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

2023-11-07 15:06: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方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方案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概述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和计划性

2.生活性和游戏性

3.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一定的教育理念,选择确定每一个具体活动的目标、内容、材料基本步骤和方法的过程。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程序

1.明确理念

2.确定活动目标

3.确定内容和方法

4.确定环节

5.确定延伸活动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

指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方案付诸实践的过程,是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得到运行的过程,是各种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过程也是真正促进幼儿发展的过程。

(六)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程序

1.把握幼儿的状态

2.引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3.给予幼儿活动的机会

4.引导幼儿获得新的经验

5.评估活动的成效

(七)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原则

1.主动活动原则

2.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3.注重多种感官参与的原则

4.注重个别差异的原则

第二章 幼儿园学科活动设计

(一)学科活动

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划分教育内容,有助于对幼儿进行科学、系统、连贯教学的一种教育活动组织形式。

(二)领域活动

领域活动是依据分科活动的属性,将具有相同或相近属性的学科整合为一个学科领域的教育模式。领域活动尽管衍生于分科课程,但它淡化了学科分离,强化了相近学科的整体联系。

(三)幼儿园学科活动的变革方向

1.儿童化

2.综合化

3.生活化

4.弹性化

(四)幼儿园学科活动的特点

1.内容分科

2.系统性

3.计划性

(五)幼儿园领域活动的形成

1.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

2.继承我国课程发展的历史经验

3.参考我国幼儿园教育研究的成功经验

第三章 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

(一)主题活动

在一定时间内,组织幼儿围绕某个中心话题进行的学习、探索和游戏,从而获得有益经验的系列活动。

(二)主题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适宜性原则

3.均衡性原则

4.弹性原则

5.有机整合原则

(三)主题活动设计的基本流程

1.选择主题

2.确定主题目标

3.制定主题网络

4.拟定活动纲要

5.设计具体活动方案

6.检核评估主题

(四)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中如何选择主题

1.主题来源

(1)以某一领域的内容为主,围绕-个核心,把领域中与核心相关的内容组织在一起。

(2)与幼儿有关或幼儿感兴趣的社会生活事件,以及幼儿自身生活中感兴趣的真实事件。

(3)人们专门提炼和概括的过程、原理或变化规律。

(4)通过文学作品引出主题。

2.确定主题的依据

(1)考虑主题自身蕴含的教育价值是否值得进行一个主题活动。

(2)主题是否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等。

(3)现有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条件是否能够支持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主题网络

记录主题活动开展线索的网状结构,其作用是反映主题内核与各层次扩展链的关系,理清主题开展的基本思路,以便有序组织主题活动。

第四章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是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它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它关注的是学习活动的过程。生成性目标考虑到幼儿的兴趣、能力的差异,强调目标的适应性、生成性。

(二)教学活动准备

是指为使教学活动顺利达成预期目标,教师需要提前做好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教师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不同阶段观察的重点

1.开始阶段

教师应当通过观察去判断幼儿对活动内容、材料以及活动的组织形式等是否感兴趣,教学活动计划和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2.活动进行阶段

教师应当通过观察,真实地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以及幼儿是如何与环境和材料进行互动的;教师需要继续了解教学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3.活动结束阶段

教师主要观察的是幼儿在整个活动持续进程中的参与状态、情绪状态,幼儿是否有继续活动或延伸出进一步后续的愿望。

(四)教学眼神语言

教师通过眼睛的神态变化来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体态语言。

基本要求:

亲切、自然,覆盖面广,以鼓励为主。切忌目光呆滞,游移不定;

(五)教学表情语言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指教师通过脸部和嘴部肌肉的运动传达或辅助传达教学信息的体态语言。

基本要求:

表情丰富、适度、自然,切忌面无表情。

(六)教学手势语言

用手或胳膊的动作来传情达意的体态语言。

基本要求:

自然得体,恰当准确,目的明确,节奏明快,手势幅度上不过头、下不过胸。

(七)教学距离语言基本要求

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相互交往时教师所处的角度和空间位置。

基本要求:

因地制宜,灵活掌握,走动自然大方,切忌刻意走动或装腔作势定位少、走动过频。

(八)教学外表语言的含义及基本要求

通过教师服饰和打扮来辅助传递教学信息和影响教学效果的活动。

基本要求:

整洁端庄,富有生气、协调、美观,有个人风格。

(九)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特点

1.幼儿园教学的性质属于自发—反应型教学

2.幼儿园教学具有浅显性

3.幼儿园教学具有游戏性

4.幼儿园教学具有活动性

5.幼儿园教学具有综合性

6.幼儿园教学具有生活化的特点

第五章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表现性区域

是指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引导下,利用区域中的各种材料,进行自我表现与表达活动的区域类型。

(二)教师组织区域活动回顾评价环节时应注意事项

1.扩大评价主体,让幼儿多参与评价

2.把握评价方向,让评价促发展

3.分层指导评价,让幼儿均有收获

4.应用评价方法,让幼儿乐于参与评价

(三)区域活动的特点

1.自主性

2.个性化

3.以间接指导为主

(四)确定区域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3.生活化原则

4.动态化原则

5.效益性原则

(五)区域活动观察与评估的内容

1.区域设置情况的观察与评估

各活动区的使用频率、安全问题与环境的关系、活动材料的数量和难易程度、幼儿间的冲突与环境的关系。

2.对幼儿活动状况的观察与评估。

幼儿的兴趣、活动参与情况、社会交往水平、认知发展水平、遵守规则情况。

(六)指导方式

1.介入式指导:介入幼儿活动进行指导的方法。

(1)平行介入式指导:通过行动示范引导或暗示幼儿。

(2)交叉介入式指导:以活动参与者的身份。

(3)垂直介入式指导:老师的身份直接干预幼儿的活动。

2.非介入式指导:不直接介入幼儿活动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区域活动的关键因素实现对活动指导的方法。

第六章 幼儿园生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生活活动

生活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满足幼儿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理需要的活动,具体包括入园、餐点、盥洗、喝水、睡眠、如厕、离园等环节的活动。

(二)入园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

1.与安保人员彼此问好。

2.进入幼儿园后,幼儿要接受保健人员的晨间检查。

3.进入班级后,教师和保育员都在班级迎接幼儿。

4.园长也抽空参与晨间接待,主动与幼儿及其家长问候。

(三)幼儿园生活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原则

1.教养并重原则

3.轻松温馨原则

4.渗透性原则

5.家园合作原则

(四)睡前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安排幼儿散步、如厕,不宜带幼儿进行剧烈运动和容易兴奋的活动。

2.指导幼儿脱衣,将小物件集中交给教师,由教师统一保管。

3.讲述温馨简短的故事或儿歌,平静幼儿的心情,帮助其尽快入睡。

(五)睡眠中的关怀和帮助

1.进行午睡巡视,观察幼儿的情绪状态以及是否咳嗽等。

2.幼儿做噩梦时,亲切地抚慰或者帮他调整睡姿,恢复平静。

3.尿床的幼儿,分析原因,给予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对待方式。

(六)喝水环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策略

1.掌握科学喝水的具体要求。

2.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到水之于生命的重要意义。

3.教师要将定时喝水与自主喝水相结合。

4.教师向幼儿讲解示范正确接水、端水和喝水的方法。

5.划出等待区、接水区和喝水区,让幼儿轮流有序独立接水。

6.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细致周到地帮助和提醒幼儿。

7.教师要帮助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8.主动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喝水情况及喝水量,指导家长在家庭中帮助幼儿养成科学喝水的习惯。

(七)过渡环节活动的意义

幼儿园过渡环节承上启下,具有显性调节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节奏和隐性调节幼儿身心节奏的重要意义。

1.客观上要求教师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时间准备。

2.可以起到让幼儿调节身心、休息放松的作用。

3.过渡环节安排不当,不仅会影响过渡环节的质量,而且会影响幼儿在其他环节中的身心参与情况和活动质量。

(八)幼儿园过渡环节的设计与组织策略

1.整合活动环节,使活动之间互相融合,增加作息时间的弹性化。

2.在过渡等待时间,教师可提供一些有趣的活动。

3.允许幼儿有自由活动的机会,也允许幼儿有时“无所事事”。

4.具体如何安排,应充分考虑前后活动的性质和幼儿的需要。注意动静交替以及教师主导的活动与幼儿自主的活动相结合。

(九)离园环节的设计与组织策略

可安排一些自主性强、形式多样、时间可长可短的活动,如区域自选活动、自主阅读活动、总结评价活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整理活动等。

1.在小班的离园环节,教师应多关注幼儿的情绪,在整理活动中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

2.在中班的离园环节,教师应培养幼儿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帮助幼儿逐渐养成在不需要提醒的情况下,能够将物品归位的意识和能力,并逐渐发展独自整理衣服的习惯和能力。

3.在大班的离园环节,教师应鼓励幼儿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

第七章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

(一)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意义

1.它是教育活动得以实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

2.环境创设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因素,会随时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参与性原则

2.互动性原则

3.适宜性原则

4.挑战性原则

5.丰富性原则

(三)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既包括进餐、如厕、眠等饮食起居环境,也包括问候、排队、聊天、倾诉等社会交往的规则及氛围。

(四)户外运动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1.应遵循目标性原则

2.应考虑多样化设置

3.应自然而富于生趣

4.应体现探索性原则

(五)如何有效地开放和利用园外资源

1.做好资源的整体规划,不限主题不限活动收集资源

2.重视当地社区的文化历史场所和社会生活

3.开发利用幼儿园置身其中的自然环境

第八章 幼儿园教育计划的制定

(一)幼儿园教育计划制订的一般程序

1.分析前一阶段幼儿发展水平。(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班级幼儿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确定本阶段教育目标。(国家相关文件规定和本班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

3.规划本阶段教育活动。

4.规划本阶段重大活动。

5.规划本阶段家长工作。

6.写下计划调整情况说明。

(二)学期教育计划

学期教育计划是教师对一个学期教育工作的总体安排,是指导班级一个学期各项工作全面、有效开展的依据。学期教育计划除了包括班级日常教育工作安排之外,还包括家长工作、环境创设等方面的内容。

(三)制定学期教育计划的注意事项

1.学期计划一般在学期开学之初、幼儿来园之前制订。

2.从方向上和整体上把握学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不必过于详细。

3.学期计划的制订须基于对本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之上。

(四)月(主题)教育计划表

1.月教育计划表

在以领域为主要内容组织形式的幼儿园,月教育计划

是指对大约一个月时间内班级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

月教育计划制订时要考虑的具体内容包括上月情况分

析、本月重点目标、主要活动措施及活动内容等要素。

2.主题教育计划表

在以主题为主要内容组织形式的幼儿园,在学期教育计划之下,往往不是按月来制订计划,而是以主题为单位制订计划,主题活动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五)制订月(主题)教育计划的注意事项

1.月教育计划一般在前一个月的最后一周制订,同样主题教育计划也在前一主题活动的最后一周制订。

2.月(主题)教育活动的实施最终是为了实现学期的教育目标,因此,月(主题)教育目标要紧紧依据学期教育目标及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而定,切忌目标意识淡薄,随意选择月(主题)的具体活动。

(六)制订周计划的注意事项

1.详细的周计划一般应在前一周的星期四或星期五拟定。

2.在活动安排上,要遵循均衡性和灵活性的原则。

3.要考虑教学活动,也要安排区域活动、生活活动等活动。

4.注意根据一周中不同时间幼儿的精神状态安排活动。

5.为了避免幼儿的精神疲劳,相同领域的教学活动之间应有适当的时间差。

(七)制订周计划的注意事项

1.日计划的最终确定要在实施计划的前一天,教师根据前一天的活动开展情况调整原定的日教育计划。

2.作息时间表可以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季节变化等弹性调整。

3.注重动静交替,动静交替能够有效地防止幼儿身心疲劳。

4.幼儿自由选择活动与教师主导活动的相互结合。

5.注意不同组织形式的活动相互配合补充。

6.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阶段的精力情况科学安排活动。

7.对一日活动时间的安排不要过于琐碎。

8.作息时间表应以幼儿能够理解的方式呈现。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