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 社会学

2023-11-28 06:43:00 来源 : haohaofanwen.com 投稿人 : admin

下面是好好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女性 社会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女性 社会学

尽管不同的女性主义者在目标和关注的议题上各不相同,但是,所有的女性主义者都要求解放女性。

——《女性主义视角的社会学导论》

作者: [英]帕美拉·阿博特(Pamela Abbott)

[英]克莱尔·威莱丝(Claire Wallace)

[英]麦丽莎·泰勒(Melissa Tyler)

“社会学可以让我们理解自身的个人经验与所处的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Mills,1954)社会学意在提供我们对社会的理解,促使我们能够理解生活其中的社会世界及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发展并利用社会学的想象力。——《女性主义视角的社会学导论》”

我在《199|她的名字是:正因为没有人察觉这些事有哪里奇怪,所以我们更要说出来。》提到“我也更能体会“研究”二字的含义,当我们作为被研究的群体的一份子,在做某些行为已然是出于本能,自己很难察觉到背后的原因,而学者们通过研究,探求行为、事物的本质、规律。”

但在《女性主义视角的社会学导论》这本书中,我又意识到,有时女性被当作研究的“客体”,是存在性别歧视的。它忽略了女性也拥有知识。

(电影《正发生》)

一本《社会学导论》为何要强调“女性主义视角”,恰恰是因为以往主流的社会学缺失了女性主义视角,其对这个社会世界的解释绝对是片面和局限的。

诚如书中所言,社会学需要认识到女性不仅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也是知识的拥有者,将女性主义视角纳入其中来修改和重构这些理论是必要的。同时也促使妇女(及男子)能够理解妇女的从属地位和被压迫的状况。让妇女逃离长期以来处于从属地位的“阴谋困境”。

(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

全书共十三章,一、二章统领全书,让我们明确书的立意、走向与奠定基调——思考女性主义与社会学之间的关系,尝试重构社会学学科图景。

第三至十二章在各个方面表明女性所遭受的不平等,在社会是如何被“塑造”“建构”“忽略”的,而缺乏女性主义视角的社会学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女性长期处于被压迫、霸凌与从属地位的“帮凶”。

这些章节读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阅读,不必严格遵循行文顺序。

第一章 导论:女性主义与社会学的想象力

第二章 女性主义社会学理论

第三章 社会分层与不平等

第四章 教育

第五章 生命历程

第六章 家庭与住户

第七章 健康、疾病与照顾

第八章 性欲特质

第九章 工作与组织

第十章 犯罪、暴力与刑事司法

第十一章 政治

第十二章大众媒体与流行文化

第十三章 女性主义知识

(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

导论的作用在于启发、启蒙。没有得到女性主义启蒙的女性,常常遭受性别歧视、霸凌、剥削而不自知。

在十三个章节中,我感觉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个又一个互相牵连的莫比乌斯环,每一个环的内里都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外表又是难以消除的烙印。

例如在男女薪酬不平等的社会现状下(男女不平等其中一个体现方面),一个家庭即便喜欢女孩,但考虑到儿子未来能够获得更高的报酬,他们又变得更希望生儿子,教育等各方面的资源也自觉不自觉地向儿子倾斜,以利于整个家庭的生存,从而再次加固男女不平等的这个循环。

逃离这些莫比乌斯环,打破刻板印象,则要求我们看到背后的规训与建构,看到其不合理之处,再进行解构、重构。

在这篇读书笔记中,我挑了“工作”与“媒体”这两个方面简单说说。

(电影《燃烧女子的肖像》)

首先是工作。

“工作不一定必然会带来妇女解放。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从事的工作往往是在强化她们原本在家庭中扮演的传统角色,而像许多女权主义者指出的,她们的角色往往决定了她们的工作。——《女性主义视角的社会学导论》”

诚然,我们的社会在往前走,改变正在悄然发生,但仍旧有许多在既定框架下被庇护的东西需要被动摇、改变。

例如护士、护工等照顾性的工作目前依旧绝大部分由女性承担,权力机构、领导层中女性的数量还是凤毛麟角。

就像书中说的,我们对秘书工作的看法不是由秘书的工作决定的,而是由秘书是什么人决定的,以及这是如何与性别差异的认知相关并嵌入其中所决定。

铃木凉美的这段话我十分有共鸣。

这里充满了刻板印象、厌女倾向。当下女性看似拥有自主选择工作的权利,但四周早已充满隐形的障碍阻隔(玻璃天花板),而在这之前还有薪酬不平等、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不公平等老生常谈的问题。

第二是媒体。

实际上我认为每个人都难以逃脱这个社会、这个信息时代给我们提供的“多巴胺”,我不是要加以批判,也并非想拒绝,但我想我们需要警惕,包括大众媒体对“预期形象”的塑造、简单的问答归因,它们极有可能再次加固不合理的解释,忽略了实质问题。

第十二章《大众媒体与流行文化》有这么一句话:“麦克罗比认为《杰姬》这类杂志局限且形塑了女性气质。它们指导女孩们如何行动,并传达其他一些重要的人对她们的期望有多重要。”

杂志上的、影视剧和广告中的人物形象、生活方式等,在领军人物、时尚弄潮儿、KOL等的宣传下,其传播力与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当一种文化被带动而逐渐流行起来,意味着其倡导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事物等会被人们普遍接受、采用。如果不加以识别,流行文化又可能把正在偏移、准备被突破的莫比乌斯环推回原位,打上补丁。

例如风靡一时的“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戏码,完全可能是对违背女性意愿进行骚扰的行为的包装;广告也常常让女性把身体视为客体,频繁地“肢解”妇女,使她们不再被视为一个完整的、有思想的人……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保持警觉并对这些文化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识别其中是否有陷阱,让我们从陷阱中走出来,这也是上文所说的,解构与建构。

(电影《正发生》)

同样地,流行文化与大众媒体也有它的优点。前阵子《脱口秀大会5》颜怡颜悦的作品中提到女性男性裤子的口袋,就让许多人意识到服装中的对需求、消费行为的塑造;我们也能在微博上发出诉求,要求高铁上应当售卖卫生巾。

看这本书的时候,也让我想起很多电影和剧作,包括最近的《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2022)、《最幸运的女孩》(2022)、《正发生》(2021)、《燃烧女子的肖像》(2019)等等。

看完《燃烧女子的肖像》时我去补了一些背景知识,才知道彼时的欧洲“没有”女画家,她们会被剥夺画画的权利,即便画了好的作品也会被男性署名而剥夺。

有时文字枯燥,并不能起到很好的科普效果,但一部好的电影能抓住人的注意力也能引发人们的思考,它给予我们的感受是直观的,其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我的愤怒就像一氧化碳,毒性很强,却只对我一个人生效,因为我把怒气全发泄在自己身上。——电影《最幸运的女孩》)”(电影《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

在其他章节中,书里同样提供了许多证据与事实,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我不是学者专家,也并不掌握多少理论知识,但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也感受着这个社会。

这本书会让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正视人们提出的议题以及议题对社会发出的挑战,看一看事实、数据,不再简单地将一些问题的原因归咎于个体层次的、单一的元素上,不轻易对人分门别类进行归纳总结,不再以刻板印象对人进行规训,这样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相关文章

专题分类