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编制也要签合同吗 国企的编制重要吗

2023-11-10 09:55: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国企编制也要签合同吗 国企的编制重要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企编制也要签合同吗

写在前面

在大家的固有印象里,国企算是香饽饽。它虽不像互联网头部企业那般“日进斗金”,但大多数人觉得它是“体制内”,有“编制”,是“铁饭碗”,收入预期稳定,工作内容体面。

近两年就业形势严峻,考编愈发火热。国企作为带有体制色彩的单位,自然也成了许多毕业生就业的理想圣地。以我们企业办公室为例,今年校招进了两位文科毕业生,分别来自北大和人大,可见有多卷了……

今天,我们聚焦“编制”,探究探究的国企编制的含义、现状、意义和展望。

编制是什么?

我们先看看”编制”的定义:组织机构的设置、其人员数量的定额和职务的分配,分为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即我们常说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这是狭义层面的。

但从广义上说,若为国企人力部门在册员工,也可以谓之有编制。因为从用工性质上来看,在册员工是该企业的正式员工,不犯严重错误的话,国企一般是不会随便去解聘他。

国企还有编制吗?

不论从理论上或者狭义上来说,编制几乎已成为过去时,因为如今的国企员工大部分都是合同制,用人管理在本企业人事部门,薪资待遇参照市场,已不存在编制一说。

但注意我说的是“几乎”,我身边确有两类人例外。

第一类是“中管央企干部”“市管国企干部”。即部分国企中高层领导在国务院国资委、中组部或本地国资委、组织部登记备案,这类领导既对公司负责,也对国资委和组织部负责。例如在疫情期间,就有一批“市管国企领导”被抽调脱产执行抗疫任务。

第二类是部分事业单位类的国企员工。是的你没听错,这类单位即是国企又是事业单位,典型代表就是央企的研究所。以我待过的研究所为例,里面事业编人员和企业合同工的比例大概是一半一半。但随着这类单位朝着企业化运作模式转变,用人机制逐渐市场化,入编要求越来越高(我的老东家是特定专业的博士研究生起步),因此事业编制的比例也不断在稀释。

从广义上说,编制就很普遍了。如果把国企的用工形式分成以下四种:“中管干部”或“市管干部”、正式员工、系统内借调员工、系统外派遣员工,前两种都算在本企业有编制。

国企编制很重要吗?

这个问题其实显而易见,有编制肯定比没编制好。如果你有狭义上的编制,那你就厉害了——要么意味着你是国企中高层领导,有较高的收入外,还享受一定的政治待遇,比如打通了企业和政府任职的通道;次一点你也是事业编制人员,可能工资性收入优势不大,但是你的退休金可不是普通合同工能同日而语的。

抛开编制这个话题,从待遇上来讲,一般正式员工>系统内借调员工>系统外派遣员工,工资、奖金、福利、晋升通道均有优势。所以我建议进国企前要明确用工身份,近国企后要抓住用工形式升级的机会。

所以国企编制会消失吗?

近些年,国企改革如火如荼,各企业法人治理不断完善、市场化水平日渐提升,国企编制可以预见的会逐渐消失。特别是近些年的几个动作,使编制的概念不断淡化。

一是国企去行政化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以前央企国企老讲行政级别,比如国铁集团是正部级央企,中国建筑是副部级央企,而中建三局是厅局级单位,而有些企业甚至还保留局长这类行政虚职。现在都讲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虽然我所待过企业的部分主要领导还会有一些行政化影子,但中层以下都更像平凡打工人了。

二是市场化选聘中高层以及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即国企高管通过市场化规则选聘人用,再通过签订聘任协议和业绩合同,明确权责利,加深了国企领导层职业经理人的烙印。

三是国企员工用工市场化。国企改革文件中已明确提出“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其实意思很明显了,随着国企市场化程度加深,“末位淘汰”是必然,以后想躺平未必像以前那样无所顾及,如果企业经营不善,恰好你又绩效垫底,炒鱿鱼恐怕成为常态化手段。

总结一下,目前国企编制已经是稀缺产物,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部分国企领导和事业单位性质国企的领导员工才有编。编制很重要,但长期来看它终将消失,成为时代的产物。而当它完全消失的时候,“铁饭碗”和“躺平”在国企中很可能很难出现了,奋斗或者“卷”才是国企人生存下去的不二法门。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