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与产业化发展战略

2023-10-03 12:27: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国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与产业化发展战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机器人的论文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未来发展

在现代科技创新的支持下,全球正在经历着制造模式的深刻变革,工业机器人成为了其中的关键,是满足人工智能时代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实现了人力资本的有效节约,对驱动制造行业发展的作用效能毋庸置疑。正是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多重优势性能表现,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足以显示其地位。但是发展的路途上总是布满了荆棘,我国人工智能尚处于试炼阶段,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实践中暴露出了不少问题,整体实力弱于发达国家,未来有着巨大的可为空间。

一、工业机器人简介

所谓机器人是指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包括一切模拟人类行为或思想与模拟其他生物的机械,是工业生产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标识。

工业机器人则主要面向工业领域,作为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能够依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自动执行工作,呈现出了多方面的功能优势。

从技术层面上解析,工业机器人涵括了主体、驱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三项基本构成,是保障其自动执行工作的关键,实现了智能化控制的过程。

其中,工业机器人的主体结构又分为机座和执行机构,有些还会涉及到行走机构;驱动系统是用以执行机构产生相应动作的装置,包括动力机构和传统机构;控制系统则是按照输入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时至今日,在创新科技的驱动下,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愈加成熟,并呈现出了可编程、拟人化、通用性等特点优势,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能力显着提高,满足了柔性制造需求,其良好的通用性,可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其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更为精细化的操作,升级了产品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品质。除此之外,工业机器人本身作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包括机械学、微电子学等,亦是带动着其他技术的发展。

二、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工业机器人作为一种应用于生产过程,能够完成有益于人类工作的半自动或全自动机器,其功能负载愈加丰富,包括了焊接机器人、码垛机器人、装配机器人、搬运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等,现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医药、化工、食品、金属制造等领域,其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斐然成绩。

从工业机器人的整个产业生态链来看,触及到多方面的工作,包括上游的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下游的基座、机身、机械臂等设计制造、下游的系统集成等。正是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多重应用功能表现,在我国形成了巨大的需求市场空间,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达到了18.7万套,虽然经历了一定的低迷期,但仍旧以稳步增长为主。

除此之外,由于低端劳动力供给不足,加之产业转型升级,驱动着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并纳入到我国战略部署工程当中,如《中国制造2025》、《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等。

但是,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当前阶段的工业机器人发展仍旧存在些许不足,尤其是关键零部件的研发能力薄弱,相比与ABB、库卡、安川电机等差距明显。具体而言,在以往的认知结构中,机器人更多被视作人类知识的集中,通过系列程序运用,最终借助机器人表达出来,但其本身作为技术创新的产物,力求多项技术应用的完美融合。

另外,纵然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已经迈入正规,但是主要领域应用尚未全面,其发展结构并未成熟,有着巨大的可为空间。

三、我国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

工业机器人发展作为工业现代化的产物,关联到多重方面的价值效益产出,是打造“制造强国“的关键一环,其本身触及到多层面、环节的支持。作者基于上述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促进我国工业机器人未来发展的有效路径,以供参考和借鉴。

3.1引入先进科技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已经成为国内外备受重视的高新技术产业,亦是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目前来讲,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出了快速增长态势,未来有着巨大的可为空间。现阶段而言,世界上主要有三种工业机器人发展模式,又以日本、欧洲和美国为代表。其中日本模式下,每个公司处于相对独立的发展状态,各司其职,生产商主要负责批量生产,而产业链则作用于工业机器人的销售。欧洲模式下,企业负责工业机器人的全流程生态,覆盖了生产、调试、销售等各环节。

相比之下,美国模式尚处于基础阶段,企业并不会自行生产,而是着力于外围设备的研发与整机调试,但其本身作为一个产业大国,力学、网络、信息等领域的成就,奠定了其扎实的市场竞争基础。以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情态来看,类似于美国模式,但是较之亦有不足,要充分依托国家对外改革开放的宏观战略部署优势,科学引入国际经验,首要扎实“美国模式”的交钥匙工程,再学习“日本模式”抢占产业生态链的制高点,继而向“欧洲模式“推进,最终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在此过程中,要大力支持研发机构建设,充分依托我国雄厚的产业基础、人才资本优势,增强研发能力,重点关注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创新,包括伺服电机、减速器、控制器等,提高其安全性、稳定性以及可靠性表现。

3.2培育高端人才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驱动作用愈加突出,是技术创新的源泉,更是现代企业市场竞争的核心资本。

如上所述,工业机器人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成果,并逐步导入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科技,呈现出了智能化、整体性等特点,对从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对此,相关企业应当树立高度的人才战略意识,摆正其在工业机器人发展中的定位,并善于通过多种渠道方式,提升其综合能力水平,以驱动核心技术创新,解除其对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限制。

在具体的践行过程中,要紧紧依托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战略政策导向,组织集设计、研发、制造、应用于一体的产学联盟,深化校企合作,整合双方资源优势,最终实现共赢,协同驱动工业机器人“革命“。

相比与企业,高校作为学术前沿的代表,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知识支撑,但是实践环境缺失,而这也正是企业的优势所在,通过双方强强合作,形成互补优势,携手打造高水平的机器人研发团队,一同解决工业机器人发展中的难题,并将之导入到生产实践中进行验证,是盘活整个产业链条发展的有效举措,且有利于积累更加庞杂的智力资源支持。对于高校而言,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培育主阵地优势,精准对接经济市场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切入工业机器人研发,实现自身社会价值。

客观维度上讲,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尚未建立成熟的市场机制,相关服务平台和创新平台缺失,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

对此,要推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平稳、健康、快速发展,就必须要紧密贴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达到供需动态平衡,从而积累和吸引更多的资本注入,包括财力、人力、物力等,才能实现其最大效益价值的产出,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行业标准体系,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充分发挥其微观调整功能,辅以国家政策的宏观指导,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最终突破工业机器人发展困境,有利于我国制造业整体实力的攀升。

与此同时,明确质量检测体系,在工业机器人生产实践中,严把质量关,有效治理市场上的劣质产品和低端产品,尤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系列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行为,从而提升我国工业机器人的行业水平,以更好地迎接国际市场竞争挑战,满足我国“制造强国“建设需求。

除此之外,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构筑国际合作空间占,充分依托互联网产业支持,打造国内外线上线下交流平台和工业机器人创新示范平台等,紧密关注行业发展动态前沿,找出与日本、德国等技术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集中资源、重点突破,逐步向国际一流水平迈进。

总而言之,工业机器人在我国的发展势在必行,是迎合制造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在推动人工智能领域的作用毋庸置疑,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绝非一个人或某个企业就能单独完成的,要注重加强对现实情况的分析,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经验,依托高素质人才队伍支撑,加强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并借力完善的公共服务输出,实现整体行业竞争实力的攀升。作者希望学术界大家持续关注此类课题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侧度视角切入,提出更多有效建议。

参考文献  

[1]朱祖武.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J].农家参谋,2020(15):95.  

[2]左俊中,沙伟,张鑫.我国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与发展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20(07):219-220.  

[3]周浩,熊君尹,邵宁.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考[J].科技风,2020(11):1-2.  

[4].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及分析[J].电器工业,2020(04):22-30.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