅关系到一个考生本身的发展,其意义对于家庭,社会同样重

大。大学生之于家庭,关乎着一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荣耀,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境一般甚至贫寒的考生来说,上大学就是改变家庭经济现状的有效途径,是全家人扬眉吐气的希望寄托;即使是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子女考取理想大学仍是重中之重。追本溯源,这种社会现象的普遍存在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方面,中国教育历史悠久,上至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著书讲学,推行“有教无类”,清朝康熙皇帝称其为“万世师表”;下至近代的蔡元培,陶行知等大教育家,无不提倡青少年勤奋读书,努力成才,故而“书香门第”成为一个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崇高荣誉。在当代,从某个社会普遍价值观层面来说,“文化程度”就是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古代的选官制度对当代大学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自西汉以来,就有推荐德才兼备之人做官的“察举制”,尤其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极大激发了广大士人考取功名并由此走上仕途的热情。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更是需要拥有科学文化知识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为祖国建设服务。历经十年文革动荡,1976年高考得以恢复,此时正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国家急需大量的高水平知识分子来搞好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给予优惠政策和良好待遇,促进了高考大军的迅速扩大,发展至今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场面。当前,一个中国学子考入大学,是十多年的教育所要达到的首要目标,上大学就意味着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先机,占据优势,就预示着个人的美好未来有了一个成功的开始和厚重的基石,甚至关系着一个家庭乃至国家的兴旺发达。

毫无疑问,国家需要大学生,需要能把理论付诸实践,能为社会,为祖国,为人民作出贡献并能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大学生。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步伐的加快,中国的诸多高校在国家的支持下和自身的发展中取得瞩目成绩,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人才。但其中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并在持续加重,其中过快扩大高校招生人数引起的问题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毕业大学生综合素质走低和就业困难。全社会尚学的风气固然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但读书人急功近利的动机却埋藏着重重危机。这与当代中国大学发展重其形而避其里,数量高于质量密切相关,即使是国内的名牌高校也很难与世界一流大学并驾齐驱,一争高下。基于这样一个社会症状,本文进一步以大学为核心并以海南大学为例进行探究讨论。

有关于大学及其精神的准确定义,相关专家已下有定义,作为一名大一学生,资历尚浅,一己之言,便不再赘述书面之辞。实实在在生活于一个地方,才有足够的阅历去了解,评价这个地方,正如笔者之于海南大学(以下简称“海大”)。

如大多数中国高校,海大的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其独一无二的热带景观和颇为壮观的校区面积更是成为海大吸引全国各地学子的招牌之一。与国外的一些名校相比,海大的硬件设施和校舍环境与之相当甚至个别方面的条件更为优越,这也是中国高校的一个缩影。论师资力量,与走在中国前列的数十所名牌大学相比,海大比之不及,但也不乏一些名师大家,专家学者,尤其在农学、法学及经济学方面颇具实力。海大自2008年被评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得到了教育部和海南省的大力支持,财政条件较本省其他高校更为优越,并且获得了海外援助,如“海南大学日元贷款援建项目”。在内外部条件较为有利的环境下,欲在中国数千所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一流的名牌大学,海大还缺少一个属于自己的灵魂——大学精神,或者说“海大精神”。这一精神的培育,不仅需要学校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更需要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需要一颗敢于创新、持久踏实的大学心。而这颗大学心活力的主要能量源来自于海大的广大学子,学生的成长发展是大学建设的关键。一所大学所培养的学生是这所大学的希望和未来,当大学生走出校门,他们便是母校的鲜活名片。而现阶段海大的学生,大多还不具备一名优秀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没有达到海大人所期望的高度,换个角度来说,海大的学生乃至中国的大学生,还存在很广的可塑空间,还具有很大的发掘潜力。源于这一方面的考虑,以下将例举一些关于海大学生的现状思考(仅就整体而言,具有普遍性):

大学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一个思考的地方。结合身边调查对象的学习状况,笔者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进入大学以后,依然保留着高中的学习习惯,以学和记为主,学习缺乏自主性和探索性;对于所学知识仅限于理论阶段,而不能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甚至根本没有理论结合实践的意识,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用功学习的目的仅仅局限于“拿奖学金”、“考研”、“考试不挂科”等,有的甚至只是为了达到家庭所“期望”的目标,对“知识就是力量”的质疑和对学习目的的盲目是大学学术进步的一个巨大障碍。

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力与自立力的主要途径,但社会实践的方式

不应只停留在“做兼职”上。当代的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热衷于自理、“自立”,多数大学生远离家乡来到异地大学念书,生活上的自理是必然的;然而自立或者经济上的独立却不是他们所预想的那么简单,而其所谓的“独立”方式,也仅仅局限于“家教”、“促销”、“散发传单”、“张贴广告”、“学生用品买卖”等狭小范围,在没有充分考察和准备的前提下,其结果往往是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获甚微甚至亏损。大学生不擅长运用自身所拥有的知识优势转化为实际效益,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力的普遍缺失是大学生毕业后创业或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大学提倡的是恋爱自由观,而不是自由恋爱,更不是“全民皆恋”。大学生恋爱本无可非议,但是当大学生群体中恋爱人数的比例扩大到一定程度时,就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笔者认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任务依然是学习,是在之前的教育基础上更深、更广、更自主自由的学习和探索,并在不断汲取知识的过程中充实自我、提高在我、完善自我,包括学术和做人两方面。众所周知,人先有感性而后有理性,爱情是人天性的一种自然表现。然而当今许多大学生的恋爱并没有稳固的爱情基础,仅仅基于一种暂时的生理或心理寂寞,或者是看到别人成双入对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就盲目的将大把时间和大量精力投入看不到明天的“爱情”中。爱情,本不应该成为大学生活的主打戏;而大学所提倡的恋爱自由,着重于强调一种人权即相对于封建婚姻观的恋爱自由观,而不是提倡学生去自由的恋爱。

论文是属于自己的表演舞台,而不是他人成果的剪辑展馆。学术成果抄袭成风是近些年中国大学的一个代表性缩影,发达的网络信息资源带给了人们便捷,也给大学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面对剽窃诱惑,教授尚难逃干系,学生亦未能幸免。课程论文,实验论文,毕业论文等诸多类型的论文,对于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不是查阅文献,不是奋笔疾书,取而代之的是上百度,谷歌,雅虎,搜狐等功能强大的网络资源搜索引擎,然后复制、粘贴,稍加修改,外面套上自己的题目,开头和结尾,程度严重者甚至一字不改便匆匆签上自己的大名。大学提倡思想自由,广大中国学子却遗忘了这一宝贵的权利,放弃了展现自己风采的自由平台。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哪里有考试,哪里就有作弊。期末考试在即,“**助考,四六级包过!”“**教育,包过考试,不过退款”诸如此类的野广告铺天盖地,

席卷海大,这些与校园格格不入的信息伤害的不仅仅是干净文明的校园环境,更会败坏考试风气,破坏考试纪律,甚至会毁掉那些在堕落深渊与光明大道之间徘徊不定、心智尚不成熟的大学生。考试本来是用来检测学生学业水平的一种公平公开较为有效的手段,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为投机分子谋取暴利的牺牲品。天下乌鸦一般黑,却不乏像清华、北大、复旦等纯净文明的校园,海大,全中国深受此症困扰的大学,或许能从中找到参考的模板和措施。管理和教育是一方面,不容忽视的是,有卖方,就一定有市场,广大学生的考试自测意识和纪律自觉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网络,已成为很多大学生的灵魂归宿。日趋发达的互联网,在给世界带来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也将大学纳入了它的势力范围。一种先进的现代信息工具,正当充分利用其可以获取大量的数据资源,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衍生产品——网络游戏,却成了很多大学生的噩梦。一些大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消极度日,大学四年惶惶如一日,满怀希望而来,空手失望而归,有甚者以自杀来解脱自己,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伤痛和损失。校园网络环境的净化问题亟待解决,“屏蔽”掉那些充斥着色情暴力的不健康信息,大学生将会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帮助下事半功倍。

被“被”时代悄悄吞噬的中国大学。大学倡导兴趣出成绩,人类最擅长做自身感兴趣的事,学生也是如此。“被自愿参与某活动”“被自愿听讲座”“被自愿捐款”“被自愿加入某组织”“被自愿观看”等不胜枚举,如果大学四年的宝贵时光都在“被自愿”中度过,年轻的大学生们没有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也在情理之中。在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引导方面,海大,中国的大学,还需要认真的思考和周全的措施。

对于上述的问题和弊端,不仅对于海大,对于中国的其他大学亦有一定的代表性。如何将大学和大学生重新推上正轨是当代中国大学发展的关键,不妨回顾历史,民国时期尤其是“五四”时期的中国大学和大学生,在抗日爱国洪流激荡下,也许更经得住现实的考验,只有前进方向明确的大学,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大学生。关于大学的理解和大学未来的方向,笔者在下文略作浅显论述。

大学,不同于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范畴已不再局限于因教而学,大学应有其独到的教学方式和文化内涵。大学独一无二的特性可以用三个词来描述:自

由,探索,创造。

自由,首当其中应为思想自由,敢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思考,但并不是说空想乱想,而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实,科学逻辑和生活阅历而进行思维拓展和延伸;其二为行为自由,大学生一般都已成人,在法律上享有完整的权利并负有相应的义务,能独立承担责任,故而在行为上有自主性,不必拘泥于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和约束,包括择业自由,恋爱自由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自己行为自主的前提下,理应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和劝言,经过理性地思维和科学地筛选,有选择性地采纳或者拒绝,这一层面上行为自由又与思想自由联系起来。

探索,大学是一片广袤的天地,是知识的海洋。大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的教、传、学,而更多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思考,探求其本质和根源,发现其内在的客观规律从而能灵活地运用于实践中。大学是大学人深造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不断吸收,消化,再吸收,再消化,并能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自觉思考的习惯。探根寻底,探索世界的奥妙,探寻生命的神奇,思考人生的价值,思索生活的多彩,在生活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

创造,大学是一个创造奇迹的地方。大学人汲取大量的知识养分作为根基,形成主动探索,独立思考的意识,智慧的灵感就会冒出火花,甚至爆发。近现代文明史以来,人类大部分的发明创造都来自于大学,理论上的创新,技术上的改革,无不闪烁着大学人的智慧和光芒。新时期的发展,国家大力提倡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塑造民族品牌,这与大学的创造力密切相关。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以思想自由,积极探索为前提和基础的,重视这三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高科技全能型人才的成长,将会促进大学办学水平的提升并最终推动社会的进步。

中国大学经历了建国前的动荡飘摇和建国后的平稳发展,在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大力支持和号召下,已取得显著成绩。欲速则不达,无论是海大,还是中国其他大学,其发展必定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但其发展轨迹总体是向前、向上的。大学和大学人会在反复地思考,探索和创造中不断前进,为祖国,为人民作出卓越贡献。

中国的大学,在未来。

注:本文内容属笔者一家之言,并未参考任何文献资料。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