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公共卫生面试 疾控面试文档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疾控中心公共卫生面试 疾控面试文档,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重要:文档简介
我面试疾控中心传染病相关岗位总结的要点文档。包括可能的专业问题、结构化提问
1。 对疾控的理解
疾控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含义。我认为在环境变化、全球化以及人民生活方式改变的情况下,人的疾病谱发生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措不及防。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需要以预防疾病为主,关口前移,早诊早治,去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疾病负担。这需要政府、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全社会的配合。疾控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的一部分。部门做好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通过组织、协调、领导、合作,开展监测和应用性科研、实施干预项目、推荐防治技术策略和措施,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病、失能和死亡,降低其疾病负担,促进中国人民健康
具体到我报的岗位职责
(一)为卫生行政部门拟订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标准和防治规划等提供技术咨询,组织开展我国重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监测和防治技术战略规划研究。
(六)组织制定、颁布并定期更新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标准、暴发调查和控制、疫苗免疫、临床管理、抗病毒(菌)药物应用、感染控制和非药物性干预等技术指南;开展应用性研究,对这些防治技术措施进行评价;为全国疾病控制和医疗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根据需要直接参与重大传染病暴发的现场调查和控制。
(二)组织、设计、规划和建设全国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监测系统,收集、分析、解释和反馈监测数据,评价和改进监测系统,为制定防治技术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三)组织开展应用性研究,阐述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健康影响和经济负担,为确定重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防治的优先领域和资源分配提供科学证据。(四)组织开展应用性研究,阐述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感染、发病、重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技术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五)组织开展应用性研究,对针对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已上市疫苗的免疫原性、安全性、疫苗效力、疫苗效果、成本效益(效果)等进行评价,为建立二类疫苗的国家免疫技术策略、加速推动二类疫苗进入国家扩大免疫规划项目提供科学证据。(七)组织、设计、规划和实施重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干预项目,评价干预项目的实施效果。
(九)为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服务机构的有关专业人员提供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监测、暴发调查和干预等技术培训。
(十)组织、协调、参与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的国际交流、合作。
2. 为什么报疾控
我理解我这一岗位主要是通过组织、协调、领导、合作,开展监测和应用性科研、实施干预项目、推荐防治技术策略和措施,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所致发病、失能和死亡,降低其疾病负担,促进中国人民健康
我认为在健康中国2030政策下,在国家面临重大疫情考验之时,参与到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工作中,特别是疾控这一领域,是决策者的智囊、人们的健康守卫者,会非常荣幸。我相信未来这一领域会有挑战、机遇和变革。
3. 如果不符合自己的希望怎么办/如果薪资低怎么办
4. 具体业务
日常监测
按照季节
新型传染病、流感、诺如
手足口、肠道病毒、肺结核
国际如埃博拉
监测指标
新疫情:疾病表现、严重程度、观察隔离情况
疫情x起,病例,死亡,同比和环比,分子分型
诺如:爆发地
措施
新冠:(1)尽快明确病因、临床和流行特征。 (2)扩大病例搜索,查找完整的接触者并进行医学 观察,对相关场所进行卫生调查与环境消毒。(3)各地应按照规范做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发现与报 告,同时做好医院感染控制。(4)通过互联网、电 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知识宣教,提升公众 冬春季节呼吸道传染病防病意识。
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流感): (1)按照《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9年 版修订版)》要求,做好流感早期识别、诊断与治疗, 减少重症、死亡病例的发生。(2)加大流感防护核心 知识健康宣教,仍可建议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 接种流感疫苗。(3)指导各级学校、托幼机构做好儿 童入学入托晨(午)检和因病缺课(勤)病因追查与 登记等防控工作。一旦发生聚集性疫情,要严格按 照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处置指南等要求,及时有效 指导疫情处置工作。
诺如:(1)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充分利用 12320热线、宣传单/宣传栏、电视、网络、手机短信、 微信等开展诺如病毒感染防控知识宣传,倡导良好 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2)落实学校、托幼机构等 重点场所各项防控举措。督促落实晨午检和因病缺 课登记制度,指导学校开展老师、医务和保洁人员 防病知识培训;发现疑似病例要及早通知监护人实 施居家隔离治疗,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观察,病例 症状消失72 h后方可返校。(3)加强监测和分析。 按照《诺如病毒感染暴发调查和预防控制技术指南 (2015版)》要求,及早发现聚集性和暴发疫情,规 范、及时、完整地进行现场调查,查明传染源和传播 途径。(4)强化部门沟通协作。建议出境旅行人员 及旅行社提高诺如病毒防控意识,出入境检验检疫 部门做好疫情监测,强化游轮、航班等场所的暴发 疫情处置与应对工作。加强与教育机构、卫生监督、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沟通与协调,及时通报 工作信息,共同制定防控方案,提高防控效果。
附注: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中国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聚集和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开展诺如疫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统计2014—2018年全国学校和托幼机构诺如病毒聚集和暴发疫情,分析比较罹患率、疫情持续时间、报告及时性等指标。结果 2014—2018年中国学校和托幼机构共报告诺如病毒疫情832起,疫情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58%,累计报告发病人数40 445例,无死亡病例。诺如病毒疫情主要发生地点在小学(42%),其次为托幼机构和中学(均占24%)、大学(6%)及其他学校(4%)。每年3—5月和11—12月疫情高发,江苏和广东(均占22%)报告疫情数最多。疫情传播途径主要为人传人(72%),食源性传播(4%)和水源性传播(3%)引起的疫情较少;疫情持续时间与疫情报告及时性(r=0.63,P<0.05)、单起疫情发病人数(r=0.51,P<0.05)呈正相关。结论诺如病毒疫情主要发生在小学,传播途径多为人传人;学校和托幼机构应规范呕吐物消毒处理;对聚集和暴发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能有效控制诺如病毒疫情蔓延
5. 结合当前的问题
健康中国2030
l 战略:疾病预防为主,早诊早治,关口前移;
l 任务: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健全支撑保障、强化组织措施
l 普及健康生活:加强培育健康素养,宣传健康生活习惯,从学校抓起;
l 优化健康服务: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继续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结合。分级诊疗,双向联动。保护重点人群。
l 完善健康保障:健全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应急储备基金和支付能力建设;应急药品、物资储备,和生产。
l 建设健康环境:爱国卫生运动,社区网格化管理,提高社会参与度
l 健康产业:多元办医格局。发展、创新健康服务模式。加强医药产业发展,发挥中医药预防、调理作用。加强与重大传染病相关的医药、疫苗研发。
l 健全支撑保障:加大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的投入,理顺内外部关系,充分发挥职能,建立健全考评机制和各机构责任。建立多方参与的决策机制和应急处理合作机制。
线上诊疗的看法
分级诊疗的线上方法,利用互联网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方便就医,避免了线下接触带来的感染风险,将线下资源留给急需患者。
线上由于无法直接接触患者可能带来误诊,还容易发生一些纠纷
需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诊疗路径。
北京疫情
边测边防
接到消息核实病例(核酸)
核实爆发
主动检测更多人群,例如社区人群和曾经到过的地方采样。
描述三间分布:大多为中年人病情不重。大多到过菜市场,时间在5月底六月初
建立假设:来源新发地等农贸市场,可能为生鲜食品携带,可能是进口携带也可能为顾客携带。
验证假设:进一步检测到过市场的人和工作的人,检测全国农贸市场产品和人,希望进一步确认来源
防控工作:通过主动检测发现潜在感染者,隔离治疗。社区管控,消毒。大型娱乐场所活动关闭或取消。学校停课。对外来人群加强检测,出京人员严格限制,划分级别分级管理
下一步工作
1. 检测更多疑似人员做出轨迹,追溯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2. 天津新发与新发地无关的病例,同属于冷链处理
3,根据感染日期,发病日期和通报日期计算每日人数,推测当前疫情已经控制住了
方针
扩大北京市新发地等农贸市场的环境和物品采样
扩大对北京市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
扩大对病例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
扩大相关人员的隔离医学观察范围
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排查管理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加强疫情信息报告和发布
加强公众宣传教育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隔离经济账
6. 基础知识
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primary 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即在发病前期,针对致病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所采取的根本性预防措施,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
首先是宏观的根本性措施,称为根本性预防(primordial prevention)。这是为了避免疾病危险性的增加,而从全球性预防战略和各国政府策略角度考虑,建立和健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措施。
其次是针对环境的措施,即根据保护环境方针,采取具体的保护大气、土壤、作物、水源、食品等的措施,以减少因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危害。再次是针对机体的措施。机体的状态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大影响,必须做到: [
①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②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3]
③做好婚前卫生工作,禁止近亲结婚,以预防遗传性疾病; [3]
④做好妊娠期和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特别重视致癌因素在预防肿瘤发病上的重要意义,例如妇女在妊娠早期接受X射线照射易产生畸胎和生下的子女可能易患白血病等; [3]
⑤慎重使用任何医疗措施和药品,预防医源性致病因素的危害。 [3]
第一级预防是投入少、效率高、最积极的社会预防措施。 [3]
第二级预防
第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对传染病的第二级预防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第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控制或延缓疾病发展,促使病变逆转,缩短病程或防止转为慢性及病原携带状态,降低现患率。第二级预防的措施包括普查、定期检查、高危人群的重点监护及专科门诊等。 [3]
第三级预防
第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又称临床预防,是针对已明确诊断的患者,采取的适时、有效的处置,以防止病情恶化、促使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能力者则通过康复医疗措施,尽量恢复或保留功能,使之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措施有专科治疗、由社区建立家庭病床、开展社区康复、加强心理咨询和指导等。 [3]
对不同类型的疾病,有着不同的三级预防策略。对大多数疾病而言,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对于恶性肿瘤则更应强调第一级预防和第二级预防;有些疾病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则要按其特点通过筛检、早期诊断和治疗改善预后等措施,进行综合预防,如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除针对其危险因素开展第一级预防外,同时还要兼顾第二级和第三级预防
潜伏期
潜伏期是指人感染了一种病原体以后,潜伏在体内,没有引起人体的病理改变,也没有出现临床症状的一段时期,类似于无症状期
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应用:
(1)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一般短潜伏期传染病来势猛,停息快,常呈爆发型,如流行性感冒;而长潜伏期传染病的流行持续较久。
(2)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染时间,以追索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
(3)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检验期限,一般以常见潜伏期增加1~2天。对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可按最长潜伏期或有关规定予以留验或检疫。(
4)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如麻疹只有在潜伏期最初5天内施行被动免疫才能有效。
(5)根据潜伏期评价某项预防措施效果。如实施某项预防措施以后,经过一个潜伏期后病例下降,可认为有可能与该项预防措施有关。
传播途径
水平传播:是指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借助传播因素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以上经空气、水、食物、接触、虫媒、土壤和医源性传播均为水平传播。
垂直传播: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指病原体由亲代传至子代,包括经生殖细胞传播、妊娠期经胎盘传播、分娩期经产道传播、围生期传播及产后经哺乳传播。
疾病监测的概念,监测种类,谈谈自己理解
疾病监测是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核对、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和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信息及时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 被动主动
2. 传染病、新发、慢性病
3. 指标: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
4. 哨点监测和医院监测
5. 症状监测、行为监测、公众及媒体检测侧
监测需要责任意识,科学的方法学创新设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对监测信息更及时科学有效利用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步骤
① 调查前准备:人员、资料物资工具
② 核实诊断: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暴露史
③ 证实爆发存在
④ 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个案访谈
⑤ 描述三间分布
⑥ 形成病因假设:利用病因假设原则,根据三间分布、个案访谈确定
⑦ 验证假设:病例对照试验
⑧ 重新调查并再次验证假设:调查高危人群、新发病例,验证假设
⑨ 实施控制措施
⑩ 调查结果报告
传染病防控措施
一、管理传染源
1.对感染病的接触者,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医学观察、留观、集体免疫,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或预防接种。
2.被感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3.对动物传染源,若有经济价值的家禽、家畜、应尽可能加以治疗,必要时宰杀后加以消毒处理;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则予以捕杀。
二、切断传播途径
1.隔离:将患者或病原携带者妥善的安排在指定的隔离单位,暂时与人群隔离,积极进行治疗、护理,并对具有传染性的分泌物、排泄物、用具等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的医疗措施。
2.消毒: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消除和杀灭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的一种措施。常包括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等。
三、保护易感人群
1.非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包括改善营养、锻炼身体和提高生活水平等,在感染病流行期间,应保护好易感人群,避免与患者接触;对有职业性感染可能的高危人群,及时给予预防性措施,一旦发生职业性接触,立即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或服药。
2.特异性保护易感人群是指采取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特异性免疫水平。
病例对照的优缺点
一、优点
1.特别适用于罕见疾病的研究。
2.省力、省时、省钱,容易组织实施。
3.不仅用于 病因的探讨,而且广泛用于许多方面。
4.可以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特别适合于探索性 病因研究。
5.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
二、缺点
1.不适于研究人群中 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
2.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性偏倚。
3.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 暴露于疾病的先后常难以判断。
4.获取既往信息时,难以避免回忆性偏倚。
5.不能测定 暴露组合非暴露组疾病的率。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卫生应急管理的重要环节。及早发现、识别和评估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对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专家会商、德尔菲、风险矩阵法、流程图法
形式:日常评估,专题评估
内容:性质、趋势、范围和效果
流程:性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 什么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有什么危害
定义: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危害:社会公众健康(肉体、精神);公众权益;经济秩序、社会秩序;
突发事件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这种危害既可以是对社会造成的即时性严重损害,也可以是从发展趋势看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其危害可表现为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直接导致的即时性损害,间接危害一般为事件的继发性损害或危害,例如,事件引发公众恐慌、焦虑情绪等,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影响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哪些种类
种类:生物病原体疾病(传染病)、食物中毒、自然灾害、职业中毒、不明原因群体发病、有毒有害污染群体中毒
3. 非典是不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到病例报告多久上报卫生部,怎样判断是否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二十条: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统计
卡方趋势性检验:是统计样本的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推断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它主要用来检验在两组等级资料内部构成之间的差别是否有显著性,以及两组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等
卡方趋势检验::是统计样本的实际观测值与理论推断值之间的偏离程度,它主要用来检验在两组等级资料内部构成之间的差别是否有显著性,以及两组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等
卡方值
方差分析
7. 主席讲话
2月14日
法治保障: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生物安全法
预防控制:公共卫生服务,加强人才建设,分级诊疗,风险意识
防控救治:响应机制、科研计控诊疗一体、分级分流分层、大数据监测
救助:保险统筹和豁免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集中生产调度
两会
应急法、健全权责明确规范推行有力的执法机制
预警:不明原因疾病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监督、智慧化多点出发、多渠道预警
防控:医防协同,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
救助救治:分级分层分流重大疫情救治
爱国卫生;
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人才培养
6月3日
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要强化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时刻防范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风险。只有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才能切实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 要有针对性地推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法等法律修改和制定工作,健全权责明确、程序规范、执行有力的疫情防控执法机制,进一步从法律上完善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措施,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和部门、行政机关和专业机构的职责
■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 要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的能力
■ 要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
■ 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要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 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 爱国卫生运动是我们党把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病工作的成功实践。要总结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经验,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