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务员有哪些大学 请问大学期间做什么有助于考公务员

2024-01-21 21:15: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考公务员有哪些大学 请问大学期间做什么有助于考公务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考公务员有哪些大学

很多人都把公务员考试当成一门类似于大学的学科考试来应对,基本的应试策略,就是临到考试前一两个月,找几本权威的“教科书”,参考书来学、来背;再找点以前的考题,猛刷题,刷得越多越好,练出速度和准确率;然后上场考试,成功60分过关。

如果公务员考试真的是一门学科考试,是希望大家掌握某些技术性的知识,那为什么公务员命题部门不给大家提供权威参考书呢?

为什么还每次发布招考公告,都必然会声称,“不指定任何参考书籍和培训机构呢?”

公务员考试不是一门学科考试,不是知识学习性的考试,而是能力考试,是考察大家在过去十几年教育中,积累和掌握的基本能力的考试。

或者简单说,公务员考试是一门能力测试,而不是知识量的考察。

这一点,我们看看公务员考试的大纲就知道了。比如说,申论考试的大纲要求就是: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以上这些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三五天,甚至三五个月就可以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而是十几年二十年的积累。

就说文字表达水平吧,最高的水平,就是写好一篇申论作文。但从小学开始我们就写作文,一直写了十多年,有几个人能写出一篇符合申论作文“观点深刻、观点清晰、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语言朴实”的文章呢?

很多人写一个不到100字的通知都搞不清楚关键要素,抓不住重点,逻辑不清,更不要说写一篇论证清晰的文章了。

再比如说行测的考试大纲里,说到资料分析这一项,而资料分析,其实就是机关工作中非常实用的能力。

公务员的一项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给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和参考,把情况告诉领导。

比如说,你是交通局的工作人员,领导想治理拥堵,让你写一个工作方案。你第一步得先收集信息,你收集到的信息,很多就是类似于资料分析中的各种数据,图标等,比如近10年来我市汽车保有量等。

你要把这些乱七八糟,纷繁复杂的图标、数据、资料整理,分门别类,呈现给领导。

不只是说把图表数据呈现给领导,还要把这些图标数据背后反映的问题,也提出来,供领导参考。

参考阅读:为什么有人认为行测是测智商?行测真的是测智商么?)

而面试对能力的考察更是彻底,给你一道题,几十秒钟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能抓住关键、发现本质、有深度的观点,然后能一是一、二是二,结合国家政策和社会实际,把自己的观点清晰、有逻辑地表达出来,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一个人有没有水平,其实给出一个问题,让你讲三分钟,心里大致就有数了。

这些能力,也都是在过去的十几年的教育和学习中,不断积累起来的。

大学四年,时间并不短,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针对性训练这些能力的阶段。

但或许有人会说,我大学四年,花了太多精力在训练公考的这些能力上,其他的学业、找工作等等,岂不是荒废了吗?

但公务员考察的这些基本能力,也是做好其他绝大多数专业性不强的工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

比如说,你去找工作,一般除了无领导小组面试,还会有两三轮面谈,面谈的问题也比较灵活。比如HR问你:

现在很多传统企业都搞多元化,开始涉足房地产行业,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这其实是考对社会问题经济现象的分析思考等认知能力。

同样,公务员面试也会问这样的问题:

现在很多金融企业搞创新,带来了很多风险,对此你怎么看?

这也是考察你对一个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思考能力。

再比如说,你在企业工作,要给甲方写一个项目方案的介绍,介绍你这个方案的创意好在哪里,力求说服甲方。但2021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有一道作文题,是让你写一个人才引进推介会上的发言稿,目的是尽可能展现你们地方的人才政策优势,吸引人才。

这两者都是要把自己好的地方找出来,然后引用事例,充分论证,用严密的逻辑,说服和打动对方。其本质,是一样的。

基础能力强的人,干什么都强。

所以,大学四年,还是要针对性地强化公务员考试考查的几种能力。

(参考阅读:现在大四,是兼职备考公务员,还是全力备考呢?)

第一种能力,是知识的积累,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知识。

公务员考试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人文社科类的,尤其是申论,基本上的申论材料,都是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而申论写作,我们要论证自己的观点时,需要引用很多事例,这些事例,要么来源于历史,要么来源于当下的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至于说面试,基本上就全是人文社科方面的了。面试题的题面,基本上是社会经济发展、人际关系、解决具体社会问题方面的。我们提出了观点,要进行论证,也要引用事实论证,这些事实往往也是从历史、社会经济现状中来。

比如说你遇到这样一道面试题: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两年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在新冠疫情刚爆发时,全球高度紧张,各国都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防控措施。但随着疫情常态化后,很多国家开始放松防控,躺平抗疫。对此,你怎么看?

社会学关于大众心理预期是有相关理论的,如果我们学过这些理论,可以用来回答这个问题。比如可以提出这样一个观点:面对长期性的灾难,大众和社会可以改变预期,把灾难融入到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去,逐步建立一套稳定的运行机制,从而实现与病毒长期共存。

再比如说,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申论写作和面试时,脑子里空空如也,没有充分的事例论证观点。但假如说我们深入研究过明史,就可以从明史中,找到无穷无尽的具体事例,论证任何一个观点。或者如果我们对党史很了解,也可以从100年的党史中,找到丰富的论证素材。

当然,读人文社科类的书,不仅仅是增加我们申论作文和面试的素材,也是增进智慧和思想的。

假设你看了明史中关于万历年间的首辅申时行对国家出现的问题,采取中庸调和的办法处理,回避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最终导致一些根本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成为大明帝国的隐患。

于是你得出一个思想:改革必须要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那么,这个思想,对于我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也是很有启发的。比如一些地方经济还是以传统的采煤、采矿业为主,发展水平比较低,但地方官员担心淘汰这些产能会让地方经济下滑,不敢下大力气转变生产方式,而是在“新发展理念”上做表面文章,实际上还一直扶持纵容这些落后企业的发展。

读书有两个意义,一是增进我们的知识,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客观性有更多的认识。知道牛顿定律能让我们更了解这个世界的运行机制;了解了经济学,我们对如何制造财富的机制也会更加了解。这些知识性的内容,可以作为我们写作和面试的素材。

二是增进我们的智慧或思想,运用这些思想和智慧,我们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始终看到问题的本质,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正如以上所举,申时行的中庸之道,给我们当前的改革的启示。

那到底读点什么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呢?

历史、社会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等的,尤其是经典的书籍,值得好好读一读。

当然是带着思考的阅读。

阅读的过程,其实也特别利于提升阅读理解的水平。申论考试的基础就是阅读能力,材料都看不懂,就更不要说从中找到答题点了。

现在人们的时间,基本上被互联网短视频,或者是网络小说小白文占据了,而这些小视频和小白文的初衷,就是减少大家阅读理解的难度。

长期被这些小视频和小白文影响,导致现在的人,已经逐渐失去了阅读能力了。

不要说很多充满智慧和思想的经典了,就连几篇简单的申论材料讲了些什么,很多人都看不懂。

第二种能力,是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是一个人思想、逻辑思维的具体化。

你再怎么有思想,有想法,逻辑如何严密清晰,如果你不能把这些东西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看见、理解并认可,都是白搭。

如果今后是要做一名公务员,写作能力绝对是第一技能。就算不做公务员,写作能力强的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混口饭吃是毫无问题的。

但大多数的人,高中之后,除了毕业论文,几乎就没有认认真真写过一篇文章,更不要说写好一篇文章了。

大部分人的写作水平,距离申论的写作要求,是十万八千里。

但这里说的写作水平,不是高中作文那种言之无物,没有具体的思想和观点,只知道堆砌辞藻和句子,无病呻吟的散文。而是具有实用性的作文。

简单来讲,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想法,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也是申论作文的要求,更是在体制内写文章、公司里写策划方案的要求。

举个观点清晰,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的写作例子。

当前,很多地方开展农业扶贫,但存在“一窝蜂”盲目种植农作物,和破坏当地自然生态两个问题(提出观点)。一些地方没有对当地的土壤、气温、光照、降水等自然条件进行科学的调查了解,也没有先小规模试种,总结经验和教训,再逐步大规模推开。看到全国其他地区、隔壁市县,或者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就以行政命令、行政补贴,甚至是行政强制的方式,种植与当地自然条件不符的农作物。种植规模上去了,但产量不佳,或品质不好,烂在地里,造成了扶贫资金和农户的巨大损失(具体用一般性的事例论证“一窝蜂”的问题)。一些地方在推广种植农作物过程中,有的为了完成上级交办任务,有的因为产品市场销量好,有的因为可种植土地面积过小,从而开荒毁田,把退耕还林的林草地,和作为湿地的稻田填实,种植经济作物,导致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具体事例论证破坏生态环境

如何提升写作能力呢?

首先是要找到比较好的参照标准。现在很多人学写申论作文,大多都是东施效颦学官方的表达方式,或者是被一些网上的所谓“范文”影响,文章话说得很大,句子词语都很漂亮,但一没有思想和明确的观点,二没有充分的事实论证,纯属是文字垃圾。

举个例子。

“位来”要跟随时代大潮向前走。正如何塞·马蒂所说,“虚荣的人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光荣的人注视着祖国的事业”。我国的核物理学家,氢弹之父告诉我们:“青年人选择职业和专业方向,首先要选择国家急需的。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与国家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会有所作为,才会无愧于祖国和民族。无论是当年鲁迅的弃医从文,还是后来钱伟长的放弃历史改学物理,抑或是钟南山的放弃体育改学医学,前辈的选择昭示着一个真理——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将个人选择与国家发展相统一,融“小我”于“大我”,则涓滴可汇聚成汪洋,个人与时代共成长。

这段话就是用不同的名人讲的话,用名人的事例,反复重复同一个观点,词语都变了,但意思始终还是同一个。又是名言名句、又是名人事例、又是赌咒发誓、又是装逼什么“小我”“大我”。

但什么是时代大潮?“位来”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国家联系在一起?为什么这样做才能有所作为?这个观点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一概没说。

这段话就是典型的喊口号,典型的“茴”字有6种写法,用华丽的辞藻掩饰自己思想的无力。论证基本没有,极其乏力,更谈不上说服力了。

找到一个正确的写作参考标准,才能确保我们不掉进坑里去。

哪些是正确的写作参考?教员几十年前写的文章,就是很好的参考。

觉得教员的文章距离现在的时代太远,可以参考老司机的《公务员面试经典真题解析200题》(购买方式文末有)。

有了方向性的参考,接下来就是比照训练了。

当然,每天写一篇申论文章有点扯淡,也不现实,但每天写一段话,是完全可行的。

今天看到了一个小视频,有所感;看了一本书中的某个部分,有一些思考;听朋友说起一件事情,有所悟;看到某个新闻,有所想;听过一门课程,有所得。

这些思考、想法等等,都可以形成一个观点,然后花两三百字进行论述说明,就形成了一篇小文章。

这种训练方式,有几个好处。

一是形成自己的写作逻辑和写作风格。很多人写东西很痛苦,难以下笔,要么就是盲目模仿,根本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写作逻辑和风格。

一旦写作逻辑和风格形成,只要有想法,半小时洋洋洒洒一千字毫无难度。

二是写作本身也是思考的过程。提出一个观点,用事例,逻辑严密地论证这个观点,基础是脑子里对这个观点是什么,从哪里来,正确性在哪里,观点的逻辑在事实中是如何体现的,非常清楚。想得越清楚,写作就越轻松,文章也就越清晰。

现在的人不看书,只看抖音小姐姐跳舞视频和网络小白爽文,几乎没有什么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每天静下心来花半小时写一篇小文,算是难得的思考了。

三是沉淀自己的思想。一个人如何证明自己活过?有图片,有视频可以证明我们在某个旅游景点玩过,有过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但写下来的文章,是思想存在的证据。

几千年了,没有人知道庄子长什么样子,但他的文字让他永恒。

第三种能力,是口头表达能力。

会说话,能把话说好,大多数时候比书面表达能力更重要。需要我们说话来证明自己的场景,远远多于写文章的场景。

在公司里,说服客户,说服老板,说服同事,需要的是说话能力;向甲方展示PPT,也是需要色灿莲花;追女生现在也不流行情书了,全靠一张嘴。

但这里讲的会说话和那种情商很高,能四处拍马屁的说话不一样。这里讲的会说话,是指能把话说清楚,能把自己的观点论证充分,把自己的思想充分传递给别人,说服别人。

当然,语言只是思想的载体。想要说好话,关键还是自己脑子里要想清楚。如果脑子里想不清楚,无论嘴上功如何了得,都是在瞎扯淡。

这个逻辑,和我们写文章是一样的。

很多人遇到的困惑,是脑子里是有想法的,对这个想法的思考也是深入的,知道这个想法是什么,从何而来,但嘴笨,不会说。

不会说的原因很多,比如紧张,词不达意,不自信等等。但根本还是缺少锻炼。

一年前带过一个面试的同学,表达很流畅,她给大家分享了一个训练个人口头表达的方法。

大学期间,她加入了一个类似于口才训练的社团,社团搞了一个真心话大冒险的活动,就是让每一个人都跑到正在上课的课堂上,打断老师的讲课,请求给三分钟时间,向在座的同学发表一番演讲,锻炼个人的表达。

经过几次这种场景的锻炼,她很快就克服了自身表达的心理障碍了。

此外,比较好的训练表达的方法,就是上课,当老师。

要做好一个老师,要先对自己讲的东西了然于胸,也就是对自己要传递的观点和思想有深刻的了解和思考。然后在讲课的时候,还要有一定的逻辑,深入的论证,才能让学生清晰地get到。

这就是一个绝佳的表达训练场。

但很多老师并不会这么认为,当了很多年的老师,有的表达还是一塌糊涂。

这是因为很多人在讲课时,只是机械地按照以往的经验,像机器人一样完成教学“程序”设定好的动作。就这种上课方式,上一辈子课表达能力也难以提升。

想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需要在每一次讲话之前,都要在脑子里想明白:我要讲的观点是什么?观点的事实来源有哪些?我的观点在事实中是如何逻辑推导出来的?听众的价值观和知识能否与我产生共鸣?我应该用一种什么逻辑顺序进行观点阐述?

想明白了这些事情,才开始去讲。

当然,讲出来的效果一般不会有你之前设想的那么完美,肯定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事后进行反思,看看哪些方面需要调整和纠正。

只有每一次表达的时候,都这样去规划表达、去讲话、事后反思,我们的表达才会逐步达到观点清晰、事实充分、逻辑严密、表达流畅的程度。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打断老师的课堂像傻子一样对着一两百人讲话的勇气,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当老师的机会,但每天每一个人都会和朋友交流,和同事沟通,每一次的沟通,都是一次表达的训练机会。

很多人埋怨自己没有表演的舞台,精湛的演技无处施展,但实际上,生活处处是舞台,时时有表演。

举个例子。你的闺蜜让你谈谈对她新男朋友的看法。你脑子里冒出的来的第一句话是“那是个渣男”。但你先不要脱口而出,而是要想清楚:什么是渣?渣的内涵是什么?她男朋友的哪些行为和事实证明了“渣”?如果和这个渣男继续下去会有什么后果?要按照什么逻辑顺序去讲闺蜜才会相信?

想明白了这些事情,你再去劝说闺蜜分手,就会更加有理有据。

然后等她们分手后,趁虚而入拿下闺蜜前男友。

一开始做这种讲话之前的规划,确实比较麻烦,也比较累人。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熟悉掌握了一定的表达逻辑之后,这些就会成为大脑的思维习惯。今后你就算说话之前什么都不想,张口就来,也会自然而然按照一定的逻辑和思路讲话。

需要再次强调的是,写作的逻辑思路,与讲话的逻辑思路大致是一样的,本质也相同,差别只不过是一个用书面文字,一个用口头语言罢了。

第四种能力,也是个人认为最重要的能力,是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哲学上把这种能力称为方法论,也就是我们分析思考这个世界、改造这个世界的方法。

根本上讲,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差别,都是方法论的差别。

有的人买股票能成为千万富翁,但有的人买股票能亏得裤子都没有,区别在于成功者对股票有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行为上能最大程度上克服人性的贪婪与恐惧;而有的人的方法论就是简单的跟风,行为上被贪婪和恐惧控制。

同样在一个班级,接受同样老师同样的教育,有的人考985,有的人连二本都考不上。差别在于,考985的人往往懂得不能完全依靠老师,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找到自己的学习路径;而二本都考不上的人,往往高度依赖老师的灌输,只知道重复低效学习却没有什么思考。

同样是备考公务员,有的人裸考进部委,有的人复习三五年,连个事业单位都考不上。差别在于,裸考上岸的人,往往能够抓住公考问题的本质,迅速找到公考各类题型的方向,并且分析研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很快就能做到在行测、申论面试中,充分调动自己过去十几年教育中积累起来的各种基础能力。而复习三五年的人,一直在追求考试捷径,一直企图找到某种能让自己省时省力的“模板”,年年上辅导班,年年考不上。

举个更加直接的例子吧。

昨天给一个省厅遴选的同学上课,有一道题是: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位同学的回答,就是想到哪里答到哪里,而且大部分内容是类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奋斗目标”此类的大话。

这就是典型的对问题没有一套思考和分析的思维。

但是,对于这种题,我们首先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史”“理”“信”具体是什么?这是一种把概念化、模糊化的概念具体阐述的思维方法。

我们还要具体回答为什么学历史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什么学习历史能够增强我们的自信?这是分析和思考观点的内在逻辑的思维方法。

最后,我们还要把这个道理用于指导我们的工作,也就是说,按照这句话的道理,我们应该要怎做点什么?或者说,对我们读历史有什么启发?这就是把理论用于实践的思维方法。

以上“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维方法。很多人在网上也能找到一样的模板,但为什么要往这三个方向思考?这三个方向代表着什么思维方法?模板并没有给出答案,只是让大家跟着学就是了。

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如此重要,又应当如何去提升和训练呢?

(未完待续.........)

书:

关于公务员面试和写作,老司机根据自己10来年的机关工作经历和体会,历时两年,出版了一本《公务员面试经典真题解析200题-用机关思维和方法破解公务员面试》,感兴趣的可

3)进入微信小商店小程序即可下单。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