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智力开发论文 论儿童智力开发与早期教育

2023-07-01 22:19: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智力开发论文 论儿童智力开发与早期教育,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智力开发论文

智力,也被称为智能,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智力的生物学基础是人脑的结构和功能,提高儿童智力水平的关键是提高脑发育的质量尤其是脑的早期发育。我们可以通过创造优良的环境促进脑的发育和完善,为儿童智力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1 儿童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

1.1 脑皮层结构复杂化

脑和神经系统是儿童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出生后脑的发展主要在于脑皮层结构的复杂化和脑机能的完善化。髓鞘化是脑内部成熟的重要标志。新生儿出生时,脑的低级部位(脊髓、脑干)已开始鞘化,以后的发展不均衡,先是与感觉运动有关的部位,然后是与运动系统有关的部位,最后是与智力活动直接有关的额叶、顶叶区髓鞘化,6岁末几乎所有皮层传导通路都已鞘化。

1.2 脑的反射活动

脑的基本活动就是反射活动。儿童通过各种感官接受来自体内外的刺激,然后通过大脑的分析加工编码,做出反应。通过各种反射活动,儿童与外界取得平衡。刚出生的新生儿,大脑皮层还未成熟,神经活动主要是在皮层下部位进行的一些先天遗传的无条件反射。儿童形成条件反射的速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快。就整个儿童期来说,儿童形成的条件联系带有很高的稳定性,即能很牢固地、长时间地保留下来。

大脑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是大脑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抑制性反射(一个刺激引起原来反应的停止或减少)对儿童来说有很大意义,可以提高儿童对外界变化着的环境的适应能力。

1.3 智力开发的关键期

大脑发展最快的时期为胎儿6个月至出生后10个月,在这一时期内,几乎每分钟增加20万个神经细胞,如果这一时期缺乏良好的环境刺激方面的训练,会使大脑发育受到损害。l岁半和2岁是孩子成长的两个关键时期。由于这时婴儿的左右脑的机制开始明显增强,对婴儿的饮食、玩乐和训练应力求多样化。孩子玩耍也是一种学习,无论是智力发育还是获取社会知识,都孕育于玩的过程之中。3岁是幼儿期最重要的时期,也正是幼儿自己能够形成各种习惯的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智能发育更加完善,求知欲强,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

2 家庭环境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影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儿童生下来后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儿童实现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因为儿童个性的形成,社会行为的获得,最关键的几年是在家中度过的。早期儿童与父母的相互作用,情绪关系的性质对儿童以后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1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

社会化是个体学习和掌握社会文化知识、行为习惯和价值体系的过程。父母根据自己对社会化目标的理解,运用各种方式使儿童社会化,并使其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

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可以分为:权威型父母、专制型父母、娇宠型父母和冷漠型父母。

专制型父母,控制有余,爱心不足;娇宠型父母,爱得不理智,控制不足;冷漠型父母,无论从教养方法和教养态度上都成问题。只有权威型父母是较理想的父母,当然,这还要视儿童所在社会的社会化目标和儿童自身的特点而定。

父母的作用受到以下几个因素影响:(1)父母本人的个性特征,如对社会化目标的看法和对孩子的期望,对孩子能力的评估;(2)儿童自身的特征,如气质、性格和能力;(3)社会环境,家庭内部的环境,如婚姻关系,文化和亚文化等。

2.2 和谐的家庭关系

家庭成员之间语言和行为上的直接交往,尤其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对儿童的要求是耐心、合理的并且是充满温暖和爱意的,儿童就容易接受,并能使儿童做出和谐和合作的反应;相反,如果家长对待儿童是粗暴、冷漠的,也就容易导致儿童的拒绝和反抗。这类家长由于对儿童犯错误的担心,对儿童会进一步采取惩罚的手段,这又会加深儿童的不满和反抗。家长和儿童的关系中,有的会促进亲子关系,有的则会恶化这种关系,从而影响儿童的个性和智力的发展。

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系不仅影响儿童的个性形成,而且也会影响儿童的智能发展水平。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高智商儿童的家庭环境有如下的特点:父母对儿童充满了爱心,能敏捷地觉察儿童的需要,语音的反应是灵敏的,他们善于用鼓励的方式教育儿童,并积极地介入儿童的活动。他们喜欢和儿童一起玩,同时避免对儿童的压制和惩罚。他们的家庭环境布置得整洁,井然有序,能向儿童提供适当的游戏玩具和图书。家庭生活也很有规律,通常有固定的用膳和作息时间,但也有日常生活的机动性。总之,他们是生活在一个温暖的、有组织的家庭环境之中。孩子知道什么东西会放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事情。这种家庭环境能保证他们获得丰富的赖以成长的经验,从而促进了智能的发展。

2.3 不同社会阶层家庭功能的差别

家庭环境中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儿童的早期教育,但最重要的是家长的素质。国外有很多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文化水平较高的中产阶级跟家庭收入较低的蓝领阶层对待孩子的期望值不同,价值观也不相同。比如,中产阶级的父母对孩子将来长大成才的期望较高,他们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如自信、独立、坚持、对事物的好奇、积极愉快的心境和发展自控能力。而蓝领阶层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较低,他们比较关注孩子的外部特征,如是否清洁、整齐以及对父母是否服从、听话。

3 超常儿童的智力发展与教育

3.1 超常儿童的心理特点

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水平大大超过同龄一般水平的儿童,或具有某种特殊才能,能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儿童。他们在心理活动上通常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

(1)感知觉敏锐,观察力强。超常儿童观察事物的特点是目的性强,有条理,善于分析、比较,并能抓住对象的主要特点。

(2)注意力稳定、集中,记忆力强。超常儿童通常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感兴趣的活动,坚持两三个小时而不分心。

(3)抽象概括能力强,有独创性。超常儿童思路灵活、变通,能摆脱已有的知识经验的束缚。

(4)求知欲旺盛。超常儿童从小就好奇、好问,表现出对各种事物的浓厚兴趣。

(5)自信勤奋,能坚持,进取心强。超常儿童争强好胜,能克服困难,达到既定的目标。

3.2 超常儿童的教育

要正确认识和对待他们。超常儿童也具有儿童天真烂漫的本性,具有一切儿童的正常需求,因此,不应把超常儿童神秘化和特殊化;要重视德、智、体全面发展。帮助超常儿童发展各种社会技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在教育中,既要发展他们的特长,也要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