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问题的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2024-03-08 01:15: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有效问题的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效问题的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范文第1篇

一、有效提问的内涵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也是引导学生思考的主要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数学教学要注重探究和生成,在课堂中,师生互动的过程也是教学效果创生的过程。提问是检测学生体悟程度的有效方法,提问应该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数学教师在提问过程中要秉承学科优势,从初中学生的兴趣和知识基础出发,以启发性、互动性、创造性等特质作为提问宗旨和要领,实现提问的有效和高效。

二、有效提问的特征

(一)准确性

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必须简洁、清晰、明确,能及时让学生理解,带动他们积极思考。在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假问题,使得学生陷入“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形式化的对答状态。这样的问题是虚设的,不能起到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问题的准确性是最基础的,数学课堂中,在一些基础知识点的落实上体现得比较明显。

(二)层次性

数学教学有很强的系统性,前面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后面内容又是前面内容的延续和提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顺序、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出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的系列性、层递性的??题,引领学生探求知识,提高能力。作为数学教师,要注重知识点的前后连贯,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的前后迁移,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的承接性和整体性,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意义解读和框架建构。

(三)全面性

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是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思维过程。因此,教师要坚持全面性原则。首先,提问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这是实现提问效果的首要条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有自己特别喜欢的学生,往往在课堂提问中也能体现出来。教师将提问机会集中在了这些同学身上,这导致其他同学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课堂学习效果的实现。当然,在面对全体学生提问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将适恰的问题给相应学习状态的学生。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较好的表现机会。其次,全面性是指提问涉及的知识点要覆盖全局。教师要合理安排问题的梯度,每个知识点都有相应的问题,按照一定的序列和不同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4灵活性数学是一门极具创新精神的学科,而问题意识又是激发创造力的源泉。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提问的机会,以灵活的提问策略和提问内容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持续力。教师要结合学习者的知识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提问。尽可能脱离针对书本上的直接知识点的提问,转换问题的表述方式,切实开动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将知识点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来分析生活现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开动思考,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学习。

三、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对调动初中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首选手段,是加强师生交流的主要渠道。掌握科学的提问技巧与策略不仅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高效地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潜质,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

(一)保持广度,分层提问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因此,我们初中数学教师要有层次的预设课堂提问内容。难度较大的提问由尖子生回答,着重指导他们在提问、质疑、解答中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中等难度的问题让中等学生回答,让他们在掌握课堂基本知识的基础下,学习能力有所提高;简单的问题让待进生回答,让他们能够理解基本的知识点,能够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分层次预设提问对培养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消除待进生害怕提问的心理有非常好的的效果。当然在每个问题提出来以后,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认真、努力地去思考问题。在课堂提问中我们应该杜绝“先叫名,后提问”,这是一种没有实效的错误提问方式。有时学生虽然没有举手,我们也可以提问他们,这样能够让他们注意力更集中、思考更努力,能够准确把握展现自我的机会。

(二)灵活设问,勤学善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预设的问题难度要适中,如果问题太简单,初中生不用认真思考就能回答出来,如果预设问题太难,他们可能会无从入手。因此我们在问题预设时要特别考虑初中生学习现状,以他们现有的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为基础来预设课堂提问。那些与初中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有一定联系,但只凭现有知识又不能很好解决的提问,最能调动他们的认知冲突,也最有启迪性,能够有效促使初中生进行自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努力为初中生创设善思的条件,使他们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有效提问;启发性;趣味性;层次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07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47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扬弃“满堂灌”,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关于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我查阅了许多教学资料,并仔细地回自己和同事们在课堂教学中关于提问的一些情节,根据各自提问的特点,我认真总结了一下自己的观点。

一、课堂中关于提问存在的问题

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勇于探索的年龄阶段,因此,提问正是我们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交流、知识融合的关键,更是一堂课能否上好的一处关键所在。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关于提问却存在许多问题。比如,有的时候,九年级的教学任务较重,有时候会赶进度,所以在课堂上就很少提问,有时候甚至不提问;还有的时候教师不重视提问,问题没有认真地设计,随意性比较强,像“对吗”“是不是”“好不好”等,没有启发性,对课堂教学也没有任何好处;还有的时候,教师提问按座位来,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问题的难易程度,有点“一刀切”的感觉。总之在课堂中,关于提问还存在诸多不足,没能使提问起到好的启发作用。

二、实现有效提问的策略

课堂提问应该是教师根据自己设定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中精心设计的、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提问。好的问题的提出在课堂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能使课堂充满悬念和浓厚的趣味,能使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思维急速运转的过程,这样,让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一)问题要具有启发性

课堂教学要具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既不能过于直白,又不能太偏太大,要将问题设计得具体、详细、难度适中,同时又要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在认真思考之后可以得出相关结论,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同时锻炼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燃烧的条件”一课时,讲完燃烧所具备的三个条件之后就是灭火的原理了,在此时,我在教学时先播放了一段火灾视频,同时提出问题,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但有些时候也会给人们的财产甚至生命造成危害,那么,如何灭火呢?此时,学生在感慨火灾危害的同时也会积极地思考,从而得出灭火的方法。

(二)问题要有趣味性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入门的先导,学生感兴趣才会真正地喜欢,才会付出努力去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时要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课堂的“互动生成”。例如,在讲教学“碳的单质”一课时,我首先展示了金刚石和石墨的图片,然后提出问题:“我们都知道璀璨夺目的钻石,也用过很多的铅笔,那么,哪位同学知道钻石和铅笔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问题提出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既让学生感到好奇,又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提出问题要掌握时机

在数学课教学中,灵活把握提问的时机,善于发现和捕捉最佳时机进行提问,往往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我们学习了氧气的一些性质和用途之后,学生对氧气已经产生了较大的兴趣,此时,再学习氧气的制取正是时候,所以,在讲授“氧气的制取”一节时,我会设计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氧气的一些性质和用途,比如,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可以用于医疗急救等,那么,氧气在用于医疗急救时单单依靠空气中的氧气是不行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我们需要的纯度较大的氧气呢?带着这个问题,学生会很愿意进行下面的学习。

(四)问题设计具有层次性,因材提问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要想使每个问题都恰到好处,使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随着问题认真思考几乎是不可能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我们提问也必须要因材提问。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会使溶液变红,如果此时直接问为什么二氧化碳使石蕊液变红学生一定会很糊涂,但是,如果像教材中设计的那样,先让学生观察醋酸可以使石蕊变色,再观察水不能使石蕊变色,干燥的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石蕊变色,最后将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先喷水,再放到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小花变红。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问:哪一类物质可以使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可以使石蕊变红吗?为什么二氧化碳和水接触后可以使石蕊变红?这样设计几个难度不同的问题,既可以按学生实际情况分别回答,又给大部分学生逐步思考的提示,使提问的有效性增强。

(五)通过化学实验提出有效问题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范文第3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不足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因为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教学能力不高等因素,课堂提问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不足,不但导致课堂提问缺乏有效性,而且也不利于创建高效课堂。

1.问题设计不全面。课堂提问不但要求与学生开展广泛交流,而且首先要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将学生的思维有效导入问题当中,才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的问题合理也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解决重点,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与教学效率。

2.问题设计不具有开放性。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当前所学内容,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励学生独自思考。开放性问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但有的教师不能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一味依据教材中的习题提问,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

3.不能做到平等提问。要求教师在提问中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保证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小学生的年龄还小,但对问题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一旦教师不能平等对待全部学生,则会伤害学生的幼儿心灵。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融入自己的感情,经常提问自己喜欢的学生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出现了不平等提问。不但使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且也会使学困生的成绩越来越差。如果教师不能做到平等提问则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心里埋下阴影。

4.提问缺乏针对性。不同的学生生长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当中,认知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教师针对全体学生设计相同的问题,则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时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过于随意,任意指定学生回答,不能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提问对应的学生。如果针对学困生的问题过难则会严重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如果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又会导致学生产生骄傲心理。所以要求教师应该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可以应用丰富的方法,只要教师做到灵活运用就一定可以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要做到吃透教材。数学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就是教材,其在教师设计问题中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教师不能全面吃透教材,设计的问题就会缺乏针对性与层次性,课堂提问自然收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首先要吃透教材,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第一,要做到全面研读教材;第二,教师还需全面掌握教材中的细节。数学教材细分为多个章节,不同的章节对学生的学习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只有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各个细节,明?_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才能设计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问题,才能利用提问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所以要求教师首先认真钻研教材,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善于把握提问时机。每一节数学课的时间并不充足,教师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开展提问,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当堂知识。所以教师必须要善于把握提问时机。利用合理的时机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心中的疑问,提高学习效率。

3.要做到合理应用反馈。认真研究学生反馈在课堂提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中的疑问,而且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学生引入到独立思考当中,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所以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需兼顾到反馈,提问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第一,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给予公平合理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的回答。第二,教师应该多用激励的做法,不管学生是否回答正确,教师都要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学生进步。由上面论述可以发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合理应用反馈,才能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4.还需重视发展学生的思考水平。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迫切要求开展素质教育,而利用数学教学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也要兼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学生尝试自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课堂提问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范文第4篇

20世纪80年代以来,问题解决在国际数学教育界受到普遍重视,并被引入一些国家的数学课堂中,成为了数学教育改革中使用较为频繁的一个概念。时至今日,"问题解决"不仅成为国际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且形成了数学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句话很有道理的。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现罗列如下

1.1提问太多,缺少针对性。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据调查,有的教师一节课的提问次数达到30次。这么多的提问有价值的究竟有多少?

1.2老师牵着学生走。有时候,老师虽然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经常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学生的个性思维发展受到极大限制。

1.3不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间。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只要有一个同学举手,教师就叫他回答,其他的同学连思考时间都没有,怎么能发展思维能力呢?

1.4生搬硬套教学设计,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仅要会提问,而且要会倾听学生的回答。这样既尊重学生,同时也可以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有时学生与老师的歧异之外,正是学生的灵光一现,而往往被教师粗暴地否定了。

上述问题严重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教学效率低下,且师生都很疲惫。因此,注意课堂上的有效提问就显得尢为重要了。"有效提问",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2.根据我平常的教学经验,觉得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2.1教师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对教材,一要"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内容和编者意图。二要"透"。就是要理清教材的脉络,找准教材重点和难点,并融会贯通。三要"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方法,设计教学问题。

对学生,要做到"实"。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学生基础知识、接受能力、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度,使得教学更加轻松有效。

2.2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激起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有启发性。提问是使学生产生质疑、解疑的过程,达到诱发思维、诱导思维的目的。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要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度,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思考。如教学"直线"时,根据学生认知领域中有"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6种不同层次行为,对于直线概念也有相应的以下不同提问方式:

你知道什么是直线吗?你会画直线吗?你能说说画直线的步骤吗?可以在这两点之间画一条直线吗?下面的图画中,哪幅图表示一条直线?不用尺子你怎样画出一条直线?以下这些线条中,哪些是曲线?哪些是直线?

六种不同提问方式,引起学生思考层次也不同,教学时如何把握呢?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实际情况采用相应提问方式,引起学生不同层次的思考,一般来说前3种类型提问方式常用于直接教学模式,后3种类型提问常用于接间教学模式。

2.3提问要考虑教学时机,并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课堂提问不宜过多,一定要提在点子上,对重点、难点部分提问时,更应慎重。

二是给学生思考时间。教师提问后,要给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多请几位学生回答后,教师再作出总结性评价。比如:在"三角形中,任意两边的和不小于第三边"的教学中,有下面两种不同的教法:

教法一:直接给出结论,提问并启发学生动手去验证。

教法二:拿出五个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测量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从而得出结论。这两种教法的效果是不同的。第一种方法只是提问启发学生如何证明结论,没有大胆提问启发学生发现结论,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第二种方法不脱离教材,又不拘泥与教材,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时空。

2.4善于提探究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究性问题是指那些能激发和维持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积极进行发散思维的问题。如学习了《圆柱和圆锥》这两种立体图形后,要小结他们的关系时,教师这样问:"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往往会这样回答:"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我再问:"真是这样吗?"学生仔细一想,就会发现,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它是有条件的。一般来说,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他们才有这样的关系。所以课堂提问要注意细节的处理。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有效提问 策略

一、引言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增进师生沟通、促进知识顺利传递、实现优质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如今的高中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在向学生进行提问时,过分强调提问的形式而忽略了问题的本质,缺乏对课堂提问的认识和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学好化学这门重要的课程。在本文中,笔者拟对当前高中化学课堂 教学提问中的不足做简要地分析,并尝试提出相关的改善建议,仅供参考。

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方面存在的不足

从对现实的观察中发现,不少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其一,虽然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不少教师已经改变了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但是受多方条件的影响,在现代,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传统“填鸭式”的教学仍然没有被彻底地抛弃。也正是受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的提问,缺少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同时教师也没有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仅是做单纯的信息传递,缺乏思考的环节。所以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其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其二,同样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已经及时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但是从当前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中可以看见,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在课堂教学提问方面也就表现为教师的提问频率过高。虽然提问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教师仅看到了与学生互动次数的增加,却并没有考虑到互动的质量,也就是提问问题的质量,导致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空泛,且过高的提问频率会导致学生疲于应对,影响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的兴趣,最终适得其反。其三,一些高中化学教师盲目地提问,提出的问题毫无水准,比如已经知道某两个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结果会产生气体,而该教师还再提问学生这两个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气体这个结果“对不对”,或者“是不是”。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所能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信息是极少的,而且教师也无法对学生的回答做更加深入地评价和讲解,对有效性课堂教学的帮助不大。

三、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实现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增强设问的针对性

课堂提问是促进课堂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构成元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提问,应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依据,继而再展开提问。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应当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事先安排好的,提问的内容、时间、方式、对象等都需要教师在正式上课之前就做好预期。通常,教师课堂提问的目的包括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这所有的教学目的其实都是为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每次提问的目的,确保提问对整体目标实现的效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做充足的准备,对教学目标、教材进行反复地推敲、思索,对提问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结果做充分地预计,精心设问,力求提问的合理性、明确性、典型性和多样性。比如在讲解与盐类水解相关的内容时,就小苏打溶液与硫酸铝溶液混合产生具有灭火作用的泡沫这一化学反应,有学生表示想弄清楚这两种溶液混合产生泡沫的具体原因。那么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适当地提问来引导学生自行找到“泡沫”形成的原因。例如高中化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硫酸铝与小苏打分别属于哪类盐”,“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到一起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一方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给学生指出探索的方向,引导学生自行探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且当学生弄清“泡沫”形成的原理后,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问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应是怎样的,鼓励学生根据探索的结果尝试着将该化学反应方程式写出,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进一步检查。

(二)加强反馈的有效性

如上文所言,高中化学教师课堂提问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从提问中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对教学方案进行有效的调整,以促进高效化学课堂教学的实现。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向学生提问后,要注意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分析和点评,并对该题目做正确地解析,既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又增强了学生对该知识点和内容的印象,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另外有些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较强,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得出结果,或者其回答比较完善时,教师更应该提高对那些反应较慢或课堂参与度较低的学生的提问频率,并对问题做详细地讲解。对于没有能够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教师的正确解答会更加关注,因此这时教师的详细解答会加深学生对该问题和相关知识点的印象。比如教师向学生提问有关分子的性质时,先让学生进行回答,无论学生的回答全面与否,教师都需要对分子的性质做详细地讲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该教学内容。也可以布置预习,上课时提出几个问题检查预习的情况,在分析、点评中完成本课的教学,如金属的电化学防护。

(三)提高设问的合理性

教材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要想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入地挖掘和钻研,以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为依据,增强提问的合理性与针对性。人的认知大致可以归为已知区、发展区和未知区。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问过程中,教师的提问不宜在已知和未知这两个部分做过多的停留,即提问问题的难度不应该太难,也不应该太容易,应当介于两者之间,这样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提问的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正确的提问应当是在激起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引导学生将已知的内容与发展中的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得到进一步拓展。

(四)注重问题的启发性

除以上之外,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的过程中要注意提问对学生的启发性,将提问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比如对酸雨的了解、认识,最好通过提问、讨论来完成这节课的教学,激起学生回答提问的兴趣和思考的动力,引导学生从自身经验出发,回答教师的提问。比如在教授予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下一些化学方程式,让学生指出其中的还原剂和还原产物,以及氧化剂和氧化产物。这时教师不能指着其中一个直接问学生“这个是氧化剂,是不是?”而应该以启发的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比如“氧化剂有哪些特征?”或者“通过这个物质,可以将另外一个物质还原成其原来的样子吗?”等等。

四、结语

归纳上述所言,笔者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问题与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相关性,强调问题的针对性、有效性、启发性以及反馈性。教师必须明确课堂提问的目的和原则,要正确把握问题的难度,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优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实现。

[1]刘芳云.对高中化学课堂有效提问的体会[J].考试周刊,2012(42).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