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走访(一个新入职公务员的走访手记)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务员走访(一个新入职公务员的走访手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是官塘桥街道今年新录用的公务员,八月初报到入职,初出校门,“一张白纸”的我在同事帮助下,学习着更多未知的知识,慢慢尝试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第一次参加走访,心情是非常忐忑的。之前只是在文件和报道中了解到“走村进企入户”大走访活动正在开展,但具体怎么做,做什么,于我来说,是一片空白。初次走访,我有几点担心,一是担心自己不了解情况,给群众留下工作不专业的印象;二是担心自己不会方言,与群众特别是年纪大的群众交流起来有一定困难,无法准确了解群众诉求;三是担心我是一个新人,群众会不信任我,无法打开心扉畅聊。心中满是担心与忧虑,但我告诉自己,任何人都是从无到有,慢慢学习的。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该做的尽力做好,不了解情况就多问多看多做,争取把这次走访走好。
9月2号上午,我和同组的同事一起来到远洋社区走访,我们第一位走访的是22幢的沈阿姨,她今年七十多岁了,身体和精神状态都特别好。小区里安保严格,沈阿姨还特意下来给我们打开门禁,特别热情地欢迎我们。我们的走访是以拉家常的方式和居民聊聊天,询问一下日常生活怎么样,家里买菜、孩子上学方不方便等。沈阿姨表示对小区里买菜、锻炼等都很满意,不过如果周边配套设施再齐全一点,绿化更好一点就好了。对于沈阿姨反映的问题,我们一一记录。沈阿姨是一位非常有爱心的老人,她的一句话让我非常感动。她说,虽然我们家孩子长大了,但我看着楼下那么多小孩子,要是就近有个幼儿园就好了,既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玩耍的地方,也方便家里老人接送孩子。在沈阿姨爽朗真诚的话语中,我真切的感受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的内涵。这样闪闪发光的灵魂值得我学习,值得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时时对照自己、勉励自己,有没有真正的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并不是一句空话,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都关系到为人民服务。
告别了沈阿姨,有几户走访对象没有叫开门,第一次走访的我有点沮丧和挫败感。同行的同事告诉我,这都是正常的,平时多换位思考一下就可以理解了。后来我们来到了赵大爷家。赵大爷夫妇年届七十,是从淮安老家来镇江帮忙照顾孙子的。一家大小七口人同住,也是挺紧张。一进门,赵大爷的孙子孙女就围上来了,小朋友们天真无邪很欢迎我们的到来。我看了一下家里的陈设,一个简单搭着毛毯的小沙发,一张铺满孩子画作的餐桌,家具很少,客厅里散落的都是孩子的玩具。可以想象这一家七口人拥挤又热闹的生活。赵大爷反映说家里排水管有问题,水还容易溢出来,已联系物业多次,都没有得到解决。赵大爷说,因为这个问题和物业纠缠了很久了,自己家也因此一直拖着物业费。心直口快的赵大爷表示,“我并不是差这点物业费的钱,我生气的是他们的态度,如果他们把排水的问题解决了,我不会差(物业)一分钱”。我听后感慨万千,有时候看似纠缠不清的物业与业主的纠纷,其实缺的就是一颗服务的心。少一点推诿扯皮,多一些耐心服务,物业多上点心,群众多一些理解,良性的关系也会形成。赵大爷反映的问题我们及时记录,也会及时联系社区负责人以及物业方面,等待后续进展,争取早日解决。
这次走访中,遇到的辖区居民,有非常热情招呼的,也有冷淡不开门的,跟我想象中的走访有点不一样。回到家后,我打开日记本,写下了这样两句话:“如何进行反思,消解群众对我们的不信任?大走访是解民忧、办实事的,怎样让这样一个好的出发点得到更好的反馈呢?”学会总结、反思才能更好地进步,我始终相信这一点,以下是我这个“小白”第一次走访的几点感悟。
第一、打开群众信任心结,不绕弯子。这次走访之前,我担心群众觉得我是新人不信任我,无法打开心扉与我畅聊。走访过程中,有很多热情的群众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支持,但也遇到了有些群众比较冷淡不愿开门的情况。对于这种现象,我表示理解,但更想努力破除这种不信任感。群众有信任心结,一可能是现今普遍存在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二可能是我工作没做到位,没有给予他们信任的感觉。我在反思之所以有的群众这么冷淡,是不是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是不是群众寄予的厚望没有得到反馈。由这两点,今后工作我会努力做到,群众反映的问题积极解决,及时反馈关注进展,“事事有回音”,让群众的信赖“掷地有声”,打开了群众的信任心结,我们也能不绕弯子,“门好进”,“事好办”。
第二、解决群众关心之事,不兜圈子。大走访是深入群众、了解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重大举措,是服务群众、改进作风、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我们不能搞一阵风,不能流于形式。“要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这句话是我准备公务员面试时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它是套话,亦是实话,关键看你怎么看待它。我觉得,在大走访工作中,群众关心的不是我填了多少表格,而是我做出的工作实效,是他们关心的问题我们有没有当回事,是他们反映的困难我们有没有去解决。群众工作中,做事有始有终很重要,能解决的积极解决,不能解决的找其他部门协调解决,群众的事情无小事,只有我们把群众的事当回事,群众才会信赖我们,把我们当回事。
第三、关注群众的归属感,不出乱子。走访中,像赵大爷夫妇这样从老家来镇江的情况也不少,如何能让他们在“新家”更有归属感,也是一项难点重点。聊天中,我们问,“想淮安老家吗?”赵大爷的妻子说,“哪能不想呢,好孬是自己的家啊,农村空气好,也安静……”这不是我第一次听到这类略带惆怅的话。特别是对于我们官塘,大部分群众都是刚刚“洗脚进城”,如何让我们辖区内的群众“进城”又更好地“融城”,如何让他们有更多的“归属感”和“获得感”,如何让他们特别是老年人少些“思乡之忧”,多些“新城之乐”,是我们需要思考的。
以上是我这个“小白”初次走访后的一些浅显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