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三中数学名师 名师的足迹:南宁三中校长黄河清成长自述

2023-12-19 12:51: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南宁三中数学名师 名师的足迹:南宁三中校长黄河清成长自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南宁三中数学名师

(许兴华数学/选编)

【天南地北东兰人】我永远是三石的孩子——南宁三中校长黄河清成长自述

(绿城秋雨)

【本期人物推介】黄河清,男,壮族,1963年1月生,东兰县武篆镇人,其小学、初中、高中之学业均在三石完成。1983年毕业于广西师大数学系,现任南宁三中校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全国模范教师,广西“八桂名师”,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全国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南宁市教坛明星,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我永远是三石的孩子

(文/黄河清)

16岁那年,我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离开三石踏上了我的求学之路。转眼瞬间,37年过去了,每每想起三石,心里那股莫名的兴奋总是难以掩饰,因为,那里记载了我太多的少年梦想,留下了我快乐无比的少年生活,这段难忘的经历至今仍常在我梦中萦绕,给我带来无限甜蜜的回忆。

没上锁的书柜

经历那个年代的人都知道,当时好书是多么贫乏,很多名著都被打上“毒草”的烙印而列为禁书,除了课本和连环画,我们能读到的课外书真是少之又少。当时我父母亲都在三石高中任教,父亲是语文老师,负责全校所有被收缴“毒草书”的保管工作。父亲把这些书装满了整整两书柜,锁好存放在我住的房间里,要知道这对我是多大的诱惑啊!

有一天,趁父亲开柜子不注意,我悄悄从柜子中偷出一本书藏起,这是我看的第一本所谓的“毒草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晚上,我点着煤油灯,如饥如渴地阅读起来,我才知道,世上竟然有那么能让人震撼、催人奋进的文学作品。从此,我对父亲的这两个书柜特别留意起来,寻找机会不断地偷书看。直到有一天,我惊奇的发现,书柜上的锁居然只是挂着,并没有锁上。原来,父亲在我忱头下发现了我偷看的书,从此书柜他就不再上锁,让我更多地去阅览他心中崇尚的名著。

从此以后,每天晚上我最幸福的事就是看书,短短的两年内,书柜中上百本各种书籍让我饱览一通,有的书看了好几遍还不过瘾,象《牛虻》、《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安娜·卡列尼娜》、《简·爱》等,这些世界文学名著让我一生难忘。正是这些精神食粮,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开阔了我的眼界,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内涵,这对我人生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直至今日,读书、写作仍是我的一大爱好,虽然学的是数学,但读书研究成为了自己的一种习惯,多年来我在省级以上刊物已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出版丛书20多本,著有《黄河清“问题导学”教学法》、《感悟教育》等多本个人专著,其中,《黄河清:中学数学“问题导学”教学策略》2010年获得了国家大奖:教育部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二等奖。这些成绩,和那两柜子的书有着很大的关系。直到现在,我都为在那个年代能看到这些巨著深感庆幸,也深深感谢父亲的良苦用心,那个没上锁的书柜成了我少年成长一个标志性的记忆。

“听话”的叛逆者

少年时,我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少年特有的冒险和顽皮。

我家到小学约有两里路,每天和小伙伴们六次的往返上学常常变成我们一天最开心的嬉闹时间。家和学校之间有一个水库(小时候觉得很大),夏天我们几乎每天都要跑到水库游上两次。我记得每次离开家或者学校的时候,小伙伴们都要一步三回头看一看,因为老师、家长都在严密监视我们是不是往水库方向走,这是学校和家长当时对学生要求的一条高压线。而一旦脱离了他们的视线,大家就开心的喊叫着朝水库狂奔,一边跑一边脱衣解裤,到了水库就一头扎进水里,美美地享受上一番。

第二天,大家就会交流头一天的代价:谁被老师揪耳朵,谁被爸爸打得皮开肉绽,然后商量对策。因为大人们对我们的那点心思连问都懒得问一句,直接用手指在我们手上一画,泳后会出现一条特别清晰的白印子,然后一定少不了一顿狂风暴雨。痛苦是痛苦,但第二天就什么都忘了,一切照旧,而且每个小伙伴都表现出无事一样,其实都在想:今天又怎么蒙混过关?

直到我当上了老师,我才明白了大人们的担心,才懂得了孩童时代的我们是多么胆大妄为,也是多么幼稚。

但少年自有少年狂,成长是要有过程的。这也让我今天在面对我的学生们时,我更能宽容地对待他们,这和小时候在三石的这些经历很有关系,因为,和我们那个年代相比,现在的孩子哪还有什么冒险可言,所以对待他们成长中的一些烦恼、过错,应该更多的理解、帮助和指导,等待他们慢慢成长。

我的老师

从小学上学开始,我一直在三石读书,从三石小学(含附中)到三石高中一直到考上大学,我都在三石度过。很多人常常问我中学是哪所名校毕业的,我都骄傲地告诉他们:“三中毕业的!”而且要特别说明:“三石高中毕业的!不是南宁三中!”。因为,三石留下了我成长的记录,为我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那些可爱可亲的老师们,一直清晰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韦永平老师,我的体育老师和篮球教练,从我开始打球的第一天起,他就一直在鼓励我、夸奖我,用很多NBA球星的故事激励我(70年代初,在中国特别是农村地区能知道NBA的可算奇人了)。他常常向其他老师、向观众介绍我打球的特点,不断地夸我“冷静”,让我对“冷静”一词特别上心,慢慢地在球场上我就体会到了,越是艰难的局面,场上队员就会越乱,这时,只要保持一点清醒的头脑,你就能发现很多的机会,而你的这种冷静、机智,又会给对手无形的压力和致命的打击。这让我养成了对事情注重“冷静”分析、判断的习惯,对我日后的工作帮助极大。所以我常常想,当老师一定要坚持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的精神气质,让学生拥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和自信心,这是他们今后人生发展重要的心理品质。

张频,是我的音乐课老师。说他是音乐老师,其实只是教我们音乐的韦正义老师因外出学习,学校临时请他来代上我们班的一节音乐课。张频高中毕业后被三石小学附中请来当语文代课老师。在我的印象中,以前的老师都是全能型的,什么课都能上。那天,他教我们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先学谱,张老师很认真的发音:“梭,梭,梭米累多梭——”,第一句尚未唱完,教室里就炸开了锅,因为张老师带着浓重壮族口音的“歌”实在让同学们忍俊不禁,大家笑翻了天。可张老师在笑声中仍然微笑坚持着自己的领唱,他一丝不苟地跟着节奏把歌“教”完。教室里不知何时安静下来了,同学们开始积极配合张老师,慢慢地,教室里发出了整齐的声音:“梭米累多梭——”……

这节课,让我一直记忆深刻,也让我有着特别的感受:张老师的音乐并不专业,但他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态度,它包含着服从、敬业、坚守和快乐。这种态度和责任,是要成就大事的人必须拥有的一种素质,因为“态度决定高度,责任成就辉煌”。正因为如此,张频老师在恢复高考后即考上了大学,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职业记者,时至今天,他依然与我及我父母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份感悟我一直觉得是我一生的财富,对我做人做事影响深远。

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课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广大农村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热潮,学校每周都有三、四个下午不上课,师生不是去打绿肥、种田,就是去捡肥料,烧石灰,现在想起,那份体验真让人难以忘怀,也让我记忆深刻。

为了支援生产队积蓄农家肥,学校经常安排我们去捡牛粪。每次我都和小伙伴跑到放牛的山坡上去捡。有时捡不到那么多,我们就跟着几头牛,等牛一拉粪就跑上去争抢……

我的班主任莫老师是物理老师,特别喜欢摆弄机械,所以每次劳动他都争着到生产队开拖拉机去梨田。由于和莫老师关系特别好,我和几个小伙伴也常常沾光跟着去。开拖拉机梨田看起来是件很好玩的事,其实苦不堪言。首先是方向盘重得不行,我们一面加油一面挤出吃奶的力气转动它,有时还需要小伙伴帮忙才转得过来;二是脏死了,因为在水田上耕梨,溅起的泥浆不仅把全身全部淋湿,还溅到脸上、嘴里,几圈下来,每个人都变成了泥人。

现在回想起来,从小我们就与社会密切接触,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农民,了解劳动的艰辛,所以更懂得尊重、更懂得珍惜,这也许是当今学校教育特别需要加强的倡导的,要增加社会实践课程,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

一晃多年过去,但三石留给我的,一直是快乐和美好的记忆。直至今日,我还常常带着感恩的心回去看看,并时常带着学校里的青年教师到三石搞活动,把丰富的信息资源带回母校,带到农村,为三石的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城里人感受三石人民的纯朴、勤劳,学习革命老区人民艰苦奋斗的精神。我深知,我忘不了在三石快乐的少年生活,也会永远记住——无论今后飞得多高、走得多远、我永远是三石的孩子!

【附】微信公众号《许兴华数学》的投稿邮箱: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