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论文范文3000字

2023-09-29 16:2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改革论文范文30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国教育论文2000字

社会主义教育制度已经基本确立;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形成了上千万人的教师队伍;办学的物质条件程度不同地有所改善。本篇文章提供多篇优秀中国教育改革论文2000字范文,供大家学习。

第一篇中国教育改革论文范文:

论文题目:论高校教学改革中的教师关怀

一、教育发展趋势和全球教改潮流给高校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当知识力量在当代社会的实现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依赖于人类自身潜能合理发挥的时候,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就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全球化趋势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发展,终身学习在世界范围内的深入人心等一系列的世界性变革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挑战性、紧迫性的要求。世界各国普遍意识到了这种变化带给教育的强大震撼并予以积极回应。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何改善教师的社会地位、如何实现和提升教师专业化日益成为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教育的这种国际发展趋势对于打开国门进行改革的中国来说,无疑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何能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人才竞争成为了关键。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振兴在教师”,这种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推动教育的转型。“我国自 70 年代末期以来经历者一个特殊的阶段,其特征可用‘转型’两字来概括。这一转型发轫于经济领域,但很快就有了全社会的性质,教育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自身也经历着转型”①。这必然会促使教育系统在教育观念、课程设置、内容选择和教育结构等方面发生深刻转型。因此,经济增长导致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劳动力质量和规格的变化,不仅推动着教育的转型,同时也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稳步增加,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历史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意味着社会发展不仅需要个人文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也需要社会整体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国家对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要求国民教育的普及水平明显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二是要求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促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三是要求现代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明显提高,人民群众享有良好的受教育的机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②与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相比,三大要求世纪上意味着三大挑战。

如何迎接挑战,全面地教育教学改革成为焦点。为了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结构、教育内容、课程、教材、教学方式和手段等等都要随之发生全面的变革。而作为这次教育改革浪潮的主要推动者和生力军,教师无疑成为了教育改革的支柱,成为迎接这一时代挑战的积极应答者。

二、教师在教学改革中面临的冲击和压力

虽然全球化的教学改革浪潮为教育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理论视野和大量的成功经验,但随之也挑战甚至颠覆了特定文化传统下的教育理念与行为。由于教师处在由社会、学校和个人构成的大系统之中,其经验脱离不了环境的影响和职业的约束,所以教师面临着四个方面的压力:

1. 社会压力。 教育改革本质上反映了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改革动力来自社会对教育的期待和要求。在我国社会急速转型的过程中,各级用人部门呼唤具有开放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传统的人才观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种背景下,社会对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改变教学模式,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改革所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新的人才素质观,社会要求教师能拥有这些观念,并在实践中将其落实。

2. 学校环境的制约。教学作为一种专业,具有以下特性:人际的隔离性,标准的模糊性,生源的相对稳定性,学生的多样性,管理和评价的外部性。③这些特征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都有影响,并使教师群体产生了一种特有的文化模式,如追求平稳、看重技艺与轻视合作。这样一种文化模式恰恰和改革所呼唤的新理念相背离,是改革所依托的制度环境不尽人意。

3. 教师自身转变的困难。外国学者富兰指出,教师改变有三个层次:教材的改变、教法的调整和观念的转变。其中最困难也最根本的是观念的更新,因此教师“必须步出自己实践的舒适地带,接受对自己信念和价值的挑战,并最终改变它们”。④研究也显示,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改革往往因教师的参与不够而没能成功。我国传统的教师生存状态具有以下特征:角色期待神圣化、管理体制僵化、教育思想滞后、教学行为模式化、工作方式孤立化、师生关系对立化。⑤因此,教学改革应该突出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促进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4. 教师自我发展的压力。受体制改革的影响,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在自我成长问题上很有紧迫感。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课题组 2003 年的调研结果显示,大约 48% 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和职务升迁问题上感觉压力大;50% 的教师感觉教学工作量压力大;47% 的教师在个人前途问题上感觉压力大;38% 的教师认为福利待遇问题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三、对工会工作的启示与建议

研究指出,当一些教师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而难以很好地应对时,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这是在长期的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衰竭状态。职业倦怠感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精疲力竭型、狂热投入型和能力富余型。⑥当前高校中这几种类型都存在,精疲力竭型在家庭负担重和身体比较差的老师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如孩子小的女教师和身体不好的中老年教师;一些年富力强,工作特别出色的教师则可能表现为狂热投入型的特点,这些人长期超负荷运转,身体得不到休整;而能力富余型在一些非骨干教师身上可能会有所表现,这些老师的潜能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下难以得到充分挖掘,因而产生工作倦怠感。

可以说,教学改革是一柄双刃剑,既给教师带来困难和压力,也能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高校工会教师群体的保护伞和代言人,应该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学校关注教师生存状态,关心教师心理需要,为教师创造健康的工作环境。

1. 给教师减压。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评估结果、科研压力、教学工作量和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四个方面感到较大的压力。在这个四个压力源中,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职业挑战。而其他三个方面都与学校的制度环境有关,反映了学校对教师工作质与量的要求。压力理论指出,适度的压力能激发人的潜能,但压力过大则会影响人的身心健康。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绩效,学校应帮助教师减压,其中最紧要的是建立发展性的教师评价体系,使教师工作得到足够的回报与激励。

2. 给教师赋权。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用于足够的自主权进行教学创新,否则改革的活力很难激发出来。自主权的缺乏影响了学校的民主氛围,学校的各项政策也往往因此得不到教师的充分认同。只有给教师赋予更大的工作自主权,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改革的主体而非工具。为教师赋权还能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因为自主性差的教师难以培养出自主性强的学生。

3. 帮助教师成长。教育改革中教师面对的困难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契机与动力,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终生学习者和实践中的创造者。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涵义是让教师在行动中研究,这是当前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也是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因为任何好的理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而教师在其中起到了最为关键的作用。教师作为研究者客观上也要求教师成为终生学习者和实践中的创造者。因为研究的实质就是探究,而探究一定离不开学习。推动教师职业成长的途径主要有行动研究、教学反思和发展性教师评价三种方法。所以,对于学校来说,应做好这几点:切实开展对教师工作中的具体困难而进行的行动研究;努力营造一种具有开放性和个人反思精神的教师文化;总结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具体策略。

4. 加强人本关怀。虽然近年来发展性教师评价问题在学术界讨论热烈,但现在操作中,教师评价始终是一种和奖惩挂钩的、方法单一、过程孤独的总结性评价活动。究其原因,还是领导者对教师发展问题关注有所欠缺,人才市场的供大于求可能是学校管理缺乏人本精神的根本原因。人本关怀体现在很多细致的方面,如对于老教师,学校应理解其成长中的停滞现象;对于新教师,学校要给予特殊的支持和帮助。总之,管理中多一点人本关怀,是教师最迫切的期待,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在学校营造一种和谐、向上、注重交流的教师文化,使教学改革中所倡导的合作与创新精神在教师群体中得以发扬。

注释:

①见赖德胜:《经济转型与教育示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999 年第 3 期。

②见王湛:《为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教育研究》,2003 年第 1 期。

③见马健生:《教师:何以成为教育改革的阻力》,《教育科学研究》,2003 年第 10 期。

④见操太圣、卢乃贵:《抗拒与合作:课程改革情境下的教师改变》,《课程·教材·教法》,2003 年第 1 期。

⑤见陈家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生存方式的反思与重建》,《班主任之友》,2003 年第 9 期。

⑥见伍新春、曾玲娟:《透射教师职业倦怠》,《中国教师》,2003 年第 4 期。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