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技巧 教师招聘考试7大题型答题技巧

2023-08-12 05:0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教师招聘考试技巧 教师招聘考试7大题型答题技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招聘考试技巧

答题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

(一)题型介绍

从形式上看,单项选择题是指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选择概率占1/4。答案具有相似性,判断稍有失误就会出错,是这类题的突出特点。

从内容上看,单项选择题涉及的多是重要知识点或疑难问题。我们在明确了选择题内容的这种针对性后,还要明白在命题方式上,也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是表明因果关系的问题判断,回答“是什么”;其次,对一些所谓“核心问题”或“根本问题”进行判别,是选择题在命题方式上的又一显著特点。

(二)复习策略

1.解题步骤

(1)审清题意,把握题眼。题意是题干内容的特定性规定,审清题意就要全面、准确地把握题干的特定内涵;题眼是具体体现题意的关键性字词或句子,它决定着题肢的取舍。因而,“审清题意,把握题眼”是解题的关键。

(2)审视题肢,明确大意。四个题肢一般说明四个方面的内容(也有语言表达不同而内容一致的情况),在逐个审查中,要领会每个题肢所表明的大意。题肢选项分两类,一类是不符合题意的应排除掉。这又分三种:①题肢选项本身观点错误或含有错误成分,而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②题肢选项本身观点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要求无关;③选项中概念或判断的外延大于或小于题干规定的外延要求。另一类是最符合题意的题肢选项。在解题中可先用排除法,把所有与题干要求不符合的,不论其正向、逆向思维设问,还是题肢选项本身的错误,统统排除,然后再比较余下的题肢,用所学的概念、点、原理判断其是否正确,并考虑哪个最符合题意,即该选项能否按试题所反映的客观现象的方向、范围和意义进行解答。

(3)干肢结合,有所取舍。根据题干和题肢各自的内涵,把干肢一致的题肢挑出来。做单项选择题,要注意选择最能够体现题意的题肢,即选择最佳题肢。

(4)理顺思路,注重复查。选出答案后,还应检查一下解题的思路是否正确,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是否成立,以确保选项的正确性。

2.解题方法

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最常用的就是“排除法”(包括排谬、排队、排异、排重)“优选法”“比较分析法”等。

“排谬法”就是把明显错误的选项排除(如题干要求选错的,就把正确的排除);“排对法”就是把选项中一致、互相重复或能互相推出,选其一必能多选的成对选项排除;“排异法”是把与题意无关的选项排除;“排重法”是把与题干重复的排除。剩下的选项再用“优选法”把明显符合题意的选出,一般不会有多大问题。所谓“最符合题意”,主要是针对“正确”选项中的“最佳”选择而言的。

(三)应考必练

1.(2015·河南)“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说明了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是

A.教育 B.环境

C.主观能动性 D.遗传因素

答案:B【解析】题干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比喻大环境对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因此该题的答案为环境。

2.(2015·安徽)当一个人用画图表、线路图等具体形式表征问题时,表明他处于解决问题的

A.发现问题阶段B.理解问题阶段

C.提出假设阶段D.验证假设阶段

答案:B【解析】理解问题即明确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

二、填空题

(一)题型介绍

从内容上看,填空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覆盖面最广。该题型最重视的是细节,答案比较固定,填的多是关键词和重要概念,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二)解题策略

(1)填空题本身有文字描述,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的材料,考生要会利用这一点进行答题。

(2)原理和规律是考生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一般要进行多次复述和记忆。命题的一个策略,就是将原理和规律中的关键词,抽出来后作为填空题出。遇到这类问题,如果突然想不起,可把原规律通过记忆复述一遍,也就是通过整体想到个别,填出关键词。

此外,凡是含有两个知识点的问题更容易被命名为填空题,这是由填空题的出题形式特点决定的。

(三)应考必练

1.(2015·河南)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

答案:国民教育 学校教育

2.(2015·河南)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 ,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力系统。

答案:学习期待

三、判断题

(一)题型介绍

与辨析题相比,判断题难度不大,它是一种判断正误的题型。这种题型一般考查考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判断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向型判断题。这类题目的题干要么是无可争议的客观事实或是已公认的真理,要么与客观规律或事实完全背道而驰。

(2)正误混合型判断题。这类题目有三种情形:①命题内容总体正确,但其中包含错误或不合理因素;②命题内容总体错误,但其中包含合理因素;③命题的前提正确,但结论错误,或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3)条件不完全式判断题。这类判断题的题干所述观点有合理的一面,但由于遗漏了一些方面而使得对观点或现象阐释得不够全面、充分。

(二)解题策略

判断题与辨析题不同的地方是:判断题只需要判断正误即可,不用给出解释,也就是说,判断题只有“辨”,而辨析题则有“辨”有“析”。

单向型判断题是一类很好解答的问题,考生只需要认真复习教材内容,然后给出答案即可。

混合型判断题与条件不完全式判断题则需要考生认真分析题干,不要妄下结论。

(三)应考必练

1.(2015·河南)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其表现为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研究者等。

答案:正确

2.(2015·四川)“上行下效”“耳濡目染”是班杜拉所强调的观察学习的具体体现。

答案:正确

四、名词解释

(一)题型介绍

名词解释主要是将教育基础知识中的一些基本的概念或原理作为命题对象,难度不大。

(二)解题策略

在名词解释的解答过程中,考生可以借鉴以下步骤: `

1.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名词解释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基础概念或原理的记忆准确程度。考生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可以在记忆概念的同时,依赖于具体的理解。在正式面对考题时,考生能够联想到备考时所作的理解,就能够写出名词解释的大意。

2.一定要解答准确

考生在解答该题型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写得完整而准确,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还要深刻地记忆。

(三)应考必练

1.(2015·河南)校本课程

答案:学校课程即校本课程,是学校在确保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有效实施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

2.(2015·河南)学习动机

答案: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五、简答题

(一)题型介绍

一般而言,简答题涉及的都是较大的问题,让你阐述一种观点,或者对某种理论做出解释,也可能是提供证明,有一定的系统性。回答要层次清楚、言简意赅,论点或根据不可遗漏。总之,简答,既是简答题内容上的要求,也是这类题的题型特点。

(二)解题策略

(1)对已有的科学事实和观点做出肯定,阐明其具体表现,这是简答题中比较好解决的一类问题。在回答中,只要说明“是怎样”,就可以了。

(2)比较难的一种问题,突出实践过程,强调具体方法,回答“应当怎样”。对这类问题,要注意操作的程序性,否则,回答就可能出现错误。

(3)最多的一类问题,要求阐明原因,回答“为什么”。对这类问题,关键是把道理讲清楚,看你的论据是否全面。

(4)还有一种特殊问题,对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或观点,要求界定,加以区别。回答这类问题,语言必须简洁,直接点出差异所在,就达到了题目要求。有时,最好的办法和策略,就是叙述概念,自然把差异说了出来,不必再写什么。

(5)在简答题中,最简单的是一些记忆性问题,不要求你解释,只要求你整体把握。一个问题,回答的要点多,是这类问题的特点。

(三)应考必练

1.(2015·河南)简述教学方法的依据

【答案要点】(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4)学生的年龄特征;

(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2.(2015·河南)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案要点】(1)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2)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3)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4)建构主义教师观,建构主义认为教学不是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教师通过提供帮助和支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六、论述题

(一)题型介绍

理论性强,是论述题最突出的特点。理论要有深度,是论述题主要的质量要求。论述题的答案,并不强调标准化,允许自由发挥,鼓励有自己的见解。因此,从论述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考生的学科水平。

(二)解题策略

(1)论述题涉及的都是主要理论,其中一些问题,需要全方位论述。因此,开阔视野,多角度看问题,就是解答论述题的首要策略。

(2)能否用一定的理论知识去指导实践,是论述题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又一个方面。针对这种类型的问题,建议考生先解释给定的理论,然后再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回答。

(3)对一种教育观点或新生事物做出评价,是论述题中最难的一类问题。要会分析,指出优点和可能存在的弊端。一定要表明自己的看法,最好能自由发挥。当然,这种发挥要符合教育原理或心理规律,不能偏离主题。

(三)应考必练

1.(2014·贵州)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答案要点】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3)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2.(2015·江苏)论述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新课改改革的作用。

【答案要点】(1)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包含1.语言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身体-动觉智力;6.人际智力;7.自知之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体上的组合方式不同。(2)多元智能理论对我们的课程改革有着极为有益的启示:第一,新课程改革应以培养多元智能为目标;第二,新课程改革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第三,新课程改革应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第四,新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第五,薪酬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七、案例分析题

(一)题型介绍

该题型是向考生提供一段背景资料,然后提出问题,在问题中要求考生阅读分析资料,依据一定的理论知识,或做出决策,或做出评价,或提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意见等。分析题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考查的是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它不仅能考查考生了解知识的程度,而且能考查考生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评价方面的能力。

材料是活的知识点,是生活的提炼。分析是考查人们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集中体现。分析题最大的特点是:陈述的是教学,凝聚的是知识,蕴涵的是能力。从表面上看,材料所描述的是一组教学场景,但实际上其中蕴涵着许多知识和规则,而在这些知识和规则的背后又支撑着大量的知识运用。所以,在考试中,考生不仅要从给出的生活情景中找出这些知识点和规则,而且要明白这些知识点和规则所隐含的道理,最后还要熟练地运用自己找出的知识点或规则来解决题中的实际问题。考生只要掌握分析题的特点与规律,以及正确的解题方法,就可以使分析题成为自己的得分强项。

(二)解题策略

破解分析题的方法可归纳为“三知与四步”。

“三知”就是:知情、知点、知规则。知情,即考生明白案例反映的问题;知点,就是考生明白考查的知识点;知规则,即考生明白如何利用知识点所反映出来的规则分析、解决该问题。“三知”是解题的基础,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闪失,考生只有确信自己理解了材料的内容是什么,知识点是什么,要考的问题是什么,才能正确找到解题的对策。

“四步”就是破解分析题的四个具体步骤:看点、审题、找规则、答题。

第一步,看点。就是看题干最后提出的问题,弄清考什么。在审题之前,考生不妨先看看提问,了解考的是哪一个知识点,属于哪种题型等。经验表明,带着问题审题的效果比直接审题更好。找准考点是解题和得分的关键。对于评分者而言,考点就是出分点,见一个考点给一次分。而对考生来说,考点就好比灯塔,有了灯塔就有了解题的方向,少一个或错一个考点就意味着少一个得分点。看点,重在准确、明晰。

第二步,审题。认真而仔细的审题是至关重要的。审题可逐字逐句地阅读,也可同时画出关键词,即在与提问有关的词下面画线,标明人物、地点、时间、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等。对于较为复杂的材料,也可以提炼出一个简要的“案情”或“关系图”,以帮助全面、准确地掌握材料重点,防止遗漏。审题,重在快速、全面、准确和理解。

第三步,找规则。考生在审题后应根据题干所提出的问题和给定的材料,思考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回忆有关教育理论的概念或原理。有必要的话,可将有关知识点或原理列在稿上。教育科学原理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理论,与人们的成见或习惯往往存在差异,因此考生千万不要想当然。成见本身就是陷阱,命题者经常利用考生的成见或习惯设计陷阱,一旦考生考虑不周到,绕不过题弯就必然落入陷阱。

第四步,答题。答题就是事实与教育理论的有机契合,是考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体现。答题可分为三步:先组织解答提纲,再确定解答方式,最后落笔成文。组织解答提纲,即根据问题、材料、有关知识点和教育理论,逐一列出其解答要点,不要遗漏。答题做到完整准确、简明扼要。判题工作量大,判题者的主要工作就是找点,考生只要答到“点”即可,无须展开和赘述。此外,行文应尽可能多用专业语言和教育理论语言,书写尽量整洁明了。术语是同行沟通的桥梁,如果考生缺乏用术语的意识或书写不清,就容易错题失分。

(三)应考必练

(2014·安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改进了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效益。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四个一”现象:

“一讲到底”——满堂灌,讲得过多、过细,面面俱到;

“一练到底”——满堂练,备课找习题,上课做习题,课后对答案;

“一看到底”——满堂看(课本),几乎没有指导、提示和具体要求;

“一P(PPT)到底”——满堂放(课件、录像),用播放代替讲授、问答和讨论等。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1)四个“一”各有何弊端?

(2)如何纠正“四个一”?

【答案要点】(1)①“一讲到底”的弊端在于:教师讲得过多,不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造成学生完全依赖教师的讲。这种情况是教师不合理使用讲授法的结果。②“一练到底”的弊端在于:教师只注重练习的数量,不看重学生真正学到的知识,以教材为本,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这种情况是教师不合理使用练习法的结果。③“一看到底”的弊端在于:没有教师指导的学习,容易造成学生无目的地学习,学习的效果不高。这是教师不合理使用读书指导法的结果。④“一P(PPT)到底”的弊端在于:忽视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追求“洋气”,注重形式的“新”,忽略学生真正的需求。这是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上的失当。

(2)①针对“一讲到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一种交互的过程,是学生知识有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要求教师少讲,要让学生通过对话、思考来进行知识的学习。教师在运用讲授法时,要讲究讲授的策略和方式,要系统完整,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符合知识的系统性和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此外,也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②针对“一练到底”:教师应在布置练习的基础上,注意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练习的效果。教师在运用练习法时,要注意使学生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练习的题目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以及基本技能的提高,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并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及时的检查和反馈。此外,还要注意练习方式的多样化。③针对“一看到底”:遵循双边性规律,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相互促进。从读书指导法的角度而言,教师要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帮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的方法,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阅读。④针对“一P(PPT)到底”:教师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形式,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切实需求,以此来实现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这说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考虑以下几点: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特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学生年龄特征;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