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故事论文(儿童文学下童话故事教学策略探究)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文学故事论文(儿童文学下童话故事教学策略探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所谓儿童文学是指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这类文学作品更加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符合儿童的内心审美要求并能很好的满足儿童阅读及欣赏水平,通过学习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故事内容具有多样性、梦幻性、拟人性等特点而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开展童话故事教学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想象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儿童文学视角下童话故事教学作用分析
由于大部分儿童都对童话忽视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习惯性将童话故事作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重点来对待。与其它类型文章相比,儿童文学视角下童话故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故事内容富有趣味性,儿童参与积极性高。童话故事本身具有极强的趣味性,由于童话故事内容结合儿童心理特点,故事具有极强的神话和浪漫主义色彩,因此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当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童话故事作为讲授对象时,学生对童话同时所产生的浓厚兴趣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学习积极性。
2.故事情节具有想象性,便于开展交流互动。教学互动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很多小学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学生不敢与教师展开交流,从而影响了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这一阶段的儿童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喜欢围绕一些新鲜事物展开深入的想象活动。童话故事中的很多细节具有极强的想象空间,当教师讲授童话故事时,由于对故事中的某一细节产生的浓厚的想象力,再与教师展开交流时就会变得相对轻松。
3.故事语言富有简洁性,提升儿童表达能力。儿童表达能力的提升是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有限的语言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想法表达出来。童话故事中的语言内容通俗易懂,更容易让小学生接受,长期开展童话故事学习的小学生由于对故事情节产生极大的兴趣,很多小学生会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喜爱通过言语的方式表述出来,对更好的提升儿童口头表达能力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儿童文学视角下开展童话故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尽管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开展童话教学有上述几个基本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究其原因与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的所存在的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儿童文学视角下开展通过故事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过度重视理论灌输,失去童话原有艺术魅力。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过度的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将童话故事当做一篇普通课文进行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童话故事中的字词句,更要把握童话故事中的段落大意。这种教学方法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将童话原有的艺术魅力抹杀了。当小学生将注意力全部放在童话故事中的一些语文知识点时就不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童话情节的品味上,童话教学的实际效果也就逐渐丧失。
2.情境创设较为简单,实际体验效果难以保证。儿童之所以喜欢童话故事是因为童话该是中的每一个情节非常吸引小学生,在很多小学生心目中童话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自己,然而小学生这种强烈的心理想法却很难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尽管目前有些教师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一些角色对话、讲台表演等趣味活动,但由于情境创设水平不高导致学生实际体验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第一,很多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往往采用已有的教学道具创设情境,学生与道具之间缺乏一定的互动。第二,情境创设与童话故事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无法更好地沉浸在其中,学生体验效果自然难以保证。
3.集中教学比重较大,儿童个性观点难以表述。集中式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开展童话教学,尽管学习内容深受广大小学生的喜爱,但由于教师需要顾及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很难了解个别同学的内心想法。每一位小学生内心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想法,小学生没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与教师分享,也就无法更好地透过童话故事内容体会到童话中的内在趣味。
三.儿童文学视角下的童话故事教学策略分析
针对儿童文学视觉下童话故事教学存在的上述实际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应重点围绕儿童文学与童话故事之间的关系,真正从儿童的角度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并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让童话故事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1.将理论讲授与童话欣赏分离,还原原有童话魅力。为了更好地将童话故事原本的魅力融入到课堂之中,教师可以尝试将理论讲授与童话欣赏教学活动分离开,通过单独的童话故事让学生从整体的角度欣赏童话故事,感受童话故事中情节的发展脉络,进而引导学生加深对童话故事的整体印象。在分离的策略设计上教师可以从如下两个角度展开。第一,先开展童话故事欣赏,再通过趣味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中的字、词、句展开自我学习。由于前期学生对童话故事已经产生极大的兴趣,再让学生自学时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童话故事阅读与分享的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是否对童话文章中的基础语言知识展开学习。在小组合作结束后教师不需要检查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章情况,但需要加大童话故事内容的检验。通过上述两种将理论讲授与童话欣赏相分离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好地保证童话故事的完整性,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对童话故事展开欣赏,降低学生欣赏童话故事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发挥童话故事对小学生的教育作用,提升学习效率。
2.发挥信息技术特点创设情境,优化学习体验效果。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小学教育中逐渐进入到智慧教育时代,这一时代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的诸多便利性,不仅一些必须在现实生活中才能看到的形象可以通过数字化设备轻松看到,而且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见到的景象也可以通过数字化设备创设出来。一般情况下,童话故事中的很多人物、故事、发生背景都脱离现实,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真实的体验情境,鼓励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更加丰富的趣味实践活动。第一,教师可以根据童话故事内容为学生创设基本情境及道具,比如在讲授《白雪公主》时,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们准备白色裙子、小矮人道具,并利用电脑、投影仪创设情境。第二,情境创设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童话故事体验活动,体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展开个性情境创设及体验活动,鼓励学生运用数字化技术创设更加富有个性化的情境。
3.组织多元化趣味教学活动,尊重儿童个性表达。由于在童话故事教学过程中将原本需要讲授字词句等基本理论知识的时间省去,因此在课堂中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趣味实践活动。在组织并开展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体验质量,更应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独特的想法表述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心情感,提升学生对童话故事的理解程度。第一,开展趣味猜想活动,童话故事具有很强的想象空间,不论是故事的结局还是故事中间都会有很多没有交代清楚的故事细节,作为教师可以将这些细节转换为题目让学生开展想象,并通过自我组织语言的方式将想象内容表述出来。比如在讲授《丑小鸭》时,教师可以提取“丑小鸭变成大天鹅”的这一场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当那些曾经嫌弃‘丑小鸭’的动物们发现丑小鸭变成‘天鹅’时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呢”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与其他同学展开交流能很好地起到个性表达的目标。第二,开展个性表演活动,发挥小学生善于表演的特点,鼓励学生们将自己对童话故事的看法通过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在讲授《七色花》童话故事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主题:“假如你有一个七色花,你将如何使用,使用前后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鼓励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将自己内心深入的“想法”呈现出来。总之,童话故事因其内容富有夸张、象征、拟人等特点而深受广大儿童的喜爱。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童话故事开展教学不仅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想象空间,还对提升儿童表达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实际课程开展过程中却存在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理论讲授、情境创设较为简单、集中教学比重较大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将理论讲授与童话欣赏相分离、发挥数字化设备优势、组织多元化趣味教学活动三个策略对现有童话教学课堂进行优化,才能更好地借助童话故事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许萌.儿童文学视角下的童话故事教学探究[J].农家参谋,2020(19):257.
[2]宋金霞.语文童话故事教学策略实践[J].文学教育(下),2020(04):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