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部门的业绩【精选】

2023-04-24 22:29: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质量部门的业绩【精选】,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质量检查总监怎么发言

记得四年前,刚到质量部门,招兵买马,谁知很少有人响应,似乎选择了质量管理,就相当于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反观自己,其实也一样,头脑里也是要远离专职的质量管理岗位。那是在十年前,作为主管设计的我,接到主任通知,去质量部门,当然不仅仅是质量主管的岗位,但被我很牛掰地一口回绝了,理由是当时正在主持某项外场试验,该干的工作还没有干完,之所以牛掰,是因为自己脑子里始终认定只有技术才是人间正道。

后来也在思考,为什么大家都对质量管理和质量人敬而远之,再想到在研究室每每年末考核之时,总会跟质量部门掰扯几回,以至于恼羞成怒,只因其总会在年底已经为数不多的评分上再给你减去几分,你说烦人不烦人?

而在日常,质量也会紧紧揪着别人的小辫子不放,不管别人的脸色怎么不好,也会上赶着在别人伤口上再撒上几把盐,在质量问题的处置过程中也不免鸡飞狗跳的情形,在产品交付过程中更会有你来我往的太极推手。

所以质量工作干着干着就难免有挫败感,因为谁都不待见。

平时严格规程时,去卡别人,屡屡让别人不爽,但最后自己又不得不让步妥协,自己说出去的狠话就如同天边的流云,风一吹即不见了踪影。

平时出了问题时,领导首先会扭头转向质量,怎么管的?此时,只能认怂,即便是项目或产品团队的问题,也确实是你没有管好,赋予你那么大的权力,你却没有管好,只能深深地自责。但质量永远是全员质量,全面质量管理,如果就质量谈质量、就质量管质量,所有的责任都落到了一两个人身上,那么代表的只能是个人水平,自然管不好。挨收拾是正常的,责任没有落下去,活该啊。

既然没管好,那么管理归零报告自然是你的,管不好当然要归零,此时绝对不会纠结直接责任、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只有质量责任,因为在这个节点上,你理所当然地代表了组织。

在重大质量问题追责时,总不能置身其外,管得不好还想脱责,怎么可能?自己都过不去那道坎儿。也永远不会抱怨,谁让你该把关的时候把不住,不敢去跟上级叫板,不敢说不,尽管很多时候说了也白说,但到最后的白说都没有,挡不住、出事了,你自然就有责任。

成功了,如果是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领导的评价是“很辛苦”,除了辛苦,一般也不会有其他的什么了,因为质量管理按部就班就已经很辛苦。如果一切都好,质量也似乎没有干什么有价值的事情。

从以上层面来看,质量管理带给质量人的似乎永远都是挫败感,很难找到令人兴奋的点,不像计划管理可以牛掰地说一句“交产品了”,然后会获得无数的点赞,真不错,管它带着多少问题而来,嗯,不错,有能力。

但交付之后问题迭出,尽管你是现实中的背锅侠,那么你质量是咋管的,过程中除了评审会,你还干了些什么,看来对供应商的管控还得加强啊!

木的办法,质量人似乎永远是一个挫败感极强的职业,需要坦然面对各种无助的挫败感。在某些人看来,质量人对于整个产品和项目没有太多的帮助,只是落入俗套、按部就班,但质量管理难道不该如此?

质量人的挫败感更源于所有人对质量的“懂”以及“赞同”,但更多的时候,这些表面上的东西,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成效。

其实但凡用心的人都知道,质量工作很简单,在流程中,做事有依据,做事按依据,已经足够,但如果有依据而不去执行,那么所有的直联工作就等同于形式。

只是搞不懂,为何不踏实干一场?哦,时间不够,既然不够,那么为什么还要有那么高的期望?

如果没有太多的人喜欢质量,包括从业者本身,爱都不爱,又怎会有好的结果?

在外行眼里,相对于其他领域,质量的门槛儿低,似乎谁都懂,似乎谁都能干,其他领域都要强制性上岗培训,唯独质量没有,是啊,因为大家都懂,只有我们在干了几年质量之后,却越发不懂了。

那么对于质量和质量人实在是无药可救了吗?应该不是。

质量人没有必要那么丧。因为顾客需要的是高质量的产品,低质量永远站不住脚,会带来无休止的麻烦和成本。低质量的过程,只会带来低质量的产品,如果一概如此,组织则无法立足。

质量是最为重要的,但质量目标不能仅仅靠质量人员去达成,必须靠高质量的过程,靠全员质量责任的落实,质量人只要做到一点,即让质量活动有效起来,一定会获得足够的支撑,无论别人怎样的自负都不惧,自恃越高就越希望自己成功,这便是工作的切入点。

除此之外,有没有稻草?当然有,那就是产品化,随着技术和产品成熟度的提升,很多事情和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至于挫败感来自于外部和内部,自身而言,也是因为自恃过高,高质量、高收益是产品的终极目标,而质量管理又绝非整个组织的所有,尽管质量管理体现于产品研产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但质量也就相当于质量过程的检验而已,合规了放行,不合规的卡住,依据标准和规程,给出放行或者不放行的意见,此外就是完善体系和标准,仅此而已。

外部的挫败感,主要是来自于外界之于放行意见的无视,因为是自上而下的,所以质量人员永远都会清楚地看到结果,无论怎么坚持,最后都是一样的结果,那还要所谓的坚持干什么。

其实平心而论,什么时候所谓的质量管理和岗位消亡之后,才是真正高质量的开始。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