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务员省考2022(2022年山东申论B卷80分复盘)

2024-01-06 19:10: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山东公务员省考2022(2022年山东申论B卷80分复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山东公务员省考2022

2022年山东申论B卷80分复盘

2022年山东笔试是在2021年12月19日开考的,之所以时隔这么久才发了一篇复盘,一是因为前期没有找到整套试卷素材,二是这位考生一直准备面试以及其他的考试,也不想占用同学宝贵的时间。

时隔太久,这位同学自己也表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好久不写申论,感觉现在写起来比考场还困难,只能大致回顾一下思路。

第一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1,总结F市整治“群众最不满意的10件事”的基本经验。(20分)

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00字。

【学员考场思路】

当时做题想法是,先明确问题,问的是整治的基本经验,什么是基本经验?转化为我们学的更简单的思维,就是概括做法,就是让概括F市如何整治群众不满意十件事的做法。

当明白是写做法的时候,我就回归材料,找做法。先去看一下材料有几段,然后速读了一下材料,基本2分钟扫了一遍,把握材料前两段是背景,可以忽略,后面就是写做法。

然后再一段一段细读材料,一遍读一边想,发现第三段是总括句,后面是小点,以总分的形式把主要内容写下来就行了。

【学员复盘作答】

【千寻老师补充】

这位同学在考场进行作答时,正是用了我们课上所讲的阅读方法,第一步是“速读材料”,确定材料的结构与主要内容;第二步是“细读材料”,找寻材料要点。做得非常好的一点是把握了材料的“总分”结构,以总分的形式来进行书写。

此外,还需要提示一点,当把握了材料的总分结构、大致写几点之后,也要大致估摸下每个要点的“字数空间”,以免某一个要点写得太过详细,而挤占后面要点的空间。

最后,补充上千寻老师的答案供参考学习。

【千寻老师答案】

秉持民生跟民声走,按照公开征集、层层筛选、分步评审,确定重点诉求问题,全市征集“金点子”,分类汇总,反馈市级牵头整治部门,制定具体措施:1、规范出租车驾驶员行为:安装监控系统,建立服务质量管理系统,录入驾驶员信息,实时计分并推送,跟踪管理考核。2、改善人居环境:机关事业单位厕所对外开放;提升保洁员配备标准,建成高效稳定保洁队伍。3、常态管养村社道路:政府出资,村社出人,周期性管护;设置公益岗位,日常维护;聘用贫困群众管护。4、升级农贸市场:投入大量人财物,完善基础设施,优化不足,强化管理。5、提升就医体验:检查不重复,省时省钱;启用智慧医疗综合监督平台,实时监管,群众打分。

第二题:

假如你是A市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工作专班成员,请根据给定资料3,草拟一份整改方案提纲。(30分)

要求:结构完整,条理清晰,措施得当,要素全面,不超过600字。

【学员考场思路】

说真的,第二题难,至少我现在感觉难,可能现在学习退步了吧。

让写一份“整改方案提纲”,首先判断题型是公文题,要求结构完整,那就按部就班来写吧。

大致速读一下材料,眉头一皱,感觉材料很散乱,除了前两段是背景段落,可以忽略,后面的内容应该都需要写。

再一段一段细读材料,因为要求写整改方案,那就试着找“整改的措施”和“出现的问题”,并且将“出现的问题”转化为“整改措施”就好了。读着读着,我又感觉到至少可以分为两个大层次,前面四段是说环境生态的整改,后面四段是讲安全生产,于是,我就把前面四段一总结,后面四段一总结,写了下来。

【学员复盘作答】

【千寻老师补充】

这位同学的思路非常好,一是把握了2个大的层次,将会使答案条理更加清晰;二是在看到材料中诸多“问题”时,能够将“问题”一一转化为“整改措施”。

不过,真的是学如逆水行舟,这个答案估计是没有他在考场上发挥的好,600字的题目,500字不足,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以补充完善,将要点写得更加全面一些。

【千寻老师答案】

A市非煤矿山安全整改方案提纲

为了构建环境友好、节约高效、矿地和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加强安全生产,特制定整改方案如下:

一、生态环境方面:

1、督促企业修复生态:退还侵占土地;开展地下水水资源论证,未经许可禁止取水;清运废石,恢复植被;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设置截排水沟,保持通畅。

2、强化政府常态化监管:落实省市“应排尽排、应统尽统”和“排查全覆盖、整治无遗漏”要求,完善整改清单,清除监管盲区。

二、安全生产方面:

1、提升企业安全意识:敦促企业建设专职安全管理队伍,严格按照设计方案作业,设置安全设备,定期检修;对忽视安全责任的企业,按相关规定责令停产或处罚。

2、监督企业规范设计:严格遵守《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由专业机构设计方案,并严格遵照实施;对擅自变更的企业予以处罚。

3、加强企业安全管理:设置专职安全管理机构与人员;费用专款专用;保障避难场所应急设备齐全且功能正常,设计图与现状图相对应,安全出口正常通行;定期开展安全培训;严格落实领导带班下井制度,追责到人;配备安全员,严格把控作业流程。

第三题:

请结合全部给定资料,以“把准脉,开准方”为主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文章。(50字)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逻辑清晰,语言流畅;(4)1000字左右。

【学员考场思路】

作文写作的细节,现在回忆不起来了,大体说一下审题思路吧。

首先看看小题做完之后剩余的材料2和4,材料写的什么一定要大体看,从宏观出发,不要攻于细节。很明显,材料2说的“文化”,材料4是“健康码”,但是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是“精准”,而大作文也是要“把准脉,开准方”,重点在“准”上,所以,我考虑这篇文章一定要把握好“准”,这样就跑不了题了。

【千寻老师补充】

这位同学提到,从“宏观”上去把握材料,非常好。因为,从题干上看,让我们去“把准脉,开准方”,不会仅仅让我们做好民生10件事、矿山安全生产、文化传播、疫情防控,而是从这4个方面切入之后,让我们把握好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总体思路和方法,那正是“把准脉,开准方”。

因此,我们的中心立意可以定为“社会治理需要‘把准脉’更要‘开准方’”,这样命题将中心工作“社会治理”与题干的2个关键词进行了串联,直白易理解,不会跑题。或者是定为“社会治理要念好‘准’字诀”,更加突显题干与材料不断强调的“准”。

确定好中心立意之后,此文可以从“把准脉”与“开准方”这2个对策展开书写分论点,如何准脉?材料1提示有“问需于群众”,材料3提示有“政府常态化监管”;如何开准方?材料2提示有“创新形式”,材料4提示有“科技赋能”。

那么,整体的写作框架就有了:

第一段:点明主题

第二段:社会治理要把准脉,把准脉需要问需于群众与政府常态化监管相结合(2个小对策不分开了,1000字左右篇幅,4个分论点有点多,结合着来写第一个分论点了)

第三段:过渡段,主讲找准方(找到问题)不是终点,开准方(解决问题)才是根本

第四段:开准方需要创新方式

第五段:开准方需要科技赋能

第六段:收尾

【千寻老师答案】

社会治理要念好“准”字诀

社会治理是一项艰巨的课题,对于我国这样拥有十四多亿人口、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更是如此。诸如,人口众多意味着诉求多元,如何平衡多方利益,绘就治理“同心圆”便极具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意味着资源禀赋差异,如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同样是一道难题。那么,如何做好社会治理这一课题呢?念好“准”字诀必不可少。

念好社会治理“准”字诀,第一要义在于以问题为导向,把准社会治理之脉。ZSJ曾强调:“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社会治理也同样如此,把握准问题,找准治理方向,才能在正确的航向上不断前行,抵达成功的彼岸。一方面需要重视倾听群众的声音,通过问需于民找准痛点难点热点问题,又通过问计于民汇聚更多治理智慧。另一方面也要与政府常态化监管相结合,群众监督固然有效,但是涉及一些专业化、封闭性的领域,则需要政府主动作为,启动专项监管,从而把准治理之脉。

找准问题不是终点,解决问题才是根本,因此,念好社会治理“准”字诀,第二要义在于开准社会治理之方。

开准社会治理之方,需要不断创新治理的方式。牛年伊始,《典籍里的中国》爆火,使优秀传统文化跨越千年与当代人内心和频共振,正是由于创新融合了“戏剧+影视+文化访谈”三种手法。文化传播需要不断创新方式,社会治理更是如此。早在上世纪60年代,枫桥镇探索出“依靠和发动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成为基层治理的一面旗帜,迈入新时代,我们更要对其坚持与发展。在河北,“银发”志愿团正在助力战“疫”;在上海,快递小哥们正在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在浙江,志愿者激励办法正在推行……创新方式,盘活资源,是各地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开准社会治理之方,同时需要科技赋能。过去提到基层治理,定会提出以党建引领推进“三治融合”,此“三治”是指自治、德治与法治,而如今,谈及基层治理,则升级为党建+“四治”融合,新融入的正是“智治”,即科技赋能治理。疫情爆发之初,杭州的健康码实现了一部分人先流动起来,逐步推动全国复工复产;深圳的精准防疫核验产品,保障了全国上千大型公共场所人员快速核验通行。科技赋能的重要性不仅于此,更是融入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诸如智慧医疗监督平台,破解了“大处方”问题;“蓝天卫士”监控系统,助力“三夏”防火工作……可见,要想开出社会治理的良方,早已离不开科技来赋能。

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犹长。做好社会治理这一时代课题不会是一日之功,不会一蹴而就。唯有把准脉、开准方,久久为功,方可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

这位同学初学时,申论在60分上下,能够达成80分的成绩,下了得有一年的功夫,可见功夫不负有心人。不过,我们也可以看到,今年大半年不学习、不做题,考试的能力又有所下降了。所以,每次上课时,千寻老师都会唠唠叨叨督促大家在模考课阶段,一定要卡时间多做套题,保持应试的最佳状态。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