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考申论必背范文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国考申论必背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年国考申论真题范文三篇(覆盖省部级、地市级及执法卷)
作者:戴斌,广东省青联常委(教育界别秘书长),中宜教育教学总监,格兰堂科技CEO,《学习时代》app独家授课名师。
【2022年国考申论真题(省部级卷)】
问题五:“给定资料5”中说“今天的思维和播种,决定了我们未来的收获”,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中宜教育戴斌老师的原创申论范文】(任何机构及个人均不得违法复制及抄袭)
“思维趋势”决定“发展趋势”
【开头点题,引出主题】人类社会的未来,其实是由主观世界的“思维趋势”来决定客观世界的“发展趋势”。所以,今天的思维和播种,决定了我们未来的收获。我们只有面向未来,以前瞻性思考决定今天干什么、今天怎样干、今天如何取舍,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从材料1当中推敲出来的】首先,戴斌老师认为对企业而言,思路决定出路。如果总是停留在过去的思路当中,就不敢去挑战过去强大的竞争对手,也就不可能去改变整个市场格局。如果总是停留在过去的思路当中,就不会懂得换位思考,不懂得站在客户的角度去研发和生产“针对性产品”,也就很难获得更大的销量和更高的运行效率。当然,当你尝试新思路时,必然会试错的风险,所以必要的容错机制是不可或缺的,但不能因为害怕犯错而不去尝试新思路,因噎废食,不可取。
【从材料2当中推敲出来的】其次,对产品而言,重视品质的思维趋势,决定了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质量标准方面,要比现在的标准更超前更严格。在产业链层面,要比现在更完整更全面。在管理方面,要完善管理体系和法规建设,走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体现的是重视品质的思维趋势,这样的产品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从材料3当中推敲出来的】再次,要走出今天的同质化模式,用“异质化模式”换取未来的发展空间。如果固守原有的思维趋势,用同质化的产业模式,必然无法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所以,只有“异质化模式”才能创造一片新的天空。要形成“异质化模式”,可以融合“过去不同的旧模式”,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从而创造出一种过去没有的“新模式”。创新可以是颠覆,也可以是融合。
【从材料4当中推敲出来的】最后,中宜教育戴老师认为思维趋势的改变,还需要从教育模式上产生重大的变革。过去我们的教育模式,是授课型教育,侧重知识的传递和知识的应用,但很少会反过来,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教育模式问题。未来的教育,首先是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其次是适度留出“空白”,给受教育者有自我发挥的余地和空间。再次是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科技元素的融入、实践性内容的增加,都会让受教育者拥有更前瞻性的思维趋势,从而影响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上升高度】人类的思维,每一次跳出固有的思维枷锁,就会让人类社会产生飞跃性的进步。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没人可以准确知道,但可以明确的是,我们在今天的思维和播种,将决定了我们未来的收获。解放人类的思维,就是释放无限的可能性。
【2022年国考申论真题(地市级卷)】
问题五:万物在融合中发展变化,融合不是简单嫁接,而是要实现融和与融活。请你以“融和·融活”为话题,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中宜教育戴斌老师的原创申论范文】(任何机构及个人均不得违法复制及抄袭)
融和·融活
万物在融合中发展变化,融合不是简单嫁接,而是要实现“融和”与“融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孤立存在和发展,所以,万物融合是一种“必然”。
但是,融合的过程和融合的方式,就需要好好考究一番,不能是各种“元素”简单嫁接。各种元素,在融合的过程中首先就要实现“融和”(融洽与和谐),不能是相互排斥的。同时,融合之后,要实现“融活”。所谓“融活”,即不能过度依赖外部资源,而是要融中求新,从依赖输血到自主造血。
那么,如何实现“融和”呢?所谓“融和”就是要将各个主体各个要素之间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和谐共存的氛围。融合的前提,“和”是关键,元素之间,不能相互排斥,即不能是1+1小于2的情形。同时,元素之间,不能是“重复建设”,比如做旅游项目时,要尽量与过去的模式有所差异,也要有周边城市的模式有所区分,避免同质化经营。最后,“融和”的最高境界便是“相互促进”、“优势互补”。例如材料中谈到的做月饼的黄总对其公司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的信心来源源很大程度上源于粤港澳一体化融合,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空间。同时,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体系完整成熟,使得研发团队、工厂、电商、直播和物流仓储能形成了交互顺畅、协作高效的工作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里,各种创业所需要的元素,都是“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自然更容易实现创业的成功,这就是非常典型的“融和”案例。
谈完“融和”之后,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融活”呢?戴斌老师认为这也许是最难的一个环节。所谓“融活”,即不能过度依赖外部资源,而是要“融中求新”,在各种元素相互“融合”之后,能跳出原有的桎梏,实现自我变革、突破创新,这才是“融活”。在材料中,最经典的“融活”案例莫过于“五育融合”的教育教学改革。“五育融合”,其实是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这五个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彼此之间没有重复建设,而能优势互补且相互促进。中宜教育戴斌老师认为最难得的是,这五个元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之后,形成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产生了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跳出了原有教育模式的种种桎梏,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就是最难能可贵的“融活”。
综上所述,“融合”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旋律。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实现“融合”的过程中,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依然非常重要,如何将各种元素排列组合实现“融和”,然后在形成一个新的体系之后,实现升华,产生“融活”的效应,这个“融合万物”的过程,需要每一个参与的人“用心”去做好每一个细节。只有这样,世界的发展趋势才会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而变得更加美好!
【2022年国考申论真题(执法卷)】
问题五:《反食品浪费法》实施后,G市市场监管局出具的首张《责令改正通知书》引发了社会热议。请根据材料5,以G市市场监管局的名义写一封公开信,回应社会关切,正确引领舆论,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30分)
要求:(1)观点鲜明,内容全面;(2)逻辑清晰,用语恰当;(3)字数800-1000字。
【中宜教育戴斌老师的原创申论范文】(任何机构及个人均不得违法复制及抄袭)
致社会各界的公开信
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经人大常务会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5月11日,我单位作为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向一所中学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其原因是执法人员发现该中学食堂存在蔬菜过度挑选问题,违反了《反食品浪费法》,执法人员也已依法解释并给出合理建议。由于这是我局开出的首张罚单,之前没有类似案例可以比对,社会各界存在一些疑惑,特发此公开信进行针对性解释:
(一)针对部分群众认为“菜叶品相不好”是否属于“食材变质”的问题,答复如下: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但每年有大量的蔬菜浪费是集中在所谓的“尾菜”(即所谓的品相不好的菜叶),这部分菜叶并不是变质的蔬菜。“品相不好的蔬菜”和“变质蔬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本范文是中宜教育戴斌老师的原创申论范文)。
(二)针对部分群众和学者认为“没有明确的尺度去判断食材是否可以食用或需要丢弃”。这个问题,我们表示理解。对此,我们后续会请食品专家协助我们,发布更确凿的、具有说服力且更具可操作性的配套执行操作标准。同时,积极与民政部门沟通协调,构建规范的食物捐赠平台和制度。
(三)针对部分学者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地制定本地反食品浪费的具体办法”。对此,我们也非常认同。后续希望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发表意见,充分吸纳群众的建议之后,尽快出台具体的执行细则,避免“一刀切”的执法标准和方式。
(四)针对部分学者担忧“执法机关能否吃透法律精神,避免政绩冲动”。对此,我们作为执法部门,会与社会各界一同,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我们也会尊重民意,避免机械化的执法,我们也会从这个执法案例不断我们的执法经验,从而在未来更好地把握好执法的尺度(本范文是中宜教育戴斌老师的原创申论范文)。
(五)针对部分网民希望能对“反食品浪费”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执法,从而形成厉行节俭之风。对此,我们支持严谨的执法态度,但希望网友理解,执法机关除了执法,更重要的还是普法。法律不仅仅是为了制裁,更重要的是教育每个人自觉遵守法律的规范。我们执法过程会严谨把握执法尺度,不偏不倚。
(六)针对部分网民批评“执法人员的建议是否有贬低内部员工、其他社会组织的人员之意”。对此,我们需要郑重解释,首先我们的执法人员在表述上确实不严谨之处,我们会在后续加强批评和教育。我们的执法本意应该是,如果市场渠道无法正常销售,如果品相差的菜叶并没有质量问题,就应该尽量想办法多渠道消化,而不是简单地丢弃浪费。
最后,希望和社会各界朋友解释的是,正如某位网友所总结的那样,《反食品浪费法》的出台,是基于我国粮食的供求矛盾,意在解决生活中粮食浪费现象严重的问题。另外,食品生产不能只算经济账,还要算上违法的代价。而且学校本来就是教育人的地方,更应该率先垂范,厉行节约,杜绝浪费,食堂这种行为不利于勤俭节约校风的形成,所以我们才会开出这张罚单,还望社会各界能多理解和提出宝贵建议。谢谢!
G市市场监管局
XX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