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一性概念是谁提出来的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是什么

2023-11-18 05:55: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自我同一性概念是谁提出来的 自我同一性的概念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我同一性概念是谁提出来的

是一大堆不同的感官记忆形成了概念。

所以,自我的含义是,自己过去积累的感官记忆。

自我同一性即是,过去的感官记忆和当前感知到的同类记忆完全一样。

举个例子吧,有个人问你借了50W,后来还给你的钱只有49W,那么你肯定不能答应这种明显的亏本买卖。

因为49W-50W=-1W,这少的1W就是被对方用掉的那部分。

所以,坚持原价归还原则的你此刻的还钱预期就是50W。

即所谓的坚持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换个角度看,不就是“拿现在看到的记忆和自己过去的记忆(预期)做比较”。

而减法的作用就是比较两个数字之间是否相同,如果有不相同的部分,又该是多少吗!

由此可推知,人所谓的思维、思想、逻辑、智慧,就是大量比较识别后的产物,只是大多数人没发现自己在遇到这类事情之前,脑子里就有着一个类似的标准记忆。

和这个标准记忆接近,甚至完全一样,人就会说出“对、善、美”等词汇来进行评价。

但当这个眼前感知到的记忆和标准记忆相差过大,甚至为负数时,就会评价为“错、恶、丑。”

所以,要想改变他人的评价,要么从改变固有的标准记忆,也就是所谓的思想钢印入手,要么就从当前感知到的记忆入手。

比如,老板的画大饼就是在改变当前员工脑子里想象到的金钱数额。

这种手段也广泛被应用到各种传销、诈骗、杀猪盘的骗局中,既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你的固有价值观(标准记忆),那就从眼前可见的信息入手。

而人就像一台机器一样,会主观的情绪化的疯狂认为自己过去的记忆就是最最最最最标准的答案,是一切的真理,这个世界唯一的解释。

然后就有了所谓的初恋情节,怀旧情怀,这些行为的本质就是渴望再次确认一遍自己过去的记忆,顺便再次加强过去的这段记忆。

所以,真的聪明人,能够掌握自己标准记忆,自主产生符合现实预期的人,就不会有这些乱七八糟的“确认、验证以前记忆”的情节。

实际上,玩游戏和看电视剧、小说都只是在比对前后记忆,只是游戏的节奏比较快,在脑子里的标准记忆的生成频率也更高,所以总能给人一种“难以预料”、“超预期”的感觉。

本质上就是,玩游戏的时候,前面的当前记忆和用来比较的标准记忆都在人脑子里不停地变化着,让人总是能猜不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效果就是让人达到一种上瘾的状态,越是猜不透,就越想继续玩下去。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老年人不爱玩电子游戏,但却能天天搓麻将,而年轻人尤其是未成年小学生对电子游戏达到了几乎沉迷的程度。

不是因为老年人思想觉悟高,而是老年人的标准记忆已经定型,只能接受以前生活中的那些东西,而对于变化过快的新事物却多少有点力不从心,更不习惯接受这种陌生的事物。

所以,老年人做事的热情不高就是因为前后记忆比对这个过程中,只有当前感知到的记忆是变化的,而那个用来比较的标准记忆已经成为其固有“经验”,而永远保持恒定。

并且,当眼前感知到的记忆与自己固有(标准)记忆差距过大时,会给老人一种不真实感,从而更加坚持原来的固有记忆,这才是老人不爱玩太新鲜的东西的根本原因。

如果强行要老人学习、记忆新的信息,还会产生对应的反感,而产生反感的原因来源于对记忆信息的悲观预期,比如学了也没用,学了反而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

与之相反的未成年人,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新鲜的,因为没有强化太过的标准(固有)记忆的存在,那么对于小孩子来说,什么东西就都能接受。

所以,小孩子的价值观(标准记忆)的更改也要比老年人快的多,容易的多。

那么就会造成,小孩子在比对前后记忆的过程中,两段记忆都处于动态变化状态。

变化幅度越大,越让小孩子难以捉摸,对眼前之事产生强烈的兴趣、好奇心。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