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铁水联运(驰而不息铁水联运新图景加速绘就)

2023-03-05 13:32: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公铁水联运(驰而不息铁水联运新图景加速绘就),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公铁水联运

2月28日,第二届铁水联运发展论坛暨“2023RCEP贸易与跨境物流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活动旨在推进以铁水联运为代表的多式联运高质量发展,促进铁水联运发展目标的实现,积极服务RCEP,完善和提升区域内物流服务水平。

在过去的三年间,一场非同寻常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整个物流供应链面临极大考验,但是也带来了不少机遇,尤其集装箱铁水联运这一运输模式,在铁路、港口、水运等主体的积极参与下,实现逆势增长,驶入更便捷快速、更稳定高效、更智慧绿色的高质量发展轨道。

多重效应不断显现,形成货物运输新增长极

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主要港口实现集装箱铁水联运量87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6%,其中,沿海实现约83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4.3%,内河实现约41万标准箱,同比增幅高达66%。这组数据显示了,作为多式联运发展的标志性工程,集装箱铁水联运多重效应不断显现,形成货物运输新增长极。

服务新格局能力大幅提升,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随着进港铁路覆盖率的不断提高,运输组织模式的转变,乌烟瘴气,交通拥堵的港口已经成为过去。通过铁路堆场、水路港口的无缝衔接,大幅提升运输效能,减少货物运输对社会交通的影响,不仅发挥了铁路定时、定点、定班、定量的优势,也充分发挥了水运运量大、价格低的优势。

区域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支撑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铁水联运班列的运营,延伸了对于腹地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发挥好集疏运优势,建设货物集散中心,将以往的对外贸易价值洼地建设成为对外开放新高地。山东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奉利表示,山东港口近年来在铁水联运班列开行、腹地货源拓展、服务质量提升方面举措频频,助力了港区、园区、城区“三区融合”发展,累计开通了327条集装箱航线,82条海铁联运的班列,搭建起了便捷高效的铁水联运网络,将出海口搬到了内陆企业的家门口。数据显示,2022年山东港口海铁联运的箱量突破了300万标准箱,已经成为山东港口“东西双向互进,陆海内外联动”的响亮品牌。

服务模式创新层出不穷,数字化探索初窥门径。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平表示,近年来,铁水联运各参与主体都推出不少创新服务,创新方案。有一些有港口针对铁水联运货物开展了“船边直装”“船边直提”“抵港直装”等服务模式,让整个运输过程更为便利、高效,也为货主减轻了负担,提升了效率。同样还包括铁水“一单制”模式的不断深化,也极大地便利了运输全程。

集装箱铁水联运的迅猛发展为现阶段我国发挥大国经济优势,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

短期障碍明显,提升空间巨大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胡亚东表示,在看到我国铁水联运事业发展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铁水联运发展起步晚,还存在一些困难和短板的现状。尤其在标准化制定、适箱货源开发、信息互转交流、铁水场站建设、班期稳定可靠等方面,还需要各方携手,突破“孤岛”“围城”,加大合作力度,补齐短板。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进港铁路覆盖率约为60%,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根据我国国土构成的陆海型特点,进港铁路数量、距离将为成为衡量一个港口发展好不好的刚性指标。同样,铁路场站疏运、转运效率也是如此。我们现在的交通运输建设是围绕“综合”“立体”来打造的,综合立体的衡量标准就是做到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零距离、标准一体化、利益最大化。因此着力提升铁路在港口、园区的覆盖率,优化港口、铁路场站集疏运体系至关重要。

“铁水联运标准化是一个系统性问题,铁路运输和水运系统在集装箱、单证、工艺等都存在标准化问题,尽管这两年在个别领域取得了进展,但是系统性突破并未实现。”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认为,未来铁水运输装备、信息标准化将成为重点攻关领域,力求在短期内实现重大突破,通过政府部门牵头、社团组织架桥、头部企业先行、其他企业参与的方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合乎各方利益的标准化体系。

近两年,在港航等水运领域,数字化成果不断,智能化、无人化不断取得新成就,铁路运输领域也在物联设施、大数据等领域再创佳绩。那么,二者的创新能否延展、互相渗入,最终以融合创新驱动铁水联运,让科技赋能构建新动能。针对此,徐祖远表示,要紧跟数字化、信息化浪潮,以融合创新驱动铁水联运,让科技赋能构建新动能。

港、航、铁、货是单独的个体,但是在铁水联运业务发展中,通过联营、合营、入股等形式构建包含港、航、铁、货股东的运营平台,在区域内实现统一调度、统一运营、统一品牌、统一运价、统一服务的运营模式,不仅合理调配运力资源,而且能提供更高更优质的服务。不少专家表示,如何在铁水联运业务发展中推进统一平台建设,实现资源有效衔接,以平台互联实现联运“一盘棋”是当务之急。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物流中心副总工程师邢虎松还提到,虽然全国港口开行班列526条,国际班列35条,投资运营181个无水港,“四纵六横”联运网络基本形成,但是经过分析,重复开行率是比较高的。因此加强合作,创新干线的铁水联运加区域分拨的模式,以重点港口为枢纽,开行干线班列,适当地将港口适箱的物分拨到枢纽港上,推动形成铁水联运的枢纽加物流通道。

长效机制 迈步铁水联运发展新阶段

铁水联运作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支撑,调整运输结构和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手段。铁水联运的发展作为一项长期工作不仅需要精准施策,瞄准短板增强韧性,同时更需要我们驰而不息,久久为功。

“预计到2025年共有30个集装箱港口项目建设完工,到时候沿海主要港口的铁路进港率达到90%,”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物流中心副总工程师邢虎松表示,未来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阶段,信息技术、5G、区块链,以及现在正在探索的电子运单、提单等用于转运效率高的运营模式,新型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说多式联运的集聚区的新基建、智慧工艺、自动化的多式联运港站、双层班列等,它这些多元化创新成果的共享,势必会让铁水联运信息化取得更大的成就。在总量上来讲的话,预计到“十四五”期铁水联运量达到1398万标箱,实现年均增长16.7%,“十五五”期铁水联运达到2400万标箱,年均增长11%。

记者采访中获悉,长江内河港口将是未来铁水联运重要的增长极,铁路专用线的建设也是迫在眉睫。数据显示,目前长江经济带可开展铁水联运的港口仅有10个,港口企业不足20家,铁路直接进到港区的只有15个,所以将会是发展的重点。今年湖北省就提出“打造全球性江海联运网络”,对于一个内河省份而言,这份面向全球的底气就来自中欧班列、江海直达航线等外向和内向的运输通道的打通,覆盖更大的范围,将“出海口”延伸到“家门口”。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运经所副所长郑平标表示,从铁水联运发展的必要性来看,目前也急需加快推动铁水联运的数字化的建设,一方面是提升联运物流服务能力的现实要求,通过数字化、智慧化创新运输业务模式和产品服务的能力,增强铁路和水运和公路不同方式的运营服务能力,实现管理数字化、决策智慧化,提高铁水联运的规模和服务能力。第二方面建设高效畅通体系的发展需要,通过5G、北斗导航、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数字化、智慧化的赋能,提高物流链、供应链的应变能力,支撑高效畅通的体系建设。

铁水联运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将通过铁水联运数字化建设实现全要素一体化数据的共享,全过程一站式的业务办理,全链条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全场景一条龙的决策支持,加强铁路和水运不同方式市场主体将的运营,创新模式和服务,提高全程组织的效能,拓展增值服务,提升客户的服务体验。同时在全要素和一体化的数据共享方面,加强多方方式市场主体间的车、船、箱、货信息的共享交换,提高运输过程的透明度和响应度,有效降低作业等待和中转的衔接时间,提高服务质量。

全媒记者 马榕蔚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信息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