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社交文化差异(中日社交语言文化差异的分析)

2023-12-19 07:31: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中日社交文化差异(中日社交语言文化差异的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日社交文化差异

【摘要】本文通过对社交中礼貌用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合中日文化差异,对语言上的差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及举例说明,希望能借此加深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了解程度,增进国际友谊。

【关键词】语言文化;社交环境;文化差异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带来了巨大契机。在文化交流中,语言的使用能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在思想层面达成交流,通过“互换”想法及相互理解,提高交流的有效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加深国际友谊。

一、社交中礼貌用语的重要性

“礼貌”是全人类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其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的一种行为标准[1]。礼貌用语就是指人们在交往中所使用的友好和尊重的语言,要想了解某一国家的文化习俗及道德标准,加强与其的友好交流,可以从礼貌用语的研究入手。在社会生活中,人际交往离不开语言的运用。良好、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够保证我们拥有健康、正常的社会生活,加强与其他国家或民族的联系。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语言体系中,礼貌用语是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下面对不同情况下的礼貌用语进行具体分析。

二、中日在社交语言文化上的差异

1、称呼语言

在人际交往中,一人如果要与另一人进行交流,首先就要对对方进行称呼。称呼可以是其身份地位的象征,也可以是二人间亲属关系的象征。在不同国家的人际交往中,称呼都是十分重要的,对对方进行尊重、友好及和谐的称呼,能够拉近与对方的联系,增强交流效果。例如,在中国表示尊敬的词一般是“您”,在不同行业或不同的亲属关系中,只要是表达“尊重”都可以用这一词语,同时,在对某一职业中的某一人进行特指时,会用姓氏加上其职业,如“张医生”、“王律师”等;在日本,要对教师、律师、医生及议员等进行尊称,就需要使用“先生”这一词语,对其他人的尊称就是要在该人的姓名后面加上一定的后缀,如“さん”,如果随便使用“先生”一词会使部分人感到窘迫甚至反感,不利于人际交往。除此之外,在亲属关系上,中国人十分重视辈分,即使在同一辈份的人中也要分出年龄大小,如大伯与二伯、大哥与二哥等;日本人则不会,其会在不同人的名字后面加上称呼从而指代不同的人,如惠子姐姐与纯子姐姐,在一般人眼中是难以区分其年龄大小的。

2、馈赠语言

“馈赠”指的就是朋友间相互赠送礼物,在中日两国都存在馈赠的礼仪及习俗,当朋友间建立了友好的情谊后,在为了感谢对方做过的某事、在特殊日期进行祝福及安慰或者是为加深情感上的联系等情况下,都会进行礼物的馈赠,该方法对于增进友谊有很重大的作用[2]。虽然礼仪及习俗上有所相似,但是在语言方面中日两国还是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接受礼物上,中国人会常常采取谦卑的态度,说“受之有愧”等话语,或者是进行不断的“推让”行为;但日本人则不会推让,他会直接接受礼物,并说“感谢你的礼物”,若产生推让行为肯定就是拒绝对方的礼物。中国人的推让及谦卑行为,表达的是与友人之间渴望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感情,日本人则更多考虑对方的感受,避免因刻意发展人际关系带来的不利影响。所以应正视中日文化间的差异,正确对待礼物赠送问题。

3、拒绝语言

从文化差异来看,中国人一般会用坦诚、直率的方式进行交流,但在日本文化中,日本人习惯在任何形式的交往中“迎合”交流者,并且在一般不涉及重大问题的情况下,即便意见不同,也会采取附和的语言。在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中,拒绝他人我们习惯说“不”,但在日本语言的使用中,是不会用“不”字去拒绝对方的。例如,某中国留学生在日本找工作,请求日本学生帮忙,该学生热情的回答:“好的,回去等我的电话吧!”但是该中国留学生却一直没有等到同学的电话,于是再次拜访对方,对方仍是使用这句话“拒绝”了他。在中国的交流环境中,如果面对此种情况,一般人都会结合实际情况,能做到就答应:“好的,等我消息,我尽力。”不能做到就要说“不”。但是在日本的交流环境中,如果做不到他会也会采用婉拒的方法,除了上述文中所说的“等电话”以外,还可能会说“我十分愿意帮助你,但是我无能为力,下次一定帮你”。相较而言,这种方法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更容易被接受,但是对于“等电话”这种婉拒方法大部分中国人都难以接受,这就是中日在对“不”这件事上的差异,日本人会利用含糊其辞的语句代表“不”的单词,所以如果你去找寻日本朋友帮忙,如果他一直没有回信,那他就是已经拒绝了你。

4、邀请语言

邀请在中日两国都是十分常见的一种交流方式,也都存在一定的礼节,但是在运用语言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例如,在邀请朋友喝茶方面就有一些差别。由于中国的茶馆经营的是各类茶水,茶的种类十分丰富但不存在其他饮品,而日本茶馆只卖红茶这一种茶,其他全是果汁牛奶或咖啡等,中国人如果邀请朋友去喝茶,朋友说“不喝茶”,很可能就是说不想喝茶,而是想喝其他的饮料,那么中国人可以再说,“那我们去喝咖啡吧!”继续进行邀请,达成共识,促进交流。但是日本人如果邀请朋友去喝茶,朋友说“不喝茶”,那就意味着他被拒绝了,如果此时他说“那我们去喝咖啡吧!”还很有可能会被对方误解,认为他纠缠不休,尤其是对异性朋友而言,会产生更大的误解。所以在日本,如果朋友说不喝茶就代表着他拒绝了你的邀请,你可以说“下次一起去”或者是“我们去喝酒吧!”

5、其他语言

除了上述文中提到的几种交流场景,在其他方面也有需要注意的情况。在语言问候方面,中日国家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3]。例如,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就会说“您吃过了吗?”、“您准备去哪儿?”等等,用关心对方的语言作为交流的开始。日本人却会说“今天天气特别好”、“今天天气特别冷”等,用天气等常规因素作为交谈的开始。随着话题的逐渐深入,在探讨某件事时,也会采取不同的语言方式。例如,就去国外旅游一事进行探讨,中国人会说:“您不知道那儿特别漂亮,我刚从那儿回来。”日本人就不会使用这种方式,他会说“我相信你已经知道了,那儿十分美丽,我刚从那儿回来。”中国人会用直白的方式进行探讨,日本人则认为这样的语言方式会容易伤害对方的感情,所以即使对方没有去过该地,他也会说“相信你已经知道了”。在询问某一问题时,中日两国人民在语言运用上也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人在面对不知道的问题时通常会回答“不知道”或“很抱歉,我不知道”,而日本人会回答“十分对不起,我不知道”或“我不知道,我去问问别人吧!”因为日本人觉得如果直接说“不知道”会给人一种明明知道,但却不告诉他的感觉,十分没有礼貌,影响人际交往。与此同时,就“拜访”一事也存在很多差别,中国人如果去拜访某人会说:“我是特意来看您的”,日本人则不会,他会说:“我有事过来一趟,正巧路过,顺便过来看看你,不知道我方不方便拜访一下您?”,其会特别注重对方的感受,不想给对方造成麻烦或情感上的压力,所以,如果有日本友人这样说,其很有可能是带有目的性的专程拜访你的。

三、结语

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各自的历史文化,其在语言的运用也有较大的差异。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的语言思维及行为,能够更好了解对方国家的民族文化,从而加强与其的沟通及联系,促进交流,增进友谊。

参考文献:

[1]王荷.以书面邮件为对象研究中日语言文化中“拒绝方式”的异同——关于先行研究和研究方法的探讨概论[J].农家参谋,2017,(14):151.

[2]王茜.跨文化视角下中日礼貌语言比较[J].语文建设,2016,(36):94-95.

[3]王连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视角下中日体态语的语用功能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6,(05):123-125.

作者:周文霏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