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装饰行业分析报告(建筑装饰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

2023-11-23 02:47: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建筑装饰行业分析报告(建筑装饰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建筑装饰行业分析报告

建筑装饰行业与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建筑安装业并列为建筑业的三大组成部分。随着国有建筑企业的逐步改制和改造,建筑装饰行业中民营经济成份已占绝对比重,达到企业总数的95%以上。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步伐加快,中国房地产、建筑业持续增长,建筑装饰行业显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从建筑装饰产业发展的驱动因素来看,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带来的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以及由于房地产业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刚需膨胀时期房地产去库存化带来的机遇,未来建筑装饰市场保持稳定增长。

2021建筑装饰行业发展状况

01 建装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的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到现在,装修多元化需求得到不断的改善,品质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根据中国住宅需求,家装行业的装饰未来需求巨大,公共建筑也将进入翻新期,未来市场规模迎来持续性增长。

02 市场行业竞争情况

建筑装饰行业是在房地产热潮催生下逐步兴起,快速成长的朝阳产业。“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对居住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建筑装饰的需求也因此得以释放,逐步形成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但广阔的市场前景下潜藏着激烈的竞争,为应对由竞争带来的危机,企业不断寻找突破口。而“互联网+”的提出恰恰为建筑装饰行业提供了契机,“互联网+”代表的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各个领域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断创造出新产品、新模式,构建万物互联的新生态。

借助互联网之势,建筑装饰线上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互联网+”为建筑装饰行业打开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冲击着传统的发展观念,引导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的升级。在这条充满挑战的路上,建筑装饰行业终将完成新生态的构建,真正开启行业隐藏的强劲动力,展现出传统行业势不可挡的态势。

03 产业下游情况

建筑装饰行业的性质是将建筑材料经过加工与建筑物形成完美融合,主要的上游为房地产企业,下游则为建筑材料供应商,包括石材、钢材、油漆、实木等建筑材料的供应商。

2022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按照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203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接近10亿人,房屋总建筑面积需求为800-900亿平方米(包括住宅房屋和公共建筑等),目前尚有较大缺口,房建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较大。十九大报告曾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这一基本态度直接扭转了以往商品房具有居住与投资双重功能的定位,住宅将加快向居住属性回归。

再加之二三线城市近年来的迅速发展,新城建设、旧城改造等工程以及商贸、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会大力带动写字楼、商业中心、酒店、购物广场等配套设施的新建和改造,这不单会给建筑装饰业带来需求,同时也会提升对建筑装饰行业的整体水平要求。

01 公共建筑装饰市场前景

公共建筑物在整个使用寿命期内需要进行多次装饰装修,根据统计,一般酒店、写字楼的装饰周期是 6 至 8 年,而娱乐场所、商业用房的装饰周期还会更短,其他建筑一般 10 年更新一次;市场增量转化为存量的扩容,存量市场的定期装饰装修,加之客户标准不断提高产生的装饰需求,这些都为装饰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近十年来公共建筑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公共建筑的存量市场已经十分巨大,这种爆发式的增长在未来十年内会体现在公共装饰存量改造市场的增速上,带来存量改造市场的爆发期。

02 住宅装饰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住宅需求不断增大,带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居民人均收入持续上涨,消费水平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逐渐由低到高,愿意在改善居住环境上增加更多投资。这就为家庭装饰行业带来了持续的业务需求和增长空间。

住宅装饰市场与住宅建设套数息息相关,人们对住宅装饰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住宅装饰市场前景也不可小觑。

总结

总体来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建筑装饰市场的未来前景依然十分广阔,尤其是近年以来人们对于住宅、商业建筑、公共建筑的审美和舒适度要求不断提升。

从细分领域来看,公共建筑装饰由于近来公共建筑的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总体市场会越来越大,提升将会十分迅猛,在住宅装饰领域中,住宅建成数增长不足,但是对于装饰要求的提高,市场前景也非常可观。

由此体现出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工程造价专业、建筑智能化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等均就业的热门选择。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海天时代科技依据热门专业类别及产业发展,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稳步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