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发展论文(现代文学类毕业论文文献)

2024-02-25 15:33: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文学发展论文(现代文学类毕业论文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学发展论文

1.[期刊论文]文学翻译与现代文学的发生

期刊: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21 年第 001 期

链接:

2.[期刊论文]现代文学中的母亲形象赏析

期刊:读天下(综合)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中从“五四”开始,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母亲的刻画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大致有被期待、被神话的母亲、被奴役被漠视的母亲、觉悟中坚强起来的母亲等几类形象,母亲形象也经历了从神化走向现实性再走向人性的演变。它是现代文学趋于成熟的表现,也是中国女性、母亲走向成熟的表现。

关键词:现代文学;母亲形象;探讨

链接:

3.[期刊论文]如何重组中国现代文学的史料类属

期刊: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1 年第 001 期

摘要:史料类属的划分,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知识控制,这首先取决于我们对"史料"的定义.应认同一种广义的史料概念,即史料是遗留的和后生的各种可用于历史研究的材料.这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展史料的外延,又将其内涵限定于"可作历史研究之用".历史学界对史料有各种不同的分类,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对史料的划分也一直在摸索中.如果考虑到现代文学史料的主要形式载体是文本,同时又要涵盖其他史料载体类型,可以以"文本"为中心把史料划分为文本史料和非文本史料.如果以"文学"为中心讨论史料类属划分,现代文学的史料又可二分为文学文献史料和非文学文献史料.而以价值标准来划分史料类属,则是更概括、更抽象意义上的划分方法,就可以批判地借鉴并挪用傅斯年的划分法:史料应包括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经意(有意)史料和不经意(无意)史料、官方史料和民间史料、本国的史料和外国的史料、近人的史料和远人的史料、口说的史料和著文的史料等;还可以从梁启超的论著中概括出两对对举的史料类属:积极史料与消极史料、意义重要的史料和意义屑小的史料.这种划分既突出了一种价值上的辨识度,又强调这种价值的相对性.至此,我们分别从史料的载体或表现形式、体裁特性、价值类属三个层面完成了史料分类问题的讨论,把这三个层面统合在一起,就基本重组了现代文学史料类属划分的较完整体系.

关键词:现代文学;史料类属;重组

链接:

4.[期刊论文]从关键词解析现代文学时期冰心的基督教情怀

期刊: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年第 002 期

摘要:冰心在现代文学时期的创作包含许多基督教情感色彩,无论是宗教仪式,如祷告、忏悔,还是对信徒的基本要求,如宽容、忍耐,在其作品中都有清晰的印记.通过梳理以上关键词,对冰心作品中的基督教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有助于把握其博大深沉的情怀.

关键词:冰心;基督教;祷告;忏悔;宽容

链接:

5.[期刊论文]《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之秘密:双层空间意识的确立

期刊: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 2021 年第 006 期

摘要:柄谷行人是在空间视野中研究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的."起源"的空间性,首先表现为考察本身所体现的方法论意义的空间性.不同于文学研究中的历史主义、形式主义,方法论意义的空间性通过显现"起源"实事,体现为文学与其他现代性制度的互动中实存的同构、共谋关系;其次,现代文学"起源"的空间性表现为对"明治20年代的日本"这一特定时空下的空间感受结构的文学回应.作为"起源"的现代空间意识,完成了有关日本民族国家和"国民"主体性的想象性构建.柄谷行人确立了现代文学"起源"的空间性能见,又指示出其未见之终结,提示我们:空间感受结构(空间意识)变革之时,也正是文学的"固有的力量"发挥出来之时.

关键词:明治20年代;现代文学;起源;双层空间意识

链接:

6.[学位论文]高利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比较文学方法论

目录

封面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绪论(一)高利克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三)研究目的和意义一、高利克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一)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和美学的统一”文艺批评观1.马克思主义对作为意识形态的文艺作品的认识2.文艺批评中史学的和美学的统一观点(二)布拉格结构主义1.对系统功能的强调2.注重个体因素的功能分析(三)科学主义方法论二、高利克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具体方法(一)系统—结构研究法(二)影响—对抗研究法(三)类型学研究方法三、高利克的中国现代文学观(一)中国现代文学的产生及中国文学整体观(二)社会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统一的中国现代文学结语:高利克现代文学研究的价值与不足参考文献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致谢

封面声明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绪论一、选题缘由二、文献综述三、研究价值、思路和方法第一章双重嬗变:街道转型与文本空间的建构第一节上海旅行与街道书写第二节上海街道的现代转型及其悖论第三节街道与现代文本的空间构成第四节文本叙事中的街道经验本章小结第二章上海街道与现代都市的日常生活第一节街道秩序与日常的逻辑第二节日常之“变”:街道空间的欲望化表达第三节荡马路:街道的日常实践和审美体验本章小结第三章摩登与革命:左翼话语中的上海街道第一节北四川路与左翼文化中心的崛起第二节左翼文人的双重街道体验第三节街道挪用:左翼文人的街头革命本章小结第四章空间与身体:走在街上的女性第一节“见或不见”:女性身体与女性空间第二节街道与女性身体的再发现第三节街道上消失的身体——对1936年妇女节游行的考察本章小结结语参考文献后记发表论文

封面声明目录摘要外文摘要第一章引言2.1作者介绍2.2作品介绍2.3文本特征及翻译难点第三章翻译过程简介3.2翻译流程第四章翻译理论及案例分析4.1翻译补偿的选用4.2翻译案例分析4.2.1语言学层面的补偿4.2.2审美层面的补偿第五章结论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封面声明目录摘要外文摘要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翻译项目简介2.1作品简介2.2理论依据第三章翻译过程介绍3.1译前准备3.2翻译过程3.3译后审校第四章翻译案例分析4.1词汇翻译4.1.1专有名词4.1.2专业术语4.2句子翻译4.2.1长定语句4.2.2长状语句第五章结语参考文献致谢附录

封面声明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绪论第一节选题背景第二节研究综述第三节研究方法、意义及创新点第一章复杂语境之下郁达夫个人反抗意识的形成第一节启蒙背景下对科学主义个人观的反思第二节郁达夫对西方世纪末思想的接受第三节浪漫主义对郁达夫的影响第二章“颓废”:郁达夫个人反抗意识的表现第一节作为审美现代性的“颓废”第二节郁达夫小说中现代主体的创生一情感对现代主体意识的发动二郁达夫小说中的反抗意识和主体意识第三节死亡结局:主体危机的“颓废”倾向第三章郁达夫个人反抗模式的价值阐释第一节郁达夫式主体形式的价值第二节集体反抗潮流下郁达夫个人反抗的价值结语参考文献个人简历致谢

著录项

学科:文艺学

授予学位:硕士

年度:2020

链接: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