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面试 科学网—博士后进站面试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博士后面试 科学网—博士后进站面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上周,我安排了2位申请博士后的候选人进行进站面试。在面试前,这两位候选人也进行了一定的准备,制作了精美的ppt,但答辩效果远不尽如人意,害的在场的面试老师反复追问一些“细节”问题,而这些问题本应该在ppt中反映出来的。这种情况并非仅出现在这两位候选人身上,以前许多准博士甚至已经获得博士学位者来答辩的时候,也犯有同样的错误,看来是个普遍问题。所以本文想从国内合作导师和面试老师的角度谈谈这个问题,希望对在国内准备参加博士后进站面试的各位有一定的帮助。但本文不准备探讨任何答辩技巧,只是告诉你哪些需要讲,哪些可以忽略。
博士后指的是一些新近获得博士学位的人(一般在获得博士学位四年以内),在他成为正式的专职研究人员之前,经过竞争而获得有关部门提供的津贴,在一所水平较高的研究机构做一段研究工作,以取得科研经验,这一般称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简称“博士后”。博士后不是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位,所以称某人为某某博士后是很搞笑的称呼;博士后也不适用于在职人员(当然拿到博士学位4年以内的人员可以辞职后再申请),有些地方招收在职博士后实在是匪夷所思的事情。
首先,要介绍自己的研究经历,这是被接受为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根本,几乎所有的候选人也知道要讲这个内容,所以这个内容往往不是漏讲了,而是被讲得太多了。有些候选人像进行博士论文答辩一样,将整个博士论文从头讲一遍,这是非常不合适的!因为博士后录取机构并不想考核你的博士学位论文是否合格,你的博士学位是由你攻读学位的机构授予的,与博士后录取机构无关。这里,人家是在你能获得博士学位的基础上接纳你做博士后的,这是博士后进站,而不是博士出门。因为是研究经历,所以应该范围更广一些,甚至可以从你小时候对科学研究如何热爱开始(如果有的话)。如果你的研究非常连续,比如从本科学位论文开始就在进行这方面的探讨,不妨从那个时候开始讲起。如果只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才真正接触科研工作,也可以从这个时候开始讲。有些候选人可能硕士与博士是分开读的,或者研究内容不连续,也不妨将读两个学位的研究工作谈一谈。当然,谈的时候,不能以学术报告的方式进行,更不能以流水账的形式进行,应该将主要结论和自己的学术贡献明确表达出来,同时在讲的时候要贯穿你研究的科学问题,并说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如果之中能穿插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表达你对科学研究的热爱,以及你研究工作的艰辛,对打动面试人员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要脱离研究生思维模式,策划一个博士后研究计划。做博士后,不是读第二个博士学位。在读博士的时候,导师重在指导,学生的研究有时候甚至需要接受导师手把手的指导;而博士后导师一般称为合作导师,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学生与导师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合作关系,而不是单方面接受指导。如果导师因为项目而招收项目博士后,你应该充分理解导师的项目内容,并在研究计划中明确指出,能帮这个项目解决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你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导师合作完成。如果导师明确指出,不是项目博士后,而是自由研究项目,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好好把握了。导师愿意招收这样的博士后,说明他是更看重学术合作的,甚至你目前的工作和特长与导师完全不是一个研究方向,只是有某些相关而已。由于导师看重合作,所以你必须对导师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好好阅读并研究导师及其研究组已经发表的工作,然后与自己的特点进行碰撞,看能否激起新的火花。如果真能碰撞出一些火花而且得到导师的认可,这博士后两年的日子就比较顺利了,因为这是强强联合呀。如果导师无法认可你的想法,说明你还没有真正了解导师的工作,那就还需要继续努力。当然,甚至有些导师乐意让你去做一些你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儿,而这些事儿导师并非能特别明白,这个时候你自己的压力就比较大了。如果恰好你是一个比较独立的人,而且对自己充满了自信,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当然这个时候你就应该写出一个完整、可行的工作计划,让导师从科学鉴赏的角度进行评判。这个研究计划需要在面试前就与导师进行充分沟通并准备好,而在进行面试的时候,应该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述。遗憾的是,大多数博士后候选人忽略了这个方面的内容,总是一笔带过,让人觉得很不靠谱,甚至怀疑你的研究能力。
最后一点,作为参考,是要注意提供一些辅助性的资料和背景。博士后研究人员不再是学生,是有期限的工作人员,在博士后研究期间可计算工龄,可享受国家规定的优惠待遇,有些单位还享受同本单位正式职工一样的其他待遇。因此,博士后招聘与招研究生是不太一样的。作为候选人,应该将自己的导师及导师的研究进行简单介绍,这对于面试老师分析和评判你的学术地位有一定的作用。如果是挂名牛导师的,最好将实际指导自己的导师进行介绍,以体现出对指导教师的尊重。如果连对自己的导师都羞于讲出口,很难获得别人对你的好感。另外,要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家庭情况,比如婚否、是否有小孩?配偶在什么地方工作?是否有很大的生活压力?有些候选人,特别是女性候选人,一直纠结是否应该讲自己结婚了,害怕会影响录取。还有些候选人,因为配偶或者结婚对象在某个城市而决定到某个城市申请博士后工作,害怕讲出来让人觉得居心不良。其实,大可不必这样考虑,这些因素都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不用偷偷摸摸、躲躲闪闪。如果因为你没有实话实说,之后被人家揭穿,估计对你的影响会更大。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这个单位真的很介意你能说出的这些光明正大的理由,那么这样的单位不去也罢。否则,你以后可能会后悔选择读了这个博士后。当然,如果你在此之前已经与合作导师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关于家庭情况的介绍在做报告时也可以忽略。
总之,在进行博士后进站面试时,这三个方面都是需要涉及到的。特别是博士后研究计划,一定需要好好准备。对于刚从博士阶段出来的学生,准备这样的研究计划的确有一点难度的,这里有一个窍门:你的博士论文中不是有一个结论与展望吗?展望部分不应该是别人做不了你自己也做不了的事儿吧(我一般告诉自己的博士生,展望部分应该是可以做但因时间或资源问题暂时没有做的,不能是impossible missions),在做博士论文的时候不是还有许多遗憾吗?那你自己做做这些展望和曾经的遗憾不就可以了吗?大家一定要明确,不管是什么原因选择做博士后,要使自己未来有很好的发展,博士后阶段一定要好好把握,不能敷衍了事混日子,做一些博士工作的简单重复,博士后工作应该超越于博士研究。我们这里一位老教授甚至用“脱胎换骨”来比喻,我想也应该是有些道理的。
【博文完成后添加的内容】:上述三点,是我从合作导师和面试人员的角度来做一个善意的提示,并不是绝对的。如果不同意,可以说出你的理由,而不要为辩论而辩论,最后会偏离这个主题。当然,你也可以完全不采纳,而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准备进站面试报告。但我提醒一下:我们做报告,特别是面试报告,最好要清楚听众和观众关心什么,而不是你自己觉得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有好几个网友对介绍家庭情况提出质疑,认为是隐私话题,这里不想扩展开来讨论。我只想说,隐私并不是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视人而异,视情况而异,所以是无法争论清楚的。比如,女孩子的年龄不能问,但任何招聘肯定首先要知道应聘者的年龄。日本的博士后,有没有配偶,给的奖学金或者工资是不一样的,能申请到的住房也不一样的。在中国,现在博士后资源紧张,是否结婚分配的住宿资源也是有些差别的。我一直觉得:与人交往,应该以诚相待。博士后与合作导师之间的关系如果简单归并为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以后就休怪导师对你不尽情意了。与导师也可以交朋友,可以合作得更深,关系相处得更好,这需要的是心与心的交流,诚恳最重要。有时候导师问这些问题,并不是想打探你的隐私,而是体现的一种人文关怀。
(图片来自网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