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试讲(教招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怎么准备)

2024-01-23 07:45: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试讲(教招小学数学面试试讲怎么准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试讲

教招面试试讲是有技巧的,不论是准备哪个学科,这些技巧都通用,且屡试不爽。

面试是一种人事测评手段。通过考官与应试者双方,面对面的信息沟通或考官对应试者的行为观察,以测评应试者适应职位要求的基本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包括与拟任职位有关的知识、经验、能力、性格和价值观等基本情况。教师面试主要还会考查到考生的专业素养、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

1、做到“有范儿”

面试的开始,第一次见考官的时候,整个人的精气神儿,要给考官呈现出非常有教师范儿的感觉。教师范儿这里就要求大家做到:声音洪亮同时做到抑扬顿挫、状态最佳、面带微笑、语言表达流畅、肢体语言大方自然。

2.了解课改理念

新课改之后,不再将知识的传授看成最重要的。更多强调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同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所以只有对于新课改了解,在之后试讲中教学方法上才不至于老套死板,才能有效避免出现“填鸭式”、“满堂灌”等教学手段。

3.课堂氛围

一堂课要吸引考官的眼球,那整个课堂的氛围要比较好。课堂气氛热烈,给人表现出来的就是比较自信。在大多试讲的考试中,采用的是无生试讲的方式。那课堂氛围完全是靠自己一个人在表现,而要达到的效果是整个班级听课氛围都很好。这就要求我们在试讲的过程中,活动形式丰富多样,互动感较强。毕竟试讲“三分靠打拼,七分靠演技”。

4.学科素养

外在的表现力较好,给了考官听你内容的兴趣。那内容方面学科素养也是要过硬的。这就要求大家对于自己所报学科的专业知识熟悉。在学习的过程,要学会找知识的共性,学会梳理思路,进行归类、归纳。

5.逻辑思维

考试的过程中,要在短时间内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讲的内容一定要在脑海里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就要求逻辑思维要强,对于知识的讲解要由易到难,由基础到深化,层层递进。

小小的技巧帮助大家更快速的增强面试水平,最后送大家一句话:努力是奇迹的另一个名字!相信通过你们的努力,会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奇迹。

小学数学试讲技巧

首先数学课程不同于其他体育、音乐、物理、化学课程,没有那么多花哨的方法可以用,比如多媒体,实验,课外活动……所以对很多考生而言,他们觉得想把数学讲的出彩很难,又有一部分学生觉得很简单,数学谁不会啊,就是讲题呗。然后很多考生都会犯的错误就出现了,上来试讲就像上课一样,从前教到尾,把每道题的每一个步骤都讲得特别细致,甚至包括练习题都详细到每一个单位。整堂课都在以一个灌输的方式在讲,他认为他讲的很清楚了,但是却错了,整个环节丝毫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教师引导性的语言,没有体现出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还有的考生就是另一类极端,比如认识分数这一课,上来就搬出一个分数,告诉学生这是分数,上面的是分子,下面的是分母,这个横线要画直就完事了。整堂课要求试讲15分钟,他只用了5分钟就讲完了。因为确实没有什么可以讲。

对于上一段中的这两种情况,我先做一下解答。首先,考生们要清楚数学课程的评分重点,第一点对于新知识的引导性,知识点讲解清楚,比如刚才的分数一课,不是真的要认识分数,而是要了解分数的含义,分数是怎么来的,它代表什么,如果能明白这一点,那么无论在讲解还是设计习题的时候,都能针对如何理解去衍生出更多的与实际相关的习题,而不是简单的罗列一堆分数让学生去认识,。第二点就是讲授要有引导性,这就是数学难于其他学科的原因,因为我们所接受的都是灌输式的学习,又比如小数乘以整数,让你列竖式你就列竖式,让算就算,都是机械式的记忆,但是为了迎合新课标,你一定要用一定的方式让考官感觉到,学生是在你的引导下自觉的通过思考找到的列竖式的方式,比如你可以说学生通过预习,或者是学生通过整数乘法的迁移通过讨论的方式得出了列竖式的方法,然后接下来的讲解,你只需要点名小数点的问题,其他的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整数乘法的方式自行的进行练习。这样既减少了语言性的讲解,又突出了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学习。

除此以外,那么数学试讲到底要怎么讲,首先从导入开始,数学课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复习旧识还有提问法,比如这节课学习分数乘以分数,那么就可以出一道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题,第一问设置上一节课学习的小数乘以整数,第二问变一下条件,引导学生列出小数乘以小数的列示,导入新课。接下来讲授新课,可以先让同学去讨论,或者像求面积这类问题,可以让学生去动手测量,讨论多种方法,比如拼凑图形,画方格等。一定不要直接把方法讲出来!一定要多绕一圈,想想学生有什么基础,一个新知识中的哪些部分学生是能够通过思考自己想出来的。接下来巩固环节,设计习题不要太多,但是要把本课中的重点加进去,注意知识的拓展,比如我们学习了一位小数乘以整数,一位小数乘以一位小数,那么根据规律让学生自己总结,两位甚至三位小数的乘法。这时要注意对学生回答的错误的答案应该怎么评价。或者有的课程可以采用游戏法,竞赛法,比如分数的大小,可以让学生带上数字卡片,老师喊口号大家站队。最后就是作业环节,一般都是开阔性的题目,或者出一些分层次的习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性的去做。尽管是试讲的最后一步也不要掉以轻心,不要草草的课后第几题。一般应用型的比如面积体积,可以设计表面积少了一面比如蓄水池,让学生去计算,或者能够引出下一课的习题。

相信通过以上的讲解,大家对数学这一学科的试讲技巧已经能够基本了解了,当然听理论是一部分,最重要的还是多加练习,对前后知识点的脉络掌握清楚,才能把握每一节的位置。然后就是掌握试讲的各种技巧,对于每一课都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接下来我们来练一练

小学数学《认识升》教案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认识容量单位升,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操作和实验等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 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 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容量单位升,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

【教学难点】

感知1升有多大。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一些饮料瓶、罐等物品。

提问:从商标纸上,你知道这些饮料瓶(罐)原来装了多少饮料吗?

追问: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代表的是什么呢?

板书课题《认识升》。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容量

(1)观察比较。

出示两个大小明显不同的玻璃杯和两个大小相近的冷水壶。

先让学生比较两个玻璃杯,说说哪一个能盛的水多一些,哪一个能盛的水少一些。

说明:两个玻璃杯,如果某个玻璃杯能盛的水多一些,我们就说这个玻璃杯的容量比较大;如果某个玻璃杯能盛的水少一些,我们就说这个玻璃杯的容量比较小。

再让学生观察两个冷水壶。

提问:你能看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

讨论: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呢?

演示:把其中一个冷水壶装满橙汁,倒人另一个冷水壶。

提问:你发现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大,哪个冷水壶的容量小?你是怎样想的?能再找出两个容器并比较它们容量的大小吗?

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

(2)引发需要。

让学生观察自己小组里的冷水壶,指出各组冷水壶的大小相同。

提问:你知道这个冷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它的容量?启发学生用纸杯量一量,看看能盛多少杯。

学生用自己小组的杯子动手测量,并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提问:同样大的冷水壶,里面装了同样多的橙汁,各小组倒的杯数为什么会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

说明:为了准确计量容量的多少,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认识容量单位“升”

(1)引入“升”。

出示例2的情境图,提问:观察这里的一幅图,想一想这些瓶、罐或桶分别是用来装什么的?水、油、饮料等物体都是液体,计量这些液体都是用什么作单位的?

提问:你在哪里还见过“升”?能举出一些例子来吗?

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

(2)认识1升。

提问:你知道1升有多少吗?

出示1升的量杯让学生观察,并说明相应刻度线表示的含义。

出示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从里面分别量出正方体容器每条棱的长度。

演示:在量杯里装1升水,再把水全部倒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从里面量,每条边长度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

(三)课堂练习

出示盛有1升水的量杯和一个空的纸杯,从量杯里倒出一杯水,让学生看看倒出一杯水后,量杯里的水少了多少,再估计把1升水倒入这样的纸杯中,大约能倒几杯。

找同学演示把1升水倒入纸杯的过程,并说说上面的估计对不对。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练一练。

四、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鸡兔同笼》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掌握并会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运用列表法、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假设法,能运用假设法解决数学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PPT呈现课本的主题图,并提问: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是什么意思?大家能不能算出各几何呢?

引出课题——《鸡兔同笼》

(二)探索新知

先从简单问题出发,呈现例1:8个头,26只脚,鸡和兔子各几只?猜测一下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3只兔子,5只鸡,22只脚;4只兔子,4只鸡,24只脚。均不对

追问:按顺序列表填写一下,应该是各有几只?

得出结论有3只鸡,5只兔子。

进一步追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学生活动: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

教师总结:假设笼子里都是鸡,那么多出来的脚的个数除以2便是兔子的只数,用头数减去便得到鸡的只数。如果假设所有的动物都是鸡,那么就有8×2=16只脚,这样就多出26-16=10只脚。多出的10只脚均为兔子的,一只兔子比一只鸡多2只脚,所以算得有10÷2=5只兔,3只鸡。

(三)课堂练习

PPT再次出示导入中的问题“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学生活动: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法进行解决,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在结束后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进行讲解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课后作业: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式能够解决鸡兔同笼问题?自己设计鸡兔同笼的问题去考考小伙伴或家人。

四、板书设计

五、课后反思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