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活动实践经验

2023-11-14 16:49: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志愿活动实践经验,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志愿活动实践经验

“蒲公英计划”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实践探索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范雪)11月6日,“蒲公英计划”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实践探索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与社会治理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专家学者、国内公益组织代表等围绕深圳市“蒲公英计划”在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活动中的实践经验和工作模式,展开分享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志愿服务研究中心常务副秘书长田丰及团队成员介绍了有关“蒲公英计划”的调研发现。调查研究首先回顾了深圳市在垃圾分类领域的政策背景和发展历程,随后重点介绍了“蒲公英计划”推进公众宣教的模式和经验,最后探讨了“蒲公英计划”如何充分利用志愿服务提升社会治理的综合能力等问题。田丰指出,垃圾分类的实践和社会治理仍是一个前沿性的研究问题,需要社会学、管理学、环境科学、法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者共同关注、参与并深入探讨。多学科的交叉研究范式,研究者们能更为全面和深刻地理解垃圾分类这一公共问题的本质,找到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治理策略。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指出,“蒲公英计划”的核心是关注人本身,“过去我们做垃圾分类,只看到了垃圾,而忽视了人的因素。现在我们需要改变这个观念,我们需要既看到垃圾,也看到人。只有通过做人的工作,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垃圾分类的目标,实现垃圾的减量化,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可持续。”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教授赵一红提出,党建引领是推动公众重视和参与垃圾分类的一个重要工作机制,在实际的工作中要注重从关键小事上出成效、细化党建品牌、强化党员示范机制,做好主流媒体的宣教宣发工作。阿牛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唐莹莹提出,“蒲公英计划”展现了在多方参与的过程中的很多关键议题,如行动逻辑、主体角色、挑战及克服方式等,这些都是一线行动者迫切关注的内容,对于想要在其他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实践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来说,明确参与点、介入时机、对接对象以及对接平台等细节是至关重要的。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房莉杰结合自己在苏南地区开展垃圾分类主题调研的经历谈到,垃圾分类的社会政策可称为日常行为型政策,它与一次性动员政策不同,更注重长期行为方式的转变和新社会秩序的建立。从“蒲公英计划”可以看出,内化行为规范和外部制度保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研究员黄承梁看来,垃圾分类工作应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用系统思维、战略思维来应对,以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教授黄晓星教授表示,从“蒲公英计划”的开展过程可以看出,政府扮演着超然存在的角色,在不断为社会主体创造条件;同时,专业力量的支撑也很重要,社工机构可以作为支撑主体之一。中山大学社会与人类学学院副教授夏循祥认为,在垃圾分类的公众宣教公众中,意识形态的转变和科普教育的推进是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的关键,需要关注教育的一致性和重复性,深圳作为一个特殊案例,需要在推广其经验的同时关注哪些条件可以让这些经验实现从特殊化到普遍化的转变,让更多的城市学习和借鉴。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的刘晓博士认为,我国垃圾处理投资和设施建设力度大,城市和县城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接近100%,未来挑战在于如何通过垃圾分类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绿色可持续发展。

研讨会最后,“蒲公英计划”相关研究公益支持机构万科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源在表示,作为一家致力于社区低碳发展路径探索支持的公益机构,万科公益基金会希望助力“蒲公英计划”等优秀实践经验为更多地区所借鉴,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美丽中国的打造贡献力量。

据悉,2018年6月开始,深圳市以“文明习惯养成”为切入点,按照政府推动、志愿先行、基层发动、全民参与的工作思路,创新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蒲公英计划”,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当前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逐渐体系化、规模化、常态化、智慧化,走进千家万户、深植人心。2023年是“蒲公英计划”推出五周年。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