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你不懂怎么(王志文“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你知道你,你就不是你了)

2023-10-16 05:44: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而你不懂怎么(王志文“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你知道你,你就不是你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而你不懂怎么

《天道》里丁元英讲:你不知道你,你不了解你,你看不清你,所以你是你,这是众生;你知道你,于基督,那么你是神,进入窄门的人,于佛教,你是得道的。——唐雷恒

丁元英:“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个人认为,这是关于认知层面的哲学问题:一只蚂蚁,不知道自己是蚂蚁,它就是一只普通的蚂蚁;知到自己是一只蚂蚁,那它就不是普通的蚂蚁!对于人来讲,如果仅停留在普通的认知层面,那就是一个普通人;当一个人能够跳出普通人的认知层面而进入到更高的层面的时候,那他就已经不是原来的自己了。

如果一个人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事物的发展规律,能拥有上帝视角,那么这个人就已经参悟到觉!

“你不知道你”和“如果你知道了你”中的后一个你指的是道,自然,“规律。

道法自然,事物/事件/人心的客观规律,只有“道”,只有“理”,没有贪、嗔、痴和虚妄,事件的发展也从不以个人的意志而转移,人能做的是尊从“道”。

因为常人都有欲念,都有贪、嗔、痴的执着所以当被人性的这些天性遮蔽心灵之眼的时候既不能明心见性更不能看到事物的客观规律,取而代之的是人强加的意志,而这种意志就是“本我”,是一个拥有种种执着,自我的本我,却也仅仅只能是本我,所以这里的“所以你是你”中的“你”是一个看不到外界的本我,看到的,做到的也就局限于“你不知道你(道)的你,这是一个随性的你。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这是一个宿命问题,当你没有认知你的时候,你不知道你的底色和属性,你会沿着注定的生活轨迹,命运方向去前进,这是由已经形成的底色和性格决定了!所以你还是你……

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第一层:当你认知到你的时候,你清楚了自己的底色和属性,当然也知道了优劣和利弊,鉴于人的趋利避害天然属性,你还会沿着原来的轨迹走下去吗?改变,你就不是原来的你,因为你改变了轨迹。第二层当你从“知道”那一刻起,其实你就已经改变了,你就不是你了。

“知道”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顿悟。

理解了吗?没有的话接着往下看

量子力学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不知道的请去百度,这里不解释。其中的一个结论是观察本身就是一种干涉,最终导致结果改变。

观察就相当于这里的知道。

“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也就是“如果你知道了“道”、“无我”,“规律”,你就不是你了”。

写到这里我觉得有点玄乎。如果说“道”是万物/万事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那么这个“道”是不是就是西方的“主”,东方的“如来”?

如果说是“主”创造了万物,而你不是你了,你是否就是造物主在人间的一双手,一双眼,看到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知其前世,知其未来,因为你通透了“主”创造万物的心,也就知道何时规避,何时助推,何时适可而止,一切行为以“道”,“规律”为准则。

因为要做到“知道了你(道)”需要你明心见性的同时摒弃“自我”的意识还原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以“如果你知道了你”中的后一个“你”就是“明心见性”、“无我”、“遵道”。

因为“明心见性”、“无我”、“遵道”,也就没有了“我”的种种执着和贪念,也就超越了“本我”,自然也就不是“你”。

行文至此,也算解了我自己的疑惑。写的已经远远超过本来的想法。却又衍生出新的感想和问题:

“守仁格竹”其实“格”的就是“道”,要达到的效果是“致知”,也就是《礼记.大学》里的“格物致知”。

至此,《遥远的救世主》里带着华丽色彩,颇有绕口令般的“鬼话”也就拨云见日。

但如果说“神,就是道,道法自然,如来。”那么佛祖诞生,周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后说的“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中的“我”是不是就是“佛祖本身”?

而这时的“佛祖本身”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自然”?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道”或者“佛”?而此时的“佛”本身是不是就代表了万事,万物的规律也就是本质,本心,本性?

那是不是说“唯我独尊”,“尊”的是“我”,“尊”的是“本质”,“尊”的是“自然”,“尊”的是“道”?

“明心见性”才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道法自然”才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斗胆用《道德经》的一句话结尾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出乎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终乎无终,穷乎无穷

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神是道,道法自然,如来。

如果你知道你,你就不是你。这样的绕口令。丁元英这段话与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所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通俗来讲也就是:当你意识到自己是谁时,你才能改变,如果意识不到自己是谁,就会一直处于现在的自己。意识到自己平庸,这是基础,关键在于如何改变,而我们自己不会因为知道自己平庸就会变得不平庸。

《天道》以《遥远的救世主》为蓝本,自搬上荧屏以来,虽然几经停播,但依然热度不减,这也正说明了这部剧和这部书的宝贵之处。特别是丁元英五台山论道那一段,能够完成看透、看明白的人都是高手,而恰恰只有很少的人能够参悟明白。

相对于原著而言,它的作者更让人钦佩,作者豆豆普通工人出身,高中学历,却一连写出了3本好书,内容囊括了历史、文学、经济、人生哲学等,每一本都非常精彩。看过这些书,如果你能从中参透那么一两点,那你就已经赢得先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下方“看一看”了解下著作。作者豆豆用非常精彩的故事内容阐述了一个道理:在这个大千世界,没有什么救世主,你自己就是自己的救世主,要想获得成功,全在我们自己。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