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籍测绘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2024-07-26 22:50: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籍测绘技术总结精选九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地籍测绘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第1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T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9(a)-0054-0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的综合价值也随之得到有效的利用。很多地区也对地籍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运用。

1 地籍数字化测绘的相关概念

地籍,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指将地块作为基础、将土地权属作为核心,在国家的监管状况下用文件、数据以及图表的多种形式将土地数量、权属、质量、位置和作用等信息表现出来。地籍测绘则是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衍生的一项测绘技术,是关系到土地和土地附属物权利的一项政府活动,其归根到底,是一种法定行为。而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核心就是通过数字化测绘来完成大量涉及城镇地籍测绘活动的一项技术。

2 地籍土地权属调查

(1)土地权属调查的准备。

在对土地权属调查的全过程中,无论那个细节方面都要做到详细和具体。一方面,要做好宣传工作,安排调查人员几种学习,内容主要是技术规范、相关法律等,对要依照生产计划对员工进行合理分工,做好对各种土地权属材料的收集工作,并加以整理。

(2)行政区、街道和街坊的划分。

行政区的划分要依据相应的规定,街道的划分需要按照行政区街道的管辖范围进行规范,而街坊则比较随便,通常情况下是通过固定的自然地物进行划分的。

(3)土地权属调查解决的问题。

调查土地权属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宗地的划分、权属的规定,核心目标便是宗地。所以,调查宗地时,通常情况下是通过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来采取调查活动的。在进行调查之前,要分发测量、指界通知报告。当界址位置完成了最后的认定,就可以设置与之对应的界址标志,这个界址位置不但需要美观,而且要具备牢固的特点。

(4)在权属调查完成后的资料整理工作。对关于权属调查的多有资料进行多次核对,在对宗地进行整理时,需要对原权属来源证明、记发证复印件、法人证明、指界委托书、材料原件以及复印件、权属调查表等各项数据进行规范的整理和分类。然后将整理的数据录入电脑当中,制成电子文档以保存。

(5)当权属调查的工作合格完成后,需要提交基本成果和数据成果两项成果材料。基本成果,包括权属证明材料、权属调查表、原宗地复印件、指界委托书等相关的技术总结。而数据成果则主要是技术总结、权属调查表以及界址调查表等调查资料。

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3.1 碎部测量

3.1.1 图根测量

在比较广阔的区域可以通过PTK技术来设置图根控制网,通常情况下,在GPS网的布设过程中,可以利用GPS RTK进行观测,得出点位的相对误差,然而其误差一般是难以满足相邻界址点间的误差数在5cm的范围内。所以,在图根网的布设过程中,对于街道以及建筑物比较集中的区域,要通过全站仪来布设,并将图根导线设置成为结点网,通过这样就能相当程度上杜绝相邻两条单导线之间出现误差,引起结合部界址边超限问题的出现。

3.1.2 数据采集的具体方法

在采集数据时,可以通过测界址点的方式来测量全站仪对房屋拐角、围墙拐点、阳台角等地物。而对其他地物的测量通常情况下是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式来进行。在采点时,通常都是把性质各异的点制作成与之对应的地物代码,以便于技术人员加深记忆。在进行实地打点测量时,通常对地物进行依次测量,这样就能让相同地物的数据经过内业转换,从而实现自动联线,进而避免过多的散点,不利于编图的进行。

3.1.3 内业数据处理

当天数据采集完成后,需要及时将数据录入电脑。然而因为在进行采点时,使用的仪器以及型号存在差异,所以,在进行录入时,数据格式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在电脑编辑时,只有将数据装换成SCS格式、成为可连线的数据文件之后,再绘制成地籍图。此时绘成的地籍图就能将街道、房屋等地物按照打点的顺序连成曲线,作业人员从折线出发,结合自身的记忆,就能轻易完成地籍图的绘测。

3.1.4 外业调绘

在地籍图已经初编完成时,实际上小院、楼房等大部分都已经基本成型。然后将这些初编完成的地籍图印制出来,用作进行野外实地调绘。在进行实地调绘时,只要在未完成的图件上找出相关的点,进行连接就行了。另外注意在相应的地方上要做好数据值的标注,最后根据外业调绘的结果完成地籍图的绘测。

3.2 外业测量精度的控制方法

在对野外进行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总结相应经验,才能达到提高测量精度的要求。在控制测量精度时,转站应该最先受到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连续的转站最好在3次以内。另一方面,在进行碎部测量时,立镜务必要到位。针对那些测量困难的区域,首先应该对进行测量,通过制高点向内部多打散点,再通过边长的交会与丈量等途径进行合理的测量。在设计测量方案时,要做好界址点之间和界址点地物点之间精度检查的全面统计,然后分析界址点精度检查表。完成的三种表格可以提供给相关负责人进行检查,同时需要做精度统计。

4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实地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4.1 街坊的划分

在作业时,需要以街坊为单位来调查地籍,并绘制对应的地籍图,管理地籍绘制的成果以及地籍调查表。在调查某个街坊的地籍图信息时,最好由同一个工作人员来进行,在对分界线的设置方面,不要设置在围墙内部,而应该寻找宽敞的地方。

4.2 界址线的设定

在测绘地籍中,界址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所以,只有设定了合理的界址线,才能促进地籍测绘效率的提高。对于初始测绘来说,之前很多宗地界址线都设置在围墙内部,引起了相当麻烦,因此需要尽量杜绝这类事情,对界址点进行精确设置。

4.3 数据文件管理

鉴于数字地籍测绘所需要的数字文件非常繁琐,左右,就要具备一套高效的管理系统。在绘制作业时,要注意界址点坐标数据、权属信息数据以及地籍权属引导等文件,方便对数据文件的管理。

4.4 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绘制

测绘图的完成并不代表工作的完成,还需要增加包括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等内容。在实际作业时,应该在初始地籍图上做统一的绘制,因此可以独立形成一个文件,然后制作成为街坊线图块文件,并将图块设置到相应街坊的地籍图中去。

5 结语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时代在快速变化,数字化测绘技术也需要得到发展和更新,所以,测绘工作人员应该不断的学习,更新观念,才能有效的提高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茂华.数字化地籍测量开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江西测绘,2009(1).

第2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籍测量;测绘技术;内容;作用

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土地管理部门以及其它国民经济建设部门的需要。

1地籍测量的综述

1.1地籍测量的含义

地籍测量主要是指利用现代测绘技术以一定的精度测定土地境界、土地权属位置、土地面积并以反映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状况以及质量等级的专门测量,它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具有现时性的土地详查资料,并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地籍测量不同与普通的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应随着宗地的土地登记的变更而不断地更新,时时保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地籍测量是测绘技术与法律的综合应用,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地籍测量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测绘人员不仅要具有熟练的测绘技能,而且还应熟知相关的法律法规。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1.2地籍测量目的

建立地籍平向控制网;测量全部宗地界址点平面位置、宗地形状、面积;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建立地籍档案。

1.3地籍测量的成果

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地籍基本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经济繁荣的城镇地区,精度要求较高,宜采用1:500,独立工矿区和村庄也可采用1:2000。

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著标志,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方面,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以求得较高程度的自动化。

2现代地籍测量技术的内容与应用

2.1现代测绘技术的内容

现代测绘技术主要指空间定位技术(GPS)、航空和卫星遥感技术(RS),地面一体化测量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GIS),以及与之相配套的通信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而形成的上述技术之集成。

2.2现代地籍测量技术的应用

现代地籍测量工程内、外业实现一体化现代测绘是集成测绘技术,外业、内业、绘图一体化,使测绘工程的作业方式、生产手段、组织形式,逐渐向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体的高度集成化方向发展,它标志着测绘科学技术走过了漫长的手工机械时代,跨入了电子信息时代。

2.2.1现代地籍测量技术的基本框架

现代测量技术是运用到地籍测量中的一些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它是融地籍测量外业、内业于一体的综合性作业系统。其最大优点就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可建立地籍数据库,并通过一定的途径建立地籍管理系统,为完成“数字国土”工程、实现电子政务和现代地籍管理奠定基础。现代地籍测绘主要是采用自动采集地籍要素的方式,利用全站仪、计算机或PDA采集地籍要素,传输到计算机上,运用专用的地籍数据处理软件,对其进行分析、整理、编辑和入库。

其基本流程为:

1)地籍测图准备。目前应用数字法进行地籍测量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根据城镇地籍调查的范围,划分好区、街道街坊;进行地籍权属调查,实地标出每宗地界址点的位置;布设控制网;划分每个作业小组测区范围。

2)地籍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工作中,为限制测量误差的积累,保证必要的测量精度,使各街区测绘的地籍图能够拼接成一个整体,就必须首先在全调查范围内选定一些控制点,构成一定的几何图形,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和精确的测算方法,在统一的坐标系统中,确定它们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再以这些控制点为基础测算其他细部点的坐标。通常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建立控制网。

3)地籍细部测量。地籍细部测量采用GPS(RTK)、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方式测图,关键部分绘制在草图上。草图的清晰、明了对内业工作至关重要,草图绘制的比例尺不宜过小,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大体能够得到体现。地籍细部测量主要包括:野外数据采集。数字法地籍测图时,野外数据采集的方法按记录器的不同可以分为:电子手簿记录模式、便携机记录模式、电子速测仪数据存储卡记录模式、GPS测量模式。数据传输。野外数据采集后,用专用电缆将外业采集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一般每天野外作业后都要及时进行数据传输,以避免数据丢失。

4)面积量算汇总。在错误修正后,按照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控制,分级量算,块块检核,按面积平差的原则进行面积量算、面积平差、面积汇总等工作。

5)图表生成。最后在检核无误的情况下利用制图软件的功能生成地籍图、宗地图、界址点成果表、宗地面积绘总表、土地面积分类表等图表文件。

6)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进行图表一致性、勘丈边长与反算边长一致性的检核,经检核无误或对检核问题修改后,建立初始地籍调查数据库文件,再进行人库前的数据检查,如无错误则可以人库,即建立了地籍信息系统。

2.2.2内业扫描数字化测量

用扫描数字化方法对已有地形图或地籍图采集数字化地籍要素数据,而界址点的坐标数据则由之前所述的两种模式测出和计算得到,或把已有界址点的坐标数据输入计算机,然后将这两部分数据叠加,并在数据处理软件的控制下得到各种地籍图和表册。

“准地籍测量”就是近年来出现的内业扫描数字化模式,即在已有的地形图上根据地籍台账实地标绘宗地界址线,划分街道、街坊、调查区及编号,调查宗地座落、地名、门牌号码、房屋结构及层数,标示不清或精度不符时,可待日后做地籍调查和变更填补;这种地籍测量模式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测区内的地形图或地籍图现时性强,并且具有完备的控制点和目标点。

2.2.3 RTK 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和测量中应用RTK 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同上述测绘地形图一样,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 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 系统,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但在影响GPS 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利用RTK 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实际上由PS 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行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也可利用RTK 技术。传统的动态野外检测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利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对于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应用RTK 新技术进行动态监测,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省时省工,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3结语

总之,随着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高精度、高效率的新型测绘仪器的出现,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结合逐渐紧密,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在地籍测量工作中正发挥着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第3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籍测绘;国土资源管理

1.地籍测绘

地籍测绘是指借助仪器,以科学的方法,在一定区域内,对测定地块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面积进行精确测定,并绘制在图纸上和表册中的测绘工作。主要包括:地籍调查,土地界址点测定,地籍图绘制和计算面积等。

2.地籍测绘与国土资源管理的关系

地籍测绘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工作,随着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范围和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利用现代技术强化宏观管理,实现科学决策,就需要扎扎实实做好地籍测绘工作。地籍测绘工作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切实保证了测绘质量、测绘成果的延续性以及应用的可靠性,充分利用现代化地籍测绘技术和测绘成果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服务与保障。随着国土资源实行信息化管理,建立包括国土资源调查信息系统、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地籍信息系统在内的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必须与其他相关专业密切 联系,而地籍测绘是建立这些信息系统的前期保障和基础性工作;同时,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也使地籍测绘工作的基础性、前期性、公益得到充分发挥。

3.现代地籍测绘技术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更加凸现,土地资源的形势十分严重。采用“3S”(GPS,RS,GIS)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为大范围实时准确地获取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动态更新提供重要信息源,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平台。

3.1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

“3S”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工作中,采用GPS定位,遥感影像判读获取土地利用现状变化信息,实现变更调查的“月清季累”,将一年一度的一次性的集中变更转变为随现状变化而及时变更、及时上图,每月清理、每季累计、半年预报、年终汇总的动态变更调查,确保调查成果符合数据,图片和实际的要求。

3.2宅基地勘测

宅基地勘测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调查及登记成果,实现地籍调查的全覆盖为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地籍管理模式打下数据基础。在宅基地的勘测工作中,利用GPS技术对依法批准的宅基地进行实地测绘;对村民住宅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位置和要求使用土地进行实地检查,利用GIS技术对农村宅基地调查成果进行统一的数据库管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3.3基本农田保护

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国民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对建设用地的预测而确定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未经国务院批准不得占用的耕地 。保护基本农田是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而采取的一项特殊措施。“3S”技术的广泛应用,尤其是手持GPS/PDA技术的应用,对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和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从而简化了基本农田定期巡查工作流程,提高了基本农田划区定界的工作效率,也有利于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和工作质量的监管。

3.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监管

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处理的信息量大、数据关系复杂,从基本图的制作、各类数据的提取、资料的使用与归档到日常的管理等工作都相当繁琐,如果没有现代技术体系的支持,该项工作的开展存在很大困难。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与监管正在形成利用RS技术发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GPS技术快速、准确地获取变化信息的空间坐标;利用GIS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更新与管理,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公示与交流的新型运行机制。

3.5土地执法巡查检查

在土地执法巡查中,应用RS技术实现“天上看”,即利用两个不同时段的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对比,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近期国土开发利用的动态信息。因此,卫星遥感监测就像天眼,时时监测着国土的变化,国土资源应用遥感技术手段已由阶段性的工作转变为常态性工作。在国土执法检查的预防和警示违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再与日常动态巡查相结合,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早发现、早制止违法行为,把土地矿产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遥感发现,结合地面手持GPS/PDA技术,实现“地上查”。即利用集成GPS定位、无线数据通讯、电话语音通讯、录音、录像、拍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移动终端,开发国土资源移动执法信息系统,实现执法现场的准确定位、执法信息实时快速采集、执法信息的网络通讯等特定功能,支撑基于远程传输技术的移动式现场执法。即时定量查清一些建设用地增长过快,违规违法用地、滥用耕地等行为。应用GIS技术,可以实现“网上管”。基于基础地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数据及矿业权数据等,建立适用于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综合数据库,应用GIS技术构建统一的国土监管平台,结合GPS/PDA巡查技术,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利用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以图管地,以图管矿”。

3.6矿产资源管理

采用“3S”技术对于基层矿产资源违法行为进行监测,是当前矿产资源执法监察的发展趋势。利用GIS系统对矿山储量块段进行管理、利用卫星遥感对异常采矿进行监测、利用GPS/PDA对违规违法采矿进行实地检查是矿产资源执法部门在第一时间掌握违法动态,及时制止、准确打击矿产资源违法行为的有力武器。

3.7地质环境管理

“3S”技术各有特点,单独使用又各有不足,只有将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多功能综合的技术系统,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地质环境管理中,通过3S”技术合成,能够对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地质环境监测和地面沉降防治等进行有效地监测、预报、预警,对评估地质环境状况、提供应急与公共信息服务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为了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强地籍管理。我们要充分认识依靠科技进步对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推进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总结经验,拓展应用领域,提高应用水平,推进国土资源工作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 [科]

【参考文献】

第4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GPS技术;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

1 GPA技术用于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重要性

GPA系统的主要三个部分是: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这三个部分其实即使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和GPS信号接收系统。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基础就是它的技术特点非常符合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要求。

1.1 定位功能精度高

通过查阅文献和实际探索,GPS技术的定位功能相当精确:50千米以内的精度能够达到6-10米,这种精确度高的技术特点特别适合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

1.2 观测所需时间短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系统也在不断的日益完善,目前只需要15-20分钟就可以相对静态定位20千米以内的距离,而在进行快速静态定位测量工作中,15千米的流动站与基准站之间只需要1-2分钟就可以观测出来。

1.3 观测站之间不需要通视

GPS技术有一个很好的技术特点就是不需要测站质之间的相互通视,只要保证上空开阔就可以,这样就可以节省掉传算点与过渡点之间的测量工作,减轻了测量工作的量。

1.4 不仅提供平面坐标,还可以提供立体坐标

与传统的大地测量方式不同,GPS技术可以实现测站点立体坐标的测定工作,所以它不仅可以提供平面坐标,还可以提供立体坐标,实现测量水准的高精度要求。

1.5 GPA技术操作简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接收机不断改进,其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水平也越来越高,这样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和操作强度,使得GPS技术在应用时更加的简单,这一技术特点使得GPS技术在测量导航等多个领域被广泛应用。

2 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中的应用

GPS技术由于它的技术优势被广泛的应用于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随着现代GPS技术的高速发展,地籍控制测量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2.1 GPS技术受到位置基准点偏差的影响

与传统的测量建立地籍控制的方式不同,GPS定位系统的建立得到的是一个三维坐标差,所以从经度的角度可以发现,位置基准的偏差会引起GPS的整体旋转,如果高差较小,这种位置基准的偏差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如果高度差比较大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要相对准确的计算这种位置基准差的影响了,也正是因为高度的方向位置技术的偏差会影响GPS,因此在测定高度差的时候也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测量。

2.2 GPS技术的土地测绘地籍控制网的优化与设计

虽然与传统的测量方式相比,GPS技术以及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同时在精准性高的前提下还兼顾到了成本费用等因素,但是GPS技术与传统的测量方式相比,拥有更加繁琐的函数和模型,这就需要研究人员不断的优化和设计它的函数和模型,从而不断的优化GPS的性能。

首先是网状规划和相对应的时段安排,由于GPS技术的技术特点导致它的控制点的选择分布于网状规划有很大的联系,为了使得GPS网状能够更好的来一局控制点的分布进行规划,必须在前期设计的过程中使得整个网状中的点的误差值保持均匀。

其次是针对平面控制点的合理分布,在常用的GPS平面控制点中,分为网状和线状,在网状的测试区内,最好保证3个已知点在控制点的分布内,这样就可以很容易的判断出第四个未知点的位置,而在线状测量区域内,最好在每三十千米的位置要分布一个已知的控制点,这样在测量区的两端和中央都有已知的控制点在,这样也能简单的判断出其他测量点的位置。

在合理分布平面控制点的同时,还要针对高程控制点进行合理的分布。对网状测量区而言,如果要得到高精确度的测量结果时,就要加密水平高程控制点的数量,并且要严格控制已知点和待测点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5千米。

总而言之,虽然与传统的三角测量方式相比,GPS测量方式已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较高的可信度、同时还兼顾成本费用低等特点,但是与经典的测量方法相比,GPS技术还具有随机性,虽然它精度高、布网速度快,同时布网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是我们必须了解到GPS地籍控制测量网在设计方面还有很大的优化的空间,只有不断的对其进行优化改进,GPS定位系统的精确度和效益度才可以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优势才会更加的明显。

2.3 在用地勘探测定界中引入GPS技术

为了给各级政府的国土资源部门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需要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过程中确定土地的使用界限范围,同时在已知测量范围的基础上测量使用界限范围之内各个土体的面积并计算他们的实际用地面积。具体的工作程序是:先审查用地文件和有关的图件,之后实地勘探,然后在图上进行设计,再实地的放样,反复核算测量,面积量算,再绘制建设用地地界图,建立和绘制建设用地的管理图,之后资料进行整理归档,便于为各级政府的国土资源部门提供相应的依据和基础资料。而在用地勘探测定界中引入GPS技术,可以有效地避免解析法和关系距离法在实地放样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偏差,同时也能从工作程序角度出发简化建设用地勘探过程中测定界的工作程序,特别是在对一些线性工程过程中的放样,比如公路、铁路、河道和输电线路等大型或者特大型工程。

2.4 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的地籍细部测量中引入GPS技术

为了测量每个土地的权属界点、线、位置和形状、数目等细致的测量数据,需要在土地测绘工作的地籍管理工作中进行地籍细部测量的工作,所以地籍细部测量是地籍调查中最为重要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所以在地籍细部测量中引入GPS技术,是因为在地籍调查的规程中对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基础上的地籍细部测量的精度要求相对较高,而GPS技术完全可以满足这一精度要求,而采用解析交汇法和图解交汇法进行地籍丈量的时候,经纬仪和测距仪等可以加快地籍细部测量的速度,从而达到更好的工作要求和效果。

3 总结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的GPS的接收机功能和数据处理技术也逐步完善,能够更大程度上的满足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的精度和密度,以及可靠性的要求,GPS技术不断优化,必然会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工作领域得到不断重视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永健,张武英.GPS测量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

第5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权属调查地籍测绘土地综合整治技术应用

基本情况: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即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挂钩的政策,按照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要求,通过对项目区内(一般为基本农田保护区或一般农地区)的田、水、路、林、村、房以及滩涂荒地、未利用地等的整理(复垦),再通过合理规划布局,在特定规划区域内减少一定数量耕地的同时,相应增加一定数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的一种做法。其建设内容包括项目区农民的搬迁安置、土地整理与复垦、生产生活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与建设等。

首先是开展农用地整理。通过对田、水、路、林的有机统一和综合整治,既促进农村基础设施的换代升级、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基本农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又确保新增有效耕地、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其次是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和村庄整治。通过对宅基地(闲置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的复垦,推进村庄整治统一规划、统一提供宅基地、统一建设新居、统一配套农村公共设施,形成与城镇同样便利但风貌有别的现代农村。再次是把推进土地流转和发展现代农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城乡优势互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置换,将农村富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调剂到城镇使用,破解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短缺的难题;通过土地级差增值收益反哺农村,推动新农村建设,打造农村自然田园风光。

乐清市2011年农村土地综合整治35村,设计62个自然村,总综合整理面积3.55平方公里,其中农村宅基地与农村建设用地面积1.22平方公里、搬迁新安置面积0.52平方公里、农地整理面积1.81平方公里。预期净新增耕地面积大1500余亩。

1、地籍调查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内容

1.1权属调查

1.1.1村界、村民小组界限调出;

1.1.2 整理前后地类界调查与统计各地类面积,计算净增新增耕地面积;

1.1.3村民各户宗地调查。

1.2地形、地籍与房产测量

1.2.1整体迁移农村村庄地籍、房产测量统计,及其村庄周边30-50米地形测绘,范围外要预期建造水池、水库、水渠、交通道路等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所需地形测绘;

1.2.2列入该项目的农地整理的基本农田或一般农田需要改建标准农田测绘;

1.2.3整体迁移所安置区的测绘;

1.2.4测量综合整治后的所有工程量测绘量算:如宅基地复垦、农田整理建设中交通道路、耕作道、水池、沟渠新建或改建等工程量的测量统计,新增耕地面积测量统计。

2、地籍测绘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起到的基本效果

2.1 地籍的测绘给实现科学化土地的开发所提供根本的数据支持科学化的地籍测绘数据应该为各种各样不同性质的部门提供了基础数据信息。科学化的地籍测绘的数据信息的取得和共享的依据就是把环境的资源、公共设施、基础实施、经济的统计等都合并一起完成。这些主要的外界因素再加上测绘的原始结果就能反映出需要开发的土地区域地形、交通、房屋人口、水环境的信息,都有利于对所开发的土地的选择。

2.2 地籍测绘可以为投资节约资金减少浪费

一份好的测绘的报告直接关系到设计方案能否优化、预算与概算的合理准确、效益的准确分析等的准确可靠性。土地综合整治整理是一项,地籍测绘报告的准确就可以为业主减少资金浪费的担忧。

2.3规范土地综合整治的工程质量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定的基础原则和规矩,否则就会不成方圆。在土地的开发整理当中务必要规范施工验收中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要想有一个好的验收标准这就需要一份完整准确详实合理符合实际的地籍投资巨大的系统工程项目报告作为参考的标准。

3、地籍调查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起到的作用

3.1 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前期的作用

地籍测绘报告可以完整清晰地表现出来需要开发土地的一些前期情况。第一,可以了解到该地区的地形地貌、居住人口数量统计、赔偿居民损失的评估。第二,对于长久未进行更新检查的地下管道、道路设施等损坏数据的统计。第三,可以为环境管理部门、城市规划部门、工程施工部门提供数据说明。

3.2 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期的作用

地籍测绘报告可以节省一些部门的监督,可以直接由一个具有协调能力的工程监理部门来完成,这样可以让施工单位免除后顾之忧,直接按照地籍测绘报告施工就能做出一项优秀的工程。

3.3 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后期的作用

地籍测绘报告中的竣工测绘数据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竣工效果,报告的数据越精确、越细致、越明朗就能使工程的竣工后的效果越好。

4、 地籍测绘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要求

4.1 关键位置点的测绘

绘的顺序一般按照先整体再局部、先外表再内在、先粗略再细致。根据各种关键点的测量结果应设计一个网格状的画图,清晰明了便于测量便于观看,而且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具有使用价值。

4.2 注重测量坎上坎下的精准数据对于各种各样的土坎建议要把坎顶、坎脚线、缓坡的坎顶线、坎底线都要细心的测量,而且保证测量的准确性。这样,就完全避免了因为测量不细致所造成的损失。

4.3 注明细部的测量细部的测量包括土地范围内所有花草树木的种类、年龄、房屋的确切位置面积、建筑使用密度、人口居住密度;各种机械化机器和管道线路长度的使用年限。

5、 地籍测绘常用的测绘技术

5.1 传统的一些测绘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全面的推动了测绘全站仪的智能化,绘图软件与计算机的完美结合推动了测绘的速度,而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测绘的全站仪与CASS6.0结合应用,能更快速更准确的获得数据,并且大大的提高了测量的质量和效率。传统测绘的优点:测绘的全站仪与CASS6.0结合使测绘进入了数字地籍测绘的时代,节省了许多测绘周期,提高了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提高了测绘的效率,提高了测绘的绘图过程中的工艺流程,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传统测绘技术的缺点:测量土地的权属界线时往往会遇到很大的争议,为了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引进大量的仪器、耗费人力物力、耗费大量的时间。农村土地的利用率较低,要求的测量标准不高,负责测绘的人员较少,所以这种测绘技术不适合应用在农村土地的测量。

5.2 GPS在测绘中的应用

GPS技术应用在地籍测绘中,可以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必须要做到采集以下两种数据:一是地理与地块的测量数据;二是,权属界线与利用类型等数据的测量;需要测绘人员注意的是在野外测量任何数据都要及时的把数据记录下来。这种测绘技术的优点:这种技术的精确性极高,每个监测站之间无需互相通视,无论多远的距离都可以进行精度的定位计算;可以减少大量不必要的人力物力;操作技术非常方便简单,GPS技术自动化程序越来越完善;机器的体积小巧好拿,质量轻便;具有实用的三维系统,随时随地全天候不间断工作;由于这种技术的自动程序不断提高,大大的减少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率;节省了大量野外测量的人员;所用的时间短,降低了费用;进行大型地域测量时提高了精度,使精度达到了1ppm;可以与世界各地实现数据的传输共享。

这种技术的缺点:在较密集的建筑物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些较高的密集角度和低的树荫下信号被遮挡住,接收不到信号,接收机就无法正常工作,处于一种瘫痪状态;此种技术所用仪器的价格昂贵,对工作人员的技术要求也高,所以,不适合应用在农村的地籍测量。

5.3 遥感技术的应用

测绘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土地动态变更的调查测量,遥感技术的出现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遥感技术能在变更的同时准确快速地获取变更后的信息。与以前的技术相比,遥感技术提高了人类对于生存环境更深入化的认识。遥感技术的优点:与其他的技术相比,遥感技术扩大了所观测的测量范围;根据提供的动态图像,可以精确地测量到瞬间变化的动态图像;人类在体能还是自然条件的双重影响下,许多偏远崎岖的地区是无法到达的,遥感技术就解决这个问题,能大面积的进行重复性的观测;遥感技术改变人类对于光谱可见光的观测范围,由于遥感技术使用微波进行工作,改变了由于昼夜和天气的变化造成的影响,实现了真正不受影响全天候的测量;航空遥感的详细数据的程度更高,航空遥感技术与航天遥感技术相比较,航空只能应用在临时的数据的观测但是所测量的数据精确性极高,航天技术能进行全天无休息连续的工作。遥感技术的缺点:无法达到对图像高精确的要求,很难达到对于一些边界的地理位置的坐标,只能根据相邻地理图标进行分析,但是这样推算出来的数据无法保证准确;变化的空间实际位置难以确定,这样测量的数据不会准确;不能在第一时间知道监测的变化;方法还是比较落后而且对于外界的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很难解决;空间的分辨率和光谱的分辨率非常低,不能达到正常要求的标准需求;获取变更的数据信息较慢,多次的累积进而造成了误差;浪费资源且工作的效率很低达不到标准要求;由于农村土地的类型,这种技术无法精确地进行测量;无法应用在大面被覆盖的一些土地的测量;由于资金的限制,很多地区还无法引进使用此种仪器。

5.4 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是现今唯一一种能快速准确地测量出农村变更信息数据的技术。摄影测量技术具有高效率、高精确度、高分辨率、成本低周期短、不受气候和天气变化的影响限制的优点。测绘出来地籍图速度快、数据精确度高、经济效益高,真正实现了地籍测绘的自动化成图的期望。摄影测量分为地面和航空两种:地面摄影测量由于各种建筑的遮挡导致后景很难取景,加大了测量工作者的工作量;航空摄影测量由于无法保证航行过程中是否水平和曝光时无法确定机器所在的具置状态,导致了最终测量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要求。

6、总结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整理越来越贴近人民的生活,每年都有一些旧房屋、道路、田地等需要重新开发建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务必要以地籍测绘为基础,地籍测绘的质量标准直接影响到开发的质量,换句话说直接影响到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考文献:

第6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测绘工程技术;地籍测量;实践应用;主要特点;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P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6-0178-01

引言:社会不断进步,地籍测量慢慢的和测绘工程技术联系了起来,在根本上将地籍测量工作进行了改革。现在的地籍测量工作主要采用的是测绘工程技术,通过精确对土地所有权和境地进行测量,反映出土地的质量及分布的情况,为以后土地的管理提供更准确、规范和全面的数据,在地籍测量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测绘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

1.1 数字化程度高

在对外业中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应用测绘软件和计算机进行整理、分析等,进行相应的处理后能够将数字地形图自动测绘出来,并且在地形图的测绘过程中,不容易犯错,还可以对距离、坐标等数据信息进行自动提取,也有极高的准确度。

1.2 数据精度高

由于动态GPS、全站仪拥有非常高的精度,因此进行外业采集时,可以保证数据的高精度。对测量到的数据,不仅能够实现自动的记录、传输,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并成图,在作业的全过程时,不会使采集到的原始数据受到影响,在方向、图像等方面的误差也能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可以准确的将外业测量的数据体现出来,使测量结果的精确性有了极大的保障。

1.3 测绘成果更加全面

在数字测图方面,需要对地形界址点等坐标进行测定,能将测点的属性明确出来,对测点的编码、连接信息等进行准确的记录,在成图时,在库中调出与测点编码相一致的图示符号,通过数字测图技术的应用,将信息进行连接、定位,能够为查询、检索提供技术支持,得到更加全面的测绘成果。

2 测绘工程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实践应用

2.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其技术理论是利用电磁波,通过传感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综合处理后得出地籍信息。遥感技术对最终成像进行分析,可以更加精准的掌握地面的情况,是一种具有极强综合性的技术。遥感技术一般使用绿光、红光及红外光三种光谱波段进行探测。通常情况下,遥感技术所成的影像技术可以分为影像―影像对比判读技术、影像一矢晕地图对比判读技术等多个种类的技术。由于影像技术种类较多,适用范围也较广,各自也有各自的优势、特点、缺点等,因此工作人员可以根据测量工作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技术,还可以将各种技术进行融合,发挥出各自的优势,以提高测量的精准,实现高质量的测量,以较好的完成目标区域的动态监测。

2.2 数字化内业扫描技术

此种技术主要是对已有的地基图纸、地形图纸等地籍要素数据信息和已有的坐标数据等,将其导入计算机系统中,利用相关软件进行整理、叠加、调整等处理,以进一步得出所要测量的地籍图册与信息,还能够利用所得地籍图纸和信息等将目标区域中涉及到的路线情况、街道布局等事项进行具体划分,并及时的对目标区域内的门牌号码、房屋布局以及地名等详细信息进行变更和填补,将地籍信息情况正确、全面、详细的表现出来。因此跟其它技术相比,数字化内业扫描技术具有更为准确、全面、完整的优势,能为接下来的地籍测量工作的施行和管理,提供更为专业、可靠的基础数据支持。

2.3 GPS卫星定位技术

GPS定位技术的最大优势是利用网状结构对地籍测量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观测,不会受到测量工作地点的影响,打破了制约地籍测量开展的外在影响。只要能够保证GPS设备实现等级控制、设备运行良好、精确度符合规定以及网状结构位点的选取符合技术要求,就能够保证使地籍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满足我国对于地籍测量工作的标准和要求。

2.4 全野外数字测绘技术

利用数据采集软件,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预处理,并按一定的格式进行储存和编制,同时根据数据信息将地理信息编册成草图,使地籍信息数据更加智能化的反映到直观表面上,特别是全野外数字测绘技术能够实现角度、距离的自动计算,但也有一点的缺点,保证不了系统硬件设备的质量,进行草图绘制时,就容易出错,还会极大的影响其所起到的作用、效果。因此,为了保证地籍测量工作的有效展开,就需要提前确认好系统硬件设备,保证工作的顺利开展。

2.5 RTK定位技术

GPS卫星定位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产生了GPS―RTK定位技术,GPS―RTK定位技术要有两种方式:GPS―RTK接收机+测图软件,能够实时、动态的接受地籍信息数据,经过G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预处理,按相应的格式存储在数据文件中,同时配绘草图,供测图软件进行编辑成图;GPS―RTK接收机+全站仪+掌上电脑+测图软件,克服集中数字测量模式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可适应任何地形环境条件和任意比例尺地籍图的测绘,实现全天候、无障碍、快速、高精度、高效的内外业一体化采集地籍信息。不同与以前的测量方法,不需要在经过一系列的测量后再进行事后的解算才能得到精确到厘米的精度,而是直接就在野外的测量中就可以及时得到相同精度的信息,主要采用了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前景则随养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越来越广阔。与其他技术手段相比,具有数据信息实时提供、技术操作简单、省时、自动化、集成化程度较高,功能较为强大、作业精度较高等明显的优势。因此,GPS―RTK定位技术具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3 测绘工程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重要作用

资料分析,对测区已有的地籍数据进行分析,熟悉测区地形,根据本身已有的设备和最终建立地籍数据库的要求确定采用何种测量技术;数据获取,通过资料分析,直接利用已有的资料,如原始的正确的地籍档案资料等,野外直接采集与收集,数据采集根据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得到适宜的数据格式。数据获取的内容,包括全要素地形数据、地籍数据、地类数据、控制数据;数据编辑、整理、入库,对于获取的各种数据,按照数据库建库技术要求进行编辑、整理、入库,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汇总,最终建市地籍数据库,形成地籍管理系统。现代化测绘技术的应用,为地籍测量工作带来更准确、更详实以及更加全面的信息,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还能有效的降低了工作成本和人力投入。

结语

在地籍管理工作中地籍测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为土地管理提供优质服务,地籍测量工作中积极应用遥感技术、数字化内业扫描技术、GPS卫星定位技术、全野外数字测绘技术、RTK定位技术等现代测绘工程技术,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进一步推动地籍测量工作的持续性、稳定性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字:GPS-RTK技术地籍测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土地测绘工作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工作,测绘的成果直接影响到土地利用应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通过分析先进的测绘技术在合理开发利用土地,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中的应用,体现了我国的测绘技术发展很快。

1.1项目区简介

王爷府镇镇区位于锦山镇西南20公里处,东界旗内锦山镇,北界旗内小牛群镇,总土地面积为31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0275亩,总人口27953人。其中蒙古族15694人。王爷府镇辖19个村民委员会。王爷府镇地形复杂多样,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形成中低山地、丘陵漫岗和河谷平原3种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在500―1890.9米之间。[5]

王爷府镇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风大干燥,夏季多雨高温,秋季霜冻较早,冬季寒冷少雪,四季分明,雨水较少。年均温3.5℃~7℃,年积温2000~3200℃,一月份均温-11℃~14℃,极端最低温度-30.9℃(1971年1月21日),七月份均温为20℃~23℃,极端最高温度37.4℃(1972年7月17日)。无霜期110~150天,年日照2 913.3小时,年均风速为每秒2.8米。年均降水量为400毫米左右,西南部林区偏多。极端降水量为(1962年7月25日)96毫米,全年降水量591.2毫米[5] 。

王爷府镇原名锡伯格庄。为清代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郡王府邸,故称王爷府。王府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其初,苏布地子固鲁思奇布于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受札萨克衔,后曾建府于现龙山乡之龙头山下。至拉特纳锡第乾隆二十年(1755年)袭喀喇沁右翼旗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加亲王品级。始按其品级和规格由清廷拨款扩建为亲王府,即现在蒙古族中学址。当时,附近只有蒙民百余家,称珠占爱拉,后改为大营子。

王爷府镇自清代至民国年间,一直为喀喇沁旗政治文化中心。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喀喇沁右旗札萨克旺都特那木济勒病逝,子贡桑诺尔布袭王位,曾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辟西衙门,创立“崇正学堂”,后又相继在现大西沟门村之公城,办起“守正武学堂”,在王府办“毓正女学堂”。并在坯场子办起工厂,生产肥皂、蜡烛,并织布、印染、织地毯。还首次架通王府至围场的有线电报线路。办邮政、设警察、办报纸。后因经费拮据,系列正女学堂、守正武学堂和工厂相继停办。民国初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贡桑诺尔布赴北京任职。

东北沦陷时期,王府成了日本关东军和仿满州国兵的驻地。原王府院曾设协和会、警察署、贸制场(监狱)和“讨伐队”,街东侧设有仿“兴农合作社”、“鸦片组合”(大满号)等机构。

东北沦陷时期,原崇正学堂改为“崇正国民高等学校(中学)”。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喀喇沁右旗政府曾设于此,后迁到公爷府。原王府旧址曾设蒙民师范班,后改为喀喇沁蒙古族中学。

旗县人民政权建立后,王爷府镇为一区,后改王府区。1958年建立,以驻地村命名为“王爷府公社”。1966年取青松之意改称那尔村公社。1984年,改为乡镇建制,那尔村公社一分为三划为王爷府镇、上瓦房乡、大西沟乡。新中国成立后,王爷府镇工、农、牧业生产发展很快,主要农作物有谷子、玉米、高粱、土豆、向日葵等,粮食总产量比解放初期增长1.2倍。2005年,机构改革合乡并镇, 王爷府镇、上瓦房乡、大西沟乡、四十家子乡四乡合一镇,合并后叫王爷府镇。

2.2地籍测绘在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中的重要作用

地籍测量是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的重要基础,它是以地籍调查为依据,以测量技术为手段,从控制到碎部,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与大小、境界、权属界址点的坐标与宗地面积以及地籍图,以满足决策部门的需要。为满足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的需要,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以科学方法,在一定区域内,测量每宗土地的权属界线、位置、形状及地类等,并计算其面积,绘制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而进行的专业测绘工作。它是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的技术基础。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遵循“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地籍测量的方法:按设备手段不同,分为普通测量法(地面法)、航测法和综合法;按地籍原图的成图方法,分为解析法、部分解析法和图解法;按基本图件的可用性,分为地籍修测、补测与全测。地籍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区内,依据国家等级控制点选择若干控制点,逐级测算其平面位置的过程),地籍细部测量(在地籍平面控制点的基础上,测定地籍要素及附属地物的位置,并按确定比例尺标绘在图纸上的测绘工作),地籍原图绘制,面积量算与汇总统计,成果的检查与验收。地籍测量必须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先导,在地籍调查表及宗地草图的基础上进行,其成果是土地登记的依据。地籍测量的主要成果是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和着墨二底图。地籍测量的精度要求及成图比例尺,取决于所测地区地籍要素的复杂程度及经济发展要求。随着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出现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现代地籍测量区别于传统地籍测量的显著标志,在于地籍数据的获取、处理和地籍测量资料的管理方面,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支持的现代化仪器设备,以求得较高程度的自动化。

3.3GPS-RTK地籍测量方法及特点

根据测量项目的要求,在满足项目要求的同时,采用GPS-RTK与全站仪联合地形测量方法。GPS-RTK地籍测量方法主要有两种:无投影|无转换法和键入参数法。GPS-RTK具有全天候,无需通视,定位准确,精确度高,测量快,耗时短等特点,而全站仪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精确、便于携带等优点,采用二者结合的特点,提高测绘准确度,缩短测绘时间,尤其是在地形复杂多变的地方,能够最大限度的反映真实地形地貌,为后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4.4GPS-RTK地籍测量的基本原理

RTK技术采用差分GPS三为(位置差分、伪距差分和相位差分)中的相位差分。这三类差分方式都是由基准站在发送改正数,由流动站在接收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改正,以获得精确的定位结果,所不同的是发送改正数的具体内容不一样,其差分定位精度 也不同。RTK-GPS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流动站上,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同一时间相同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基准站所获的观测值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然后将这个改正值及时地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电台传递给流动站以精化其GPS观测值,得到经差分改正后流动站较准确的实时位置。

5.5GPS-RTK地籍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

GPS-RTK地籍测量时,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定位容易出现误差,从面影响地籍测量的精确度,常见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6.6地籍测量精度提高的措施

在地籍测量的过程中,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率,在利用GPS进行定位的时候,要避开定位系统的弊端,采取有利的改善措施。

选择位置要便于安装GPS接收机,采取措施减少其它物体的影响,尽量避开山谷、斜坡、障碍物等,尽量与雷达站、电台等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电磁波的干扰。

参考文献

第8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地籍测量;数字化测量技术;特点;应用

因为地籍测量内容广,涉及的数据多,而传统计算数据的方法却非常繁琐,因此需要采用新的测量技术,而数字化测量具有独特的优势,使用的范围也非常广,所以成为了最好的测量技术选择。数字地籍测量实际上就是指利用计算机来测量的一种方法,通过连接测量设备,采集地籍信息,然后将信息输入到设备中,从而制出地籍图,最终利用地籍图来管理地籍。地籍测量是综合的作业系统,通过对地籍的测量可以实现对土地的现代化管理。

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含义

数字化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一种应用,其实质是一种全解析的机械辅助测量绘图方法。数字化地籍测量是在计算机技术成功研发并使用后,以计算机为核心连接输出设备,在计算机内部的硬件和软件的支持下,对采集完成后的地籍信息进行输入、绘图、管理等多位一体的测绘技术。数字化地籍测量最大的特点是在完成地籍测量的同时,能够建立起地籍信息图形数据库,为开展现代化地籍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数字化地籍测量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各个城镇的地籍数据库及地籍管理系统,其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点是能够实现地籍管理的自动化。

二、数字化地籍测量的优势

(一)数字化测图技术的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现代社会发展形势下,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有效应用,合理的弥补了传统测量方式中的不足,通过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切实提高了地籍测量工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就数字化测图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其具备良好的速度优势,尤其是全站仪技术的有效应用,促进了数据的采集与记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集合多项功能于一体,切实提高了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数字化测图技术的高效化和自动化应用,推动了地籍绘图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土地测量工作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二)数字化测图技术的精度较高

就地籍测绘工作的总体情况来看,地籍测量工作数据的精准性以及可靠性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测量的界址点以及地物点的数据,与地籍测量工作的精准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越高,测量工作的实际工作效率越高。这就要求相关地籍测量工作人员应当加大对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视程度,对数字化测图技术进行科学化利用,切实提高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整体性较强

地籍测量工作中,测量控制点始终是一项重要的因素,具有系统性和全面化的控制网络的建立,对于土地测量工作的实际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关研究显示,数字化测图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切实提高地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且测量结果具有强烈的整体性,便于相关地籍测量人员对受到损坏的界址点进行科学化的维护和处理,从而为地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可见数字化测图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三、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的步骤

在地籍测量中使用数字化测图的时候有以下7个步骤:

一是,测图前的准备,首先要规划测图的地表,然后将所有的地表一一分化、编号,在做好编号之后,才能开始测量,而且要按照编号的顺序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

二是,做好地籍测量的控制工作,这个环节的工作主要是为日常的测量工作提供服务,而且通过对地籍测量的控制,使得各个传递的点、坐标都能确保精准无误。

三是,仔细测量好地籍,尤其是各个关键部分,在测量地籍的时候主要使用的是GPS和全站仪,并采用草图配合的方式,这样就可以让某些重要的位置具体化。

四是,编辑地籍的测绘图,在出现最初的测绘图之后,就要编辑图像。编辑图像可以使用具体的制图工具,同时也有一些图像不需要使用制图工具,只要适当的修改地图,或者是将地貌上一些明显的符号删除即可。

五是,准确的计算出地籍的面积,在计算的时候由于操作失误可能会出现错误,因此要及时的修正错误。在计算的时候,采用分级计算的方式,先从整体开始,然后逐渐的到局部。多次核对计算的差异,处理好面积的平差,然后将面积汇总,从而计算出面积。

六是,在多次的检查图像并保证没有任何错误的情况下,生成一个涵盖所有图表的文件。在这个文件上有地籍图和面积的汇总等内容。

七是,在图表进入数据库之前要进行反复检查,因为只有在数据精准的情况下才能建立地籍信息系统。系统在设立之后,要在系统上增加管理人员,并正确的保存数据,以免数据丢失,保证数据库内的所有数据都没有经过删改。

四、数字地籍测绘系统

计算机是数字地籍测绘系统的核心,地籍测绘系统主要由数字地籍测绘软件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由数字化仪、全站仪、解析测图仪等设备输入数据,由打印机、数控绘图仪输出数据。数字地籍测绘系统较成熟的有南方CASS,武汉RDMS,北京EPSW等

南方测绘LASS系列数字测图系统采用AutoCAD为系统平台,充分吸收利用数字化成图,地理信息系统(G1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数字地球(DE)的最新技术,数字化成图技术领先。

武汉瑞得的RDMS数字测图系统图形编辑及数据处理功能很强大,此系统使用的是最新的GIS图形平台,新加了显示三维图功能,用户还可以自己定义符合。并且此系统支持图形操作的UNDO功能,图形的可视化操作得到全面实现。

参考文献:

[1]卫星,周懿.城镇地籍调查中数字化地籍测量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3,(26):261-262.

第9篇:地籍测绘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测绘;地籍测量;土地权属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103-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土地的综合利用价值随之提高,城镇地籍测量工作全面展开,因而对地籍测量的效率和成果的呈现方式有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而数字化测绘技术可以让测绘产品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应用水平和技术含量也会更高,更利于地籍管理。数字化测绘可以令地籍测量的结果更加直观、更加清晰、更加高效,具有明显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1 地籍数字化测绘的相关概念

地籍是国家登记土地隶属关系的簿册。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因此,地籍测量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地籍测量获得土地的数量、权属、质量、位置和用途等综合信息,用文件、图表、数据等表现出来,而数字化地籍测量是一种采集地籍信息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是运用数字技术对城镇地籍进行测绘的技术。

2 地籍土地权属的相关调查

2.1 土地权属调查的准备

在土地权属的调查中,一定要做到详细和具体。首先要进行全面的宣传,同时,组织员工进行专业学习。重视对员工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等的教育学习,根据事先制定的生产计划对员工的工作进行合理划分,并且收集相关的权属材料,对文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分类。

2.2 合理划分行政区、街道以及街坊

首先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行政区划分标准,严格按照该标准对行政区进行划分;街道的划分则依据行政划分的街道的管辖界限来划分地籍权属调查的主要界限。然而,与上述两者不同的是街坊主要是按照不易变化的自然物进行划分的。

2.3 土地权属调查解决的问题

进行土地权属调查能够有效地解决宗教划分以及权属界定这两方面的问题。在宗地划分之前,要根据国家土地所有权以及集体土地所有权来进行宗地调查。并且在调查之前,一定要发放测量的通知书和指界通知书,在界址位置认定以后,就应该设置相应的界址地标,这个地标一定要具备牢固的特点。

2.4 土地权属分类整理

在土地权属调查工作完成以后,一定要对权属调查资料进行检查并且进行分类整理。在整理权属调查资料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包括原权属的来源证明、法人证明、已发证资料的复印件、指界委托书、权属调查表等各方面的材料。同时为了防止这些纸质资料的丢失或毁损,一定要将以上各资料以电子档的形式录入电脑并保存,这样可以减小材料的损失风险。

3 数字化地籍测绘的流程

3.1 外业作业

3.1.1 控制测量。一般情况下,为了确保测量的必要精度,更好地使各街区测绘的地籍图能够拼接成整体,控制测量通常采用GPS接收机和随机数据处理软件组成的全球定位系统。在野外作业时,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保证野外作业的质量,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认真总结每一次野外工作的经验。为了提高每次的测量精度,一定要对于连续的转战测量次数进行严格的控制,将连续转战的次数控制在3次左右。对于一些测量存在困难的地方,首先要进行测量,然后根据制高点向内部打一些散点,将这些散点连接起来,对各交会的边长进行丈量,这样就提高了测量的质量。在设计测量方案时,要做好转站点之间和转站点地物点之间精度检查的全面统计,然后分析转站点精度检查表。完成的三种表格可以提供给相关负责人进行检查,同时还需要做好精度统计。

3.1.2 碎部测量。在进行碎部测量时,立镜务必要到位。通常采用GPS、全站仪配合的草图测图的方式,在草图测绘过程中,对于街道以及建筑物比较集中的区域,要通过全站仪来观测。草图的清晰、明了对内业工作至关重要,其中还包括房屋层数、房屋结构、房屋权属、门牌号、街坊等等。在采集数据时,可以通过测控制点的方式来测量全站仪对房屋拐角、围墙拐点、阳台角等地物。在进行实地打点测量时,通常对地物进行依次测量,这样就能让相同地物的数据经过内业转换,从而实现自动联线,进而避免过多的散点和不利于编图的进行。

在进行碎部测量之前,首先要对测量区内的所有界址点和碎部点地物采用测量地形点的方式来进行,将它们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建筑物位于较高或是隐蔽的位置,就可以先利用数字化测绘测设一组图点,然后再利用全站仪进行测量,若接收机接收条件不好并且无法良好的固定时,则要采用全站仪进行界址点和碎部点测量;第二种类型,测试点位于地带开阔之处,这类测试点采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测量就比较方便。

3.2 内业编绘

在当天的外业结束后,应该需要及时把记录中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利用绘图软件进行编辑。外业采集数据后,应及时对当天采集的数据进行内业数据处理。业内绘编是将编绘资料的内容转绘到展有数学基础的图纸上,并按地图设计书和编绘规范要求,经制图综合和描绘成编绘原图的作业过程。并把数据下载到计算机,通过计算机软件编辑将数据存入,在计算机上利用成图软件来绘制碎部点,并结合白天所画草图和预设编码进行初步编辑成图,以此来检查所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应随时进行检查,并在后期到实地进行查图和补测。当天采集的数据当天录入绘制完成,以防止遗忘,影响成图的准确性,严重时可能导致返工重测,以此为以后的图形编辑做好充分的准备。此时绘成的地籍图就能将街道、房屋等地物按照打点的顺序连成曲线,作业人员从折线出发,结合自身的记忆,绘成后应到实地校核,就能轻易地完成地籍图的

绘测。

4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实地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第一,在作业时,需要以街坊为单位来调查地籍,并绘制对应的地籍图,管理地籍绘制的成果以及地籍调查表。在测绘某个地区的地籍图信息时,最好由相同的一个或一组工作人员来进行。在对分界线的设置方面,不要设置在围墙内部,而应该寻找宽敞的地方。

第二,在测绘地籍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界址线。所以,只有合理地设定了界址线,才能提高地籍测绘效率。对于初始测绘来说,之前的很多界址线可能都设置在了围墙的内部,引起了许多麻烦,因此应尽量避免这类事情,对控制点进行精确设置。

第三,因为数字化地籍测绘所需要的数据文件非常繁琐,所以就要制定一套高效的管理系统。在绘制作业开始的时候,要注意控制点坐标数据、数据信息等文件,方便对数据文件的管理。

第四,测绘地籍图的完成并不代表测绘工作的完成,其中还需要增加包括街坊线,图斑、控制点等内容。在实际测绘作业时,应该在初始地籍图上做统一的绘制,因此可以独立形成一个文件,然后制作成为街坊线图块文件,并将图块设置到相应街坊的地籍图中去。

5 结语

在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测绘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相比传统测量,用数字化测绘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具有很多优点:便于修改,图更美观及精度更高、消耗更少的人力物力,满足了城镇建设的需求、能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后续的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然而时代在快速变化,数字化测绘技术也需要得到发展和更新,所以,测绘工作人员应该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地籍数字化测绘技术。

我们应当从实际工作中摸索和总结出一些有益的方法和经验,也要看出其中的问题与不足。只有充分了解数字化测绘才能更加充分地利用它,造福于地籍测量。

参考文献

[1] 刘茂华.数字化地籍测量开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江西测绘,2009,(1).

[2] 唐东跃,张品超.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南昌市城区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广场,2007,(6).

[3] 姜法明.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J].资源与产业,2007,(3).

[4] 马春秋.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城镇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