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班面试(创业者结束创业后该如何找工作)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创业班面试(创业者结束创业后该如何找工作),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个话题很有趣,我们之前也专门做过相关的调研和采访。
今年年后,通过搜索公司后台的数据,我们发现过去两年里,曾经有 980 名创业公司的创始人在 我们平台寻找过新的工作机会。
我们约其中的5-6名创业者聊了聊,「太累了」、「心寒了」、「年纪大了」这些词是从结束创业后的他们口中听到最多的话。
泡沫破碎后总归要直面现实,重新找工作的过程中,现实丢给他们的问题主要有:
继续创业还是打工?
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做专业型工作还是管理型工作?
怎样证明自身的实力和稳定性?
基本囊括了题主想问的问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继续创业还是打工?
虽然题主已经决定转换身份找一家公司做打工族了,但还是有更多的人创业之心不死,总想着寻找下一个项目再拼一把。
其实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随着年龄增长,做出的每一次选择都不如年轻时容易。
下面讲几个我们采访过的创业失败后重新找工作的候选人经历(为保护候选人隐私,人名均为化名):
毕业后在某大厂工作过 2 年多时间的杨宁,有过 3 段连续创业的经历。创业之初的杨宁,拉着身边 5 位同事朋友,共同凑齐 50 万元就决定开始做游戏。而太年轻的他们,当时甚至连投资人这回事都不知道。
他们的第一款游戏走的是付费道具的盈利模式,第一款游戏按照预期花了 30 万,玩的用户也很多,但由于团队对玩家的心理揣摩不到位,迟迟没有用户购买道具。开发完第一款游戏后,公司现金流吃紧,没有余钱再去开发第二款游戏。
在一次投资人大会失败而归后,杨宁的创业团队彻底解散。在此后长达一个多月的休息和反思中,杨宁又迎来了第二次创业的机会——在一家游戏创业公司做技术合伙人。
虽然仍是做游戏,但这家公司已获天使轮投资,并且 CEO 是受投资人青睐的腾讯背景出身。而「没有腾讯背景出身的合伙人」,是杨宁上一家创业公司融资失败的原因之一。但即便如此,几款游戏的不畅销还是让第二家公司走上了资金链断裂的老路。
所以,当杨宁的第二家公司陷入资金紧缺就快发不起员工工资时,公司的 CEO ,一个年近 40 岁的前腾讯高管,决定卖掉自己的房子再试一次。杨宁想起自己第一次创业亏了 30 万的经历,劝他三思,「万一不成功会使自己的家庭和生活受到重挫。」杨宁说,CEO 却回答:
「我年纪这么大了,不创业还能做什么?再去别的公司工作也没什么我能做的事情啊,而且万一别人问起来怎么办?」
年龄的焦虑和放不下身段是许多创业公司创始人想要继续创业的原因之一。一个有着腾讯大厂多年管理经验和创业经验的人,在市场上往往不缺工作机会,只不过要看他是否愿意放下身段去做,从创业公司 CEO 到某大公司技术经理或高级开发,这种落差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
所以对有些人来说,创业就像一场赌博。而驱使他们继续的心理是不甘也是无路可退,结束豪赌、直面惨败现实的过程并不轻松,与其这样不如继续活在那个为理想而拼搏的光辉美梦里。
而那些决定归于现实,重新工作的人,大多也是在认清现状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人的野心是庞大的,但如果自身能力还不足以支撑野心,不如先沉淀几年,再去创业。
经历过 3 段创业经历的杨宁每次失败后都会总结原因,并将之转化为经验。现在的他已经走出迷茫期,也越来越清晰未来的发展路径:去一个成熟的大平台做专业的技术类岗位,一边工作一边在社交网络上写自己的技术博客,维护个人的Github,在技术圈塑造一定知名度以后,再去一家明星创业公司担任管理类岗位。
而 100offer 上的另一位创业失败后重新找工作的求职者李进,也在重新出发的过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新方向。
从社交产品到外包公司,再到在线教育 O2O,同样有着 BAT 背景和丰富创业经历的李进,在最后一款在线教育类 O2O 产品因烧钱过猛、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并因此负债数百万元后,才渐渐想明白:「加入一家公司的优秀团队一起成长,把一件事情从小做大也不错,不一定非要自己创业。」
这两个候选人都在创业失败后决定重新找工作,这时就需要考虑第二个问题:
去大公司 or 小公司?
2016 年,资本市场的回归理性也让无数情怀膨胀的创业者们看清了现实。目前在我们平台寻找新工作的 30 岁以上创业公司创始人,更多偏向去一家成熟大企业稳定下来。太初创的创业团队几乎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即使考虑去创业公司,也会倾向于去A轮以上的规模,而资金充足是他们考察一家创业公司是否值得去的重要标准(去资金紧张的初创公司只是重走创业老路而已)。
30 岁离开新浪后创业 5 年的张扬,在自己合伙的游戏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后,也加入了找工作的大军。
「我今年 35 岁了,再出来找工作更多是为了求稳,虽然也考虑去创业公司,但是太初创的肯定不行。」张扬说。
前面提到的杨宁后来也收到了 5 封面试邀请,但他只接受了其中一家大平台的面试邀请。
而手上已通过其他渠道拿到两个 offer 的李进,由于不太看好已有 offer 的业务增长,也来到了我们平台看新机会。
「未来 3-5 年内,我希望在一家公司稳定下来好好积累沉淀,经济上把负债还清,同时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状态,之前一直在创业,几乎没怎么顾及生活。」
看上去他们都做好了重新开始的准备,但当他们真正开始面试时,还遇到了这些问题:
做专业性工作还是管理型工作?
怎样验证自身实力与稳定性?
两家创业公司都被收购的金志雄,虽然有两段还算成功的创业经历,两段经历也在面试过程中给自己加了不少分,但企业招人更多会希望这个人稳定,且在公司中的职责目标明确。创业时技术、项目、产品和运营都做过的金志雄,有时也会纠结到底该选哪个职位:去了管理职位觉得高级研发也可以做,去了研发岗又觉得别的也可以做。
(金志雄简历中的自我介绍)
「如果选择大公司的高级管理岗,比如技术总监,下面带几十几百号人,领导又会担心我在创业公司自由惯了,能不能融入进这种规模的团队。」
金志雄的尴尬李进也遇到过,「创业经历给我带来的最大阻碍,是很多公司的 HR 会担心创过业的我,是否还在为下一次创业做准备,或者做的时间不会很长,比较怀疑我能踏实下来做事情的决心。」
对此李进表示理解,毕竟自己以前也有过招人经验,知道在雇主眼中,招一个有过创业背景的人用人成本比较高,风险也比较大。
但其实不同岗位的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不尽相同,100offer 的职业顾问说:HR 在替公司招人时一般比较看重一个人的学历、前公司背景和稳定性,而公司创始人或部门总监可能会觉得创业知识和经验对公司发展有一定帮助,特别对于那些创业公司来说,这种人融入团队也更快。
但对于那些想做高级研发岗或架构师类岗位的创业者来说,面试官又会怀疑他创业精力的分散是否会影响到技术水平。
虽然杨宁有三段创业经历,但除了第一次创业自己投入了 50% 的精力在管理和杂事上,其余两次创业自己都会投入 70% 以上的精力在技术上,加上不分昼夜的 996 和加班,他认为自己的技术实力不但没有落后反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但是面试官依然对他的实力有所顾虑。那是杨宁在 100offer 上唯一接受的一家上市公司的面试,由于参加面试前 100offer 的职业顾问已经将这家公司 CTO 的面试风格和为人性格都告诉了他,面试当天他和 CTO 聊得很顺畅。
「但是当我提起期望薪资时,CTO 犹豫了一下,说这个薪资可以给,但是需要CTO 本人以人格向 CEO 作担保,才能开出这个薪资请他来。」言外之意就是「我不知你是否真的值这个价钱。」
最后这家公司虽然还是发出了 offer,杨宁却因为薪资没满足预期选择了放弃。而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之前在面试某家智能硬件类公司时,前几轮技术面试都聊得很开心,但到了 HR 那里,由于自己没有高并发的经验,HR 对他的能力十分怀疑,最后虽然给了他期望薪资,给的却是普通开发的岗位。言外之意是「从普通开发做起,证明自己的实力了再升职位。」这种不信任感让杨宁匪夷所思,最终选择了放弃 offer。
有过这几次经历后,他意识到过去自己只是埋头创业,而忽略了经营自己的技术博客或其他能证明自身实力的业余项目等,导致面试的时候得不到HR的信任。
所以面试时面对HR方的挑战,最好能有一些公认的作品证明自身实力,不然一切都是纸上谈兵。HR觉得你不行,就算你拿专业技术和他聊,他也听不懂。
最后回到题主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1.简历如实写,不要因为害怕HR觉得你的简历是编的,而在简历里隐藏自己的光芒。更何况大多数HR只会担心你的背景不够shining。如果你真的有些本事,他们只会因害怕hold不住你而拒绝你,不会因为你太优秀而拒绝你。
2.抛开过去的成就,摆正心态,重新开始。从创始人到打工族,无论心理上还是待遇上都会有一定落差,如果再加上转行,那落差就更大了。这时候如果还把自己当一个过去拿过几轮融资、管理几十号人的创始人看待,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好机会的,除非再去创业。
毕竟一家公司录用你,看重的是“你未来能为公司创造多少价值”,而不是“你过去为别的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
3.能拿多少薪资全看个人实力和运气。如果不转行,自己实力也ok,一般还是可以拿到不错的薪资的,有些甚至比之前创业时拿得更多。(很多初创公司的创始人薪资并不高,主要靠“虚无缥缈”的期权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