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不是合同制吗 合同制,差距到底有多大

2024-01-26 15:50: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务员不是合同制吗 合同制,差距到底有多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公务员不是合同制吗

新的一年,面对即将到来「黄金跳槽季」和春招,「怎么选医院」又成为一大令人头痛的问题。

一旦涉及到工作医院,就不得不去考虑所签合同的性质。

目前在国内,主要有三种:事业编制、合同制、派遣制。

一是和医院的主管部门,也就是医院的行政上级—卫健委签订人事合同,性质为事业编制。

虽然人事关系不纳入公务员管理体系,但相关福利参考了当地公务员的标准。

二是和医院直接签订合同。

这种合同制的特点在于,对于医院和医学生/医务人员而言,二者互相选择,互相成全。

由于合同制不纳入政府的财政支出,其对应下的员工全部开支都由医院承担,合同制目前已经是大多数医院在招聘员工时所选择的人事代理方式。

最后一种则是派遣制。

医学生/医务人员并不和医院签订合同,而是和第三方派遣公司签订,派遣公司再和医院缔结人事代理关系。

由于医学生的人事代理是和派遣公司签订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并不是医院的人。

医学生在其中的作用更像是在赚取自己工资待遇的同时也把其中的一部分支付给了派遣公司。

以派遣输送给医疗机构的方式并不是当下医务人员标价自己价值的主流,但这种可以节省医院开销的人事代理方式仍然在一些医院里「发挥着作用」。

而在编制数额逐渐收紧的当下,合同制似乎已经占据了上风,但这并不意味着在面临着选择时,医学生能够做出「最优」判断。

不同学历面临的机会不同

无论是二甲医院,还是三甲医院,医院在临床招聘中,对于医生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

博士、硕士、本科似乎对应着省级/大学附属医院、市级医院、县/区级医院的等级,当然这并不绝对。

对于医学博士而言,其学历的天花板决定了在面临医院时有着较多选择,他们的潜在纠结点可能是选择较好医院的合同制,还是稍差医院的事业编制,但基本都是三甲医院。

但对于大部分三甲医院而言,编制从来都不是给不给的问题,而是博士生愿不愿意来的问题。

原因无他,博士生无论对于卫生部门,还是医院,附加值不仅仅只是看病这一件事,其被赋予的科研、带教、医院发展等任务,区区一个编制或许远远不够。

科研资金、职称晋升、人才补助、购房补贴等都是编制下的额外附加物。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有类似待遇,医学博士在把自己推向市场的同时,也要接受市场,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接受医院的考核和评价。

但整体而言,除非是大三甲或北上的大医院,大部分医院都对医学博士表现出了巨大的热忱和拥抱态势。

对于硕士生和本科生而言,情况又有些许不同。

对于大多数本硕生而言,在面临着选择时,一二线城市三甲医院的入编机会不大,但如果选择较低水平的医院(如三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一二线城市的三乙、二甲医院等),则可能有机会进入到编制系统中去。

这不难理解,比如你是一个硕士,能进复旦附属医院系,人事性质大概率是合同制;但如果你降低要求,进了黄浦区某三级医院系或者比复旦系低一级的医院,那就有可能获得事业编制。

这种通过降级医院的方式获得编制名额是否值得需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国家要继续加强医疗人才流动性的政策支持下,合同制本身所体现出来的优势或许是事业编难以比拟的。

合同制和事业编的区别

当这两者出现在面前的时候,作为医学生/医务人员的我们该如何做出符合自己最大利益的选择呢?

任何选择都有利有弊,在做选择之前,或许我们应该深入了解一下二者有何区别。

1、行政级别不同

不同的医院隶属于不同的卫健委,其编制给予也分为省级、市级、县/区级等。

一般而言,大学的附属医院、省会城市的大三甲医院在行政级别上隶属于省卫健委,其编制性质是省级事业单位,不过这样的编制每年放出来的不多,一般是留给博士生的。

硕士生如果想要进去,基本上都是合同制,而对于市级、县/区级医院则分属于市卫健委和县/区卫健委,硕士生和本科生在其对应的医院等级里有机会成为事业编制的一份子。

2、工资待遇承担主体不同

对于合同制员工而言,其收入的全部都来自于医院,在你给医院创造价值的同时,医院也承担了你的所有开支(工资+奖金+五险一金)。

而对于有编制的医务人员,政府承担了一部分的人力成本,所以其开支并不全部来自于医院,政府在其中扮演了补充角色。

虽然很多医院已经实现了「同工同酬」这项政策,但这可能也仅仅是在基本工资和奖金上。

能够体现隐性福利的五险一金和年终奖,有编制的医务人员往往会高于合同制员工。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省级医院的薪资待遇就一定好于市级医院,对于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地级市,如杭州市,一直流传着市医院薪酬待遇高于省医院的传闻。

3、职称聘用要求不同

大三甲医院的职称聘用目前已经达到了白热化阶段,「博士学历」、「SCI」、「科研项目」、「进修和下乡」等等都成了隐形且相对硬性的条件。

对于科研能力一般的医学生而言,进入大医院无疑是相当于选择了数年如一日的住院医生活。

而如果退而求其次,选择低一级甚至有编制的医院,那竞争系数可能会降数个量级。

比如我有两个研究生同学,其中一个进了浙江某大三甲医院,虽然已经过了中级三四年了,但由于不是博士,且没有青年基金,目前仍然还是住院医。

可另外一个同学则选择了一所带编制的三乙医院,现在已是主治医师,在综合收入上面甚至还略胜一筹,而工作压力又不在一个档次。

4、稳定性不同

合同制是和医院签订合同,其人事关系属于当事人和医院,和当地的卫健委以及人社部没有实质性的隶属关系。

一般而言,你可以随时和医院解除劳动合同,反之同理。

这样的结果可能让人觉得不稳定,尤其在一些下级医院。

而有编制的话,相当于你是政府的人,你的人事关系被纳入到了政府事业编制管理体系中,只要不犯大错,在没有卫健委的同意下,医院没有资格解除你。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铁饭碗」,虽然你在医院上班,但你是政府的人。

写在最后

无论是选择三甲合同制还是事业编,是选择省级医院合同制、还是市级甚至县/区级医院的编制,每一种选择都对应着其后 5 年甚至是更长的职业规划以及人生方向。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大三甲医院作为自己发展平台的同时,也往往意味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和更激烈的竞争。

而相对低一级的医院必然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和大三甲医院人才济济自己很难出头不同,在低一级的医院或许有着更好的机会展现自己。

是选择相对低一级的医院作为未来的鸡头,还是可能一直甘为凤尾,我们心中或许已经有了答案。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