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论文(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1-07 01:59: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论文(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论文

摘 要

本文旨在研究小学数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通过对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现状和培养对策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本文首先对小学数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进行了翻阅资料,指出了学生问题意识欠缺、解决问题能力差以及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缺失等问题。接着,从教育教学环境优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对策。最后,通过研究发现,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决定性要素包括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够进行现实问题与数学模型之间的转换、合格的计算能力以及自我评价能力。本文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效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以石家庄小学三年级的三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同时加以数学课堂观察。在观察中发现,有的学生面对问题不积极,不主动思考。结合观察结果分析,现阶段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存在以下问题:学生缺乏对问题解决的主动性,学生审题不认真,误解题意,生活经验不足,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及缺乏反思总结。教师方面:首先,教师创设所需要的生活场景要丰富起来;其次,教师对问题解决培养的环节足够重视:再次,教师不能过度依赖书本,最后,教师对学生合作式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化。本研究认为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过程应该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后测阶段。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of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mong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tudents. By study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aining strategies of problem-solving ability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 series of effectiv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are proposed,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students' mathematical problem-solving ability in practical teaching.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mong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students, pointing out the problems of students' lack of problem awareness, poor problem-solving ability, and lack of learning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Subsequently,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optimizing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guiding students to establish correct learning attitudes and habits,and exploring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strategies.Finally, through research, it was found that the decisive factors for improving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abilities include having a certain level of problem awareness, being able to transform between real problems and mathematical models,qualified computing ability, and self-evaluation ability.the actual effectivenes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improving students' problem-solving ability.

Key words: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solve the problem; Ability developmen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小学阶段就开始了数学学习的基础建设。小学数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概念、数学思想方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之一。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本文发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弱,导致了数学教学质量的下降。因此,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也不断地面临着新的挑战。首先,近年来学生的注意力、思维深度、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所下降,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存在一些困难。其次,由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需要寻找新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从学术理论和课程标准的概念出发,对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定义,并对目前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应用展开调研,探索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运用,以及它们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一套能够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学习方式运用的规律性认识,从而推动一个现代化的教学范式的建立,这对于小学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习方式的改革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2.2 实践意义

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对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探讨,这有助于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并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学生学习活动,从而真正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更加自觉地构建起以学生学习为主线的课堂,为类似课题研究提供了可以参考和利用的生活实例。教学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在改善教学方法的同时,强化了对小学生数学思维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理性地选择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是将数学符号化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真实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必须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小学数学是一种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和能力的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特别是对创造力的训练,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体系的启蒙,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以及思维发展具有关键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以生为本"和"立德树人"人才培养观的要求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客观认识到数学文化的渗透教学,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综合发展的重要性[1]。

2.1.2 中年级

中年级是指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学校中依据学生修业年限分学生为若干年级。如我国现行学制一般规定小学修业年限为六年,学校中就编为六个年级。学生入学第一学年为一年级,第二学年升入二年级,余类推。同一年级学生人数多者,再分成若干班,中小学一般分五十人为一班。中年级儿童的特点:中年级儿童已经初步具有了最基本的自学能力。同时,其利益已经出现了分化,其独立性也在逐步加强。所以,在学习动机方面,已经开始出现了课内和课外学习兴趣之间的矛盾。另外一方面,中年级的学生已经不会再像低年级的学生一样,以老师的话为金科玉律,他们在学习上也有了自己的基本的思想。

中年级的小学生正是一个充满了好奇的时期,如果只有枯燥无味的讲解,或是强行的灌输,那么学生很有可能会对数学的学习失去耐心,甚至会感到厌烦,这时候,教师就必须要把学生的思维发散性和空间想象力引入到课堂之中。特别是在三年级到四年级过渡的关键时期,老师们必须要掌握好自己的教学方式,从多个方面来构建一个魅力的数学课堂,这样才能让数学课堂的气氛变得更加活跃,进而让小学生们有信心完成小学阶段的所有数学目标,还能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2]。

2.1.3 解决问题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一种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数学学习能力,问题解决是一种有意识地寻求一种问题的解法的恰当行为,而问题解决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技能、思维和能力的综合应用。广义上讲,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各种方式去寻求问题的答案,是一种持续稳定的个性特征。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既要学会数学知识,又要学会相应的数学技巧,在此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阶段,也是学生拥有数学思维的关键阶段。解决问题能力是关键,同时也是学生形成一定数学思维的基础。因此,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可以帮助学生与生活实际更好联系。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有教师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不重视、小学生本身等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困难,不利于其发展。因此在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从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包括多个方面的能力,它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的能力的复杂概念问题。学生不仅要有数学思维,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合作能力,想象力等。加涅提出:高层次、高智力的人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必须要有某种特定的挑战才能完成[4]。

在对小学数学学习风格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国外的研究提出:学生的学习风格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比格斯提出的“3 P”模型,“课堂学习的前提、过程和成果”,这种模型提出,在同样的教学条件下,由于学习方法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有很大的差异[5]。

还有研究对学生的学习风格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比如有学者提出了一套用来分析学习偏好对学习方式和学术环境相关影响的工具。也有文章对小学学习方式从教师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活动占比较少,以教师为导向的活动较多[6]。

国外学者提出的小学阶段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不多,但也有一些学者基于学习方式做了一些探讨。有学者根据Kolb学习风格模型,从成功程度和班级水平变量两个方面,研究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学者以数学成就测验和帕特怀曼个人学习风格量表分析小学生和视察员对不同学习环境的看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及其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设计不同的学习环境[7]。

综述,笔者结合以上发现,发现国外也比较重视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了解到问题解决能力对学生具有重要性,这些研究成果对本研究都有参考意义。

2.2.2 国内研究现状

在我国,与国外相比,在数学问题解决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在对解决问题能力的理解上,师生之间在认识上发生了变化,在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已经从现象发展到了实质性的探索,从分散的研究发展到了综合性的课题研究。

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可以看出有学者探讨了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缺失原因,包括不明确的培养目标、综合性不明显的课程实施过程和相关培养条件不充分,并据此提出了培养策略[8]。

有学者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提出了教者的问题(注重总结问题解题的定势套路,未上升到策略、方法和思路等理论高度)和学者存在的问题(习惯套用公式和题型、缺少归纳总结和反思的学习习惯、问题分析和调控不准确以及不能贯通新旧知识),初步提出培养策略:明确问题、提出一个好问题、解决问题和反思问题[9]。

从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方面来看,有人从对小学数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的因素出发,对此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树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意识,为学生营造更好问题解决的教学氛围[10]。

从问题解决能力的构成来看,尚未有成型的结构,但冷少华(2013)根据心理学和课标而做了尝试,如以《课程标准(2022版)》中问题解决的四个维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为基础,对这四种能力再进行细致地划分,分出了11种能力[11]。李光树(2003)以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SA中数学能力的划分为依据,将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分为识别相关条件和信息的能力、提出可能解决办法和方案的能力、实施方案的能力和交流解决结果、反思能力[12]。

从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研究现状分析,学习方式的认识在学术界意见不统一,不同学者对于学习方式有着自己的理解。学者郝贵生(1994)将学习方式看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特征的形式、程序和定势,它涵盖了学习的动机、态度和方法等[13]。

苏凤朝和卢俊梅(2000)两人将其定义为在学习时学生者更偏爱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方式,展现为在研究和解决学习任务时的个人特色[14];庞维国(2010)则在课标要求下,从学习心理学角度界定其为不同情境下学习者采用的具备不一样的动机取向、心智加工水平和学习效果的所有方法和形式。学习方式不指向具体学习策略和方法,只是学生表现出来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特征[15]。

由此可见,国内已经有大量学者进行这方面研究,也提出了许多建议,但如何较好地进行实际生活方面没有清晰的参照,缺乏操作性。因此本研究主要为学生在数学结合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研究,希望可以为这次研究在数学课中的教学探索找出一个较为可行的方案。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1)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对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能力的现状进行探索,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从而推动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2)具体来说,研究的目标是:对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进行揭示,通过对一定数目的小学数学年级学生展开调查和测试,了解他们在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表现和水平,包括问题的理解与分析、策略的运用、解决过程的合理性等方面。

(3)分析影响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探究影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因素,如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思维策略、教学环境等。进一步了解这些因素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程度和方式。

(4)提出针对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对策,基于对现有研究和调查结果的分析,结合国内外教育实践和经验,提出一系列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旨在帮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石家庄某小学的三年级学生。在他们班级里选择三名学生进行观察。如表所示:他们平均年龄为9周岁,智力正常。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姓名小一小二小三性别男女男年龄11周岁10周岁9周岁成绩优秀中等一般性格聪明机灵踏实文静热情直爽气质类型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师生关系尚可尚可尚可课堂配合程度高,愿意配合高,愿意配合一般,愿意配合研究者选择这三名学生进行观察,并已事前与家长取得联系,三名同学也比较有代表性。

3.3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究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及对策,为实现研究目的,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测验法,讨论法等,以获得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3.3.1观察研究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人员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通过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被研究对象进行直接观察,从而获得数据的一种方法。科学观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观察方式主要有:观察列表法、等级标度法和记叙法。人们常常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来感受所看到的东西。由于人的感知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受到限制,所以在观察过程中,必须借助照相机、录音机和显微摄像等现代化仪器。藉由本研究之探讨,可进一步了解老师在教学中如何训练学生之问题解决,并提出相应之对策与建议。

3.3.2 测验研究法

纸笔测验属于一种以书面形式的测验工具,它主要关注与评判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的学习成绩高低或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强弱的一种评价方式。评估的方法有:传统的评估方法,教师自编的评估方法,标准化评估方法,以及各种心理评估方法。

3.3.3 讨论研究法

讨论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就某个问题进行探讨,明辨是非,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其优点在于,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可以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提问,教师要有针对性,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要有良好的启发与指导,并要在讨论结束时作一个总结。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如何运用“研讨式教学”,应抓住六个关键问题。讨论法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经过讨论和争论,从而加深或巩固所学内容的一种方法。

3.4 研究工具

这个研究工具使用的是观察表,它主要是由三名研究对象的数学解决问题来制作出来的。首先,要将地点、时间、三名对象在课堂中的表现情况进行设定,将其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教师提问,第二个阶段是中间创设生活情境,第三个阶段是小组合作,在每一个环节中,三名学生的反应。

然后,对该问题的解决策略的选择、问题的难度和挑战进行了讨论。同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学生生活环境特征对解题能力、解题策略使用和解题效果的影响。

3.5 研究内容

本研究是结合查阅文献结合中小学数学对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结合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第一查阅文献:确定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重点,结合课标中提倡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方式的概念,第二确定对象: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这三名同学将生活实际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联系;第三制定计划阶段:通过课堂观察分析这三名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的现状,第四实施计划阶段;通过课堂实际教学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原因及结果提出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建议,并以合作学习为基础来具体运用,第五得出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探索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兴趣,给了他们足够时间的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场所。同学之间又可以相互补充,从而验证对方的方法是否正确,因此,整个课堂氛围都呈现出了学生不断地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和交流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案。

第4章 研究过程

4.1 制定计划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应创造一个附有趣味性的生活模拟课堂,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养成主动地探究与思考,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将数学思维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次,要注意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采用支架式教学、交互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加强对教育资源利用,加强学生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如图;我的教学流程图:

教学流程

导入

新授

课后评价

旧知识

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能力训练

观察记录

4.2 实施计划

4.2.1 导入-旧知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引入过程中,面对问题解决首先使用了复习引入法,教师利用对旧知识的回顾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这对巩固上一节课所学到的旧知识有很大帮助;另一方面,这对用旧知识将新的知识引入到生活实际中有好处,让学生对实际生活充满好奇和渴求,采用启发式教学这样一种求知若渴的心理,在提升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

4.2.2 新授-实际例子

利用生活的实例,让学生能够对数学基础知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结合生活对实际问题做基本训练,经过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让学生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在课堂新授,对学生的解决问题进行实时培养。

4.2.3 小结

数学课堂小结的过程不光放在一节课的最后,还可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将课堂小结放到教学的各个不同环节之间,帮助孩子们如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以后在生活中也能采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4.2.4教学示例

本研究将实际教学进行阐述,选取第二周巩固训练的第一课时教案进行举例,教案内容如下:

表2《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实例

课文名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预期目标 1.使学生学会并应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例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并合作学习。

3.观察并培养这三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计算两位数的口算。并与实际生活联系一起。

2.难点:如何培养三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 1.导入-课前互动

用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46+9= 28+8= 45-9=

27+3= 34-6= 24-8=

2.探究新知——自主学习

这个过程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主要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列举全校师生要一起乘坐公交车出去游玩,每个人有什么感受?结合生活实际案例适时对学生们进行安全教育。接着提问:这件事上,你们生活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猜一猜他们可能会遇到哪些乘车问题? 3.预设

根据三个学生个性差异,可能回答每个年级需要多少个座位或每个年级要买多少张票?教师从问题中选择让三名学生尝试计算: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小一回答教师列式板书后,引导学生们说一说,算一算(如果学生计算有困难,教师可以提示:之前已学过的口算并联系一起,)学生算完以后,教师组织学生汇报:你们三个是怎么算的?有几种方法?4.2.5 教案详细过程

设想具体上课内容,为实际上课做好准备:

习题导入,引出课题 1、35+5=40,40+29=69 生表达: 凑 十法35+5=40,40+29=69,在这里,教师并不需要要求学生把所有的口算方法都说完,只需要说出几种就可以了。但是,不管学生说出了哪一种方法,教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称赞,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并且要立刻指出,任何两位数相加都可以转化成生活实际例子,并举出几个案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生表达:两位数加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整十数或两位数加一位数再计算。学生如果有错误,教师提出问题,体会转化学生的思想。

二、新课交流,合作探究

这也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碰到的一种基本思想,也就是转化思想。今天学习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我们曾经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这两种情况的衍生。所以,对比一下这几种口算方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你觉得那一个比较简单?请说出你们的看法和原因。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提出问题,明确要求

本研究的实施阶段在于结合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一起应用。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口算,并从中进行优化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口算,进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掌握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 然后结合“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怎样列式计算?”教学进位加法,在这个环节里,研究采用学生独立探究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将进行教学。当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时,就让他们小组合作讨论,再汇报。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回答 1、30+40=70,9+4=13,70+13=83 2、39+40=79,79+4=83 3、44+30=74,74+9=83 3.抛出疑问,引发思考

再次引导学生举例生活中实际例子,体会数学的奥秘。同时教师继续延申:虽然都是运用加减法,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同化成已学习的旧知识,但是这两个算式也有区别,让学生区分? 生说:举例前一个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后一个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师:那两种计算方法不一样,结果一样嘛?通过刚才两道题的比较,要指出同学们应该注意什么地方?学生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并进行比较?

生:计算方法不同,比较哪种方法简单,学生可能各有想法,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计算过程体会进位加法还是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再把结果相加计算而且不容易出现错误。

三、回顾与思考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分析:这节课的问题解决教学步骤为:情境导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合作验证-小组汇报-总结。在建构主义学生观的指导下,教师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为学生的猜测-验证-得出结论。在课堂上,适当运用小组协作的方法,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问题,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但是,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小组报告或者同学们的发言中,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失误,而老师却没有及时指出并改正,这就造成了一些同学的误解。在运用“一一对应”法归纳解题思路的过程中,有一些同学表现出了怀疑的态度,但并没有提出质疑。这表明,这部分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学习中,遇到自己不会或者不明白的问题,不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综上所述,通过对学生和教师以及课堂观察我们能够得到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现状,教师更注重学生合作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和检验结果能力的培养尚有不足。

4.2.6 课后测验

(1) 65 + 18 = (2) 82 - 48 =

(3) 33 - 22 = (4) 28 +11 =

(5) 41 + 35 = (6) 10 - 10 =

(7) 24 - 24 = (8) 59 -41 =

(9) 45 + 23 = (10) 22 - 22 =

4.3 后测阶段

在研究过程的后测阶段,选用研究工具的观察表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读。

表3(后测阶段观察表)

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观察表研究对象小一小二小三地点三年级教室三年级教室三年级教室时间第二节课第二节课第二节课最先回答积极正确率高回答比较慢,正确率一般回答问题快,正确率不高中间代入实际反应快,例子多反应一般,例子常规例子新颖,独特,提高积极性最后小组合作比平时反应更快打开思路,思维比平时活跃注意力集中,正确率提高课后测验分数100,10道测验全对,掌握很牢固分数90,错误一道,但过程正确分数70,错误3道,过程正确本研究通过在三年级的一节45分钟的数学课,通过表格记录三名学生的情况,以便和之前学生上课情况进行对比。

由后期评估可以看出小一只需要教师的很少帮助,便能适应环境,小二,小三通过老师和小一的帮助也能解决问题。

第5章 研究结果

老师在备课时,虽然是为了展示上述的教学方法,但也可以在教学中探索其他的教学方法。虽然其中有些方法的严谨程度有待于探讨,但是从侧面反映出了学生在积极地思考问题,并尝试着去探索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数学思维。同时,在此过程中,同学之间也能互相补充,来检验对方的方法的正确性,所以,整个课堂氛围都呈现出了学生积极的思考、合作探索和交流问题的解决方案。学生们习惯了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后期的训练中,他们就会不断地要求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并追求用各种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在时间的积累中,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就会提高。

总的来说,三名同学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三个方面都得到了提升。这三个方面,三名同学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提升。根据三人的性格,小一在后期可以对综合性知识进行提升,小二在后期进行拓展学习,小三的进步是三人中最高的,因此在平时应该找准适合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三个同班学生在这次调查中符合“霍索恩效应”,他们的成绩超过了以前的任何一次。

第6章 讨论

6.1 教学效果

本研究的目的解决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现状及对策。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分析。通过实施教学设计和干预措施,研究评估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并总结出以下实施效果。

结果表明,提高了学生解题意识和解题能力,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对问题的处理能力较强,对问题的处理能力较强,对问题的处理能力较强。这说明了在教学中实施的干预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合作学习中的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利用集体智慧来提升问题的解决效果。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程度,提高了同学们的合作意识。

本研究发现,在老师的细心辅导与引导之下,学生的解题态度与自信心均有提升。他们会变得更有主动性,有信心找出答案,并且乐于尝试新的方法。这样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键。

6.2 研究不足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反思到了一些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可能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一定影响。

因调查时间及资料之有限。这次调查的样本数目比较少。尽管本研究已尽量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但仍有一些不足。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将会更具可信度,更具普适性。其次,本项目只针对中年级学生的解题能力,无法将其应用到低年级学生和高年级学生的解题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如何将研究对象扩展到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以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另外,此外,该研究的教学设计及介入方式也有一定的缺陷。本课题虽然借鉴了已有的相关理论,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寻求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6.3 研究建议

1.加强教师的培训与专业发展: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方面,教师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应该持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平,使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有利于更好地对学生的数学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进行培养。

2.利用合作学习与交流:本研究通过小组合作,发现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团体意识,能够更好地接受同学们之间的数学思维,从而能够相互学习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校及老师应该鼓励同学们进行协作学习及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3.教学内容的设计与调整:教学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和现实情境紧密结合,运用情境化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等方法,对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适当的难度,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积极性。

4.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给他们充分的机会进行独立的学习与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评价结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第7章 研究总结

本文旨在对小学数学中年级学生的解题能力进行探索,并提出了相关的学习设计与教学策略。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了观察,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解决问题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其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学科知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是相互促进的。学科知识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础,而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又可以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学习和实践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此外,在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过程中,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引导的作用,使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老师也要及时地给予学生足够的反馈与支持,以使其在学习中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与水平。

参考文献

郭鸿.数学文化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创新教育实践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四),2022,144-146.

张恩泽.探析如何构建小学中年级魅力数学课堂[D].2021.116-117.

林连生.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探究[D].2023.730-736.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4thed).NewYork:Holt,Rhinehart and Winston,1985:3-8.GagneR.

Biggs JB.Teaching for quality learning at university:What the student does[M].McGraw-hill education(UK),2011.

FrostM,Little AW.Children’s learning practices in Ethiopia:observations from primary school class[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2014(1):91-111.

QZEREM,Aysen,Akkoyunlu,Buket.Learning Environmenta Designed According to Learning Styles and It’s effects on Mathematics Achievement[J].Eur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EJER),2015(61):61-80.

方惠慧,覃兵.核心素养视野下中小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审视与培养策略[J].科教导刊,2017(6):153-154.

叶敬军.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J].才智,2015(36):96-97.

孙妍.小学数学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175.

冷少华.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以YZ市YC校为例[D].扬州:扬州大学,2013:188-1.

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59-462.

郝贵生.论学习方式的现代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5):5.

苏凤朝,卢俊梅.中学生学习方式分析及教学对策[J].学科教育,2000(10):41-44.

庞维国.论学习方式[J].课程·教材·教法,2010(5):13-19.

朱海洋.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2(11).

罗喜洲.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实践探索[J].学苑教育,2023,No.378(06):42-43+46.

王莹.关于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的探究[C].2023年第一届生活教育学术论坛论文集,2023.

苏彩恋.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实践[J].名师在线,2023,No.224(07):27-28.

陈晓娟.提高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有效性的策略[J].山西教育(教学),2023,No.1206(02):54-55.

姜珊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7(23):89-91.

周久琳.小学四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提出能力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21(02).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