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意识的表述(深度哲学:自我意识的本质)

2023-11-23 00:51: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自我意识的表述(深度哲学:自我意识的本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我意识的表述

要谈清楚自我意识,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我,什么是自我。

当然熟悉我的读者知道,我绝对不会清谈某个不存在的概念,所以即便是我和自我,我一定会给予指实,也就是说它们一定代表我们现实中可见的存在。

我们先来看一个句子:我要反思自我。在这个句子中,我是一个主体,自我成为了一个客体。你不能说:自我要反思我。这个就不对了,很别扭,有一种反客为主的感觉。所以在这个里面,自我是我的客体,是一个对象,既然是对象,肯定就是表象,既然是表象,肯定就属于四重根体系中的一列,也就是说自我这个东西一定属于四类客体中的一类客体,而我呢,也属于认识主体中的某一类主体,那么究竟分别指代什么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回顾一下四重根体系。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整个四重根体系是这样的,如下图:

很明显看到,属于人的四类认识主体的部分,这个肯定代表我,因为是我在认识,是我在反思自我,而属于自我的部分,因为它是对象,属于客体,那么显然就是主体意志,因为概念,时空,物质,这些都是外在的表象,而不属于自我的部分。当然这里概念有点特殊,因为它只有在首尾两端的时候连接外在表象,也就是说当你看到某个具体的东西的时候,你将其抽象成概念,比如看到一个苹果,现实的苹果和概念的苹果这就是属于外在的,但是苹果马上又可以跟脑子里的水果这个概念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内在了,但是最终任何概念都必须落实到一个具体的现实中的物质之上,才有其真值的意义,因此概念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对外的,虽然大多时候它都是以思维的形式对内的,但概念的本质作用还是要通过对外来体现的。

因此,所谓我就是指认识主体即:自我意识、感性、悟性、理性。而自我则是指:意志主体。那么我们替换一下「我要反思自我」这句话,那实际上就是这样:

「认识主体」反思「主体意志」

这个句式,就非常清晰了揭示了人类的本质秘密。一般我们说自我,就好像这个东西是一个外在的东西,是一种超越性的审视,即通过外在的一种审视,比如通过把自我想象成他人,把他人想象成自我来进行审视,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这里面这个他人,还是指的自己。也就是说,当我说出:我要反思自我的时候,这个时候我就变成两个,我现在就要说明,这两个都是你的东西,究竟是怎么重合在你身上的,又是如何被你分开来考虑的。

因此现在我首先要把它分开来谈,然后再将其合并。你可以形象的理解为,我现在要用文字表述把一个人的灵魂抽出来,然后再把灵魂重新放回人的体内的——这样的一个过程。

实际上,在认识主体里面,自我意识的功能非常唯一,它只干一件事,那就是侦测主体意志的情况,就像一个温度计一样,实时的反应这个主体意志是什么状态,你可以理解为就像奥特曼胸前的能量灯(实际上就是个红灯泡),这个灯就是自我意识,一种狭隘的自我意识,它的全部作用就在于反应主体意志的状态,这种状态通常我们把它称之为——情绪。这个非常好理解,最直接的就是当你身体健康的时候情绪都非常好,如果生病了,情绪肯定是低落甚至烦躁抑郁,因为身体的状况直接关于到主体意志。

人总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但是这些情绪归结起来,其实就是欲望,任何情绪都是欲望的表现,也就是各种想要和不想要,比如你说,我今天很烦,你不要跟我说话。你看这就是一种欲望,无非是不想要什么,和想要什么,至于导致你很烦的原因,那也必然是一些欲望没有达成。如果有人辱骂了你,你产生愤怒的情绪,那这也是一种欲望,而这些情绪的实质都是主体意志的状态,也就是一种动力,或者说生命力的状态。自我意识就干这个事情,像一个忠实的管家一样反应主体意志这个少爷的各种情况。

那你可能会说了,那我直接反思这个自我意识不就好了,去反思这个主体意志干嘛?它不是忠实的管家吗,少爷什么情况,我问它就好了呀。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个管家的功能非常单一,它除了忠实的或者说愚蠢的反应少爷的情况外,其他事情就什么都不会干了。你问他什么他也不回答。非常莫名其妙,这个在日常总的表现就是,你经常有时候会情绪很差,或者又有时心情(情绪)很好,但是你根本不知道原因,再比如,女孩子来大姨妈的时候,心情都会很差,因为身体不舒服,这种不舒服直接影响的就是主体意志,而自我意识忠实的反应主体意志的情况,那么情绪方面自然就是烦躁不安一点就燃。

因此,我们不能反思这个自我意识,因为自我意识所反应的这个情绪,本身就是帮助你认识这个主体意志的,只是说,认识非常不清楚,很莫名其妙,让人摸不着头脑,问他什么,他都不说,你很想把这个管家给开除了,但是当然这个是做不到的,因为这个自我意识管家就是你的一部分。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要依靠同是属于认识主体的另外三大认识能力来帮助你认识这个主体意志。

那么问题就来了,朋友们。

这三种认识能力,有两种,是既可以对内,又可以对外的,那就是感性和理性。感性不仅捕捉外部材料,而且可以捕捉内部材料,捕捉外部材料依靠外感官也就是我们的五官,捕捉内部材料则依靠内感官,比如心慌,心痛,这就是一种内感官造成的感觉,大多数原因可能是心肌缺氧,人失恋的时候就很容易有这种感觉,或者遇到一些重大的挫折,但这不一定代表就会有情绪,当然这里是很难区分的,因为如果心肌缺氧,那么主体意志肯定受到波动,那么自我意识也就自然会产生情绪,同样的反过来,如果情绪受到干扰,说明主体意志发生波动,那么又会导致心肌缺氧,这个也是很常见,比如你愤怒的时候,全身颤抖,心跳加速,这些都是属于感性的范畴。再举个例子,有些人遇到危险,会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大脑一片空白,那一刻没有任何情绪,主要发挥作用的就是感性和悟性,外感官一下吸收了太多的材料,悟性也还来不及展开只是分析了当下的情况,内感官也同时获取了大量材料,依旧肯能表现为全身肌肉颤抖,心跳加速,那么紧接着就是主体意志的状态波动,自我意识感知这一状态产生情绪,这个情绪就是恐惧,然后因人而异,一段时间以后,悟性开始更大范围的展开,理性开始发挥作用,于是分析情况,采取措施等等。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为什么我们都喜欢用心灵这个词,或者古时候认为人的灵魂在心里,因为心脏作为整个身体的供血中枢,它是最直接最简单粗暴的反应你的身体情况的,反应的方式也很简单,无非就是跳的快和跳的慢以及频率的稳定性,而大脑则是没有感觉的,因为感性就在我们的大脑里面,感性是无法感受自身的。

我之所以举这些例子来说明,就是消除一个误区,我们一般都会以为感性是情绪,比如这个人很感性,就是指他比较情绪化,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说一个人感性,本质首先是说他比较细腻,也就是指他的内外感官获取材料的能力比一般人要强,仅此而已。当然一般这样的人的情绪也更容易波动,但是显然这是可以控制的,细腻归细腻,情绪也可以完全不波动。这我就不举例子了,相信读者都可以理解,生活中也能见到这样的人,或者你本身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做了以上区分以后,我们才可以说到重点,感性和理性都是既可以对内,也可以对外,但是只有悟性,完全是对外的,尤其在我们处于清醒的时候,而恰恰是这个完全对外,则是核心关键。理性和感性既可以对外又可以对内,而且其产生表象的场所完全在我们的大脑,因此如果我们通过这两大认识能力来认识主体意志,那么得到信息将非常有限,我可以列举一下我们所知道的信息:

感性:内外感官获取材料形成感觉。

理性:外部表象被抽象到大脑中形成思维。

自我意识:情绪或由内外感官所引起。

这就很麻烦了,由于有内外的干扰,也就是主客观的杂糅,你发现根本没有一个可以确定的东西,唯一像样的可以作为依据的是理性,就是思维中的一些概念,这些概念或许可以反映主体意志的一些信息,比如我看到苹果,不想吃,我看到某个漂亮女孩,想去搭话等等。而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确实一辈子也都是这么干的,以为理性可以把握主体意志,于是就总是充分的去想,去反思,或者通过阅读某些书籍和伦理的教条,通过感觉自己认同这些观念,认同书中主人公的做法,从而也确定自己的主体意志也是这样的。

这是大多数人的做法,甚至于由于理性可以在外部获取成套成套的概念体系,然后按照这个概念体系把自己框在里面,比如各种守则,法则,理念,规矩——例如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等,当然我不是说这些东西不好,好不好放在一边,我们讨论的是,理性是否可以稳稳的认识主体意志。感性我们知道肯定是不靠谱,那么理性到底靠不靠谱呢?

问题就在这里,实际上也不靠谱。大多数人的自我,也就是意志主体,都是想象的自我,不是真实的自我,比如我们看到某个英雄献出了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会觉得自己也会这样,或者说自己不会这样,但是究竟你是不是这样,这首先不是理性决定的,只有发生的那一刻,你才知道自己是不是这样,而发生的那一刻,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呢?

是悟性。因为悟性所对应的因果律以及它的三种高级模式(因果,刺激,动机),才直接决定你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知行合一这四个字,王阳明需要领悟40年的原因,三大认识能力里面,感性是不靠谱的,理性也是不靠谱的,想要认识主体意志,也就是这个自我,你需要的是悟性,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你的行动,才真正靠谱的说明了你是什么样的人。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主体意志是通过行动才能清晰的表现出来的,而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只是针对我的行为所获得的表象在大脑中的反应罢了,这些表象随时会因为思维,想象力,记忆而形变,变得不真实,尤其人还最喜欢自我欺骗和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那么这种形变就会更加厉害。但对于真正的想认识自我的人来说,那么只有在你做出行为的那一刻,你的自我才是最为清晰的,那个自我才是你真正的确定了的肯定是属于你的自我。

所以当我们说:我反思自我。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实际上并不是反思自己应该做什么, 或者哪些做错了,这不是第一要反思的东西,而是应当反思过往的自己所作出的行为,都说明了什么,这些行为的说明,就反应了你的主体意志究竟是怎么样的,你的每一个行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你的主体意志的直接体现。打个比方你偷了东西,一般的反思是,我不应该偷东西,我真坏,以后我不偷了,这是不好的行为,这种反思是极其错误的,因为这种反思其实预设了价值观,也就是杂糅了理性的内容。

真正的反思是:我发现我偷了东西,这可能说明了某些问题,某些关于我的本质,也就是我的主体意志究竟是什么样的,紧接着你要分析你为什么偷东西,是刺激吗?还是嫉妒,还是说明了一些其他欲求,这些分析才是紧要的,因为这个行为已经发生了,这是确定的,它是真正能说明你主体意志的东西,如果这里面有邪恶的成分,那么你就要想办法压制它。善恶这种价值观的概念对于你的本质来说是无力的,你只有深刻的认识到这些自我的本质,才知道如何真正解决这个问题,不然就会陷入无尽的痛苦之中,很多人就会觉得,天哪,我居然偷东西,我居然是这样的人,我不是这样的人啊,由此陷入一种极端的矛盾之中,其实你就是这样的人,没什么好逃避的,也没有什么好惊慌的,但是这不代表因为你发现了自己是这样的人,就可以肆意妄为,不用负责了,当然你可以选择这么做,然而现实社会终会教你做人,因为一般来说,所谓不善的,归根结底也是不利于自己的,无论是从社会还是自然的角度。不过我也要强调一点,喜欢偷东西并不能说明善还是不善,看处于社会的框架还是自然的框架,在不同的框架意义是不同的,比如布谷鸟更加恶劣,自己不做窝不孵蛋,把蛋下在其他鸟类的窝里,浑水摸鱼,待其他鸟类不明就里把它的雏鸟孵化出来以后,布谷鸟的雏鸟还要把其他的雏鸟推出窝外摔死。这种行为在人类看来自然是大恶了,不过要注意这是站在人类社会框架里面来看的。但是今天我们不是你去寻找某种道德,而是真实的面对自己,认识自己的意志主体。

要注意的是,这种反思不是一次两次就可以做到的,对于主体意志的认识,需要大量的对于自我行为的反思,才能逐渐的得到一个对自我的清晰认识,并且这个清晰程度可以说基本没有上限。从我以上的表述上,你可以看出,这一过程的难度。这也就是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的全部含义。

怎么样,不是很轻松吧,苏格拉底的这五个字,很不简单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一般人不会告诉你这里面的奥秘,他只会告诉你一些教条,这个是错的,那个是对的,你要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做对的,而做了错的,至于你的懊悔,痛苦,矛盾,活该啊,这与我何干呢,谁要你做了错事呢。这是一般人对你的做法,事实上这样确实也是省时省力的,而且非常好用,有助于社会的整体稳定运转,虽然并不真的能够帮助一个人彻底的认识到自己。反而是我这样的相对来说复杂的讲述,有可能引起不好的效果,比如如果某个坏人读了我这篇文章,他可能感到一种安慰:啊,原来我就是一个坏人呢,那么尽情的去破坏吧。尽管现实会教他做人,毕竟做一个坏人,对自己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这样的一个个体很快就会被毁灭掉。然而还是始终会造成一些伤害。那么你可能会问,那很不公平啊,你的意思不是说有人自打娘胎出来,就可能是坏人,而有人则是好人。

确实是这样,但是我要告诉你的是,首先这种好与坏本来是代表某种价值观尺度的,其次,即便不考虑价值观,这也是无关紧要的。因为我马上就要问你一个问题,让我们先回到刚才我们开头说的那句话:

我反思自我。

然后我们现在重新划分一下门派,这里面的我是指四大认识能力,而自我是指主体意志,主体意志又通过悟性清晰的展现出来,同时自我意识又忠实的反应主体意志的状态,那么把自我意识,主体意志还有悟性都划归到自我中,那么剩下的这个我,还剩下什么呢?便只剩下感性和理性了。这一下,是不是就回到大家熟悉的概念中来了?这也是鸡汤文,职场分析文,各种浅显心理学,所常用的用来分析人的东西——感性和理性。比如还有人区分,女人是感性动物,男人是理性动物等等。

那么现在我问题是:

自我意识、悟性、主体意志——自我

感性、理性——我

究竟,哪一个才是真正的我呢?

我们下一次在谈这个问题。

专栏也会照常更新。不要催我,给自己消化的时间。有问题可以给我私信。谢谢各位关注。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