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的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资料分享)

2023-03-17 09:07: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的内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资料分享),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的内容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以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主要目标,以增进儿童的社会认知、激发儿童的社会情感、引导儿童的社会行为,提高儿童的社会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3.移情:是儿童对他人情绪情感的理解,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性情绪情感。

4.情境体验法:是指在教师提供或创设的社会情境中,儿童通过表演、模仿、参观和交流活动体验社会行为的方法

5榜样示范法:是指在社会教育中,运用历史名人、英雄人物、时代楷模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影响和教育儿童。

6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所有身心活动的觉知,既包括内部心理状态,也包括外部体貌和言行表现,同时还包括个体对于自己与外界人、事、物相互作用关系的认识。

7社会认知:个体对他人、自我、社会环境、社会规则等社会客体、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感知、理解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社会环境认知和社会规范认知。

8社会环境:指幼儿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社会组织形态、社会机构和其他的社会角色。 

9社会规范: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为了维护公共利益,维持社会秩序而必须

遵守的行为准则,是衡量行为的社会价值的标准。

10社会情感:P9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情感体验。包括依恋感、愉快感、同情心和责任感等。

11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学前儿童在与成人的接触、交流或与同伴的游戏、学习、生活等过程中,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沟通、情感交流的活动。

12社会适应:个体在与群体(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 不断地学习或修正各种行为和生活方式, 最终达到与群体保持和谐与平衡的过程。

13归属感: 指个人自觉被别人或被团体认可与接纳时的一 种感受。

填空

1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果,交际能力所起的作用占85%,专业知识的作用占15%。

2学前期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有模仿、同化、强化、体验。

3社会领域教育活动的实质是促进儿童的社会化,使其习得社会群体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最终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4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旨在为幼儿提供有计划的社会学习活动,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发展其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激发其社会情感,增进其对社会和世界的理解。

5社会性是在交往中产生的,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有模仿、同化、强化.体验。

6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主要有自我意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交往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个性品质、多元文化。

7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主要有日常生活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活动。

8、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9、《3-6岁儿童发展之南》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10、《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11、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

12、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

13.自我意识从形式上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内容。

14.幼儿园自我意识教育内容可相对划分为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和道德自我四方面。

13儿童最早建立的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 。

14学前期是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15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是化自尊和文化尊重

16亲社会行为也叫利他行为或友善行为,如分享.合作.谦让.帮助.友爱.礼貌等,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在交往过程中维护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

简答题

1简述《纲要》提出的社会领域的总目标。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2简述《指南》提出的社会领域的子目标。

人际交往:(1)愿意与人交往

(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4)关心尊重他人

社会适应:(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2)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

(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3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

(1)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2)社会发展的需要

(3)我国的教育目的、《纲要》、《指南》的具体体现。(操作性依据)

4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原则。

(一) 规则意识原则

(二) 正面教育原则(正面教育和个别行为矫正相结合)

(三) 行为练习原则(认知、情感和行为相结合)

(四) 环境熏陶原则

(五) 一贯性原则(一贯性和一致性相结合)

5、简述社会认知教育的主要内容。

答:1.对自己的认识

2.对周围人的认识

3.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4.对同伴关系的认识

5.对社会规则的认识

6.对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活的认识

7.道德认识

8.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6、简述社会认知教育内容选择和组织原则。

答:(一)由近趋远和由易到难的原则

内容选择可以从:自己-家庭-幼儿园-社区(城市 乡村)-祖国-世界

父母-祖父母-亲戚

(二)适宜性和趣味性原则

常见形式:故事《马路上的斑马线》 儿歌 歌曲

(三)活动性和体验性原则

常见形式:观察、谈话、游戏、参观、实践劳动

(四)整合性和渗透性原则

注意领域之间的整合

社会教育内容渗透在日常生活、游戏中

(五)民族性和时代性原则

7简述社会交往对儿童发展的意义。

适应不同的社会群体组织,促进社会化

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形成归属感,满足儿童精神需求

8各年龄段幼儿社会适应的特点和常见问题

小班:突出表现:入园不适应(环境适应和生活适应),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焦虑、紧张等;生活自理能力差、独立性低。

中班:突出表现:同伴适应适应了幼儿园的常规和环境,喜欢与人交往,但同伴交往水平低,易出现矛盾和冲突。

大班:突出表现:学习适应情绪情感稳定性增强,同伴交往能力提高。孩子要上小学了,处于学习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但学习上自我管理的能力不足,责任意识和任务意识不足。

9简述学前儿童社会适应的表现。

(1)有良好的社会交往

(2)能够自主寻求社会支持

(3)亲社会行为明显

(4)情绪积极向上,对自身情绪和情感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

10简述多元文化教育的途径。

(1)挖掘多元文化教育资源,建立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网络

如: 以中外特色节日为核心,以食品、时尚为主线,构建主题网络。

将多元文化教育内容适时融入五大领域教学。

充分挖掘并利用民间游戏,补充和丰富主题内容。

(2).创设多元文化教育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多元文化教育。

(3)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多元文化

(4)家长是幼儿园对儿童进行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