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的思考 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专题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的思考 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专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编者按:
农商银行作为金融服务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触点,是国家财政政策与农村农业发展政策协同配合的关键载体,也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协同发展的直接驱动力。近些年,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号召进行数字化转型,发挥其在本地资源、物理网点和客户网络上的优势。但在实际转型中,尚有难题待解。如何破茧重生?本期专题展开深入探讨。
□记者 苏洁
农商银行具有数量多、地域分散等特点,是支持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
近年来,农商银行为“三农”客户提供了灵活的还款方式、简便的年审流程,通过大力优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移动发卡平台功能,较好地解决偏远山区农户在金融服务方面“最后一公里”问题。但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还需要突破传统固有理念,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共享,保障数据安全。
必然趋势
当前信息技术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全球数字经济高速发展。金融只有加快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才能提升与数字经济的适配性,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数字化转型是农商银行的必答题,是农商银行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农商银行更为特殊,其数字化转型更为不易。
在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近日主办的“推进农村金融数字化转型 助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工商大学区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杨德勇介绍,在选取我国151家农商银行2015到2020的年度数据、共计906个样本后,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我国151家农商银行6年间的成本效率平均水平从0.28提升到0.32,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呈现上升态势;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商银行成本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三是农商银行存在规模异质性,相比于大规模农商银行,对小规模农商银行的影响更显著;四是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增加了农商银行中间业务盈利,进而提升其成本效率。
针对以上调研,杨德勇认为,第一,农商银行提高成本效率尤其要重视中间业务,我国农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足10%,表明理财、咨询等中间业务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可称为农商银行的营收新增长点;第二,小规模农商银行尤其应重视数字普惠金融对自身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同于大型银行有雄厚的财力组建金融科技子公司,小规模农商银行可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来实现技术的升级。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指出,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要学会“取势”和“明道”。“经历了网点银行、自助银行、基于互联网的银行后,银行进入银行即服务的银行4.0时代,未来的竞争模式和核心要素发生了深刻改变。与此同时,监管也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具体要求——到2025年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而农商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份额不断被蚕食,需要在客户、产品、服务、技术等方面的细分市场寻找差异化的定位。”董希淼表示。
机遇挑战并存
“从数字化转型本身看,目前农商银行面临诸多问题,主要是战略上存在数字化焦虑、组织上体制较为僵化、业务线上线下难以融合、技术上核心系统落后、数据上数据质量低、生态上技术和业务生态不完善的问题。”董希淼指出,“基于此,农商银行应当在战略上基于自身业务发展和用户需求明确转型重点,组织上提升组织敏捷性和扁平化,业务上运用最小化可行产品(MVP)等理念加快产品创新迭代,技术上加快核心系统建设和升级,人才上提升科技研发人才占比、生态上丰富金融和非金融场景等。”
农商银行发展联合会执行副理事长、秘书长吴红军指出,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机遇和挑战并存。在数字化转型中,主要面临两大挑战:其一是外部挑战,行业竞争和跨界竞争激烈,在新技术引领产业变革和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用户习惯发生改变。其二是内在制约,农商银行存在缺乏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规划、数字化转型组织机制局限、金融科技基础设施自主能力较弱以及再造业务流程困难等问题。
“同时也面临较多机遇。”吴红军表示,首先,农商银行面临乡村振兴战略的全新历史机遇。其次,随着外部环境复杂性不断增加,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风险识别和管控,可以帮助农商银行大大降低风险控制的成本。再次,利用数字化转型进行成本精细化管理,能够提升效能;同时,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为农商银行扩展城市客群提供了机遇。最后,省联社的改革将更好地赋能数字化转型。
吴红军认为,农商银行的数字化转型中,一方面要关注数字化转型新形势,保持与大中型银行同步的发展方向,利用有限的资金和人才,专注于薄弱环节,打通痛点;另一方面要尽快开展数字化转型成果共享转化,全国机构带动省级机构,大型银行带动中小型银行,避免各商业银行的重复投入,减少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难度与成本。此外,吴红军还建议,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要做好顶层设计,做好组织保障,强化体系支撑,并加强与省社联沟通。
杨德勇将农商银行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挑战概括为数字化、同业市场竞争、城市化进程导致客户流失、金融政策压力、服务对象特殊性(服务于农业客户、个体户小企业、非公经济企业、金融发展薄弱的县域)、固有保守理念、治理结构等方面。对此,杨德勇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即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坚持移动优先,着力向“线上银行”转变。如提升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持续做好产品功能创新、做好适老化服务。二是坚持科技赋能,着力向“智慧银行”转变。如推动互联网金融平台建设、推动网点智能化建设、规范便民金融服务场所建设、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三是加强数字普惠,着力向“场景金融”转变。如建设闭环生态圈、拓宽第三方合作渠道、多维拓展业务融合。
数据治理常态化
近年来,随着数据标准化上收及各类自评估、评级要求,监管层对金融机构数据质量及业务合规性的要求不断提升。2018年5月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数据治理的指引,对一些报送不合格的、出现违规情况的银行,开具了监管数据报送违规罚单。可以看到,监管对于金融数据治理趋严。
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科技部总经理唐志刚表示,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选择,数据成为至关重要的资源,客户需求偏好也发生了转变,这使得农商银行推进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唐志刚指出,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快,不仅从前台赋能银行客户营销、中台提升银行风控水平,还能在后台加强银行精细化管理。与此同时,农商银行在推进数字化转型中还面临着数据来源不合规、数据整合等难题。
关于数据如何赋能业务,唐志刚认为,数据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次性项目,而是一个持续运营、不断优化的系统工程。唯有重视数据,从源头上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将数据治理变成常态,才能持续赋能数字化转型发展,逐步实现数联万物、智享未来的终极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