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太难了怎么办(公务员行测提不上去怎么办)

2023-09-08 22:30: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务员行测太难了怎么办(公务员行测提不上去怎么办),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公务员行测太难了怎么办

我一直觉得,行测是量变引起质变的活儿。

虽然你说自己题量已经够了,但还是建议你利用一个下午反思调整一下,包括做题的状态、做题的顺序、平时练习的质量等等吧。

你也说了,时间很紧,所以不必细抠,大的方面调整调整。

然后考就是了。

平时成绩不显眼,考试成绩一鸣惊人,还是存在的,毕竟平时练习和真正考试还是有区别的。

---------------------------------------------------------------------------------------------------

写在前面的话:行测是个熟能生巧的活,每个板块多练习,练出一个感觉。拿出高中复习理科的十分之一,分数不可能不让人满意。(这里是双重否定表肯定)

行测考试不像申论

很多已经工作很多年的考生,对社会有了一定的经验,对工作有了一定的认识,申论复习一个月,也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但是如果让一个很久没接触过行测的人,短期突击则很难有实质性提高。

行测这个学科,全称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它既考察你的常识积累,也考察你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甚至考察你的心理素质。

行测是压力测试,没人能够将题目全部做对,它的核心观点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拿最多的分数,合理的取舍是很重要的,一切的战术都是围绕这个观点,包括我们自己的复习时间,如何在几个月的时间获得效率的最大化。

学习有它的本质规律,也就学习的“道”。你抓住了这个道,你的学习就能上正轨,分数会越来越高。你偏离了这个道,学习就算是再勤奋也是徒劳。

90%的同学行测题目是做不完的。这提醒大家:行测一定要把能做的题目要做对,不能丢分的地方一定要认真做好,要懂得抓大放小,对于那些明显就是很难的题目要果断放弃。根据自己的特点合理安排做题顺序和时间,这样行测就会有质的提高。

行测需要一个大整体的思维去理解。行测由言语、判断、数量、常识、资料分析这五个部分组成,但有了大题量和严苛的时间限制,就使得各部分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前面的部分做题顺利与否,是否预留了足够的时间,会对后面的做题,也就是对全卷的分数有关键的影响。因此我觉得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与节奏,并不断模拟练习必不可少。

做完一套行测真题之后,不是说统计完分数扔掉就算了,必须认真分析自己为什么做错,认真做好错题记录,做完一套行测需要2小时,分析完一套行测需要3-4小时,可见其重要性。平时做的行测题,有的是蒙的,有的题是没有百分百把握选对,有的题选对了不代表你一定会做,对自己没有把握的题一定要认真理解,做到弄懂弄透。

行测的题如果大家一两分钟内快速扫描都得不出个结果的话,就要果断蒙一个,毕竟,公考是抢时间的游戏。小白就不知不觉在一个难题上死扣了许久,恍然走出来,才发现已经中了命题人的陷阱了,良好的做题节奏全无。行测基础打好了之后,就要定时定量去练习真题。模拟题请扔到一边去。行测考试时间是很紧张的,我们不可能考到100分,目前我也没有看到哪个行测能考到100分的,90分的少之又少。我们要做的是节约时间,每个模块控制好时间,会做的题就加快,不会的就跳过,一道题一看就无从下手就果断蒙。将自己会做的题目都做对,成绩是非常可观的。

行测必须要重视记录错题

行测为什么要记录错题?我们都有这种感觉,行测并没有太多很难的技巧,也没有很多太难的题。我们很多的题大部分都是错在审题上,计算上,后者其他的疏忽上,而这些错误,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错题记录的方法不断去强化记忆,去规避。

千万不要小看题目看错导致选错这种错误,也千万不要小看16/65这种小计算,实际上,很多人在考场上就是在这些不起眼的地方产生大量错误,而他自己还感觉良好。其实这些小问题反映了一个人的能力和学习态度,我们的备考,力求全面掌握知识,不允许出现无谓的失误,出现了错误,也绝对不用粗心这个自欺欺人的借口掩盖过去。

错题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会做的却做错了,容易错的和不会做的。会做却做错的题,我们要吸取教训,下次坚决不能再做错;容易错的题可能你当时做对了,但是过些时候你可能会因为某个点没想到而做错,不会做的则要看看自己为什么不会做,并且要扩展到同类题的解题思路当中去。

关于如何记录错题的方法(重量级干货!)很多考生都没有记录错题的习惯,其中最大原因莫过于记录错题太麻烦了。确实,要你把错题抄在本子上确实太为难了,尤其是言语理解那么长的题目,怎么记录啊,这不要人命吗?哈哈,没关系,一点都不用怕。准备一个错题本,在记录错题的时候,写上哪一本书多少页多少题,并写上当初为什么做错的原因和解题的过程。

比如言语理解的错题,

记录《言语理解与表达1000题》P132第23题,错误原因:没看到转折词,将前面的话当成了主旨。

比如数量关系的错题,

记录《数量关系模块宝典》P124第6题,错误原因没理清楚两个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再写下详细解题过程。

比如资料分析的错题,

记录《资料分析模块宝典》P63第8题,错误原因在计算1/7的时候出现了错误。

这样就可以很轻松的记录错题了。在你下次翻看错题的时候,看到错误的原因就应该回忆起这道题完整的原貌,那么就能更好加深记忆。

我提倡的错题记录系统,大家在理解的时候不要流于形式。其实,错题记录不是根本,能力的进步才是根本。有道行测题,你少看了一个不字,导致掉入了陷阱,通过错题记录,下次你再做这种题目的时候肯定长点心,这就是根本。错题记在本子上不是记,记在脑子里才是记。

行测必须要有舍有得

要善于放弃,这里的放弃有2个方面,一是在做专项练习的时候,数量关系、图形推理、资料分析少量难题,花了5分钟做不出来,直接放弃看答案,能理解的就理解,理解不了的就放弃,不要浪费时间,实际真题里面的难题是很少的。二是在实战考试中,碰到一道题2分钟没思路,就直接放弃。有舍才有得。

行测的题如果大家一两分钟快速扫描都没有个思路,就要果断蒙一个,毕竟行测是能力测验不是知识考试,死就死那些死脑筋的,明明一道题半天做不出来,非要在那上面死磕,不知不觉浪费了大量时间,让良好的做题节奏全无。

现在的国考,部分地区的省考行测都是130题左右,完成不了很正常,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所取舍,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完成多的试题拿到更多的分数。所以我们复习的时候,同样要有所取舍,对于某些部分,必须完全掌握,确保准确率和成功率,对于某些部分,要有选择的放弃,否则,眉毛胡子一把抓,考试时瞻前顾后,贪心和能力不匹配,成绩就不会好。

行测题海战术好用吗

建议大家行测学习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的攻破。

我们学习行测的时候,就学习一个模块就行了,学习完一个模块再进入下一个模块的学习,简简单单专注聚焦才是学习的王道。有的同学每天就三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一会数量一会资料一会言语一会又是申论,连个知识点都没学完,时间就结束了,根本学不到什么。

有的同学很喜欢用题海战术,这和我在迷茫期的思路是一样的,认为只要题目练得多,自然就会了。实际并不是这样,你题目练得多,混个及格水平可以,但是想脱颖而出太难。希望大家先把基础打好,不急不躁,步步为营,等每个模块复习完了,再来做卷子,你会觉得很轻松。

做题对于行测来说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检测知识,查漏补缺;另一个是总结做题技巧,不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我们在做题与参考答案对过一遍之后,并不算完,要将四个选项都分析,命题人的陷阱在哪,将同一类型的题归纳总结在一起,注意总结规律。当然不能忘记最重要的错题记录。我们按照这样的做题方法,效率就会远远高于别人。

行测做题顺序非常重要和时间掌控

做题顺序很重要,像言语30分钟做出来和40分钟做出来,常识10分钟20分钟做出来,它们的正确率并无本质差别。而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多花10分钟时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的差距,所以我一直提倡资料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常识的王道做题顺序。

做题顺序:资料分析-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

一开始练习资料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不限制时间,主要以掌握解题技巧为主,基本的解题技巧实际上只有那么多,资料分析就八大解题技巧,数量关系稍微多一些,等熟练了解题技巧,再限制好时间练题,资料分析一篇不超过7分钟,数量关系10题不超过15分钟,当你的题目做的足够多,有足够的做题经验,正确率提高到90%都没问题。

做完一套行测真题之后,不是说做完分数统计一下就扔掉了,必须认真分析为什么做错,认真做好错题记录。

简单说一下我对行测的时间把控:资料分析如果难度不变态,四篇资料分析一定要25分钟内解决掉,可能当中有部分的综合分析题,不太容易解决,可以先跳过去,待最后结合平时经验连猜带蒙做一个,如果难度变态的话,就果断跳着做。数量关系10题,雷打不动15分钟,先易后难,不会的就果断蒙。判断推理,图形推理大概一分钟一题,不会的就秒杀,这个临场是想不出来的,类比推理一题30s,定义判断一题40s,逻辑判断一题50s,比较变态的逻辑题就蒙。常识判断20题,8分钟解决,会就会,不会就不会,没什么纠结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最后还剩20分钟,飞快做题,事实证明,即使高速做言语,正确率仍然十分可观,而最后做数量或者资料,往往会因为慌乱的情绪而导致惨不忍睹。

行测学习天道酬勤,没有捷径

行测很多所谓的秒杀技巧是建立在知识点全面,有大量做题经验的基础上面的,这种能力是平时不断复习,不断总结得出来的,很难说你一下子就能学会所谓的秒杀技巧,这些技巧真到你用的时候,一时半会还想不明白,无形当中还会耽误更多时间。时间紧迫,急于求成本无可厚非,只是总想着走捷径,到最后就没有了路。

行测冲击高分的前提是各个题型没有明显的短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木桶理论。重点不是要追求其中的一个题型得满分(当然如果可以的话那显然更好,这多少有点运气关系,要不为什么作为客观题的行测,从没出现过得满分的情况,甚至90以上都极其少见),而是要避免某个题型大面积丢分。当我们掌握了行测的基本题型和常见考点后,我们要开始从整体上来安排答题,毫无疑问,在有了相应的解题能力后,速度的控制几乎决定了行测的成败。

很多同学在做题目的时候,像是在赶进度,以求量为主,几套行测匆匆做完,而不注意总结吸收,无形之中走入了题海战术的陷阱。而这样做,时间一长,必然导致身体过度劳累,精神持续长时间的紧张,学习效率下降,成绩也就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建议大家做题,不要贪多,只做真题,重点练习模块宝典上的例题和课后习题,采取精选、精做的原则,附以题后思的方法,题后思考的习惯是能够提高知识熟练程度,加深思维深度,增强自己思维严密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够大大提高行测做题准确率。

行测是最能体现“勤能补拙”的考试,我认识的很多工作多年的朋友,申论不复习也能考的不错,但是行测就惨不忍睹,有位朋友今年省考行测46申论67,只要是平时工作太忙没时间看书。行测你要是不花时间,成绩是非常难看的,行测的技巧非常多,我们学习的时候,倾向最朴实无华的技巧,这样的技巧学习起来轻松,做题时候给力。有些技巧如果掌握不了,那就果断放弃,自己踏踏实实总结出的技巧,做题也是非常给力的。

那些宣传行测能考85以上,申论75以上的辅导机构都是忽悠人的,他们自己都考不到这么多分,公考真正的捷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踏踏实实。踏踏实实的去积累,厚积而薄发,成绩才会在不断学习当中有了实质性提高。

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可以说是整个公务员考试当中最难的模块。考点太繁杂了。

行程问题、排列组合、几何问题、牛吃草、溶液问题、统筹问题... 应有尽有。只有你想不到啊。所以复习起来感觉很费劲。

虽然这个模块占的比重不高,现在的国考省考最多15道,最少10道题,分数好像并不高,但是这部分拉分非常厉害,复习的好的,数量关系几乎全对,复习的不好的,数量关系几乎全蒙,差距可想而知。

很多人说数量关系特别难,做了也是白做,学了也是白学,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首先我们要认识数量关系:有简单题,有难题。

数量关系当中有难题,同时意味着也是有简单题的。我们需要对它们做出两个选择,是坚持还是放弃。我们要把其中简单一些的题一定要认真做完,把那些复杂的题目一定要果断放弃。所以我建议在公考考场上,做一半数量关系,蒙一半数量关系,简单来说就是做一半蒙一半的方法。在备考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复习数量关系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题而不是看视频,要做大量的题,起码要做30套以上的题,也就意味着要做300道题目以上,没有做300道题,不要和人说你学过数量关系。

像其他的模块,比如言语理解、常识判断、判断推理的一些题目,无论你有没有复习过,也能够做出不少题目,大家之间分数差距不是太大。

第三,我们不要忘了行测的特点,都是单选题,选项非常重要,可以说选项才是数量关系最大的技巧。

最后,坚持就是胜利,数量关系这个模块近几年逐渐成为了区分考生素质的最佳题型,因为绝大部分考生对待数学都是放弃,我们只要坚持到底,我们就是最后胜利的那一小拨人。

下面结合真题体验一下,

现有浓度为15%和30%的盐水若干,如果要配出600g浓度为25%的盐水,则分别需要浓度15%和30%的盐水多少克?

A100、300

B200、400

C300、600

D400、600

题目要求的是600g的盐水,结合选项观察,A选项加一起是400g,B选项加一起是600g,C选项加一起是900g,D选项加一起是1200g。

那么答案就是B。

这一题我们就通过观察答案最快做出了题目。

当然本题本质上考的是溶液问题,用溶液问题的基本公式也是很快能够做出来的。

当然如果说这一题太简单了。我们就看一题复杂的。

大型体育竞赛开幕式需要列队,共10排。导演安排演员总数的一半多一个在第一排,安排剩下演员人数的一半多 一个在第2排...依次类推。如果在第10排恰好将演员排完,那么参与排队列的演员共有名。

A.2000 B.2008 C.2012 D.2046

读完这一题,大脑一片空白,发现根本不会做。那怎么办,不行就想办法猜啊,我们根据选项代入。

A选项,2000,安排完总数的一半多一个,还剩999个,999无法整除,发现没有办法继续安排另一半,排除。

B选项,2008,安排完总数的一半多一个,还剩1003,无法被整除。排除。

C选项,2012,安排完总数的一半多一个,还剩1005,无法被整除,排除。

根据排除法,显然这题就是D了。

我们看D,2046的一半多一个安排完了就是1022,发现可以被整除。那就是你了。

从上面的我们可以总结出来,第一数量关系的题有简单题也有难题,第二我们要在坚持和放弃当中找一个平衡点,不能题目都做,也不能不做。

我做过很多行测真题,发现最近几年的数量关系题目难度明显降低。记得以前的数量关系题目,15题,有一大半都做不来很正常。现在的数量关系题目10题,有8题是基础题,可以通过平时训练做出来。有2题是怪题难题,这种题目不需要纠结,用感觉蒙一个,也八九不离十。

很多同学把数量关系看成了是学数学。这个思维并不适合数量关系的学习。你也许是个数学高手,但未必是个行测高手。学数学,钻劲很重要。而学数量关系,那种难题怪题,你要第一时间识别出来,然后果断放弃,而不是去钻。所以我做题目的时候,都是挑着做题,做了五道题,先做简单的,感觉比较繁琐的,赶紧换题,这样做题速度有了,把有限的时间花在我能做会做的题目,正确率也不错。

另外,我只做数量关系的真题,各个地方的真题我都做过。从来不做什么模拟题。实际上,我发现各个地方的真题差距几乎为零。难度其实也差不多。有人说国考题难度高些,实际上也未必,我做了省考联考的题,难度也未必就低,水平都差不多。我非常推荐大家做做江苏的真题,江苏的数量关系题目很新,其他地方的出题都喜欢借鉴。另外我都是纸质版做题,从来不在网上刷题。什么乱七八糟的粉笔砖题库,也做过,感觉效果很差,就再也不用了。

现在很多同学在学数量关系的时候,走了很多弯路。

1. 基础都没打好。就开始盲目刷题。确实,数量关系给人感觉就像是小学数学,我当初心里就觉得,自己高数学的还不错,数量关系还不是小菜一碟。就没太重视基础的练习。题目是刷了不少,网络上、qzzn上面的各种数量关系真题刷了一大堆,但是真到考试的时候,死的惨惨的。为什么?基础没打好。

2.平时练习太少。很多同学不知道报了什么乱七八糟的辅导班,里面的老师看起来特别玄乎,好像题目讲起来,非常容易。真到你自己做题的时候就发现题目好难,做不来?为什么有这样的差距呢?我分析有下面的原因:1.这个辅导班的老师水平不行。他上课的时候专门找那种比较简单的题目讲,当然看起来简单,等到你下课做题的时候,都是实打实的真题,就觉得很难了。2.教材买错。买了乱七八糟的教材。在这里我只推荐李委明老师的《数量关系模块宝典》,这本书里面将数量关系的问题全部都讲清楚了。

数量关系需要花费的时间:10题15分钟,15题20分钟(一般都是带着5题数字推理。)

数量关系做题顺序:尽量放在前期做。后期做容易恐慌。也不要放在第一个部分做。

我在做数量关系之前,脑海当中也是有套路的。什么题型是比较简单的:溶液问题、工程问题、比例假设法、经济问题、容斥原理、不定方程、极值问题、牛吃草、代入法、循环周期、年龄问题、星期日期以上问题,必须搞定,基本上这些问题没有难题,都是可以通过平时练习很好掌握的。以下问题:排列组合、概率问题、几何问题、行程问题、统筹问题、抽屉原理、钟表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来说都是不好搞的。那么我们拿到一套数量关系的题目,先扫一眼,这些题目哪些好搞,哪些不好搞。把好搞的题目先搞定,不好搞的题目留后面,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蒙。

永远记住,选项是行测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由选项得出的代入法、排除法则比正面求解简单实用的多。所以我们做题的时候,尤其是数量关系,一定要多尝试用代入法或排除法。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行测当中极为关键的一部分,可以说不会资料分析,基本上考试就不用考了。

资料分析这个模块说实话,你要是没掌握正确的技巧,你会觉得非常棘手,但是你掌握了正确的技巧之后,就会觉得学起来很顺手。这就是复习和没复习之间的巨大差距。希望大家珍惜时间,战胜自己的惰性,不上岸不罢休!

资料分析的审题非常重要!很多时候考生做错了不是因为不会,而是粗心。例如,题干中说的是年平均增长率,问题却变成了月平均;题干说的是今年比去年多多少,问题却变成了去年比前年多多少之类的。

资料分析的学习需要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亲自动手列式子、去计算,哪怕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算式,也要自己算一遍,每一题都要好好算。切忌眼高手低,不要脑子里想想就过去了,懒人学不好理科。不要使用计算器,考试可没有计算器给你用。很多同学理科底子较差,就好好对照我这句话改正。

我先说一下,我刚开始学习资料分析的感觉,不知道您是否有以下的感受:

1. 资料分析看起来简单,也知道怎么计算,真到自己做题的时候,不是题目看错,就是计算出错。

2. 资料分析材料内容太长,不厌其烦,看材料的时候耗费大量时间。做题的时候像是热锅上的蚂蚁,找数据找不到,计算的时候总是出错。

3. 计算好像都会,就是资料当中的数据找不到。

4. 数据找到了,发现计算太复杂,只能蒙。

按照资料分析最理想的做题节奏是,一篇资料分析,5个题目,耗时6分钟是最佳的节奏。如果你6分钟完成确实很困难,7分钟左右也可以。

再超过这个时间,那么就会影响你行测的整体成绩。

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水平,需要的是你持之以恒的复习。

很多考生,在复习资料分析的时候,有大量的认识误区。我在这里列举一下,如果你有,就尽快改正。

误区一:对资料分析的认识上麻痹大意,认为资料分析内容简单,随便看看就可以。

(实际上资料分析内容确实比较少,但是难度可不低,平时不认真花功夫,上考场可就要哭了。)

误区二:在平时的练习中,没有严格卡时间,不严格要求自己。

(资料分析陷阱很多,而且计算和找数据极其容易耽误时间,不养成严格卡时间的习惯,到考场时间就这样被资料分析偷走了。)

误区三:盲目追捧所谓的计算技巧。

(计算技巧多了,容易花眼,而且很多技巧华而不实,用不上。掌握好资料分析的基本速算技巧完全足够。)

当然一些小技巧也是需要掌握的,例如一些简单的换算,估值法,一些基本的分数约等于多少小数,例如七分之一约等于多少之类的还是要掌握的。这些东西任何一本辅导书或者视频都会讲到的。不过建议大家不要过分追求技巧。用处并不是十分大,做这种题就是要细心细心再细心!

另外,我当年备考的时候看到不少人说什么第一第二篇比较简单,三四难或者是一三简单,二四难或者说图表题简单,文字题比较难之类,我个人觉得并没有这种规律,大家还是老老实实的按顺序答下去吧。在遇到问题是问选项中哪个正确(错误)或是正确数是几个的题目时,优先试验题干比较长,且计算比较简便的选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这个模块是整个行测乃至整个公务员考试的重中之重。首先体现在言语这个模块是行测当中题量很大,分值很高的题型。一般来说,言语多则40道题,少则30道题,有人说得申论者得天下,在这里,我也提出一个口号,那就是得言语者得天下。希望大家对这个模块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记住一点:所有的选词填空都是可以前后文推导出来,如果不能,说明你的方法不对。

言语是三大模块之一。以国考为例40道题,最佳答题时间是控制在30到35分钟,超过40分钟,你绝对来不及了。

言语备考的话,我建议大家把近些年的一些省考、联考、国考的真题拿出来练。尤其是在练成语或者词语选择的时候,把那些你不会的不明白意思的固定搭配和成语记录下来。多看看,这对你答这类题型很有帮助。真题里面,我不是很建议大家用黑龙江啊、新疆、四川啊之类的题目。最好的是国考的题目,比较规范,其次是江苏省考和联考的。

言语的题好像都会做,实际上这一块的难度并不低,言语处处都是陷阱,如果言语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不经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你会发现你所谓的做题的感觉一般来说,都是无效的语感。还有一点你会发现,做言语的题,我总感觉这一题做的是对的,但是最终答案出来,结果发现做错了。言语的技巧不像数量关系那么明显,言语的技巧更加有一种抽象感,这种抽象不像逻辑那种可以用画箭头表述翻译出来,言语靠的是一种真正的领悟,这种领悟如果你做的很棒的话,就能够达到以无法胜有法。

像选词填空这种题目,对很多同学来说,错的都非常的多。这足够证明言语这个模块并不简单。

言语题目的设计

题目构成三要素:提问、材料、选项。其中的提问则是我们辨析题型的依据,明确了题型之后我们就明白了考点是什么,明白了考点之后我们就在脑海当中寻找解题的思路,接下来我们就用解题技巧操作解题就可以了。所以我们抓到一个言语的题,先去看提问。

材料是我们设置题目,选择正确答案的依据。对于我们考生而言,读懂材料就非常重要。懂材料有的只需要懂大概意思,有的则需要懂细致的意思。读材料要学会懂,当然懂的前提那就是必须要快。这个快是要求必须能够快速阅读,并且能够根据提问,迅速找到材料的关键词。也就是阅读材料,一要快读,二要读懂。

言语的高分素养

恒心:要大量做题。

勇气:即使做的这套题错的稀里哗啦,也不要认为自己很差,要有吃透这道题,吃透这个考点,解析明白这个题的勇气。遇到难度不退缩,将这些难题搞懂搞透,而这些题恰恰是拉开分值的题目。

改变:改变自己的思维误区,转化为有效的做题技巧。

挖潜:即使你的语文并不好,通过复习言语,也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你的言语潜能挖掘出来,将考试考好,将言语的能力提升上去。

做言语真题的时候,下意识培养自己驾驭时间的能力,如果做题能够形成强烈的时间感觉,都不用看表,在考试规定时间内能够做完题,如果做不完要心中有数,合理安排时间。

实际表明,做大量的真题是非常有效的。

一个材料很长,不可能每个地方都重要,它肯定有某个地方相对重要,某个地方相对次要之说。我们需要掌握的能力就是突出重点,也就是理解大意。统领大意的能力是言语理解与表达当中的重中之重。

整体把握优先于细致分析。细致分析指的是对材料当中的词、标点、小句子的分析。

判断推理

图形推理

这个多做,多背就行了,个人经验就是点多的数点,边多的数边,角多的数角,图形奇怪又多的数封边空间、有直线跟曲线多的分开数,也就是传说中的点线角面素,把大概可能的变化规律在脑海里面过一遍,基本就能作答了,刚开始可能会慢点,毕竟不熟练,但是随着复习的深入,做题速度肯定也会有所加快的。做个几千题还搞不定的,可以去测一测自己的智力。

定义判断

找准定义的重点,也就是关键词,一条一条的套上去,有些东西感觉需要一点常识,言语理解能力强的这一块问题都不大。

逻辑判断

首先必须掌握一些专业术语,必然、不必然、有的、许多、或者、否则、才这些坑爹的词汇具体是什么意思,在逻辑当中到底是什么变态含义。然后将题目当中的语言转换成逻辑公式,这样就错不了。

类比推理我就不说了。一直都是凭感觉,题目也不难。难起来了,反正大家正确率都不高。

常识判断

国考常识曾经是可以准备的,有几年是全部考的法律常识,所以了解法律常识是有必要的。但因为公平,所以这几年完全是上考天下考地中间考空气,没有任何下手准备的规律可言。

因为这就是靠个人积累的!各种机构还出各种常识的复习课基本都是没有作用的。如果你非要复习,把法律法规,例如本年出台的新法,本年比较热门的事件所体现的法理,一些常识性的行政法,民法,刑法内容看看吧。对了,一些基本的历史人文常识也是需要了解的。但是目前公考反套路反培训已经是必然趋势了,所以一些机构里说的热点,重点基本上是不会考的。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