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性那点玩意:同一性)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影响因素(人性那点玩意:同一性),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理论简叙
1946年,同一性概念有埃里克森引入心理学。此概念的正式提出在1968年的《自我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的引论中。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是同一性理论的基础,形成自我同一性是第五阶段的主要课题。
Erikson认为自我同一性由个体的生物、心理以及社会环境三因素的交互作用形成。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来理解自我同一性这一多元概念:1指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感觉和体验,以及别人对自己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的知觉或意识。2自我的一致性和连续性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个人独特的意识感,个人在意识上对自己的独特性和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存在的主观感受,即个体的同一感;对个体人格连续性的潜意识追求;个体与其所处的社会集体或群体在理想、价值或社会同一性上的内在一致感和一体感;自我整合的连续过程;将童年形成的认同等经验与青少年期的自我整合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从而在个体内心产生一种和谐一致的感受。3同一性是一种社会心理结构,这种结构通过自我与他人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模仿、认同和积极的自我建构来反应社会的影响。4同一性也是一个自我调节系统,可帮助个体指导主义、加工信息、控制意识以及选择合适的行为。
艾瑞克森认为,克服同一性危机,获得同一性整合,需要解决以下七个方面的问题:时间透视与时间混淆;自我确认对自我意识;角色尝试对角色固着;职业意愿对工作无力;性别分化对性别混淆;主从分际对权威混淆;价值定向对价值混淆。
1983年,加藤厚提出自我同一性的三种维度:现在自我投入、过去的危机、将来自我投入的愿望。以此分别组合,得出六种自我同一性地位:同一性形成地位;同一性形成;权威接纳地位;积极延缓地位;同一性扩散;同一性扩散地位。
1987年,Grotevant提出同一性过程模型,该模型包括四个主要成分:同一性过程中的个体特征、发展的背景、特殊领域的同一性过程,比如职业、意识形态、不同同一性领域中的相互依赖。自我同一性过程包括:从事探索的定向、探索过程、情感和认知加过、同一性巩固和最终的同一性评估。探索过程被进一步分为五个亚过程:期望和信念;探索;投入;竞争力量;评价。
1987年,Marcia,同一性的各种状态与不同的心理特征相联系。同一性获得与密切的人际关系、心理弹性、对自尊操控的反抗等高级能力相联系;同一性延缓与焦虑、道德敏感性、矛盾的家庭关系相联系;同一性早闭与专制的价值观、亲密的家庭相联系;同一性混乱与对学校和人际冷漠相联系。其以同一性形成过程中不同的探索和投入的行为特征,提出了四种自我同一性的状态:成就型;延缓型;排他型;弥散型
1990年,Berzonsky,同一性风格观,该理论关注信息加工过程和人们处理与自我相关的信息时所倾向的方式。共分三种同一性风格:
信息型风格,指延缓状态和获得状态的个体面对生活问题时,其反应是倾向于关注问题和探索。该风格的个体有很强的探索倾向,包括积极地寻找、处理和评估自我相关的信息;
标准型风格,指面对选择和问题时,早闭状态的个体通常倾向于严格执行规则。该个体关注重要的他人的期盼和标准,地址改变,对挑战当前信念和价值的信息持防卫态度。
混乱—回避型风格,指在解决问题或做出决定时,混乱状态的个体倾向于逃避和拖延。
1993年,Marcia的同一性状态范式,青少年为了能在社会中发挥成人的作用等,必须做出个人的选择,称之为相关生活领域的投入,比如:教育、政治、友谊等,深思熟虑的投入是基于探索形成的。个体的同一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对特定个人或社会特质做出的探索和投入决定的。共分四种:
同一性获得,个体经历了危机期或探索期并投入到个人相关的目标中;
同一性早闭,有投入但没有危机或同一性探索;
同一性延缓,个体当前正在经历危机或探索,但并没有做出投入;
同一性混乱,个体的同一性探索和投入的水平都很低。
1994年,McAdams,同一性人生故事模型理论。模型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或水平来解释人格:水平I是倾向性特质;水平II是个人关注,或称作个体的独特适应。水平III是人生故事。
1995年,Bosma,同一性是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适合,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协商”,标识都是相关联的。
1997年,Kerpelman,同一性控制理论,强调同一性发展过程中社会心理因素与心理内部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青少年同一性形成的微观过程。系统包括两个个体间成分和三个个体内成分。
个体间成分为:社会行为和个体间的反馈。
个体内成分:自我知觉、同一性标准和比较器。
2000年,cote等的同一性形成发展曲线,根据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性质和质量,同一性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曲线:发展个个体化和默认的个体化。两者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发展个体化的人在发展和改变同一性的过程中能很好地利用社会资源,而默认个体化的人更像是环境与背景影响的被动接受者。
2004年,Kroger,有时,同一性指一种结构或构造,有时它指一个过程,还有时,同一性即被看做一种有意识的主观体验,也被看做一种无意识的实体。
2006年,Luyckx等,同一性形成的双循环模型,双循环有五个维度组成的构成:广度探索、深度探索、沉浸探索、做出承诺和认同承诺。
(二)举例
一个个体评价自身的生活或情感过往,非连续、非完整、非整体的,你很难指望他会是一个理想的伴侣。也很难指望他会收获幸福的婚恋关系。
同一性,通过心理学中的各类概念,比如,自尊、心理弹性等,中介到或关系到个体婚恋幸福,乃至生活习惯等。
为什么多数人们很难摆脱手机依赖?这和同一性早闭正相关。他们往往更想符合父母的期盼和社会的规矩,循规蹈矩,又不得不面临着乏味和空虚。因此手机短视频可以占据他们一日内不少的时间。
为什么现代人普遍焦虑?家庭家环境和社会因素,逐渐很难让人们在青春期完成同一性,而更多的表现出延缓、扩散和早闭,这从而很难让他们自我欣赏,这极大程度上促使个体对焦虑易感,同时抗压性较差。是不是我们现在常常媒体上看见孩子因为学业压力大,而选择轻生?
为什么在青少年中追星现象越来越普遍?在我读书的那个时代,那些追星的同班同学和其它学生,总会有点“异样”,然而现在的学生没有点追星,反成了异类。现在不少流量明星的主要市场就是青少年,青少年也会因为追谁而争论不休。孩子对明星追逐背后的娱乐社交以及情感移情上,和同一性延缓和早闭有一定的关系。还记得当你追刘德华的杨丽华吗?当时她给人的感觉就是“憨憨的”,不通人事人情的感觉,这与同一性延缓相关。在这种“崇拜”机制中,我们会看到人们的理想化和妄想化,这也关系到个人情感生活,会呈现出完美主义、过度依赖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