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存在暗箱操作吗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务员考试存在暗箱操作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也曾收到很多网友留言发问:公考面试有没有黑幕?有没有潜规则?
本考官先不下结论,也不以偏概全。单说自己所见所思。
比方说,我在五百里以外某城市有个亲戚,刚好他儿子参加公务员面试。他恰好是人社局的,知道本市有人当考官,于是请我在可能的情况下关照。你猜,我会拒绝吗?当然不会。考官也不是圣人。
我想,如果这孩子出现在考场上,我的分数一定会高一些。不过分吧!但您想一想,我是临时被抽选上主考官的,还要赶赴陌生的城市,这种碰上的概率是多少?
孩子的考试地点提前几天可以知道,但考场是临时抽选。考官到哪个考场,自己也没有决定权。面试当天早晨,考官才知道自己所在考场。共有十几个考场,考官碰到亲戚小孩的概率是多少?
如果中了彩,那孩子的考场号真的碰到我。但这孩子是多少号考生,我是不知道的。手机都上收了啊。现场还有不认识的监督人员,我会为此冒险吗?
还有一点,每个考场的考官都是临时组合的。有的只是面熟,有的根本就不认识。打招呼有效吗?您想,我会为那亲戚当场去“串通”其他考官吗?这个本考官可不敢。
真的碰到熟人,打个高一点的分数,是有可能的。但,去掉一个最高分,很可能去掉的就是这位考官。
所以,如果考试程序公平公正的话,潜规则的可能性会压缩到最低限度,作弊的风险也会上升到最高限度。仔细算算,这样的结构化面试异地考官模式,作弊的概率有多大?
一张白纸,画上一个黑点。如果有人问,纸上有什么?
您肯定会说,有黑点。这回答并不错。
但是,没有黑点的白色面积,是黑点的无数倍。
亲,您悟到了吗?
下面是答主的亲身经历,所思所想均为原创。透过现象,可以判断公务员考试潜规则多不多。
1、突然接到电话通知,乘车到异地当考官
前不久的一个周五上午9点左右。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据称是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问我这几天是否有时间,说是通过抽选,准备安排我到邻市当公务员考试面试的考官。
公务员面试考官?这差事对我多少有点吸引力。还好周末没安排什么大事,公务员面试对一般人来说,多少有点神秘,我正想一探究竟,于是爽快地答应了。
当天下午,在本市人社局6楼开会。这时我才知道,参加的是省公务员考试的面试环节,像我这样的考官,一共有84位,会议室坐得满满的。
简短的以会代训后,两辆大车就载我们出发了。晚饭前,要赶赴邻市预先安排的宾馆。上车后,每人发了一个信封,工作人员告知,手机得上收了。抓紧时间给家里挂了一个电话简要说明情况。此后两天两夜,我就与外界失去联系了。
赶到住宿和用餐的宾馆时五点多钟,还算早。房间都已安排好,还好没有拿身份证登记的环节。这次出行太过匆忙,电话通知者语焉不详,身份证忘带了。
考官们都住在这家宾馆的3楼,门口有武警守着。我居然住了个单间。从房间到餐厅,都没有脱离监督的视线。我意识到,咱们这群人,开始“失去自由”,被“软禁”了。
晚餐在一楼大厅,饭后发了考官证。我领到的是一个“主考官”的牌子。在单位我当了多年的主考官,但公务员考试的主考官,还是第一次呢。我小心翼翼地把牌子挂在脖子上,旁边似乎有其他考官羡慕的目光。
怎么会当上“主考官”呢?事先没有任何人告诉我这件事啊。也懒得去想他们是怎么确定的。或许,就是随机抽选的吧。(后来了解了一下,能当主考官的,都是一定级别干部或大学教授。)
面试考场就在宾馆旁边,一座六层楼的老年大学,环境感觉比我所在城市的老干部活动中心要好。晚七点半,考官集中开会,强调注意事项。现场签了“保密责任书”。会后,12位主考官留下,商讨了面试的一些细节问题。
回到宾馆,洗个澡,快九点了。房间里的电脑网线断了,服务员说不能用。好在电视还可以看。
第二天开始,我就要正式当“主考官”了。
2、亲历公考面试程序,不得不说还挺公平的
总体来说,公务员统一考试,比起一般单位组织的招考,要公平得多。笔试和资格审查我就不说了,单说面试环节。
周六,7点早餐。餐后,考官们集中抽签。这一切都是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7:50,我通过抽签才知道当天上午的面试地点是第七考场。每个考场7个评委,除主考官外,另外6个,也是随机抽取的。
8:00,赶到老年大学3楼的第七考场。另外6个考官也陆续赶到,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我们都生活在另一个城市,与上午15位考生认识的概率,差不多等于零。
面试分成4个半天,每半天要换一次考场,都是抽选的。考场和评委,都是全新的。这意味着,想提前获知某某考场有哪些评委,几乎是不可能的。
四场考试,前面三场是考乡镇公务员,3道题;最后一场是考市直公务员,4道题。每一场考试的题目都不相同。这意味着,上一场考试完成,题目就算透露出去,对下一场考试也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每场面试之前,工作人员、考官和第一位考生都要检查试卷的密封性。主考官和另一位考官代表,要在密封袋上签字。保密的事,是不用怀疑的。当然,出卷者是否泄密,咱们考官就保证不了了。我想应该会有同样的制度约束。
每一名考生面试结束,都要现场公布成绩。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最后得分是多少,评委都知道,考生现场要签字确认。违规操作者,想改别人的成绩,显然是不可能的。改高自己的成绩,就算找到机会,风险也是极高。
为了避免考生听不太懂主考官的话,每位考生的桌子上,都有面试题的纸质文本。据说这是近几年改进的。为了避免第一位考生“吃亏”,前三名结束之后才通过合议一并评分。这样做,对首位考生会相对有利一点。当天下午的考试,我们考场的第一位考生综合得分超过了85分,全场最高。
为了防止恶意抬高或压低分数,考试组织方要求评分在60分到90分之间。若超过90分或低于60分,要作相应的文字说明。考官们事先有强调,大家都没有突破界限。因此面试成绩超过85分,就算比较高的了。(这一点在各地要求不尽相同,国考与省考差别更大。)
面试题是结构化的,主考官只能念题,且只念一遍,不可能主动发挥或提示。这从一定程度确保了面试的公正性。坦率地说,这样做并非最科学,但对每位考生同等对待就相对公平。
面试虽没有录像,但考生的回答都有录音。假如有个什么事,有据可查。
总结一句话:公务员考试,可以说是当下相对而言最公平的入职考试。
至少,从面试程序上,我看到了公平与公正。(博雅白马原创)
3、看看考官的评分习惯,你就知道一些明规则
在这里分享一下考官的评分习惯,对考生们或许有参考价值。
面试中,考官手上有两张表。一张是“结构化面试个体评分表”,一张是“评分平衡表”。个体评分表是用来汇总统计分数的,每位考生答题完毕现场评分后就直接上收。评分平衡表是考官记下所有的分数,以便自己在评分时注意适度平衡,不要打着打着就忘记了评分的高低标准。
无论是个体评分表还是评分平衡表,都有每道题单题得分的表格。但在实际评分中,考官往往习惯于打总分。虽然也有人分项打分,但这大概是多数考官的评分习惯。
我在面试现场与其他考官探讨过这个问题。按说,分题打分,评价会更客观一些,毕竟每道面试题都有具体的分数,可以量化。但由于面试时间紧,工作量大,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计算总分上,反而会对考生答题的内容关注不够,影响综合评分。再次,言语表达和举止仪表在这次面试中是没有分项得分的,直接计总分,反而有利于总体客观。
周日上午的一场面试,针对答题要点,我内心合计过,如果分项评分,生硬地对照要点,大多数考生过不了60分。但总体评分,只要开口了,一般考官会把最低分设定在70分左右。
作为主考官,我的评分特点是,考生上场,到答完第一道题,分数大致在内心我就给出。第二题和第三题,答得好,分数会往上走,答得不好往下走。最后一道题“答题完毕”,分数就出来了。当然,评分的时候,不仅仅针对个人,对每场考生的总体状况会有一个把握。
所以,我感觉,如果从重要性排序,第一题最关键。你一开口,综合分析能力就有一个大致的评估,基准分就默出来了。其次是最后一题,刚结束,就下笔评分。如果最后一道题答得好,评分往上走是很有可能的。中间一题或两题,答得好当然更好,如果答得不够好,也不要心虚。事实上,大多数考官在听最后一题的时候,对前面几道题的答题印象,会逐渐模糊的。面试不同于笔试,你的回答稍纵即逝,而考官,记忆力未必能超过你。
从这次面试题的结构来看,第一题考的都是综合分析能力,要有点理论基础。最后一题考的都是组织协调或人际沟通的能力,其实人人都会答,但得高分的,多少要有点情商。
掌握考官的评分习惯,你就知道:整体表现,比局部出彩更重要。(博雅白马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