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论文杂志

2024-07-13 05:03: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师论文杂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教师论文杂志

第1篇

一、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1.设计中缺乏人文性的内容

这主要体现在在教学目标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很多时候初数学教师认为,数学课的教学就是从知识性出发,由知识过渡到具体的应用——做题。因此在以往数学课主要的任务就是做题、解题。当然这样设计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其中缺少了人文方面的一些影响,课堂的形式必将会过于的单一。

2.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的缺乏

在很多时候在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最为困难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寻找某节课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一般教师,就是直接的在课标中找到一段话将这个环节应付过去,至于这些话的含义教师很少的过多的探究和思考。将这部分的设计最为一种形式和模式来看,实际上这部分是对一节课宏观、整体上的一种升华和知识、技能的提炼,这也是教师其基本素质中一个主要的考察标准之一—教育学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二、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如何有效进行有效教学设计

1.关注学生,从导入环节入手充分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际上导入环节的作用很重要,这个环节是新知识学习的准备阶段,也是将学生注意力引入到课堂知识学习的重要环。在这个环节中实际上是可以渗透一些人文思想的,例如在进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方面的知识的学习中,就可以将我国关于经济增长、物价下降等方面和正负数运算有关的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由此来渗透一些关于人文化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思想、态度。当然这样的应用还有很多,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具体教学设计的环导入环节的设计方面多花一点心思,尽量的实现一些育人与情感教育方面的知识。

2.教师应该多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并钻研课标

教师应该在教学之余以及接受相关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多学习掌握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方面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将这些知识和自己的实际的课堂教学要充分的联系起来,做好课堂的反思在其中提炼出经验,并将经验加以总结后落实到理论的把握中去。同时教师还应继续钻研课标,对教学有更好的把握方能更高的教育学生。总的来说,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想要真正的发挥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从教学设计的科学设计、有效实施入手。学科教师应该尽最大可能的将自己的教学设计设计更加完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教学的质量并有效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作者:于丹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长春市九台市三台中心学校

第2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创新的重要意义

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承上启下。初中数学教学阶段,是继承了幼儿和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并为高中和以后数学教学打下基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性和反叛性,因而他们对于传统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都会觉得厌烦而不愿意学习,这也就增加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但是,初中学生却具有灵活性,对于新事物的接受度非常高,这也就让初中的数学教学找到了突破点,总的来说,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在这个阶段从事初中教学的教师,就必须要能够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上寻求更好的突破,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案。

当今社会素质教育成为教学的主旋律,传统的那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了。现代数学课堂教学只有将教学的主角还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并给学生们提供足够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以便调动学生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吸引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去,将学生们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最终,让学生们从以前的“老师、父母要求我要好好学习”的思想观念,转变为为了探索知识的魅力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现状和问题

1、以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

我国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数学教师已经习惯了课堂上以讲授为主,课后让学生们沉浸于书山题海之中的教学方式,他们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轻车熟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们应付考试。从而不愿意再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式。而初中学生们好动,缺乏耐心,这样的讲授教学很难长时间让学生们集中注意力,从而教学效果难免会打折扣。

2、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性与启发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课堂宝贵的45分钟,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着枯燥乏味的数学理论知识,没有一点心意,很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当学生们开小差时,老师就提一两个学生答不上的问题,从而警示那些开小差的学生。这些问题没有任何启发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课堂教学缺乏互动,课堂氛围沉闷,对于好动的初中生来说,无疑是很讨厌的。这样课堂上大部分学生,难免表情茫然,由此教学效果也是可想而知了。

3、忽视自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学生们长期在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很难对数学产生任何的兴趣,更不用说主动地去研究学习数学知识了。从而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数学知识,缺乏自学能力和对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学生们对于数学问题,也只能用老师教授的常规方法去解决,而对于一些形式新颖的题目,往往就无从下手了。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新设想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

现代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由应试教育想素质教育转变,从而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向以学生们自主学习转变。让学生们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角,老师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引导者。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前,让学生们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让他们进行竞争,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先进行预习,通过阅读老师给定的一些资料,来进行自学研究。这样可以激发初中生的好胜心,为了使得自己的小组中赢得胜利,为了自己能够从学生们脱颖而出,必将更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然后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们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得出答案,老师再针对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还能逐渐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2、课堂教学增加与学生互动,进行启发式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素质教育也要求老师能够根据学生们的不同的年龄阶段的特点,而进行实行不同的教学方式。初中学生们好动,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们进行启发式的教学,从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因此,老师们在教授初中数学知识理论时,应该注重问题设计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们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们能时刻被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吸引。对一个理论知识将接受,应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们独立思考,再相互之间讨论,老师适当地给予提示,从而让学生们能够自己找到最终的答案。这样不仅能够时刻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还能够增强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们了解数学知识理论,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们学习的能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是要对数学知识理论进行讲授,还应包括对数学知识的运用与练习。教材上对数学题目的解法只是一般的解法,但是很多数学题目都是有着多种解法的。因此,老师们在讲解了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与解题办法后,就可以让学生们根据所学习的知识,来寻找不一样的解题方法。使学生们养成一题多解的思维习惯,让学生们遇到困难的题目,能够从不同道路去思考,从而最终找到解决题目的办法。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将一些简单的题目进行改变,逐步加深难度,让学生们来一步步解答。然后让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来对一个题目进行拆解,形成新的题目,从而让各小组来竞争,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们自学的能力,还能不断提高学生们的创新思维,甚至还能不断挖掘学生们创新的潜能。

总结

社会在不断发展,新时代要求我们能够用于创新,大胆实践,而传统的教育方法只会逐渐束缚学生们的思想,形成定式思维。而作为未来的社会主角的初中生,所要面对的问题都是未知的,不是任何问题都有可以借鉴的案例。因此,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们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们创新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先让教师转变观念,根据学生们的身心特点,不断对新的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增加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们创新地解决问题,对学生们进行启发式教学。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 毕渔民,孙文英.新课程教学设计(数学).[S].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3] 期刊论文,关于初中数学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2(6)

第3篇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初中数学教学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09-0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时代教育的主要思想内容,其认知发现的深度非常适合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起到激发的作用,挖掘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潜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习的含义出发,不断探索学习的方法,并能从实现理想层面开始,逐步建构学习环境,因此,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思想,使初中生可以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获取到知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还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教学效率和成效的提高也需要众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初中数学教学进步的速度。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1树立学生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传教、授业,教师通过教的形式加深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印象,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这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加强了对学生个人能力开发的水平。只有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独立思考数学难题[1]。例如:在讨论数学难题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指导解答方法的学生会参与到讨论中,大多数学生处于讨论之外,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会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

1.2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会加强对初中生的培养,使其明确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而自己主动探索出学习的方法,知其然,只能学习到表面的数学知识,知其果,才能了解到知识内涵[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赋予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新的情感,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使学生逐渐增加了学习的自信,进一步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对知识发生过程的研究,既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又可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放大教学效果。

2 基于建构主义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及评价

2.1案例分析

结合现代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笔者在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实际的数学教学模型案例。案例的题目是求固定点到一条直线上各点距离的和,这个教学研究案例的难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可以应用在解决问题中[3]。通过此教学案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学会用找差异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此次案例学习中利用启发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了学习的理论知识,建立数轴,形成了学习环境,在学生接受能力的范围内,确立了数学建模情境,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之间的配合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明确模型建立方法的同时也要探索出模型求解的过程,教师只负责引导,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而不是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这个案例的研究,充分说明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数学教学的重点,开展全面的教学活动。

2.2案例评价

在以上案例分析中,体现出的建构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情感态度价值、研究方法、研究目标,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释放能力的空间,加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使学生可以适应学生内容和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生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现代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传统的教学观,认为知识不能仅仅依靠单向传递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应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该案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引导使学生与知识联系起来,在建模中,学生也可以充分分析建模中的各个因素。同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时,也体现出了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学生在交流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自身能力的缺失和匮乏,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了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案例分析只是个别学习状况,初中教师要想最大程度的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还应该开发出更多的资源,扩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的范围。

3 结语

在上文分析的过程中,笔者结合了具体的案例,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基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内容,笔者更加体会到了现代先进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独立性和情感价值观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指导思想,所以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建构理论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体现出新课改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美秀,胡丽丽,徐志坚,等.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类思想 教学渗透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61-02

数学分类思想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分类思想所应用的范围是具体的,所研究的对象也是具体的。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现有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分类思想,同时也要在讲解数学题时把分类思想渗透到当中。通过这种方法,主要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运用。

一、重视教学过程分类思想的渗透,培养学生分类意识

分类行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我们会对自己穿的衣服进行季节分类、风格分类,我们也会对自己所用的工具进行分类。生活中的分类思想会方便我们的生活,把分类思想与初中数学相结合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初中生在生活中本身就具有分类思想,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学生对分类思想的把握程度把生活中的分类思想迁移到数学教学中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数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比如数学教师在对图形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图形的相互关系或者图形之间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像三角形就可以依据三角形的形状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通过这种分类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直观的角度了解到三角形的特点,而且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运用分类方法,进行解题。

初中数学教材中的很多定理,法则,公式,习题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数学的分类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的强化学生分类讨论的意识,就一道应用题的不同解法展开讨论,同时总结归纳针对某一种题型的答题技巧。通过这种分类讨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避免出现大的错误,弥补在思考问题时出现的漏洞。

教师在对“有理数”这一章进行讲解时,需要反复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分类的思想,增强学生概括能力,帮助学生总结出规律性的答题方法,从而通过渗透这种分类思想,加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

二、教授不同的分类方法,增强初中生思维缜密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初中数学教学在研究数学分类思想上有很多不足。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如何把分类思想运用到初中教学中逐渐成为人们重视的问题,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作用之外还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的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分类方法,帮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数学题。在这里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三种,一种是根据数学的概念进行分类,第二种是根据数学的法则或者性质来进行分类,第三种是根据数学题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

例如在数学不等式中,就有关于分类思想的渗透。在(k-1)・x>k・k-1不等式中,是需要对k-1是否大于零进行讨论的,如果不加以讨论,就不能得到争取的答案。因为既可以k-1>0或k-1=0也可以k-1

三、强调在实践中学生的分类讨论,提高学生整体能力

分类讨论是一种重要思想,也是学习中的一种重要逻辑,同样也是解题中的一种重要策略。分类思想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是重点,同样也是难点。分类讨论的本质是思想的划分,把要讲述的数学问题划分成不同的领域问题,分类研究,总结统一性和差异性,分类求解,然后统一整理。初中数学中的讨论问题往往是学生做题的一大难点,遇到这类问题就无从下手,造成此类题型的正确率偏低,教师要从初中抓起,引导学生建立分类讨论的思想,让学生自觉运用分类思想解决问题。

初中的一些概念往往是分类定义的,所以应用概念做题时,就要进行分类讨论,如:几何问题还有代数问题。初中经常有些题目是开放性的,答案不唯一,学生做这种问题时经常会出现漏解现象,所以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还有取值问题,一些题目中在讨论取值中会出现不同而使问题答案不同,要从不同角度讨论问题的取值,缩小取值范围。几何问题同样需要分类讨论,一些文字语言不能表达图像的形状,所以要进行分类讨论。

教师要认真钻研,从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哪方面的知识,学生面临分类问题时出现的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分类思想的渗透。首先要在教材中给学生们指出这些问题,让学生们认识到这些问题,才能很好的避免错误的发生。初中生的分类讨论思想还不是特别强,教师应该理论与实际结合,通过实际的例子来解答问题,使学生了解分类的原因和分类的顺序。同时教师要经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只有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学生的记忆才深刻。

总而言之,数学中的分类思想是作为初中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一种数学思想,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依据具体的数学题型总结归纳出分类思想所应用的范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分类意识,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提高学生整体能力,依据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从而得出争取的教学途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丽贞.从分类思想的角度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5,1.

第5篇

关键词:农村;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252-01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来看,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未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其次,初中升学压力导致不少数学课堂严肃呆板,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受到严重挫伤,学生思维逻辑受到限制。时代在发展,教育在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尤其是农村中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农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

二、教学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初中数学课堂要求我们老师必须联系实际的生活展开教学。脱离实际生活的教学难以让学生融入其中,只有选择熟悉的生活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数学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应与初中生的文化背景、生活背景紧密相关,创设的生活情境应给学生带来学习数学的愉悦感。数学教师可以从教材提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并进行适当加工,也可以自己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创设现实有效的生活情境。其次,教师所构建的生活情境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开放性教学可以将一些新颖的数学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开放性教学是对数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通过实践让初中生跳出课本的限制并不断积累数学生活经验。另外,数学教师应该创设多元化的生活情境。多元化的生活情境避免了将学生们禁锢在教室内,多元化的形式能够学生们和外面的现实世界联系起来,培养发散思维,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数学来源于实际的生活,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提炼出许多数学材料为我们所用。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有意识地从生活中搜集素材,让这些生活素材走进教学中去。

2、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科思维,提升学科智能,把握学习数学的本质和技巧。学习不是仅仅为了掌握一个个知识点,人类已经创造的知识和信息爆炸形成大量的新知识,一个人一生都难以穷尽一个学科。学习的本质不在于把自己变成一本百科全书 , 一个两脚书橱,而是理解思想,学会思维,解决问题,创造新知。在初中阶段数学的基本核心思想是集合思想、对应思想和化归思想。它的基本思维方法有一般的逻辑推理、证明方法,以及化归、递推、等价转换、推广与限定等常用的一般数学思维方法,还有着其特有的一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比如集合的思维方法,函数的思维方法,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最优化的思维方法,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等。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能了解学科的本质和基本思想,训练学科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科智能,提升人生的智慧;我们的每课堂、每次作业、每次练习都不是重复的机械操练,而是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领略学科思想魅力的意义之旅。

3、分组探究,合作展示,加强课堂教学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农村教学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比较保守,竞争意识较弱,因此数学学习的兴趣较薄弱。数学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竞争意识。在学习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课堂上调动学生充分的探讨、交流,让学生在小组中形成共识,并在展示板上进行小组展示,通过计分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最后,数学教师对这整个教学活动进行一个总结和评价,并给获胜的小奖励,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乐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初中生尚不成熟,他们的学习状态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由于初中生在经验、见识与能力上都有所欠缺,我们必须发挥好老师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与点拨。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老师应该及时予以解答。有效的W习过程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比如设置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学习过程有赖于我们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应当尽其所能最大程度的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最好的学习平台,让学生们独立思考,展现自我,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能有所成效。

5、加强合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良好的合作能力是一个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新时代,教学形势已经大有改变,探究合作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主动思考、交流、质疑、操作,从而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2] 在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可以让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展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另外,活跃的课堂氛围下更容易产生思维碰撞的火花,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合作探究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实现,在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中,科学合理的分组能够更好发挥团队的优势。

6、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发学习兴趣。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学设备十分有限,学校的多媒体设施数量和质量都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农村学生对新鲜的教学设备通常具有浓厚的兴趣,数学教师应该多学习如何使用多媒体,将多媒体与数学教学充分结合起来。教学改革中,教育工作者们也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深化教学目标,提升自身素养。当然,时代的发展瞬息万变,作为教师,无论教学环境多么艰辛,教师都要尽可能利用好现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学会克服困难,优化运用现有教学资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农村教育资源的逐步完善和优化,群众日益增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给教育工作的展开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肩负着素质教育重任,教师一定要不断探索新的数学教学方法,以满足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我国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反思教学 课堂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反思教学法是基于课堂教学前,课堂教学中及课堂教学后之间的关联性,通过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学习,进而课后进行反思,让学生所学到的知识能够融入到自己的脑海中去,这样课程学习才算有效,反思在课程学习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需要师生能够相互交流,相互协作,让初中数学课程学习更能体现课程的特点。

一、反思教学法初中生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反思教学法是一个与认知教育相对应的教育概念。反思教学法指的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其施以的教育力量,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劝导、形象的感染和行为的影响,激起受教育者的感情共鸣,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重视反思教学法,就是关注入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思维机制一道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

从数学思维,教育学,伦理学问题研究,对初中学生对初中数学社会学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揭示了初中生数学情境和规则,从而有效地解决初中学习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初中初中数学问题为课题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教育内容,伦理学等学科,而且要扩大对初中学生的初中学生反思性教学的研究,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在初中数学中的初中学生学习建筑的建设思路,在关键环节的必然,应注意的问题和我们在初中数学思维培养初中学生的发展,将学习到一个更高的境界的建设发展不破,在[建设校园,初中生的情绪现实本身,以各种方式的创新与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之间探究活动中会生成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就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突破口,处理恰当将是课堂中师生的智慧火花。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课后反思简单、笼统,明显地反映出课后没有及时进行反思,处于应付状态。这节课感觉好,好在哪里?哪些做法赢得了学生的喜爱?教师在哪方面的处理让自己感觉满意?学生作业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处理、弥补这些问题?这都是课后反思应该及时记录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后反思不流于形式,体现它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老师的课后反思虽然及时地记录了课堂中的优点,但对课堂中困惑的问题避而不谈。这种课后反思对自己今后的课堂教学缺乏指导和提升作用。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这个结论学生很难理解,虽然借助直观教具的演示突破难点,但是仍有学生处于困惑状态。那么教师在记录课后反思时就要重点对这个困惑的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如何面对全体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随着对问题的逐步思考和研究,就会渐渐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可见,课后反思是剖析自己在课堂中的困惑,也是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的途径之一。

二、反思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以上课后反思案例的分析可知,课后反思要有效,必须及时记录教学中的“得”与“失”,并且能从“得”中提升有价值的经验,从“失”中分析原因,找到策略。那么,如何及时写好课后反思,促进自己的教学研究呢?

(一)明确课后反思的意义

不能把写课后反思看成应付工作的一项差事。教师的教育智慧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除了来自教育理论的指导外,更多的则来自于对自身长期教学实践的反思,在反思中慢慢积累个性化的经验,在反思中形成教育智慧。“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华师大叶澜教授说的这句话充分点明了记录课后反思的重要性。

(二)掌握课后反思的基本原则

针对性性原则。教师最好有自己的课题研究,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收集第一手资料,确定研究问题的策略。

课堂教学要有理论知识的支持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导。教师要善于思考课堂教学过程,在思考中论证或修正着某种理论,这种理论又去指导新的教学实践,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善思考的习惯一旦形成,教师将逐渐走上专业化成长的道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要对课堂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从而能够将课堂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脑海中,将初中数学知识举一反三,能够让知识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学习起来也显得更轻松。

如果能及时和同行或专家进行交流,相信会全方位地提升教师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网络时代走进我们教师的生活,其中教育博客成为我们交流、提升的平台。思考的结果如果有漏洞,就会出现逻辑错误,就会是不成熟的。刚刚发生的事情和思考的结果如果不及时形成文字,时间一久就会逐步遗忘,有时出现逻辑错误,成为一种空想。所以,教师应该及时把课堂教学过程值得思考的东西记录下来,让课后反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三、结论

教师课堂教学中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学生,他们具有不同方面的差异,所以教师课堂的教学决策具有不可预见性。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反思是一个能动的谨慎的认知加工过程,也是一个与情感和认知密切相关并相互作用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黄凤慧.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J]. 才智,2013,16:125.

[2]郑淑环. 对初中数学教学反思一点感触[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07:143-144.

第7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发展为着眼点,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与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与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身体及心理均进入半成熟、复杂、矛盾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身心成长、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一、初中数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应试教育思想未能及时转变

虽然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学的核心理念,但是由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仍有大部分教师未能及时地转变传统应试教育的思想,没有真正地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更没有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加上我国升学门槛就是分数,学校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升学率,同时教师本身职业考核的主要内容是学生成绩,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更侧重于学生分数[2]。在这样的环境下,即使教师认识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迫于升学压力,在实际教学中也难以真正实施。

(二)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教师队伍中有一部分教师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尤其是资历比较老的教师已经完全习惯传统教育模式,面对新的教育理念不仅不适应,而且接受程度也较低,不知道从何下手[3]。有的教师虽然积极地响应素质教育,重视教师同学生间的互动,但是却是为了互动而互动,忽视了互动的最终目的,导致素质教育形式化。在偏远农村地区,教师资源匮乏,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职业水平等也良莠不齐,对素质教育的展开形成了较大的阻碍,因此也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初中数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切实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综合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具体分析每个科目的教学目标。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社会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师应在明确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数学学科特点等切实落实素质教育。首先,教师需认真研读教材,挖掘教材中所包含的素质教育素材,然后再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实现素质教育。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剪纸环节,让学生在剪纸过程中观察剪刀变化。根据剪刀张口的变化、剪刀把手角度变化等,引入相交线内容。因此,教师在讲授的时候要明确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二)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服务于生活,而创造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必须不断地创新[4]。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注重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加强学生数学意识以及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真正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的教学中,在学生理解平行线相关概念以及判定方法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自行在纸上画上数条直线并讨论出不同的判别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并进行验证,然后再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讨论平行线的判别方法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联系到生活中。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辅导作用,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基础概念、理论的教学中可以以学生自主阅读理解为主,教师指导解释为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变化,若是学生之间理解能力、学习效率等差距十分明显时,可以试试层次化教学,通过因才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三、结语

素质教育需要长期的教学实践才能取得成效。在初中教学中教师需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手段,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采取有效的方法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广平.素质教育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4(13):46.

[2]谢康.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3(17):173.

[3]焦民欣.基于素质教育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J].时代教育,2015(24):215.

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实验研究

随着我国近几年来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加强,探究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研究和认可。探究式教学虽然被人们所熟知,但是很大程度上只是局限于理论层面的研究,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探究式教学的实验研究在数学教学课堂过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水平的提高,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在快乐中学习,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有利于他们数学素质的进一步培养。

一、研究实验的目的

教师在进行实验研究之前,应明确教学的目的:研究科目为初中数学,通过利用不同的数学教学方法,在历时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比较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感受、学习方式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从而将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体现出来。

二、研究实验的对象

选取当地的一所具有较高教学质量的初中学校,在教师以及学校的支持下选取一个初中二年级的班级,有48名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两个组,在学习实力上两组学生是相当的,且男女比例也一样。对这些学生进行详细的测试,可以发现这两组学生目前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学习成绩等方面没有大的差距。

三、研究实验的过程

将两组学生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分别安排在两个教室,并用1组和2组来对他们进行命名。为了使客观因素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开展教学活动中由同一名教师来进行,保证实施相同的考试方法和内容、教学时间以及教学内容。

用学生接受、教师讲授的单向教学模式对1组进行教学。教师详细地讲解书本中的难点和重点,同时对例题进行分析,并进行课堂作业的布置,在进行整体讲解时以学生的作业情况作为根据。用探究式教学作为2组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被凸显出来。教师以一个引导者的身份,以教学内容为根据将相应的问题提出来,并对学生独立自觉的思考进行鼓励,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由的思考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积极地参与,及时发现学生讨论中的偏差,并且给予纠正。小组在最后将探讨结果分享给教师和学生,做到互相补充,从而实现自己理解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必须以学生讨论的情况为根据,对学生进行具体分析和指导,将其中的不足之处指出来。

四、研究实验的结果

在一个学期的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分别调查1组和2组学生的具体情况。

首先,我们利用科学的发散思维能力测量表分别测量两组学生,发现1组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2组比较起来明显要低,2组的学生具有更加流畅的思维,同时还富有独创性和变通性。

其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养成撰写数学论文的习惯,最后,1组的学生中只有很少的几个人写了数学论文,而2组的学生写的论文数量有200多篇,而且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创新意识方面,2组的学生明显比1组的学生要强。

最后,实验结束以后,教师进行了相同的试题测验,在相同的时间内让两组的学生解答。最后教师统计出来的成绩为:1组的平均分为74.3,而2组的平均分则是79.8。从测试成绩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五、结语

我们通过这次实验研究可以发现,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起来,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探究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还可以对学生潜在的创造性进行充分的挖掘,激发思维,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教学过程中探究式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地利用这种模式,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波天,王效金,张颖,王莉.试论初中数学探究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3,(08).

[2]周兴款,王传志,叶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求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习体会[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08).

[3]李雪德,马超,杜建华.浅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5,(10).

第9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 学生 教师 课堂建设

初中数学相较于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生物等学科来说更显枯燥和乏味。就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很难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明白课本概念以及概念所蕴含的的科学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是生搬硬套。有效的改变数学教学课堂环境,成为了现阶段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初中教学数学中环境构建的重要性

初中数学作为初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直接关系到日后数学教学的开展以及延伸。良好的数学环境对于学生的思维观察、学习记忆、注意力等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显著的作用。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志以及自控能力等非智力的能力培养。

就我国教育体制和数学教学目标来看,数学能力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必须掌握技能之一,数学理论涵盖在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也作用于生活实践当中。例如日常的计算教学学习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心、严格、细致等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品质。这些优良品质的培养不仅数学教学有着益处,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认真是万物的核心,同样也是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故而,与数学相关的环境构建,尤其是数学课堂环境的构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1]

二、初中数学教学环境构建的现状分析

1.传统教学环境尚未改变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加强,初中升学压力逐渐增大。学生家长希望学生有个好的未来,期待学生考上理想的高中,最终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这很大程度上的期待初不仅提高的升学率,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一方面源于家长的压力,一方面源于社会环境。究其本质而言,就是传统数学教学环境尚未发生变化。例如,很多学校将学校数学成绩放在了学生教学的第一位。学校只看重数据,不看重数学学习能力成了当下许多学校的数学教学环境。再如,再如,有的学校采用一板一眼的套路教学模式,无论学生的特长天性有何不同,一律按照规定流程进行教学。这在最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学环境赋予学生的只能是解题而不能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种传统的数学环境将的创造性思维扼杀在萌芽状态。

2.教师缺乏创新思维

数学是科学的根基,生活中的任何知识都有着数学原理。数学中所取得的学术成就往往是前人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研究而得出的。但就当下数学课堂教学环境来看,远远没有没有语文、地理和历史等学科生动有趣,同时也没有物理与化学那一类学科更贴近生活。数学教学中就多样性而言与其他学科相比是处于弱势的。这也使得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数学教学是刻板的,枯燥乏味的,对数学教学环境也就缺乏重视。[2]

同时数学不像语文历史,它强调答案的准确性。这更加使得很多教师只重视学习答案,而不注重学习过程。对很多抽象概念采取生搬硬套的方法,对学生的教学依旧采用灌输式的方式。因此,由于教师缺乏创新思维,进而导致了数学教学的课堂环境缺乏创新,依旧延续了以往枯燥、乏味的形式。

3.缺乏数学思维和理念

眼下,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环境都较为压抑,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教师自身的一种惯性思维。在很多初中数学教师眼中,数学就是数学,没什么道理可讲。一些数学教师甚至片面地认为只要明白算数方法并且勤加练习就可以,至于其中的道理是数学家才需要去探索的,而学生只要结果就好。这种不负责的教学态度,使得数学课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一种缺乏数学理论和数学思维的状况,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而且,这种数学课堂环境学生不懂其中的演变奥秘,只得生搬硬套,从而会造成学生不能适应数学中的千变万化,导致数学思维发展有限,认知有限。最终,学生对于日后的数学学习缺乏相应的数学思维,大多数学生不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得出数学理论。

三、初中教学数学课堂环境构建的改善措施

1.不断降低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对应试教育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数学课堂的教学环境。所以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尽可能的在数学课堂环境中消除应试教育带来的影响,从而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日常教学中,考试便只能作为学习成绩的一种检测手段,而不是对一名学生学习能力,甚至学生人格的判断。教师应当尽量避免以分数论成败的环境和氛围出现,同时将这一理念灌输到学生家长的脑海中,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意义,而不是简单的考上学校这么片面。

2.加强培养教师的创新思维

生活是数学的来源,同时数学也在反作用于生活。自古以来,中国教育提倡应材施教。人与人之间是具有差异的,这反映到学生学习中也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理解一个知识很快,但有些学生就很慢。作为老师,要顾及到所有学生。将枯燥的数学理论,变换成生活现象。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生活周围,从而对数学感兴趣。同时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在讲几何学的时候,老师总是喜欢在黑板画图,让学生想象。正方形切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这对于空间感较强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得出结果,但同时也有空间感较弱的学生,这使得其不能理解教学真谛。不如每人发一块橡皮泥,真正的自己切一下。在动手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上理解知识。[3]

3.加强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

初中生处在思考能力旺盛的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对于一切都有着好奇叛逆的心理。也正是因为叛逆,老师强行灌输知识,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同时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使得很多学生抵触数学课堂环境。时间久了,并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一定要根据这一情况学会变动,化被动讲授变主动引导,让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数学真谛。将数学死板的理论公式,最大程度上与现实生活练习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自己成为自己的老师,提出问题、小组讨论、教师引导、解决问题。

结束语:

对于当下中学生来说,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能力是影响其学习成绩的重要的两个因素。这同样适用于数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本身蕴含的科学性哲理性是其他学科所不能达到的,在数学多的学习上主要是两方面的责任,一方面是学校的,只有真正意义上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才能最大程度上改观数学教学现状。作为学生来说,要最大程度上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理解数学真谛,发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且能通过自己解决问题,善于利用数学。从而爱上数学。

参考文献:

[1]宋维维.初中教学课堂的环境设置[J].东北师范大学.2012

第10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 教学方式 教学应用能力

受经济条件、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仍普遍存在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尊重。这就导致学生的主体性不断丧失,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是初中数学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现我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课程研究过程中得出的经验,谈谈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数学教学的方法。

一、数学历史文化的熏陶,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为了教数学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只懂得数学的基本知识,就很容易使课堂枯燥无味,倒不如在课堂上适当穿插一些数学名人的历史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减轻学生的压力。如讲到解决数的规律问题时,谈谈我国古代就懂得运用数,像河图洛书就是数的方阵,易经中的卦象都用数来表示,兵书中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筹就是数码;讲圆周率时,聊聊祖冲之的成就;讲黄金分割时,介绍一下华罗庚是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是影响中外的数学家,也是我国最早把数学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的故事;讲到测量高度时,说说雅典的欧几里得完成了几何原本那部巨著,并用简单的方法解决复杂的问题,他在人的身影与高正好相等的时刻,测量了金字塔影的长度,解决了当时无人能解的金字塔高度的大难题,等等。通过数学历史文化的熏陶,不仅可用数学家的勤奋好学精神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机

学生都渴望能够在一个和谐、融洽、平等的氛围里愉快地接受教育。如果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做好良师益友的表率,就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缺少师生之间应有的亲密关系。实践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既能促进学生学习的动机,又能改善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师生关系好,学生会理解教师在工作中的一些差错,对教师表示理解,同时也对教师的辛勤工作感动不已。数学教师尤其要注重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和谐的相处会让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到交往的乐趣,并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回报教师的辛勤栽培。而一旦关系不融洽,则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教师也会埋怨学生学习不主动,造成情感上的疏远,共同提高的目标难以实现。时间一长,不但本应和谐的关系恶化了,而且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将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为了使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我们不妨多和学生交流交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环境。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需求

1.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探究学习。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对其进行引导,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究,首先明确本节课的探究任务,然后有的放矢地开展探究活动。

2.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次教学。

每一位学生由于各自成长环境、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因素的不同,在学习方面形成了高低不等的差异性,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虽然我们使用的教材一样,但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实施教学,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其适用于不同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一般水平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教师还要加强对“差生”的辅导,使他们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跟上一般的学习进度。对于学生的分层次教学,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问题来体现。

3.利用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交流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教学成果也不容小觑,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合作探究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分组合作学习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1)设计适当的讨论题目。

适当、有效、难易适中的题目,不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能将学生置放于探索者与发现者的位置,能快速唤醒学生的思维应用能力。

(2)把握恰当的讨论时机。

教师要把握课堂讨论的频率,不要将讨论当成活跃气氛的工具,过于频繁的讨论会减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使讨论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久而久之,不仅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而且容易使学生形成依赖他人的心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在讨论之余,留给学生相应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帮助他们对知识进行重组建构。此外,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思维的碰撞,从而达到相互启发、互相促进的目的。

四、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是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运用数学的能力是未来公民应当具有的最基本的素质之一。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大多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因而在进行数学概念和数学规律的教学中,我们不应当只是单纯地向学生讲授这些数学知识,而忽视对其原型的分析和抽象。我们应当从实际事例或学生已有知识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对原型加以抽象、概括,弄清知识的抽象过程,了解它们的用途和适用范围,从而使学生形成对学数学、用数学所必须遵循的途径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教学内容选编一些应用问题对学生进行建模训练,也可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生产、科技和当前商品经济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利息、股票、利润、人口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对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大有裨益。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的不断确立,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课程充满活力。这样数学课教学有效性将会更加明显,学生也一定能够探索出自己的成功之路,从而更好地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会敏.怎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学周刊,2012.6.

第11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00-01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教学的要求,需要教师改革与发展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转变教学观念,而探究式教学模式既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更好的满足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要求。

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定义

探究式教学模式又称发现法、研究法,其主要就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给学生说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以及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该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其实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之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究、自行发现数学知识及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的应用途径

2.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问题情境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情境,既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进而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1.1 以疑入境,诱发讨论。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的独立思考及探索的学习特点,不要把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应该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创设出合适有效的问题情境,提出一些具有一定跨度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鼓励学生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究,以此来引起学生思维的冲突,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提高。譬如:在教有理数减法中有一个例题如:在数学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a、b,利用有理数减法,分别计算下列情况下A、B,之间的距离:a=2,b=6,;a=0,b=6;.a=2,b=-6;.你能发现A、B之间的距离与树a、b之间的关系吗?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与研究,待学生回答出答案以后,教师就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补充说明,最后再引入相关的理论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还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于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1.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探究教学。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所以,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可以从身边的事例引入新课,用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第二,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这是由于大部分的学生都非常喜欢故事,对故事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譬如:在教学极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乌龟与兔赛跑的故事,具体步骤如下:当兔子醒来开始追乌龟时,乌龟与兔的距离越来越近,数值非常小,但是距离一直存在,最后引入极限的概念,以便于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因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一种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如:图片、视频、音乐,而且还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的氛围,更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调动起学生对数字知识的探究欲望,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得以提升。譬如:在教学圆、周长以及弧长公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应的动画,让理论知识用另外一种方式表现出来,进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程度。

2.1.3 探究、合作、交流,提升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众所周知,探究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其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在将探究式教学模式有效的应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出主导作用,应全程进行指导,以此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4-6人组成小组,建立起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分析,从而形成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可以在交流与分析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学会放手,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尽情发挥,无拘无束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4 强化交流与合作,改进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方式。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完全忽略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一切教学活动都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为主,这种传统的教学活动,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而在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下,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化交流与合作,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一个更好的活动方式,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转化为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必要时可以将小组交流与合作作为教学核心,只有这样才可以彻底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强化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的去探索未知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我国初中体育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在体育教学中,即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的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便于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出一个具有特色的教学课堂,并促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丰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合适有效的提升我国初中数学教学效率,以此来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明珠. 初中数学探究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 薛沙沙. 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应用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主要是通过自由分组合作或者是集体合作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进行合作学习,这一方式的运用对完成教学目标和提升教学成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模式与其他学习模式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不是以个人的成绩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而是将整个团队的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新课改背景下,也得到很多老师的广泛应用和推广.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应用的三个转变

(一)教的转变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运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展开教学,这一教学方式的运用将学生放在一个被动的位置,在对数学课程学习时,按照老师课程教学安排进行学习,这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不利影响.通过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老师在整个教学中充当指导者的作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体作用,并且在对初中数学学习上,更多的是根据学生自身数学知识掌握实际情况进行指定学习计划.

(二)学的转变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和应用主要是在老师的安排下进行.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后,学生和老师的角色发生改变,老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安排者和要求者,而是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能自主解决的问题进行解惑和引导,进而促使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有效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三)氛围的转变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一对多对学生开展教学,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也很少,整个课堂教学方式是固定的,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学习显得特别枯燥和乏味.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之后,学生之间针对老师讲解知识进行激烈的讨论和分析,针对不明白的地方,老师也会主动加入学生讨论之中,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互助,对数学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也促使学生在一个活跃、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课前小组合作预习

老师通过数学课程教学要求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以分工的形式促使学生开展课程预习.小组合作预习方式在实际中进行运用,可以将之分为两种合作学习形式.一种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将学习任务进行划分,一部分学生进行主要任务,一部分学生完成子任务,最后将这些任务进行整合,从而完成数学课前预习.另一种是针对小组合作队伍,队伍中的每一位人员完成一项任务,最后对完成的预习任务进行交流和探讨,进而完成和掌握数学课堂教学内容.如:老师在教授初中数学平行线内容教授时,就需要学生在此之前对平行线的性质、基本特征等内容进行了解,进而对后期图形学习和准确应用打下良好基础.而图形学习作为初中数学中学习需要掌握和应用的重要知识,更加需要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掌握.

(二)课内小组合作

数学课堂内学生展开交流,主要是针对老师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之间小组合作,以课前预习知识作为基础,并且有针对性地对老师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进而得出最终的结论,最后通过学生的发言,老师对不同小组得出的答案进行评价,最后由老师对正确答案进行讲述.通过对数学课堂问题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模式更进一步的对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进而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如:老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对学习内容讲解之后,由老师提出具有探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分析和讨论.如:通过对两条平行线,在两条线之间引入第三条线,让学生判定形成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的关系,之后让学生自由进行分组并讨论,通过学生研究讨论之后,对最终的成果进行展示,由于AB两条线处于平行状态,因此就可以根据平行线同位角相等概念得出∠1和∠2相等.根据对顶角相等可以得出∠1和∠3相等,加之∠1和∠4相加最终等于180°,通过等量代换原则,就可以得到∠2和∠3相等,运用同等原则,∠2和∠4相加也等于180°,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课后合作练习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之后,还需要通过课后练习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巩固练习.而在课后练习运用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对于老师所教授知识在理解、掌握和实际应用上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不具有统一性,因此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合作的形式,促使各个学生在小组课后练习中发挥自身优势,对掌握充实的数学知识进一步地进行巩固,对自身相对缺乏的进行补充,而这一系列活动的完成都是通过学生课后合作学习交流探讨获得,进而完善自身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并且锻炼数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促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成果的提高.

三、结语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丰富学生数学知识,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成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实际中进行应用,也是符合现代新课改要求.在本文中对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分析,并着重讲述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前、课堂内和课堂后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此同时,这一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还需要老师改善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置,充分发挥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对老师和小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进而促使学生全面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茹.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8):156.

[2]林文军.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8):92,115.

[3]晏玉发.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7,(8):193.


上一篇:有关压力管理的论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