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专业为例

2023-08-07 11:31: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基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专业为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工学结合演讲稿

基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以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专业为例

[摘 要]工学结合是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为目标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它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学校理论学习加企业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融合校企师资,实现产教融合,是建筑装饰专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 键 词]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安徽省重点专业,于2014年被列为安徽省特色专业。2016年起,该专业与格尚装饰集团、淮南市环境艺术协会下属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从2017级学生开始推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共建实训基地,通过企业文化入校、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等方式,在学生专业技术技能培养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一)“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实施背景

1.专业现状

建筑装饰专业主要从事室内设计、装饰预算、装饰施工,实践教学需要有能和行业紧密联系的实验、实训配套设施,如装饰材料实验室,室内装饰布局实训室,管道、水、电路布局实训基地,样板房展示厅,家具陈设厅等,但目前我们的实验实训设备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如果按照教学要求配备,又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

2.师资队伍

该专业目前的五位专业教师,理论功底都很扎实,其中三位学习工艺美术,两位学习平面设计。因专业方向不同,专业教师缺乏建筑装饰设计的现场实践经验,在教学环节中,很难做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会贯通。

在现有的条件下如何把教学工作做好,特别是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我们进行了十余次的实地调研,广泛听取行业专家、企业设计师、专业教师的意见建议,逐步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明确“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和思路。与企业联手,实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弥补我们实践教学条件的不足;利用企业设计师的实战经验,实现“双主体”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二)“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构建

1.构建“工学交替”教学模式

根据装饰行业职业技能需求,结合我系装饰专业“2+1”学制要求(即两年在校理论学习,一年顶岗实习),特别是经过认真研究学生理论学习周期性特点后,确定“工学交替”教学模式采用学训交替、分段进行,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基础积累。第一、二学期在校进行公共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学习。第二阶段,学训交替。第三学期前两个月在校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后两个月到企业参与实践训练(量房、放图、软件学习)。第三阶段,岗位实践。第四学期前两个月在校强化理论知识,后两个月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第四阶段,顶岗实习。

2.构建“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

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使教学活动范围扩大,将教师从理论教学的课堂中解放出来,为教师深入参与企业实践挤出时间,为专业教师与企业设计师提供了更多的接触机会,为他们的深入交流搭建平台。

3.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企入校建立工作室制度,将行业技能培养前置

我们与格尚装饰集团和淮南市环境艺术协会合作成立了两个工作室,即建筑装饰工作室和平面设计工作室。新生入校后分别进驻工作室,边学习专业基础课,边由工作室指导教师进行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

从第二学年开始,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第二学年每学期的前两个月在校学习理论,后两个月到企业参与实践锻炼),突出以实现职业能力目标为主线,校内凸显教学的理论性,校外凸显教学的实践性。目前我们的学生分布在五家企业,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形式主要是带教形式,即企业给每位学生安排一个专门的带教设计师,进行一对一的专业指导。

(3)实践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专业技能养成规律,经过多次沟通、反复讨论,最终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分阶段培养学生技能。第一阶段(第三学期后两个月),学生熟悉企业环境、行业需求、客户接待方法与技巧,量房、放图等教学内容;第二阶段(第四学期后两个月),学生参与制作设计效果图,跟带教老师学习装饰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以及施工过程把握与协调、装饰效果验收等教学内容。

4.教学考核

学生成绩考核采用“理论+实践”,理论成绩占50%,岗位实践占50%。其中,岗位实践考核由企业的带教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表现、专业技能提升、工作业绩、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评定,给出评定意见及成绩。

5.教学效果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校企双方真正实现了深度融合。通过合作,学校突破了校外实践教学的难点,实现单一课程中无法突破的综合性、工程性应用问题。学校避免了高投入、低效益的恶性循环。同时,利用校外代课教师资源,引进行业、企业先进技术,为教学积累经验和典型案例,丰富校本课堂。

二、建筑装饰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感受

(一)“工学交替”突出了岗位能力培养

建筑装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掌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从事建筑装饰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建筑装饰施工图绘制、建筑装饰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上我们突出岗位能力的培养,围绕具体能力和基本素质,集中开展实践锻炼和操作技能训练。目前我系主要与杭州章龙装饰集团、北京香巴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元洲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淮南格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等公司合作,按照教学执行计划和企业生产环节,有计划、分阶段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经过一年的“工学交替”实践训练,学生基本能够独立操作建筑装饰行业的各个实践环节。

(二)“工学交替”让学生对行业认知发生深刻改变

我系在学生专业技能养成中不断探索,积极开展实践所确立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和改变了高职学生由于缺乏对社会和职业的认知而产生的迷茫和困惑心理,为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做了铺垫,使学生在实习环节上迈出了全新的一步。同时,实践教学过程中,企业设计师全程指导、亲自演示,学生按工艺流程从头到尾逐步进行实战训练,增强了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巩固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三)“工学交替”提高了学生岗位操作技能,适应岗位角色

学生第一次进入企业实践,会感到无从下手、笨手笨脚,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由带教老师传、帮、带,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不断摸索、大胆尝试,在较长时间的实践锻炼中熟练掌握岗位操作技能,由不熟悉到懂得,再到实际操作,得心应手,有了质的飞跃。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实际应用,解决装饰设计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增强了专业学习自信。同时,在企业现场还能学习工人师傅和技术人员的工作作风和纪律,学会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为人处世基本原则,逐步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使学生有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严肃认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为今后顺利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

(四)效果与评价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职业道德素养较高,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岗位操作技能过硬,综合实践能力较强,毕业上岗即可融入社会大环境,适应岗位操作要求,生产操作很快上手,受到装饰企业的一致认可和高度好评。有装饰企业提出,宁愿要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也不愿要没有一点实践经验的本科毕业生。

三、建筑装饰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中的困惑

(一)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企业没有长效机制作为支撑,缺乏参与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公司活动与教学活动冲突。在实践教学实现途径上,行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如在教学方案的制订、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学校是起绝对主导作用的,而不是由企业或行业协会制订标准,并利用标准进行教学。同时,目前合作企业是靠关系建立和维持的,没有长效合作机制,难以稳定。另外,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和学校追求人才培养“零适应期”的目标存在矛盾,如何采取必要措施促使校企双方建立全方位、深层次、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值得我们思考。

(二)教学计划调整困难

我们目前采用的是学训交替、分段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原先的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第一学年的学习基本是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公共课居多),第二学年才开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实训课程的学习,这就跟我们第二学年的两个月理论学习和两个月实践锻炼相脱节。因为,学生只有掌握了专业核心课程和基本的软件操作技能后,进驻企业后才能更快地进入角色和提升自己。但目前我们的专业学时较大,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程,按需进行教学计划调整比较困难。

(三)学生分散,管理困难

目前我们的20位学生分布在五家装饰公司,学生基本都是“早出晚归”,那么学生来回的交通安全管理、日常学习管理、参与实践过程管理,这些过程都必须全方位跟踪管理,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虽然目前我们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学生培养为核心,以课程讲授为辅助,以校企协同参与为载体,以“双师”教学为依托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实现专业和行业的有机结合,建构起基于施工过程的现代课程体系,与实践联系紧密,利远远大于弊。

参考文献:

[1]王军.论“工学交替”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以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农商学院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10).

[2]贾文艺,尹蕾.高职院校工学交替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6(28).

作者单位: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现代职业教育》总第187期首发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