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匠精神(从“教书匠”到“教育家”强化教师素质锻造新时代“工匠之师”)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教书匠精神(从“教书匠”到“教育家”强化教师素质锻造新时代“工匠之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根据教育活动划分,教育家分为“广义的教育家”和“狭义的教育家”[1]。从广义上来讲教育家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影响人们道德思想观念。从狭义上来讲教育家是指学校教育工作者。仅仅照搬照教书本知识的教师只能称为“教书匠”。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工匠不仅仅是技术的使用者,更多的还带有创造和创新能力,在工作中发现未知才能。但教育除了教知识,还要传授技能,给予学生方法论的培养,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像木匠塑造木料,每块木材在木匠看中都有其潜在的可能性,并将其可能性塑造出来。所以,真正的“教书匠”是尊重每一个学生,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学生潜力的匠人,这样的教书匠,也可以是教育者。
一、新时代对“教书匠”的质疑和对“教育家”的期望
(一)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品质
教育家通过亲力亲为的教育实践创造出重大教育业绩,对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属于杰出的高层次教育人才[2]。所以,教育家需要与时俱进,投身于教育事业,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根据时代要求对教育工作做出突出贡献,成为大家公认的教育名家。各个时期的教育名家虽然在各个邻域专攻、思想、风格不同,但都拥“匠心精神”这个共同的专业品质。新时代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精益求精的探索精神和高度专注的教学精神,“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做好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就是“工匠之师[3]。
(二)新时代对“教书匠”的质疑
成为一名优秀的具有专业知识的教师,首先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加强自身身份认同、不断开展自我研究、扎根教育实践,磨练教书技能。“工匠精神”其实是一种对技术、审美、创新精神的追求,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和复制,也不是闭门造车和固步自封,而是通过“工匠精神”不断追求“艺”的境界。教师是专门从事教书事业的让人,基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复杂性、示范性、实践性,重复性等特殊性,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科学和文化知识,这是教师最显著和专业的知识特征。其实,长久以来,人们对“匠”字存在误解,歪曲了“教书匠”这一称谓,甚至对“教书匠”带有轻蔑之意。还有一部分人对教书匠持否定态度,认为教书匠的地位低,这是人们受功利主义影响,对“工匠精神”不理解。
(三)新时代对“教育家”的期望
“教书”成“巨匠”是“教书”成“匠”的更高境界,标志着教师的专业水平到达最高。新时代,我国教育已经进入到改革创新的新阶段,不仅需要一批教育名家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还需要一大批了不起的“教书匠”进行教学实践[4]。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因材施教、学以致用”。孟子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解放教育,即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空间等使学生在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二、新时代需要强化教师素质,锻造新时代“工匠之师”
(一)跟上新要求
百年大計,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句话饱含了对广大教师更好发展的殷切希望[5]。新时代教师要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应对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引领教育发展,回答时代之问,表征时代精神。“少年强,则国强”,一流教师培养一流人才,青少年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育。近年来,教育部连续实施了提高教师素质计划,扩大教师教育队伍规模,提高教师教学培养质量,培养了一大批教育名师和专业教育带头人。但是,随着生源的扩招、课程的更新、专业的升级、信息技术的更新,一些老师的知识储量一直处于毕业时的水平,知识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教知识落后,一些教师对新的教学设备使用不熟练,技能实操弱;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仍存在问题,教师缺乏教学经历、职前准备不充分、科研能力低、社会服务能力弱、工作满意度低、学校归属感差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既要肯定教师的教育教学,也要为高质量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使教的更好、教的更新、教的更全,全面提高教师素质队伍建设。
(二)接受新观念
新时代,强化教师素质锻造新时代“工匠之师”,从“教书匠”到“教育家”要从观念上改变传统思想。“教书匠”把教书视为谋生职业,只知教书不懂育人,在抱怨中毫无热情的埋头教书,十年如“一”日,在教学中没有反思也没有提升,凭借自己的经验教书,对新事物怀着拒绝与否定的态度,这样的“教书匠”永远不可能成为“工匠之师”。从观念上改变传统思想,使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或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6]。在教育与研究的思想上,教师要学会结合新思想,从传统的封闭教学思想转变为不仅要成为“教书匠”还要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者的思想。从教学与课程上看,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在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处理上,教师要从封闭的学校型的“教书匠”变成开放的社会型的教育家,教会学生应对社会事物、处理社会事件的能力。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以学生为中心,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保证教学质量,潜心育人,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教学创新能力。
(三)迎接新挑战
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目标。随着生源的扩招、课程的更新、专业的升级、技术的更新,对教师提出了会不会教、能不能教好的新挑战[7]。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让要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掌握新时代辅助教学的互联网教学技能,利用信息应用工具,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能全方位发展,能够掌握各种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提升教书育人本领,适应教育加快内涵发展阶段的要求,打造教育“工匠之师”。引导教师深刻反思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陈出新,立德树人,实践教书育人使命。争当“四有好老师”,成为“真热爱、真育人、真清廉、真赞誉”的新时代教育家,接受校长、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公开监督,全面提升教育教师素质能力,不断优化自身,毫无保留展现教学,形成良好的教学局面,新时代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