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母婴室管理规定(母婴室管理制度)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企业母婴室管理规定(母婴室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母婴室管理制度
在生活中,我们都跟制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到底应如何拟定制度呢?
母婴室管理制度1
1、母婴室使用者需爱护公物,不得携出及擅自移动,如有损坏应照价赔偿;
2、母婴室冰箱为存放母乳专用,其他物品不可放入。冰存的母乳须贴好标识(如姓名),下班时请及时取走,请勿隔夜存放;
3、母婴室仅作为哺乳等使用,不得另做他用(如饮食、休息或私人讨论等),非哺乳人员(尤其男性)请勿入内;
4、母婴室钥匙存放于第二教学楼一楼右侧的楼层管理员办公室,请有哺乳需求的女教职工们到楼管员处登记领取钥匙,使用完毕后请及时归还;
母婴室管理制度2
一、母婴室应保持清洁、整齐、适宜的温度、湿度,定时通风换气,有保洁措施。
二、新生儿入母婴室后,应每二小时观察一次,如难产或出生时窒息的新生儿应每30分钟观察一次,如发现面色危白、脐带出血、口唇发绀,应立即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三、新生儿使用热水袋保暖时,水温不超过49℃,热水袋外应加套,禁忌贴近新生儿身体。
四、为新生儿做任何治疗护理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五、新生儿应严格床头交接班。
六、母婴室应做好安全管理,防止新生儿丢失、被盗。
母婴室管理制度3
第一条公共场所母婴设施(简称“母婴室”)仅供怀孕期、哺乳期、背奶的女性和携带婴幼儿的女性家长使用。
第二条母婴室要有明显的引导标识,可以通过位置标志、导向标志、平面示意图、信息板、街区导向图、便携印刷品等,引导使用者快速到达母婴室。
第四条母婴室应建立专人管理负责制,负责母婴设施正常运行,如:母婴设施的检查、公共物品的清点、易耗品的补给以及受损物品的维修。
第五条保洁人员定期做好母婴室卫生保洁工作,及时处理垃圾、保证室内清洁、无异味。每日清水擦拭台面、地面2次,每天更换婴儿床床单,每周至少1次对室内进行消毒。清洁期间,应放置工作导示牌,并填写《母婴室保洁登记表》。
第六条母婴室内的设施和物品均为公物,使用者应爱护室内设施,不得私自移动位置,如有遗失或损坏,使用者应照价赔偿。
第七条使用者应自觉保持室内的卫生清洁,严禁吸烟,勿带食品入内进食,垃圾及时扔入垃圾桶内。
第八条母婴室空间有限,为方便他人使用,请使用完毕后及时离开。
第九条母婴室不得挪作他用,如:饮食、休息或私人讨论地方等。
第十条母婴室内放置意见簿,定期做好意见的收集与统计,并有针对性的改进服务;有投诉问题的,应及时处理并反馈。
母婴室管理制度4
(1)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制定本母婴室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案;
2、督促检查母婴室管理及指导工作;
3、负责协调各方面工作。
(2)母婴室使用要求:
1、提前预约制,建议自己的婴儿使用的`物品(被褥、毛巾、脸盆、口杯等)自备;
2、使用过程中时刻注意用水、用电等方面的安全,保持安静,不影响教学区秩序;
3、遵守母婴室管理制度,照看好自己的宝宝。
(3)管理员职责:
1、对室内设备进行维护,时刻关注水电安全,做好使用记录;
2、保持室内环境整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
3、热情服务,对哺乳妇女进行适当的培训指导。
(4)爱心母婴室职责:
1、做好母婴室工作的计划总结;
2、提供培训素材;
3、定期消毒并做好记录;
4、及时申请对设备进行更新及添置。
一、母婴同室收住对象:
1、住院分娩的产妇(含剖宫产)及新生儿均收入母婴同室。
2、有严重并发症,如心衰、子痫、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产妇和高危新生儿,母婴暂不住同室,待病情好转后再入母婴同室。
3、高危新生儿的母亲可留住母婴同室病房,有条件时可允许母亲到高危儿病室哺喂母乳或挤出母乳送高危儿病室,用小勺或滴管哺喂。
4、母婴同室期间,母亲或新生儿患不需隔离或抢救的疾病时,可留住母婴同室治疗。
二、母婴同室责任制护理制度:
根据人员和病室床位情况,护士可主管一定病室或床位的护理工作,称责任制护理。
1.白班者至少提前5分钟到岗接班后做晨间护理,整理婴儿床,给婴儿洗澡并教给产妇学会洗澡。
2.指导母亲掌握正确哺乳体位和含接姿势,协助母亲学会正确挤奶方法等。
3.帮助产妇在产后1-2小时内喂奶,注意观察婴儿吸吮情况,大小便次数,做好记录,随时巡视婴儿表现,发现异常随时报告医生。
4.若发现婴儿哺乳量不足,要宣传鼓励频繁吸吮,协助端正体位及正确含接,加强营养及注意休息,也可适当吃下奶药。
5.随时为婴儿尿布,并为产妇做换尿布示范。
6.随时向产妇及家属继续宣教母乳喂养、常见病防治和科学育儿等知识。
7.做产褥期观察护理工作:
1)观察子宫复原情况;
2)检查产后伤口愈合、恶露等情况;
3)冲洗外阴,保持清洁。
8.坚持母婴24小时同室,若有医疗处置或洗澡要分开时,也不能超过一小时。按时给母婴试温,给术后产妇喂饭、喂水等。
9.给产妇做必要的治疗(如肌注、服药等);
10.严格执行探视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