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种植工作总结(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柑橘种植工作总结(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
东宝区农业局
为加快漳河库区优质柑桔板块基地建设步伐,提升柑桔产量和品质,做大做强漳河库区柑桔产业,推进我区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根据《湖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和省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标准果园创建和东宝实际,2009年我们在漳河库区开展了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一年来,通过宣传发动,科技推动,示范带动,使我区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示范区建设基本情况
(一)背景
东宝区柑桔主产区集中在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库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温州蜜柑,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到2009年底,柑桔种植面积达到8.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近6万亩,柑桔年产量近5万多吨,年产值近亿元,桔农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二)示范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果生产情况
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位于漳河水库东岸的漳河镇迎接、苏院、苏集三村,共811户,2860人,国土面积31000亩,耕地面积3363亩,柑桔种植面积近10000亩。近几年来,三村大力发展循环农业,重点推广“猪-沼-果”生态种植模式,811个农户中,共建沼气池445户,沼气入户率达到54.9%,桔园沼液灌溉推广面积4900多亩,占柑桔种植面积的近50%。循环农业的发展,提升了柑桔品质,增加了桔农收入,桔农户均柑桔收入3万多元,人均柑桔收入5500多元。
(三)核心示范区面积及主导品种
我区柑桔标准化生产核心示范区面积为1000亩,主导品种为温州蜜柑。
(四)示范区龙头企业及专业合作情况
示范区有柑桔专业合作社2家,柑桔采后处理生产线4条,年处理销售柑桔3万多吨,销售额达5000多万元,吸收社员500多人,营销人员近200人,带动农户6000多户,服务面积8万多亩,并联合开辟了北京、天津、丹东、石家庄等20多个省市市场,带动社员人均增收2550元,促进漳河镇农民人均增收500元。
(五)取得的成效
1、完成了产量目标:通过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明显提高了柑桔产量,示范区柑桔亩产达到2000公斤以上。
2、达到了质量目标:通过推广新技术和集成技术,使温州蜜桔品质特性得到充分表现,并符合绿色食品质量标准,柑桔优质果率达80%以上。
3、实现了效益目标:通过实施桔园“三建、三改、三挂、三洁”,实现桔园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品质销
2 售,高效益产出,使示范区柑桔亩平增加收入500元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区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区委农办、财政局、农业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生产的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农业局分管负责人兼任办公室主任;同时成立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工作专班,人员由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区能源办、植保站、土肥站等单位组成。
(二)积极宣传引导
在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树立一块长4米,宽2.5米的标牌,以“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为名称,内容包括项目简介、建设目标、主要技术内容、主管单位、技术支撑单位、实施单位、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
(三)增加资金投入
为确保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的顺利进行,我们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整合各种支农资金针对柑桔种植技术和柑桔采后处理能力进行大力扶持。2009年,全区共投入资金480万元用于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其中整合农业项目370万元,区级资金5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60万元。这些政策和资金的扶持都极大的促进了我区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
(四)落实技术措施,加强技术培训
1、实施桔园““三改”
(1)改造树型:①密植改稀植:采取隔株间移和隔行间移方法,对株、行距3×4或2×3的桔园,实施隔行间移或隔株间移,将行距扩大到4米或6米,使每亩桔园保留柑桔56株左右。②大冠改小冠:对现有密蔽不透风、树体冠高幅大、田间管理不便、产量和品质下降的柑桔园,分年度将大冠改小冠,以1.5米的高度进行露骨更新,分两年将高度降到2.5米左右。当年将结果少的大枝回落到1.5米处,翌年再将余下的大枝回落。
(2)改善施肥结构:对创建中的标准果园,实施营养诊断与配方施肥,按照每100亩桔园取一个土样的标准,抽取十个土样进行检测,制定施肥配方,适时进行施肥,并增施有机肥,喷施微肥,提高肥料综合利用效率。
(3)改良土壤:推广果园生草栽培和“猪-沼-果”生态种植模式,沼液入园率达到100%;推广覆膜控水栽培,改善土壤条件,提高果实含糖量,提高柑桔品质。
2、推广桔园“三挂”
(1)空中挂灯:按每30亩桔园挂一盏频振式杀虫灯的要求,在创建园区悬挂频振式杀虫灯30-40盏。
(2)园中挂板:每亩桔园挂诱杀黄板15-20块,诱杀趋性害虫。
4 (3)树上挂虫:树上捕食螨,以虫治虫。
三、质量可追溯体系建立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效 自从开展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以来,我区就高度重视柑桔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建设,按源头柑桔生产基地“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的总体要求,实现产品的可追溯制度,并严格按照绿色食品A级产品的生产标准进行标准化种植和初加工,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生产管理,大大提高了柑桔的质量。在这方面我们主要做以下工作。
(一)制定柑桔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组织专家编印《柑桔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技术资料1万份,分发到广大桔农手中,开展柑桔专题技术培训5场,1000人次,切实提高了桔农的生产管理水平。
(三)建立柑桔生产过程查询系统
源头柑桔园先后建立了农资定点供应制度、使用登记制度和生产环境情况检测登记制度,设立专人统一收集果农的生产记录档案。在水果采收期间,对水果原料的收购、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确保外销柑桔外观、农药残留等符合标准要求。同时,通过柑桔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可识别出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为产品召回或撤销,获得更具可信度的信息。
(三)加强质量可追塑体系建设经验的交流与合作。
5 目前建立柑桔可追溯体系的经验不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成功范例也不多,因此,我们与其他柑桔板块生产基地开展多角度、多途径、多层次交流,形成了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提高项目实施成效,切实为柑桔质量可追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在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上取得了一些可喜成绩,但还是有些问题直接制约着我区柑桔标准化生产,而且这些都是些长期性的问题。
(一)桔农对于标准化生产的认识不够。由于去年发生经济危机和蛆柑事件,柑桔销售情况不理想,对农民的打击比较大,农民种植柑桔的意愿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速度。同时,农民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意识不强、柑桔标准化程度不高、漳河柑桔品牌未能体现其应有的价格,这些都是导致漳河柑桔销售情况不好的原因。
(二)柑桔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还不健全。东宝是果业生产新区,我们虽然在生产过程中,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标准化生产管理体系建设,推广应用新技术,但从整个果业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看,仍然是标准化程度不高,技术水平较低,无公害生产技术的覆盖率较低,特别是那些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的零星果农,柑桔标准化生产管理的水平
6 就更低,与“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相差甚远。
(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我区柑桔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在组织销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规模小,实力弱,部分组织不够严密,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民利益联结不够,其作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仅限于组织运销技术指导层面,距产业化经营之路的初衷还有一定距离。以去年柑桔销售为例,两个柑桔专业合作社分别亏损20多万元,农户、企业、市场三者利益联系不紧,农民自我服务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同时,国家对合作社缺乏引导资金也是导致合作社规模不大、带动能力弱的原因之一。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与建议
2010年,我们将继续抓住产业发展机遇,加大工作力度,学习和借鉴周边县市的好经验、好作法,再鼓干劲,再添措施,以加快建设高标准桔园,进一步提升板块规模为重点,以精品果园建设为突破,以推广普及柑桔各项技术为手段,以扶持协会发展壮大为补充,以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为目的,具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整合资金加大标准化生产建设力度。柑桔作为我区的优势产业,应继续统筹整合低丘岗地改造、低产林改造、农业板块、农业综合开发以及乡村公路建设等资金用到板块基地建设上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做大做强柑桔产业,积极加强我区柑桔标准化生产建设,使我区柑桔
7 真正实现高产化、优质化、品牌化。
(二)进一步加大技术推广力度。继续加大柑桔无公害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有机肥使用、控水增糖等技术的培训推广力度,加强技术培训,推广柑桔标准化生产,建设精品果园,落实柑桔设施栽培。年内组织柑桔专题技术培训5-10场次,2000人次;印发柑桔生产技术资料5000份,全程推广柑桔标准化生产。
(三)加强宣传力度打造知名品牌。目前,我区柑桔品牌有好几个。要下大气力加以整合,确立“漳河生态蜜桔”品牌,使有限资源最大化利用,增加产品竞争力。同时加大“漳河生态蜜桔”的宣传力度,加快商标注册,实行精品包装,彻底改变漳河柑桔“一流质量,二流品牌,三流包装,四流价格”的形象。
(四)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继续扶持“漳河柑桔产销协会”,“漳河绿盛柑桔合作社”,“漳河漳发柑桔合作社”的发展壮大,积极为柑桔合作社申报市级龙头企业,使之尽快做大做强。
2009年11月5日
《柑桔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总结.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