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训练 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有效刷题

2023-07-22 21:06: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务员考试训练 公务员考试,行测如何有效刷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公务员考试训练

如果小伙伴刷题的量已经非常大了,想进一步在「研究出题者思路」「规划行测时间」上提升,可参照这两篇文章:行测小技巧(10)另类刷题技巧 ;行测小技巧(11)记录并分析做题时间。

这里主要回答一下传统的「有效刷题」方法。个人认为有效刷题的关键是「一个核心」和「两条基本思路」。

一个核心:紧密结合实战,提高解题效率

两条基本思路:一是优先刷真题(尤其是国考)、难题(公考App统计正确率<60%)以及新题型;二是刷题时不能简单追求做对答案,而是要举一反三,将题目中学到的知识点和解题思路用到其他题目上。

下面是行测的5个板块的具体建议:

一、「常识判断」板块

「常识判断」的刷题重在积累。该板块总体上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时政要闻(以党政新闻、中国取得的成就、科技进步为主)」「法经军农(法律、经济、军事、农业等非初中教科书的知识,以法律为主)」和「初中综合(以初中教材和生活常识为主)」。

绝大部分「常识判断」题都不会考特别冷门的知识,所以提高正确率的关键是复习到点上。具体情况包括:

1.认真复习真题,因为公考会考查原题。

每年公考的「常识判断」都会考查到不少和之前真题近似的题目,有的选项完全相同,有的关键知识点完全一致,复习好了真题就相当于牢牢抓稳了一部分分数。例如:

2020年8月联考、2019年国考和2018年4月联考都考到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考的分别是「生物应激性反应」「物候现象」和「天气」;

2020年国考和2021年国考都考到了「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这句诗,考的分别是常识判断板块「醅酒」的过程和类比推理板块「词语间的逻辑关系」(此处考点基本就是考常识,即考生是否理解诗句的含义);

2019年国考和2017年国考各有一道法律题考到了「公检法机关谁有权检查公民通信」这个知识点,可以说就是原题。

2.对于「时政要闻」「法经军农」,要学会「举一反三」,用发散思维来学习

同一类别的「时政」「法律」类题目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发散思维非常重要。比如,众所周知,每五年一次的全国代表大会非常重要,在公考中也经常能考到。

例如大会报告「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部分,提到的「2020、2030、21世纪中叶」3个时间点要达到的目标,在多次国考、省考中被考到;「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到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既非常重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有一定难度,也被多次考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是如此。

上述知识点在被考到的时候,并不一定直接引用大会报告的原文,而是会结合考试前一两年的「几中全会」「经济工作会议」「一号文件」「新年贺词」等时政热点来编写题目。如果掌握较为全面,就能更高效、准确地解出相关题目。据此我们也能够推出,下一次大会召开后几年的行测考试,一定会考到相当多的知识点,一定要以最高标准重视起来。

上述原理应用在法律上也是如此。公考中很多关于法律的考点并不是特别热门,但是法律条文的规定应当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引导行为规范。例如2022年四川省考考了这么一道题:

【2022四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方患有重大疾病但未在结婚登记前告知另一方的,另一方可以请求撤销婚烟

(B)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通过网络遗嘱的方式处理自己的合法财产

(C)丧偶儿媳不能作为第一或者第二顺序继承人

(D)有违法犯罪记录的,不能成为收养人

《民法典》内容极多,一个普通的考生想把每个条文都记住是不太现实,也没什么必要的。但是,像上面这道题,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维护社会稳定」「引导行为规范」的基本角度进行分析,可发现A选项合情合理(A若不正确,那基本就没人敢结婚了)。BCD一眼看上去就很不舒服(B「网络遗嘱」很儿戏、很不靠谱且从未有相关媒体报道;C「丧偶儿媳不能继承」不符合当代社会价值观;D「违法犯罪」范围太广,可能是很轻微的违法行为,比如被罚款200元),读完后锁定A即可。

3.对于「初中综合」知识,一定要打好基础

目前,公考中涉及「初中综合」的题目往往综合性很强,可能一道题就考到了多门学科,例如:

【2022四川】「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这句歌词描写的是一条河流,下列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河是我国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B)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位于该河的流域范围内

(C)该河的干流流经区域内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写的是该河上游的景象

本题题干的歌词引用自1984年胡宏伟作词,王世光作曲,季小琴演唱的《长江之歌》;A选项「南北方地理分界线」对应的河流是「秦岭-淮河」中的淮河;B「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指的是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流域的鄱阳湖;C「温带大陆性气候区」主要在我国西北部地区(不在长江流域);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出自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诗句。

也就是说,本文同时考到了中国当代的知名歌曲,地理中「南北分界线」「最大淡水湖」「温带大陆性气候」等知识点,以及唐代王维的名诗名句。其中,每个知识点都比较有名,但综合在一起之后很多考生就不一定能做对了(本题公考机构统计正确率仅为1/3左右)。因此,我们在复习「初中综合」的时候,对各个教材以及生活常识都要打牢基础,至少把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知识点和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事物原理了解清楚。

关于「生活中常见、常用的事物」,有一个较为深刻的教训:

【2021国考】下面是一款路由器的参数规格说明,对此描述错误的是:

(A)主频是路由器中央处理器的时钟频率

(B)此款路由器属于千兆无线路由器

(C)路由器的LAN口可以用来连接外网

(D)5GHz频段比2.4GHz频段传输距离短

本题正确率不到三成,对于「常识判断」板块来说堪称「超级难题」了,但这道题特别难吗?路由器现在基本每家都有,「主频」「内存」「速率」「频段」「接口」都是最基础的知识点,它们非常常见,考察知识点也不深,但是绝大部分考生没有做对,说明平时对日常生活的事物没有引起重视,这个教训一定要记住。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板块

该板块近年来的相关趋势包括:

从晦涩、文艺的散文中取材(加大掌握中心的难度);

从外文翻译的、专业性很强的文章中取材(加大理解文意的难度);

在取材时删改原文,故意在不重要的地方加入转折词、总结词等,人为创造「反套路」语境干扰考生思路。

举例:

【2022四川】认知地图是一种心智表征,它服务于个人获取、编码、存储、回忆和解码有关其日常或隐喻空间环境中现象的相对位置和属性的信息。海马体在人体中的存在,不但让我们建立起关于空间的认知地图,帮助我们记住位置并找到正确路线,还表明我们关于过去的记忆正是建立在认知地图上的。而空间认知和记忆对人类的意义远超日常生存,它们形成了我们的自我感知:过去的记忆就像我们个体身份的支柱,我们用它铸造了我们生活中的独特叙事;这些故事塑造了我们的行动和决策,也为我们描画出遐想未来的框架。

这段文字意在揭示:

(A)认知地图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B)早期记忆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C)空间认知与早期记忆之间的关系

(D)海马体如何影响人类的自我感知

和公考的题目相比,原来译文全面、丰富,也要好理解的多。

译文一开始用早产儿乔恩因缺氧导致海马体受损,使得长大后「能记住事实,却记不住过往的情景」这一例子,让我们理解了什么是「认知地图」「相对位置和属性」。但到了公考出题者受众,就根本没概述乔恩的例子,让考生阅读起来特别吃力。例如「认知地图」对考生是一个陌生词语,「心智表征」也是个心理学专用术语。(解释:心理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表征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

再比如这道题:

【2022四川】我们在阅读时,大脑左右半球的分工不同:左脑先理解后记忆,记忆慢、遗忘快,更适合记忆的消化、吸收;而右脑则会将语言变成图像,可以大量、快速地记忆,且记忆质量很高,一旦记住就很难忘掉。也就是说,当右脑分析一个词时,比如阅读到“猫”这个词时,就会自动在右脑影像库中搜寻猫的形象,然后将猫这个词与它的图片链接在一起,加深印象。如果是分析一句话,比如“猫在睡觉”,影像库中可能出现的就是一只猫在太阳底下蜷成一团睡觉的图像,或许还夹杂着轻微的鼾声。因此,语言对大脑会有更进一步的刺激,所以听书有时比阅读还多出了一道工序——声音的符号化。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听书比阅读对大脑的要求更高

(B)听书没有阅读容易集中注意力

(C)听书和阅读都是对信息的处理

(D)听书时大脑会将语言变成图像

分析后可发现,原文中「因此,语言对大脑会有更进一步的刺激」这句话根本不存在,出题者故意加入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来干扰考生心态,尤其是「因此」这个表述更是相当老辣,很多考生都非常关注这种总结词,因此误选了D;但这个总结词、总结句和原文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考生越是关注,就越是容易载进去。只能说,出题者为了「反套路」已经无所不用其极了。

三、「数量关系」板块

数量关系板块的「刷题」要优先刷「判断自己能否在合理时间内做出题目」的能力。简单来说,当你读完一道「数量关系」题并进行简单分析后(大概20~30秒),能大致判断「这道题目难不难;如果难的话,是否值得做出来(大约3分钟之内做完,超过3分钟的直接放弃即可)」。

为什么说要优先提升该能力?因为众所周知,行测的做题时间非常紧张,而「数量关系」又是绝对难度最高的板块,所以做题时规划好时间分配对于考高分非常重要。

在开始做「数量关系」的时候,我们当然要学会认识不同的题型,学习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当有一定基础之后,就要强化自己的「判断难度」能力了。当准确判断个别题目难度非常高时,可以直接放弃。最基本的技巧是「数量关系」板块靠前的几道题目较为简单,而后面的难度较高,因此可以事先规划好放弃后面的部分难题。进一步分析,情况大概如下:

(1)复杂+未知项多的「经商」类题。此类题的特点是未知项多且关系极为复杂,即使读题后列出大概思路,如果找不到「利润、单价」等关键信息,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这种题可以考虑放弃。

(2)1分钟内找不出解题思路的「行程」题。涉及到「加速度」「变速」「上下坡/上下游」「圆形跑道」「折返」「追及」等元素的「追及」题,有个别难度极大。如果1分钟内找不出解题思路,可能10分钟也找不出,因此直接放弃即可。此类题目往往能知道一个大致范围,所以放弃前可以排除1~2个错误选项,再从剩下的选项中蒙一个即可。

(3)难以入手解析的「排列组合概率」题和「几何坐标」题。「排列组合概率」类题目和带有「几何图形」「坐标轴」的题目本身难度就高,如果读题后一分多钟还无法入手解析,那么这种题对于考生来说就不太值得继续去做了,还不如直接蒙一个。

除了这3类题之外,其他的「数量关系」题都要尽量做出来。想要上岸的话,第一是尽量保证能做出2/3以上的数量关系题;第二是快速判定1/3题目中哪些特别难,能够果断放弃,且放弃是主动的、规划好的,不会影响心态。

四、「判断推理」板块

几个分板块的情况基本如下:

1.图形推理

一句话——有了基础后刷「北上广深浙江山」的省考卷。

国考、联考中的「经典图形推理」的规律就那么几个:经典「图形推理」解题思路:「7点逐排」法 。而「立体展开」「截面视角」的解题思路又很固定:「立体展开」与「截面视角」图形推理题的解题思路、真题解析。

可以说,近年来国考、联考中的「图形推理」题,基本上就是「20%高难度题+80%送分题」的组合,且难题无非是「旋转过程比较隐蔽」「考特定角、边的数量」等规律,其难度已经不能满足想上岸考生的胃口了,所以有时间一定要多刷刷「北上广深浙江山」这些地方的省考卷,它们的题目相对而言类型更丰富,难度也更高,刷完后再回过头来做国考、联考会更舒服些。

2.定义判断

一句话:结合「常识判断」一起刷题、一起学习。

「定义判断」整体上算是行测中最简单的板块,为了提升该板块的难度,近年来出题者经常在「法律条文、经济学、新闻学、心理学、天文学」等专业中取材,因此大家在备考时遇见此类题材时,一定要像学习「常识判断」一样,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弄清楚专业名词的含义。有可能你在这个板块备考到的内容,在下一次考试的「常识判断」板块就出现了。

该板块现在仍然是行测中难度最低的板块,刷题的「熟能生巧」效应非常明显,做多了真题后,扫一眼定义和问题就能大致判定本题在考什么了。

3.类比推理

一句话:多看多想是否属于「交叉关系」。

近年来「类比推理」的难题基本都和「交叉关系」有关,也就是说,当考生能够确认「相互之间的类比关系是否为交叉关系」时,基本上这个板块问题就不大了。

除了这个关系之外,现在的 「类比推理」基本没什么难点(该板块的「充分必要条件」类关系非常简单)。所以说,「常识判断」和「言语理解与表达」板块备考的好的考生,做这类题目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大家在刷题时也要和「定义判断」一样,通过网络搜索等方式吃透「类比推理」的考点。例如:

【2022国考】载歌:载舞

(A)人云:亦云(B)且战:且退(C)自作:自受(D)全心:全意

本题正确率仅有36%,是因为题干多么难,选项成语多么生僻吗?显然不是,这5个成语都非常常用,但从结果来看,大部分考生不知道「载歌载舞」的「载」和「且战且退」的「且」含义相近,都有「一边……一边……」的意思,基础不牢固——说白了就是在「言语理解与表达」板块中对「成语」的复习不到位。

4.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可能是所有行测板块中通过「多刷题,刷出感觉」的方法起效最明显的板块了,所以一句话概括就是——刷题量要大!

「逻辑判断」共有3类题型:加强削弱、条件推理、真假能否。

加强削弱:题干给出一个结论,然后问选项中谁能/最能加强or削弱原文结论。

条件推理:题干给出条件,问能推出什么结论;或给出部分条件和结论,问需要补充什么条件。

真假能否:题干给出「X人观点为真/假」「XX事物能/不能去做什么」等限制条件,要求推出具体对应关系。

这3类题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出题方式千变万化,但解题思路(甚至干扰项的设置思路)都十分相似」。

无论是「加强削弱」题中的无关项还是几种加强/削弱方式,「条件推理」题中的「补充逻辑链条的条件/结论」还是「真假能否」题中入手角度、解题思路,它们本质上「千变万化不离其宗」。把2010、2015年左右的题目吃透了,再看2022年的题,会有很强烈的即视感。

尤其是「真假能否」中的「五合一」类题目,其解题思路基本都是「根据每个小题补充的条件,选择最容易出现矛盾的对应关系入手」,做多了自然有近似的感受。

五、「资料分析」板块

「资料分析」刷题时必须「模拟真实环境」,因为对于该板块来说,「找题」和「解题」同等重要,如果抛开具体题目,单纯练习三四位数的四则运算是没用的。另外,90%的真题不需要精细计算,而是通过估算技巧来提升解题效率,所以「在实战中刷题」是非常必要的。

总的来说,「资料分析」刷题的要求是至少达到「6分钟5道题(一个材料,包括涂答题卡的时间)」,最好达到「5分钟5道题」甚至更少。我们在该板块刷题时,一定要卡着时间来做,然后分析是「找题时间太长」还是「做题速度太慢」,或者说「在不需要精算的地方精算,而浪费了时间」。规划好这些情况之后,就能让「资料分析」的刷题过程更有效率。

其他公考干货请参考该合集:​【必看】公考备考资料整合 。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