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公务员时地级市发改委,国资委,工信局这三个单位各自有哪些特点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报考公务员时地级市发改委,国资委,工信局这三个单位各自有哪些特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答主是地方工信局工作人员,工作中也经常接触发改和国资,从个人的角度解读一下这三个部门吧。
1、发改委的权利很多也很大,被称为小国务院,以及经济部门当中的第一局。但发改系统的结构是上大下小。国家层面的发改委很重要,越往下沉,权力越小(重要的权力都没有下放),地级市层面,在重工业城市,发改在内部排序上略低于工信。在国内大部分城市(非工业城市),发改略强于工信;在县区这一级,因为发改权力太小,而县区工信直接对接具体项目,故工信普遍比发改强势。
2、以文明这款策略游戏来类比,发改从角色定位上看,相当于玩家的财政顾问(财政局税局是财政政策的执行机构不是决策机构)。具体来说,发改主要的工作是向政府一把手提出各类财政建议。
从政府收入这一块看,发改委掌握着各类政府来钱的渠道,并对各渠道贡献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高低有直接的建议权。这包括建议加税还是减税(国家发改委),靠收费获取财政收入还是免费让部分特定人群获利(比如魔都搞车牌拍卖将收入补贴全体市民而帝都搞的是抽签只有少部分私家车主受益),是卖国有土地攒钱还是卖公共服务攒钱(如帝都前几年的地铁涨价)亦或是卖矿产攒钱(出卖矿产资源开采牌照)。
从政府支出这一块看,发改委掌握着给政府各部门切蛋糕的权力。比如将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投入多少给公立教育(教育局的蛋糕)、投入多少给公立医疗(卫健局的蛋糕)、投多少给市政建设(住建局的蛋糕)、投多少给高校等科研机构(科技局的蛋糕)、投多少给工业振兴(工信局/工人阶级的蛋糕),投多少给农田基本建设(农业农村局/农民阶级的蛋糕)。
而工信局,除了少部分综合型超大城市,一般认为是经济行业主管局的第一局——超大城市里某些局地位会高过工信局,比如高校密布且大力提倡工业向周边分散的帝都,科技局的地位就比工信局高。以金融和贸易出名的魔都,商务局也更强势。
由于大部分地方的最初始的财富,都来源于本地的工业产出——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剪刀差太大,支撑不了本地的GDP,而如果没有工业及大量的工业人口作为主力消费者,大多数地方本地的商业和服务业都会陷入萎靡——故工信局作为当地工业的主管行业职能局,通常手中掌握着全市各职能局中最大的一块资源蛋糕。这块蛋糕包括:给企业的工业用地分配权、企业实行技术升级改造的补贴(有些大型的技术改造升级项目工信可以给予数千万的补贴)、外来工业企业在本地落户可以享受的税收减免和优惠(特斯拉落户上海就享受了数十亿的优惠信贷和超级低廉的工业用地地价),对企业生产的产品发放补贴(诸如前几年工信系统发放了数十亿新能源汽车补贴和家电下乡补贴),诸如此类。
特别的,工信是一个典型的两头大中间小的系统,最上面的工信部权力很大,资源很多,而市和县区这两个级别,由于涉及到具体的项目,权力也不小。
至于国资委,虽然名义上是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但实际上更像国有资产的考核和监管部门。在目前的模式下,国资委作为一个行政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责还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国企具体的运营,都是交由职业经理人打理,国资委反而在企业的具体经营上没有太多干预的权力。
综上,对于同一地级市发改委、国资委和工信局这三个单位,待遇是一样的。对于具体工作来说,国资委的工作相对简单,反过来说,也不太容易出成绩,从长远来看,晋升潜力有限。
工信局在绝大多数地方都是最受重视的经济管理部门,是政府序列中掌握资源最多的几个局之一。如果所在地方工业较为发达,工信局接手的项目多,就非常容易出政绩,成长性也很好。不过国内相当多地方被优势地区吸血,当地工业竞争不过优势地区的工业,在这样的地级市里,工信局的潜力就很一般。
至于发改局,在县区这一级别较为弱势,在地市级还可以,比较锻炼人的综合视野。但对于新人来说,答主个人不太建议一上来就报发改委,因为发改委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这就意味着,它并不适合新人在发改委养成这种能力。大体上发改委更像是提高班而不是基础学习班,你得首先在某方面成为专家,才能在此基础上统筹谋划全局。因此从发改系统提拔上去的人,大多是在某些专业的行业主管部门有足够的历练,对某行业有深刻的认识,再进入发改系统开始统筹谋划全局,进而通过发改这个平台上升到更高的岗位。如果是新人开局就进发改,没有经历过项目实操,对行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单纯通过过往的文件资料、数据报表、行业分析来制定方案,是比较难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地方经济政策,进而突破职业天花板的。
首先确定是地级市。
然后在一个地级市,这三个单位的特点,题主提到了具体工作、待遇、前途。
1.具体工作。发改委俗称二政府,就是什么都管,他里面分了很多科,有工业科、高新技术科、社会发展科、投资科、农村经济科、资源、发展规划等等,从这些科的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几乎包括了社会运行的各方各面,所以就叫二政府。那做什么具体工作,管什么呢?主要管投资和项目,你们市里财政投资的项目都得发改委审批,民间的项目需要发改委备案,简单就是说财政投资盖个医院,需要发改委批准,而且发改委能给你跑来国家发改委下来的贷款啊、资金啊什么的,然后民间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如什么什么厂,也要到这里备案,一些在核准范围内的项目还需要核准,为了避免盲目投资和适当调控。另外还有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各专项规划、批准物价(物价局是发改委的二级局)、投资任务排名、重点项目管理等等。
国资委相对单一,就是帮助市政府管理国有企业,这些企业班子成员的任免、企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企业一些大方针的确定、企业改制的批准、企业效益的考核等。
工信局稍微复杂一些,工信局是工业和信息化局,是原来的工业促进局、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中小企业局(有的地方叫乡镇企业局)合并来的,襄阳貌似已经整合成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了,其实也差不多,主要就是工业生产和信息化两块,工业生产是从宏观上管理工业行业,促进全市工业行业发展,信息化是通信、软件、电子等行业的宏现管理,推进全市信息化产业发展。也承担了不少行政审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权力”,比如袋装水泥、什么电力设施保护等一堆。
以上说的其实都是宏观工作,至于具体工作就太具体了,这三个部门发改委和工信局都得有20多个科,国资委少点也得有10个,哪个科和哪个科干的活都不一样,比如办公室,这三个单位都得有办公室,办公室可能差不多,但办公室也有多个岗位,有管文件的、有管后勤的、有管写材料的等等;如果到了发改委的社会发展科,那就是管理社会事业项目的审批,如学校、医院、文化设施等,再进一进具体,就是坐在办公室里收项目可研报告,收上来之后研究,至多实地去看看,叫项目单位过来开开会,听听汇报,然后写个情况报给领导,再走程序,如果批了,就出批复意见…… 诸如此类。
2.待遇。这个其实最简单了,如果是一个市,那么都是一样的。现在已经很规范了,过节费、各种补贴都没有了,就是财政给发的那点儿工资,可怜的工资。如果哪个单位是自己一个院,可能自己办的食堂还能每顿饭补贴个一两块钱。
3.前途。网友们只要一听见说公务员没有灰色收入都不理解,叫嚣着“没有灰色收入你们还干个屁”,“换换行不” 诸如此类,其实干这个不就是为个前途么。那这三个单位有前途不?首先不理解你说的前途具体是指什么。看看国家发改委揪出来的那一批上亿的处级干部,就知道发改部门多有权了,权钱交易就是这样干的,国务院的国资委、国家工信部都没这么多腐败的,知道哪个部门有前途了吧? 地级市的市直部门,发改委还算半个综合部门,国资委和工信局都是市直一般部门,以后升迁起来,还是发改委占些优势,发改委都是常务副市长分管,国资委和工信局这两兄弟是一家,都是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分管,哪个轻哪个重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