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面试问题(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题目及解析)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地理面试问题(地理教师资格证面试答辩题目及解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1.5.13更新
1.简述泥石流形成的条件
(1)山坡上有松散的土层和风化物质覆盖,为形成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
(2) 有陡峻的地形,沟谷上游有一定的汇水面积,下游窄小,沟床纵剖面坡度较陡直。
(3) 在中、上游地区有暴雨或冰雪大量消融及湖泊的溃决等形成补给水源。此外,强烈的地震、植被的严重破坏等都可以引起泥石流的暴发。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的人口问题具有双重压力,既具有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净增数量大的问题,又面临着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因此我国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要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应对迅速老龄化问题。
除此之外,我国在人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3.城市化的含义及标志
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又叫城镇化。
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上升。
4.简述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
5.简述沼泽湿地形成的原因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1) 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成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 ;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 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底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3)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 水不畅。
2021.5.11更新
1.简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1)自然环境优越: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地势低缓,平原面积广阔,土层深厚,河网密布,水源丰富。
(2)经济实力雄厚:东部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有众多的农业基地和水产品基地;工业发达,集中了我国最具有实力的四大工业基地,其经济影响力遍及全国;科技文化水平高;水陆交通方便,使人口不断集聚,经济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东部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不断增多,使人口集中程度提高。
(3)政治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全局出发,制定了有利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特殊政策,这就使得东部沿海地区得以依据有利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首先接受海外的先进技术、大量的资金和现代化的经营管理方式,从而促进了人口的集中。
2.我的的凌汛主要发生的地区
主要是黄河和松花江
3.简述城市或城市群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1)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增收就业
(2)促进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发展
(3)带动城市化,辐射地区发展
(4)农业人口用地向非农业人口用地转变
4.简述港口建港区位因素
(1)港阔水深,不冻不淤。(找等深线、结冰期0℃、泥沙淤积)
(2)位于背风处,受风浪台风影响小
(3)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好(避开断层)
(4)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经济腹地广阔,经济发达水运需求量大(决定因素)
(5)港口基础设施完善
5.简述东北水稻品质优良原因
(1)昼夜温差大,糖分积累高,营养丰富
(2)低温病虫害少,农药使用少
(3)雨热同期
(4)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5)科技投入大
2021.5.10更新
1.简述酸雨带来的影响
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
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
危及人体健康
2.简述秦岭一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
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3.简述我国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1)相同点
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交通便利
市场广阔
工业比较发达
(2)不同点
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科技水平存在差异
专业化水平不同
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4.分析分析我国武汉市的城市区位因素
(1)地理位置
位于长江和汉江汇合处
中国大陆的中部
(2)自然因素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
长江、汉江汇合处,水源充足
(3)社会经济因素
附近铁矿、棉花资源
长江和汉江汇合处,京广铁路穿过,交通便利
科技发达
劳动力丰富,素质高
湖北省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的经济、文化中心
现代工业、新兴高科技产业(光谷)。(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棉纺织、光谷等)
2021.5.9更新
1.简述热带雨林的分布区以及雨林的生态效益。
⑴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两侧,但在大陆向风地带可以伸展道南北纬15-25度。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地球的储水库: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世界生物基因宝库: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存时间最长的场所。
2.简述山西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
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 、 神黄线、 焦日线 。
3.简述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⑴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①发达国家 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②发展中国家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 。
⑵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不同经济水平的国家发展不同阶段的产业①发展中国家发展处于成熟期或衰退期 的产业;发展中国家占据利润低的加工环节。②发达国家发展处于开发期或增长期的产业;发达国家占据利润高的设计和营销环节。
⑶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产业转移伴随着 污染 转移和扩散,发展中国家应注意产业转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⑷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①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常常引起失业人口增加,如日本;②发展中国家 接受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4.简述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
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5.从地理角度分析丁真大火后对当地的影响
提高了理塘县的知名度,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交通、酒店、饭店等的发展;
促进就业,有利于脱贫致富
5.简述七大洲地形特色
亚洲:①地形复杂多样,起伏很大,高原、山地面积广;②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平原多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东部纵贯着巨大的东非裂谷带;③ 地势特点:东南高,西北低;
欧洲:①欧洲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平原面积广大,占总面积2/3;②地势低平,为世界地势最低一洲(300m),地势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广布;
北 美 洲: ①地势东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纵列三大地形区,西部是山地,东部是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陆北半部广布;
南 美 洲:①西部为南北纵贯的安第斯山脉;②东部为平原、高原相间排列;
大 洋 洲:①地势低平。地表起伏和缓;②地形为南北三个纵列带,东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西部为高地;
南 极 洲: ①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2350m);②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1.简述地球上为什么存在生命?(地球既普通又特殊的原因)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3.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
4.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并列举出证据。
5.说出地球运动的形式及各种形式产生的地理现象。
6.说出北半球夏至日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正午影子长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7.简述地球的圈层结构
8.请列举出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
9.简述大气层分为哪几层,飞机飞行高度一般位于哪一层上?为什么?
10.简述热岛效应
11.请说出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分布。
12.简述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13.说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及常见的防震措施。
14.请谈谈如何判断气候类型。
1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会产生什么危害?
16.一天当中的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在什么时候,原因是什么?
17.除南水北调,我国还有那些资源调配工程?
18.请简述道路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19.简述板块构造说理论。
20.简述城市形态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和优缺点。
21、简述多火山、地震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22.采用地理探究法进行教学有哪些意义?
23.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哪些?在设计导入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
24.地理教学巩固应用环节的意义是什么?
1.简述地球上为什么存在生命?(地球既普通又特殊的原因)
(1)外部:有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太阳正处于壮年时期,状态稳定;太阳系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内部: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当,有适宜生物生存的温度和液态水的存在;地球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氧气并且可以保护地球生物不受紫外线的伤害。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提供的光、热资源。
(2)太阳辐射经植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转化为生物化学能。
(3)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4)太阳辐射本身以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也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3.太阳辐射强度的影响因素
(1) 纬度位置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 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被赤道低压带控制,多对流雨,而副热带地区被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要弱于副热带地区)
(3) 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 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而损失的能量)
4.试描述地球的形状并列举出证据。
形状: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证据:①站得高看得远;②地球卫星照片;③月食时月球表面地球的影子;④海边看帆船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⑤。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
5.说出地球运动的形式及各种形式产生的地理现象。
形式:自转和公转。
自转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差;③地转偏向力。④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差使地球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表现为潮汐
公转地理现象:①昼夜长短的变化;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③四季的变化④五带的划分。
6.说出北半球夏至日昼长随纬度的变化规律及正午影子长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
昼长随纬度变化规律: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正午影子长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递增。
7.简述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根据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可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的外部圈层:在固体地球之外还存在另外三个圈层,它们是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与固体地球休戚相关,共同演化,塑造着多姿多彩的地球。
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大气圈中的气体主要集中于地表以上18km的范围内,往上气体变得极为稀薄。由地表往上可分为五个次级圈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扩散层(散逸层)。
水圈:是指地球表层由水体构成的连续圈层。其物态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体的形式有河、湖、海、冰川(盖)水蒸气、地下水等,并形成一个包裹着地球的完整圈层。地表上直接被液态水体覆盖的区域占地表面积的3/4。在太阳能、重力的作用下,使得水圈中的水体周而复始的运动,形成水循环。水循环的方式有:海洋与大陆间的循环;地表与地下间的循环;生物体与周围空间的循环;水圈与大气圈间的循环。
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活动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生物从高等到低等,从动物到植物,乃至细菌和微生物等生活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的陆地、水体、土壤及空气中,构成了一个基本连续的圈层。目前己知的生物有近两百万个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8.请列举出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
平原,海拔很低,一般在 200 米以下,地面起伏很小,平坦开阔。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 500 米以上,地面平坦或起伏不大,边缘陡峻。
盆地,海拔有高有低,地面起伏的特征是四周高、中间低。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 500 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
丘陵,海拔较低,一般在 200 ~ 500 米,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9.简述大气层分为哪几层,飞机飞行高度一般位于哪一层上?为什么?
根据温度、运动状况以及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飞机飞行一般位于平流层,因为在该层气流是平流运动的,减少了飞机飞行过程中的颠簸。
10.简述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是城市化气候效应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城市化对气候影响的最典型的表现。大量的观测对比和分析研究表明,这是城市气候中最普遍存在的气温分布特征。如果绘制等温线图,则形成等温线呈闭合状态的高温区,人们把这个高温区比喻为立于四周围较低温度的乡村海洋中的孤岛,称为“城市热岛”。大量观测资料证明,在水平方向上,城市高温中心出现在人口密集、建筑密度大,工商业最集中的城区,例如上海热岛中心位于徐家汇到外滩的旧城区,北京热岛中心位于东西长安街的城区南部。城市热岛与城市化程度(城市建筑面积、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工业发展、交通运输)以及城市的几何形状、自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方式等均有密切关系。城市化程度愈高,即城市面积、人口规模、人口密度愈大,其城市热岛强度愈强。
11.请说出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分布。
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为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很大。这样分布的原因,如下。冬季,太阳光直射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获得光热少,大部分地区气温普遍较低。冬季,来自蒙古、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影响较大。冷空气在南下途中受山岭阻隔,对南方的影响较小,从而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南北方的温差。
12.简述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
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是,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地表碎屑物多,强劲的西北携带西北地表碎屑物,由于受到太行山的阻挡,沙子和尘土堆积于山前,日积月累,形成黄土高原。
13.说出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及常见的防震措施。
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防震措施:①地震时,要保持冷静,要因地、因时地作出瞬间避险抉择;②不要拥挤在楼梯,过道上;③要选择空旷地带;④不要盲目破窗跳楼;⑤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头部;⑥地震发生时,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
14.请谈谈如何判断气候类型。
第一步:判断所属半球。
依据最高气温出现的月份,如果最高气温出现在 7 月或 8 月,则这种气候是北半球的气候;如果最高气温出现在 1 月或 2 月,则这种气候是南半球的气候。
第二步:以温定带。
观察最冷月平均气温数值或最热月平均气温数值。
热带型气候类型的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都在 15℃以上。
亚热带型气候的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在 0 ~ 15℃。
温带型和亚寒带型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在 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平均气温却常常在 0℃以上)。
寒带型气候的最热月平均气温一般在 0℃左右。
第三步:以水定型。
观察降水的全年分布状况。按降水类型,可分为以下四类。
夏雨型:所有的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和热带草原气候。
冬雨型:地中海气候。
年雨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少雨型: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1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会产生什么危害?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人为原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
使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剧增;旱涝灾害频繁;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等等
16.一天当中的最高温和最低温出现在什么时候,原因是什么?
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因为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午后 2 时之前是大地接受太阳辐射最多的时候,大地升温后向大气辐射热量,所以大气的最高温会比地面最高温晚两小时左右,也就是午后 2 时左右。
一天当中,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因为太阳落下后,空气和地面都同时失去了太阳光热的供应,因此开始不断地散失热量,气温也就不断地降低,到第二天清晨,地面温度下降到最低点。日出以后,地面直接吸收太阳热量而使温度逐渐升高。所以一般在日出前后空气温度最低。
17.除南水北调,我国还有那些资源调配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
是把西部(新疆、陕甘宁、川渝,甚至中亚)天然气通过管道运输到东部(珠三角、长三角等)的能源调配工程。稳定东部,发展西部,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西电东送工程
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中游(水电)送到环渤海地区。
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送到华东地区。
西线: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送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18.请简述道路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道路交通运输长期以来都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保障前提,极大的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通过道路交通运输功能的发挥实现区域生产资料的合理配置,整合区域的各种资源,促进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物资、信息、人才和资金的流动,促使区域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运输的发展最终将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19.简述板块构造说理论。
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板块构造学说,把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地震与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之中,用统一的动力学模式解释全球构造运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是海底扩张假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学说的立论依据在于,地表岩石圈并非浑然一体,而是由不连续的独立单元,即板块构成的。几大板块的相互作用是大地构造活动的基本原因。由于板块的强度很大,主要的变形只能发生在其边缘部分。换言之,即板块内部比较稳定,各板块间的接合部才是活动带。因此,大陆边缘并不是板块的边界,海岭、岛弧和大断裂才是板块边界所在。对流带动板块由大洋中脊或海岭向两侧扩张,在岛弧地区或活动的大陆边缘沉入地下软流层完成对流的循环。板块的边界有三种类型:①扩张(或增生)型边界;②俯冲(或汇聚)型边界;③转换断层(或次生)型边界。
20.简述城市形态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和优缺点。
常见城市形态包括团块状,组团式,条带状或放射状。
团块状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受市中心的吸引作用下形成,各组成部分比较集中,连成一片。它的优点是便于集中设置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各种设施的利用率高,方便生活,便于管理。但是易于造成环境污染。
组团式主要受用地限制或河流、地形阻隔,城市由几片组成,各片互不连属。它的优势是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但是不足是各片区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
条带状或放射状,主要是沿交通线分布或受地形、河流限制,城市沿主要交通干线或地形区延伸。主要优点是城市各部分接近郊区,亲近自然。但是城市交通主要集中在某一方向,且运距很长。
21.简述多火山、地震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多火山、地震既给日本带来了不利影响,也带来了很多有利影响。
(1)不利影响
火山喷发会破坏当地的田园、建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火山喷发产生大量的火山灰,污染环境。
地震会破坏建筑,引发海啸,产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2)有利影响
带来丰富的地热资源。
火山灰作为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带来丰富的旅游资源。
22.采用地理探究法进行教学有哪些意义?
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提出地理问题、分析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从地理现象中获取地理信息,加工和处理地理信息,得出正确的结论。
探究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独立思考、提出假设、比较和类推思维,这些都是形成创造思维的重要条件。
23.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哪些?在设计导入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
常用的导入方法有媒体导入法、温故知新导入法、生活实例导入法等。在导入的时候,需要注意如下几个要点:
科学性。地理学科是一个很严谨的学科,所以我们在不管是在内容上的组织还是语言上的组织都要注意科学性。
启发性。地理导入是通过提供学生已知或者未知的事物或者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趣味性。能够让学生一听就能够把注意力长久的锁定在课堂上。像一些方法如设悬法、生活实例法、视频法等在地理学科里面是很容易出彩的一些导入技巧。
24.地理教学巩固应用环节的意义是什么?
强调重要的地理事实和规律,及时复习巩固新知。
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或综合,明确所学知识在地理知识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方式,提示知识结构。
通过训练,明确操作程序,初步学会地理技能。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思路与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
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指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
通过评价活动使学生领悟所学知识的思想内涵,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培养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